神惠芳
摘 要:本文从化工分析教学的弊端入手,引入项目化教学模式,在一个个工作任务中将理论寓于实践中,做到理论联系实践,理论服务实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化工分析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化工分析 车间化
现在,我国就业和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两个大的变化,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更多的高级技工。然而,综观目前的职业教育,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一直滞后于生产实际的需要,特别是化学化工类实验能力与今后的岗位要求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包括从课堂到实验室的各个方面。现行的化学实验均是针对化学物质性质的验证、简单试样的分析、仪器的操作等等,未针对工厂的实际生产情况进行设置。因此,深入探索实验车间化,使之恰当地应用于职业技能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化工分析课程教学实行项目化教学的必要性
化工分析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大部分学生在学习分析时都是第一次接触到这种仪器,对其没有任何感性认识,因此对于许多新的概念无法产生相应的实物映像,学习中存在非常大的困难。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在教室内由教师按照书本传授系统的理论知识,然后通过若干验证性的实验进行知识的巩固加强。这种方式易造成理论与实践的分割,不利于学生接受新的概念。在实验过程中,由于验证性试验的仪器和试剂均为现成的,学生不能进行试剂的准备,同时又没有能力进行仪器的组装,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许多学生学完后仍然不能熟练掌握它的基本使用方式,所以必须对分析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必须引入项目化教学方式。
二、化工分析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运用
学生对于化工分析中对一些样品的预处理、取样和对分析中干扰离子的掩蔽等等,均缺少实际的操作体验,导致学生进入工厂后不能马上适应工作要求,因此我们认为要使学生增强实际的动手能力,重要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实际联系车间,在实际车间生产需要的环境中进行技能培养。然而,由于实验的多样性,以及实验设备、教学课时等条件的制约,不可能每项实验都设置成一个真正的车间,为此提出“车间化”教学模式的研究,即从试样配制、样品的预处理、实验方法的选用、简便处理法等环节,用车间化环境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的培养,使学生感受到实际生产的氛围,体验真实性、实用性,激发对取样、分析、数据处理的责任心等等,贴近生产实际,缩短学生进入岗位后的适应时间。
三、项目应用实例
现在以分光光度法测锅炉用水中铁离子的含量为例来谈谈项目教学的运用。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为激发学生的岗位意识及求知欲望,在课前导入部分,笔者展示一组图片,并配合金泰环保热电厂锅炉师傅的讲解(插入视频),明确本项目的任务,同时让学生初步了解企业环境、企业标准、企业要求。项目包括以下两个部分。
1.溶液配制与吸光度的测定
(1)涉及企业辅助管理岗位。
①计算机文字录入、文档排版能力(药品、仪器的使用记录)。
②熟悉统计仓库保管知识。
(2)涉及化学检验及药物、原料检测工作岗位。
①液体试样的采取。
②了解国家标准。
通过查阅网上资料以及图书馆文献,学生已具备独立完成化学分析实验的能力。在操作过程中,笔者特别强调了规范性,比如移液管和容量瓶的使用,比色皿的握持和擦拭,分光光度计的基本操作,场地卫生等,渗透学校的“7S”要求,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水样中铁含量测定结果的处理
标准曲线的绘制是本项目的重点,但是标准曲线的概念比较抽象难理解。为了突出重点,笔者采用了尝试、规范、内化、再实践四步教学。首先由每人根据课前所查阅的标准曲线的定义和绘制方法,尝试以本组实验数据绘制标准曲线,求出铁含量,在绘制过程中发现问题:同组实验数据却求出不一样的浓度。此时笔者以一绘制好的标准曲线为例,通过PPT讲授标准曲线的概念、绘制方法及绘制注意点。为了便于学生理解,笔者通过学生熟悉的直线方程对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内化环节各小组根据老师讲解,在组长的组织下,小组内讨论,内化知识,巩固重点,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升。最后每人再次根据本组实验数据绘制标准曲线,求出铁含量,在展示的同时将小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误差来源,强调实验操作规范,同时培养了团队合作能力。
综上所述,我们采用现代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动”中感知,在“做”中求知,在“用”中增知。实现教学与实践零距离,教师与学生零间隙,毕业与上岗零过渡。使得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有利于培养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的学生。
(作者单位:江苏省丹徒中等专业学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