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谧
教师课堂霸权指教师在学校教育活动中无视学生人格与个体差异,把自己的意念强加给学生,并且在教学活动中差别对待学生的现象。听多了体育“获奖课”、“交流课”、“表演课”,我们欣喜地感受到如今课堂有了很大的变化,课堂失掉了一些秩序、一些威严,学生更轻松和自由。作为一线教师,笔者清醒地了解一线教学现状,教师高高在上、目中无“人”的霸权现象仍然存在。本文试对一线体育课堂教学中的交往霸权现象进行剖析,并探求师生交往的共生状态。
一、目前体育课堂教学交往霸权主义的主要表现
1.交往的不平等性和狭窄性。
教师由于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是知识的化身,具有“说”的权力,因而在师生交往中处于支配地位,教师在通过控制话语权完成自己“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巩固自己的绝对地位,操纵师生间交往的内容和形式,尤其是思想倾向及观点。在教学中,整个交往过程直接受教师控制,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扮演者,扮演言语与思想的权威角色,扮演“法官”和“警察”的角色。因此,在一些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体现得淋漓尽致,而学生主体地位却成了口号。
2.师生、生生交往的缺失与阻隔。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学生,教师分配的课堂话语权是不一样的。教师一般按照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分配其话语权利,成绩优秀的学生有较多机会与教师对话,成绩一般的学生则较少有这样的机会。在合作学练中,优秀学生与一般学生在知识与能力方面有较大的差异,上手和切入要点的速度明显不同,优秀学生很快就会在合作中显露峥嵘,而一般学生只能可有可无地跟进。因此,在合作学练中,优秀学生的话语霸权充溢整个合作探究活动,成了一般学生思维发展的最大障碍。
3.多媒体对课堂交往的影响。
以多媒体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投影仪等硬件设备为平台,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展的融文字、图像、动画、视频、声音、音响于一体的多媒体教学,在追求教学生动、动态、直观、快速、高效等特性时,也迫使教学中教师、学生等各自的地位、作用、活动情况及相互关系发生变化,从而给正常的师生交往造成了阻隔。机械化或部分机械化的教学阻碍了教师人格特征的体现;多媒体课件的不规范性和粗糙阻塞了师生思想交流与合作的渠道;媒体教学程序和任务的既定性阻碍教学“深入和拓展交往”目标的实现。
4.“点对点”式的交往减少,“点对面”式的交往增加。
如果我们将教师个体和学生个体之间的交往看做“点对点”式的交往,而将教师个体和学生集体之间的交往看做“点对面”式的交往的话,那么,目前体育教学仍沿袭过去的“点对面”式的教学模式,一个班级五六十个学生,在这种情形下,体育教师要想“点对点”式地教学是较为困难的,教师巡回指导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如意的,更何况又有中考体育升学考试的压力,教师被迫只能搞“一刀切”,学生只得“齐步走”,因此,过大的班级规模与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注入式教学、“应试教学”和过于迷信权威及经验式的教学观,使得班级上课制下的师生之间难于深入交往的局面更加突出。
5.交往的情感成分减少。
情感是连接交往主体的纽带,同时,获得一定的情感、精神满足是人们交流、沟通的重要目的。新课程改变了单纯的“知识灌输”理念,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衡量课堂教学的标准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心理、身体、社会适应”等成为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视对学生情感的激发,但是,往往只注重情感的外衣,忽视学生真正的情感体验。如有些教师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教学中坚守“师道尊严”的原则,自持“不可怀疑”的权威,要求学生无条件地服从,这种忽视学生思维、冷漠学生情感体验的行为,最终导致学生“身顺心违”,不利于学生平等、自主精神的培养,严重影响学生个性发展和心理成长。
二、远离体育课堂教学交往霸权的对策
1.倾听学生的声音,形成民主性的师生交往。
倾听是一种有效的体育课堂交往手段,可以使教师教学更具有针对性。首先在体育课堂中倾听学生的思想,其次倾听“差生”的声音。在学生发表自己观点时教师应保持倾听的姿势,并用目光鼓勵学生继续讲下去。应少问“为什么”,多问“你是怎么想的”、“你能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吗”。对学生暂时表现出的不尽如人意之处,应巧妙地运用评价使学生体验到教师的期望,进而促使学生转化为积极行动,在情感上达到相遇、相通、相知、相宜的目的。教师不再是传授知识的传递员,而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师生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平等对话应该是师生之间的相互接纳与分享,是双方交互性精神的承领。
2.增强信息交流,形成主动性的师生交往。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生生交往、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交流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师生互教互学,进行师生对话、师生参与,建构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学生也能开放心态、凸现主体性、彰显个性、释放潜能。教师在与学生对话、交流和协作的过程中,放弃一些想当然的控制方式,允许不同意见存在,创建一种宽松的环境,给学生决策权和选择权,给足学生发言的机会和行动的空间,促进学生主动性、自主性的发展和自主学练的顺利进行,使学生在与教师交往的过程中,自由地与教师交换意见,坦率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选择能力。
3.创设生活情境,形成终生性的师生交往。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合作,创设源于生活学生熟悉的教学情境,创设真实的交往学习情境,并以“任务型”游戏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参与教学方法的选择,让学生有足够时间操作、观察、思考、质疑、讨论、学习和评价等,提高学生的体育自主学习素质,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问题意识和互补意识,从而促使其更主动地学习与发展。所以,运动项目的选择应顺应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个性倾向;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应更注重锻炼身体的方法和影响身体的效果;运动体验更注意抓住运动带来的成功、兴奋、刺激、快感、愉悦、和谐、自信和价值感等积极情感,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练的积极性、兴趣的自然性和锻炼的自觉性,从而对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起到促进作用,最终实现体育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