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孔乙己,是谁害死了你?

2014-08-18 21:44朱强郑园林
考试周刊 2014年16期
关键词:短衣小伙计懦夫

朱强 郑园林

鲁迅先生的《孔乙己》从微观的角度写了一个下层知识分子遭受践踏、凌辱,完全失掉人的尊严,最后被社会吃掉的悲剧。小说的主人公孔乙己善良、儒雅,却善良得迂腐、儒雅得可怜。许多人认为孔乙己的死是当时的封建科举制度造成的,笔者认为当时的封建科举制度固然有弊端,但是把孔乙己的死因完全归咎于封建科举制度有些不妥,笔者认为对孔乙己的死负最大责任的应是他自己。

人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社会环境固然对一个人的命运或多或少产生影响,但不能起决定作用,这仅是外因,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他自身,这是内因。否则就没有“近墨未必黑”“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精辟言论。孔乙己生活在清末,尽管当时封建社会已走到穷途末路,科举制度的不足尽显无疑,但是清末也出现许多“学而优则仕”的人,如康有为、梁启超等。把孔乙己的死因完全归咎于封建科举制度是不妥的。

孔乙己读过书,但他到底读到何种程度?他做到了“头悬梁、锥刺股”吗?他具有凿壁偷光、程门立雪的精神吗?大多数知识分子几经奋斗,牺牲的是朝霞般的青春,鲜花般的年华,历经几十年的寒窗,无数次的应试,持之以恒,才能在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他光靠写一手好字,满口“之乎者也”就一定能进学,考上秀才吗?他固然读了一些书,但只学会了一些肤浅的东西,并没有真正领会书中的精髓,否则他不会只说些“君子固穷”“之乎者也”之类的话,不会只是教小孩写无聊的“茴”字。这样一个根本没有掌握知识内涵的人,企图通过死记硬背教条的方式实现金榜题名的愿望可能吗?这难道是封建科举制度的错吗?

有人也许会问你怎么知道孔乙己没有刻苦读书呢?就算他流了汗,刻苦读书,但不能把没有考中这笔账完全记到封建科举制度上。事事不可能都一帆风顺,其中必然有挫折与困难,只有勇者才能战胜挫折与困难,取得胜利。范进直到五十多岁才中了秀才,如果把科举考试比做登山,那么只有坚持到最后的人才能登上顶点。面对科举道路上的失败,自己不能迎难而上,不能持之以恒,跌倒了就一蹶不振,这只能说明你是一个懦夫。孔乙己面对科举失败永远地倒下了,充当了一名科举考场上的懦夫,我们不能把这种懦夫的行为归咎于封建科举制度。

再次责问孔乙己,既然沿着科举阶梯往上爬的愿望破灭了,既然已经彻底失败了,就应该正视现实。可孔乙己没有。他偏偏死要面子,不肯脱下那件又脏又破但标志读书人身份的长衫,装出清高的神气,成了咸亨酒店里“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既不属“长衫主顾”,又不属“短衣帮”,是咸亨酒店里最特殊的人,这就表明孔乙己一直没有在这个社会找到真正的定位。他把自己从社会群体中抽离了出来,游离为一个边缘人,而边缘人在任何一个群体中都会遭到生存困境,因为没有一个群体会接纳他,于是短衣帮嘲笑他,丁举人鞭打他,掌柜欺负他,小伙计看不起他,连孩子们都笑话他。如果说当初选择读书不能算是错误的选择的话,那么现在他本应该在撞了南墙之后迷途知返了,可他却一意孤行,仍旧无法正视自身现实,而是为自己再一次地制造了一个矛盾:自身经济地位与自身精神定位的错位。明明是贫穷的底层劳动人民,但他非要保住读书人的身份,非要硬生生地和短衣帮区分开来,这就进一步注定了他的悲剧。自命清高成了孔乙己性格中致命的弱点,思想上羡慕上层阶级,轻视劳动人民,不愿与“短衣帮”为伍,这无疑会被周围的人孤立。他身材高大却不屑与短衣帮为伍,放不下脸面干活,宁可偷窃。偷东西被发现后他还自欺欺人地狡辩(说“窃书不能算偷”,“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运用那虚假而脆弱的“精神胜利法”遮蔽外来的风雨,被人吊着打还死性不改(竟然还继续偷,胆子越来越大,一直偷到丁举人的家),靠这样一种为人所不齿、为法所不容的方式能过上好日子吗?这样自命清高、自欺欺人的人能在社会上立足吗?这难道也是封建科举制度之过吗?

其实,孔乙己写得一手好字,可以替人家抄抄书,可以教小孩书法;孔乙己身材高大,可以加入短衣帮自食其力;孔乙己饱读“四书五经”,可以做私塾老师……凭这些特长,孔乙己可以挣一碗饭吃,自力更生。但他仍然钻进“满腹学问”的牛角尖,在小伙计面前吹嘘“回”字的四种写法,“茴”字的各种异体写法是僵死而无用的知识,而孔乙己却视之为“宝贝”加以炫耀,这种迂腐落后的思想行为势必不受人喜欢,难怪小伙计毫不热心,要“努着嘴走远”,连小孩子也对他“多乎哉,不多也”的陈腐语言报以嬉笑,在笑声中走开了。他好逸恶劳,好喝懒做,四肢不勤,五谷不分,失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屡屡失信于人(经常连笔墨纸砚一齐失踪),这些正是造成他悲剧命运的原因,等待他的只能是悲剧的下场。而且孔乙己的生活并没有差到不可自拔的地步——他毕竟有健全的身体,毕竟还可以喝喝小酒,他完全可以以自己的双手生活,但问题又出在“懒”上,说起来让读者来气,他宁可被打得半死换来酒钱也不愿通过劳动得到心安理得的酒钱,这是来自精神上与心灵上的自灭心理(即自己毁灭自己)。设想,这样的孔乙己即使进了学,走上了仕途道路,恐怕也不会勤勤恳恳地办事,能指望他干什么大事呢?难道这是封建科举制度惹的祸吗?

读了《孔乙己》,不免让人掩卷长叹,他的命运确实悲惨,遭遇确实令人同情,但抛开当时的社会环境,我们知道他的死主要是由他自己自命清高、自欺欺人、好吃懒做、迂腐懦弱的可怜可悲可笑的性格造成的。就算孔乙己生活在现在这个时代,他身上的这些恶习必将导致他被社会抛弃,可以说正是孔乙己自己一手导演自己的悲剧命运。因此,我们可以大声地说:“把孔乙己送上断头台的直接责任人正是他自己!”

猜你喜欢
短衣小伙计懦夫
《孔乙己》中小伙计的形象再解读
《孔乙己》中小伙计的形象再解读
证明本身就是一种懦弱
证明本身就是一种懦弱
一只蛐蛐一张犁
证明本身就是一种懦弱
返乡小伙
The Tiger and the Fox
宿 醉
不得不说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