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丽
最近媒体上不时地曝光一些丧失师德的教师对学生体罚或是变相体罚,令人发指的伤害,惨不忍睹,又或是丧心病狂。谈到教师对学生的伤害,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体罚或是变向体罚,体罚或是变向体罚是短期或某一次的行为给学生造成明显的身体伤害或严重的危及生命的后果。但事实上,与体罚和变相体罚相比,从某种程度上讲,心理伤害的危害性也更大。心理伤害则是指伤害学生的精神,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侮辱学生的人格,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心理伤害具有隐敝性、长期性,很容易被教师、家长甚至学生自身忽视,不易被察觉。心理伤害会对学生的人格、心理、世界观造成无法逆转的负面影响。
但是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许多教师无意或是有意地或隐或现地通过言语、表情、眼神等其他行为暗示来打击、伤害学生的心灵,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而这种心理伤害,一旦造成,便是无可挽回的终身影响。其中,尤其是在班级中易被忽视的中等学生更易无辜地受到此种伤害。下面我就浅谈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中等生造成的心理伤害现象,并且从中浅析教师的教学观。
中等生,学生中最普通的群体、老师最“放心”的群体,他们既不能以优秀的成绩得到教师的关注,也不想以自己的“不轨”行为引起教师的格外关注,总而言之,中等生因学习成绩不好不坏、安分守己、听话而默默无闻。教师因工作繁忙也无暇顾及他们,教师对他们不打不骂,似乎没有什么伤害与虐待可言。但这种不算伤害的忽视与遗忘,恰恰就是对他们造成的最大的伤害。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心理敏感而脆弱,渴望得到大人的关注与肯定。但这种忽视常常使他们感到自己处于无人过问、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他们不言不语,但内心深处充满着对学业的失望和对教师的不满。他们因得不到教师及时的肯定与评价,而使自己的学习行为无法得到强化,也就不能促进后继学习的发生,学习成绩就容易停滞不前。中等生对教师关注的渴望最为强烈。当这种渴望久而久之从不被满足时,他们会进一步怀疑自己的吸引力和人格魅力。长此以往他们的心理会受到伤害,很可能因此导致一些不良后果——缺乏上进心,没有竞争意识,缺乏表现欲,进而形成“疲软”性格,对什么都缺乏热情、提不起兴趣,慢慢就会形成对什么都冷漠的生活态度。
教师的忽视能造成学生学业成绩的下降这一现象是经过实验证明了的。罗森塔尔、雅各布森在奥克学校实施的“教师期望与学生智力发展”的实验结果表明:“中间儿童能得益于教师的有利期望,而优生儿童得益最少”。换句话说,教师对他们期望的提高,会使他们在IQ和学业上取得的进步最大。反过来说,教师原有的低期望和无期望会极大地抑制他们学业上的提高。观察得知,中等生跟教师接触的时间与机会、沟通最少,这会大大削弱师生之间的亲合力、凝聚力。而这些问题的根本问题,很明显,不是出在学生身上。曾看过一篇题为《我们的悲哀——一名中等生的自白》的学生作文,文中这样写到:“调皮的学生在老师的眼中是未雕琢的玉,他们虽然不努力但很聪明,只要琢之,磨之,就能成为鲜亮的玉。优等生是老师眼中的明珠,是充满希望的星,他们备受老师的瞩目与关怀,时时感受到老师的恩泽与雨露,因此,越发光亮耀眼。只有我们——中等生,好似一块块粗劣的砖头,被老师随手一放,从此不再过问。我们感受到的除了冷落还是冷落。我们远离老师的心,自生自灭。这就是我们——中等生的悲哀!”这是中等生的悲哀,又何尝不是当今教师的悲哀呢。
教师对中等学生的伤害行为绝大多数是无意识的行为,但却客观地存在着不利后果。也正是因为教师这种行为的无意识性,才更易被教师自身、学生本人和家长等多方忽视。这种行为背后隐藏着不健康的学生观和教学观,即对学生不能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不能正确把握教育的发展目标,而是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指标。不敢说这种教学观的偏差发生在所有老师身上,但至少,从那些曝光的实例来看,这种人不在少数。
很多人认为,教学观仅仅是上课传授知识方面的一些理念,然而教学观也包含着教学心理观。教师评价学生的标准、对待学生的态度、教育的真正目的,教育的良好方法……而教学观的直接对象便是学生,受益是他们,受害仍是他们。所以,作为一名老师,身上担负着教育孩子、关爱孩子的职责的老师,我们该做的还有很多。
首先,便是鼓励与关注。教师的鼓励和关注不仅是中等生而且是所有学生在学业上获得巨大进步的前提条件,他们需要来自外部的奖励。学业成绩好坏的背后,一定有教师行为的作用。
其次,就是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教师要发现学生尤其是中等生在学习上的“特长”和个性上的“特点”,自己有意识地对学生教育中的偏差进行纠正。
落实到行动中,那么再细谈一下便是一,培养自主意识,二,进行积极的鼓励和评价;三,掌握特点,分类教育;四,挖掘潜力,促其发展;五,创造机会,体验成功;六,“主体”倾斜,提高效率。
孩子是弱势群体,不管他聪明与否,能干与否,活泼与否,听话与否,他都是孩子。是孩子,便需要关心、呵护。尤其是中学生,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敏感而脆弱。这时候,老师的行为在潜移默化中是对孩子造成最大影响的因素。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职业操守,要注意自己的教学观是否偏差,从自身反思,从自身做起,从自身改变,让孩子远离心理伤害,为社会培养更多性格健全、心理健康的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