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霞
语文阅读教学历来被认为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同时是学生最头疼的一门学科。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差,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难度大,是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语文教师深感困惑和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我们应冷静思考,认真对待这一问题。下面就我校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现状,做如下分析。
一、当前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和老师的困惑
(一)学生的困惑。
1.不会阅读,有畏难情绪。平时读得少,语感差,读不懂,害怕阅读。
2.缺乏语言表达能力,有话不会说,词不达意。
3.阅读得分低,享受不到阅读的乐趣,容易丧失阅读兴趣。
(二)教师的困惑。
1.没有恰当的阅读教学方法,阅读教学流于形式。
2.片面追求升学率,教师在阅读训练中针对考纲考点,考什么就讲什么,肢解语段,导致无明显训练效果。
3.忽略文本对阅读教学的示范作用,失去阅读教学的最佳时机——课堂。
4.教师自身阅读量小,或者根本不读,整体感悟能力不高。
二、新形势下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扩大阅读范围,拓宽学生的视野。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之功,语文老师第一要解决的就是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增加阅读量。只有大量阅读书籍,才有可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并学会如何在文章中收集有效信息。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大力提倡学生阅读书报,只要是学生自觉的阅读行为,老师都应该鼓励。只有扩大阅读范围,增加阅读量,才可能拓宽学生视野,才有可能提高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
(二)传授阅读方法,学会举一反三。
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门路和程序,语文教学只有把读、写、听、说的方法教给学生,才能使他们的语文能力逐步形成和发展。具体到阅读教学,笔者认为,教师对课文的处理绝不能仅仅停留在把课文讲懂、讲透上,要善于从课文中抽象出具体阅读方法,教给学生举一反三的本领。
让学生在阅读中实践,在实践中阅读。阅读是由多种心理因素参与的心智活动,必须讲究方法。学生只有掌握最基本的阅读方法,才能充分获取阅读信息,才能在课外自由而有效地阅读。
1.教给学生阅读文章的一般方法
(1)根据作品文体特征,抓住阅读重点。如阅读文学作品,通过人物、情节、环境的分析,把握作品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如《孤独之旅》一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杜小康的心理变化及文中对于苇塘描写的作用,以理解文章的主题。
(2)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语或句子,培养学生从细微处入手感受文章思想和感情的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分析某个细节、某个动作、某种心理,或者某个贴切传神的用词,理解文章的某种思想或某种情感。如教学《故乡》一文,引导学生找出闰土见到“我”时的神态、动作及语言,分析两人的不同心理和性格差异,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封建社会封建礼教对于人性的扼杀。
(3)了解文章的创作背景、历史时代情况,培养学生综合把握文章的能力。阅读文本,必然要将作者与历史、时代相结合,才能真正把握文本更深的内涵。如教学《范进中举》一文时,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科举制度的常识,就不难理解文中对胡屠夫的讽刺和对乡邻冷漠的批判之情。
2.教给学生精读和略读的方法
精读是一种通过粗读、细读、反复读、一字一句地读,直到熟读成诵,烂熟于心,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从文章中提炼信息的阅读方法。
指导学生精读训练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明确自学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
(2)指导学生运用工具书,寻找参考资料,以便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
(3)引导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质疑,并合作解决。教师还可设疑,让学生通过阅读自行解疑。
(4)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基本技巧,如教给学生圈点、批注、摘要、写读书笔记等方法,并加以训练。
略读是一种运用精读,略去或绕过文章中某些次要的方面,迅速掌握全篇的大意和纲目,抓住要领和主旨的阅读方法。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略读训练时,要求学生多做粗读、泛读、跳读练习,提高他们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
(三)培养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习惯。
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农村初中学生少有阅读习惯,如缺失家庭文化氛围、文化场所等。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具体做法是:
1.保证时间和数量
每天课外阅读半小时,阅读量不少于3000字。
2.养成阅读时动笔的习惯
“不动笔墨不读书”,每天阅读必定做好摘记,摘录文中名言警句或精彩片段。如果当时没有记录的,一定要及时补上。
3.组织交流与互查
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用来组织阅读摘记和笔记的交流和互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总之,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迅速走出困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语文教师要加强学习,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文学修养,把自己修炼成一个书香味浓郁的语文老师,让学生从你身上受到人文素养的熏陶。让我们从农村初中阅读教学实际出发,锐意进取,大胆创新,努力挖掘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新亮点,探求新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