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的“好声音”在课堂上唱起来

2014-08-18 19:28叶素莲
文理导航 2014年24期
关键词:精讲好声音课堂

叶素莲

【摘 要】教与学是一对矛盾,由于传统课堂教学老师的教过分了,事实上激化了两者之间的对立性,也就降低了课堂的有效性。本人试图通过改变课堂教学方式,老师精讲,课堂还时空给学生,真正让课堂动起来的,让学生的“好声音”唱起来,形成绿色课堂。

【关键词】课堂;精讲;活起来

尽管课改的风在吹着,可当下课堂的普遍现象是:老师站在三尺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或是在黑板上叽叽喳喳写过不停,学生基本上只是听着、写着,偶尔在老师所谓的“启发诱导”之下,发出几声。学生的“好声音”究竟在哪里?

一、究竟是老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出了问题

教育功利让我们老师考虑最多的是教学内容在终极考试所占的“份量”,为了提高一厢情愿的“学习效率”,教师的备课是把知识进行了充分的过滤,把浓缩的“精华”用最精练的表达形式展示给学生。为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尽可能的注入更多内容,往往采用包办式、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就如同把食物经过咀嚼然后喂给了孩子,长此以往孩子的消化吸收功能可想而知。

对于学生,每天所见所闻的是三尺课台上不同面孔老师滔滔不绝的“演讲”,他们似乎成了一个个“看客”。看过听过后的作业便是去回忆听过的看过的到底有哪些?时间久了有些同学便倦了、厌了、烦了。于是有些孩子不再去想了,孩子的想像力慢慢枯萎了,学习兴趣也淡了。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一个结果,老师抱怨地说:“我上课讲的清清楚楚,学生也该听的明明白白,可做起来就不会,考起来就不行,这学生是不是智商有问题,实在不知该如何教?”而学生反应是:课堂似乎都听懂了,但做题时忘了。于是教师又得讲,学生又得做……

但最悲哀的事还是经常发生,同样的题做了三遍五遍了,考试时还有好多同学不会,这是为什么呢?而当你找同学聊时,给你最多的答案是忘了。值得我们思考的最大问题是:学生为什么那么容易就忘了?我的观点是:学生当时只是听了,但还没意识去“想”,慢慢的也就不知该怎想了,该想啥了……因为他们不需想,因为教师把该“想”的都想好了,他们要做的只是记住教师设计好的问题及解题的方法思路,但问题是总是记不住。其本质性的问题是老师的讲的过分了,严重制约了学生学的时空,从而降低了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生成性。

二、这一节课,终于引发了我在教学上的反思

基于目前教育所存在有目共睹的问题,本学期学校进行大刀阔斧的教改,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最近,我上了一节《物质的分散系》公开课,遵循《大纲》,本组教师集体备课的思路是:本节课解决基础问题有三:一是分散系的分类;二是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区别;三是胶体的净水作用。拓展部分则解决一个渗析问题。对本节的教学思路总体结构是:分类、胶体的净水原理由教师设计成预习案,而本节课的知识“盲区”是胶体特有的实验现象——丁达尔现象,另一拓展内容——渗析则只能由教师补充讲解。

课堂实施过程如下:

Ⅰ.通过批阅学生的预习案,发现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因不放心学生的表达解释,所以“错误”问题绝大部分由我本人讲解。

Ⅱ.丁达尔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并解释其作用。

Ⅲ.加上一实验和渗析实验原理的讲解。

Ⅳ.学生组内讨论探究案,几分钟后集体展示。

在Ⅰ、Ⅱ、Ⅲ 三个教学阶段除见到丁达尔现象出现了一点小兴奋外,其它时间段都少有学生参与。完成这些过程约用时20分钟,学生的动相当有限。而后半节课的20分钟按高效课堂的流程与要求进行操作,学生学习讨论的兴致明显高涨,课堂气氛完全让人刮目相看,学生相互交流、发表不同见解,展示阶段也相当踊跃。就后20分钟的学习效率比起前半节课结果可想而知。

课后就本节课“评课”,结果提出更大的想法:能否就学生出现的差错部分由学生自已解决,展示部分也有学生互评,渗析问题则由教师提供材料,让学生通过阅读后来解决相关问题。也就是说Ⅰ部分的纠错也甩给学生,而把Ⅲ部分改为阅读,减少教师讲解,增加学生阅读。

吸收了教师的各种提议后,本人马上作出了改动,在另一班级的过程作出如下改动:用PPT直接反应学生在“学案”中呈现出的问题,由学生进行自我抢答,没想到的是学生回答的与教师不相上下,且在此过程中还有学生即时提问,学生却也能即时回答……而本是师补教师补充讲解部分,我在学案部分增加了一段“阅读”材料,把教师讲解改为学生阅读,所收到的效果不比教师讲解的差。最重要的是一节课下来,学生似乎还余趣未了,下课了还追着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学习兴趣明显被激起,这种现象对高中教师来说真是久违了。

三、还时空的给学生,我们的课堂才能绿起来

暑期看到一央视论谈提及一现象:欧洲人看不懂中国人咋个个那么忙?候机时刻都是不停的打手机,上网QQ,极少有人“阅读”;另一现象是,在国外知名大学就读学生中休学率最高的是中国学生。据分析很大的原因是国外教师讲少了,自主学习部分多了,而离开了老师的引领,没有老师的“作业”,中国学生似乎失去了方向。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而我们教师也有一强烈感觉,明明书中清清楚楚写着,你怎就不知呢?回答是:没去看。真是让人啼笑皆非呀。

魏书生:“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课堂主体是孩子,如何把表演的机会还给学生,让我们的孩子快乐唱起来是我们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更重要的意义是让学生懂得如何学习,如何阅读。若你是一个喜欢阅读的人,当你认真的去感悟到作者的倾述,无论文章有多深奥,只要用心品味,你就能醍醐灌顶般地感受到他内心的涌动。而我们现在的孩子阅读习惯在慢慢褪化,替代它的老师已经嚼过的讲义。他们所要做的工作是记忆原理,记忆公式,接着会做题。所以书中描述的知识是视而不见,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后就无所事事……种种现象难道与我们教育本身能脱干系吗?

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著《大教学论》特别强调“自然适应性原则”。所谓“自然适应性原则”主要是指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此外还包括教育必须适应儿童本身的“自然”,即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转变教学理念,尊重学生个性,明确学习主体。让课堂上真正的主角动有机会,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快乐中获取知识。让他们在主动学习中自觉进行自我调控、自我发展,达到提高思考能力和觉悟修养的目的。只有爱学才会学。“教无定法”,教师可以用不同方式表达自己的见解;但学却有“定则”——兴趣。把时间空间还给学生,让孩子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我们的课堂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才能绿起来。

(作者单位:华茂外国语学校)

猜你喜欢
精讲好声音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四环节”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删繁就简 以精取胜
台媒关注“好声音”李代沫吸毒被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