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凤良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新课程标准下,体育与健康课程确立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构建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适应社会五大学习领域的课程体系,使课程目标更具体化,更具操作性。要真正落实全新的体育课程基本理念,实现体育课程的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和创造学习的能力,全面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关键在于体育教师在新课程下针对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必须作出相应的角色转换。
一、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是体育教学改革的前提和基础
1.教师应从“统治者”转变成服务者。
以往教师统治学生,控制课堂,独霸教学领域,极大地遏制了学生的自我发展,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从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和教学实践看,应该是学生发展的服务者,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浓厚兴趣,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掌握学习要领,寻找达标途径,努力为确立的目标自觉学、积极练,促进学生自我完善,收获成果。
2.教师应从“施教者”转变成参与者。
参与本身就是一种言传身教。教师直接参与学生的体育教学活动,既能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又能增进师生关系,活跃民主气氛,消除学生压抑、紧张的情绪,筑起学生展示自我才华、充分发挥智慧和潜在能力的平台。同时,师生同练同乐,教师能直接了解学生动态,有利于修改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研究。
二、体育教师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抓住学生好奇心理,创设体验情境。
好奇心是中学生的特点之一。客观世界的丰富多彩、千姿百态,使学生感到陌生、新鲜好奇。体育教学环境是一种情绪场景,它能给予学生情绪感染的体验,进而产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因此,体育老师要特别注意创设合理的、和谐的、温暖的、富有挑战性的、能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的情境。如根据课的内容在课前精心设计布局场地,合理安置各种锻炼活动的器材,让学生产生新、奇、异的心理活动,积极诱导学生萌发参与活动的强烈欲望。
2.抓住学生的好表现心理,让学生享受体育的乐趣。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自我意识增强,自我表现欲望日益强烈。初中年级学生在生理上出现质的转变,他们精力充沛、充满活力、求知欲旺盛、好胜心强。新课标要求教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都受益。因此,当学生有表现欲望时,教师要保护学生的表现欲,给予理解、关怀和适当的鼓励,绝不能对学生的表现欲置之不理、视而不见,或者用“你不行”等话语泼学生冷水。尤其是对男生,都想表现自己在体育方面的能力和特长。如教学《过障碍》时,我就先让学生动手布置一条“勇敢者的道路”(50*10米场地内,等长的4条跑道,不同类型的障碍物,小凳子、跨栏架、跳箱盖、体操垫),障碍顺序自定。教学分六次进行,第一次由小组中勇敢者通过各个障碍演示;第二次每个学生通过各障碍物;第三次、第四次学生自我体验;第五次小组比赛;第六次各小组推荐“能手”比赛。这样既能满足个体学生“我能行”的心理需要,让每一个学生体验学习和成功的乐趣,又能节省教师示范的时间,有效指导其他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既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充分享受体育活动的乐趣。
三、体育教师应以生为本,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新课程标准提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始终把学生主动发展放在主体地位。核心问题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要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采用多种教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以学生为本,就是教师成为学生的服务者,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学到体育方面的知识与技术,情操受到陶冶,情感得到升华。要关心全体学生的身心健康,必须结合本校特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参与的全体性,关注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合作性、实践性和创新性,关注学生的差异性,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在乐中学、在学中乐,感受到体育课堂是一个师生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生动活泼的乐园。
四、结论与建议
体育教师转换角色,是教学改革的要求,是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体育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高度重视角色转换,肩负时代赋予体育教师的神圣使命。体育新课程标准倡导一种全能的以教师为主导、以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的主导性即对学习过程的指导性,学生的主体性就是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其实,在体育实际教学中,教师“正确导”和学生“主动学”通常是紧密结合的,教师的主导性越强,学生的主体性就越强,反之,教师的主导性差,学生的主体性就差。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让学生领悟每一个动作的结构,发现完成动作的最佳途径。例如耐久跑本是一项很难教授的内容,教师可以在组织形式上进行创新,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跑练形式,通过创设情境,利用“故事”串联,采用练歇息(首先用故事引入练习,达到一定负荷后又用故事间歇,再练,并在场地上设置几个休息小圈,跑累的同学可到小圈中休息一会,然后加入练习)的形式,既达到练习的目的,又让学生明晰自己的能力,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教学观念.教师之友,2002.2.
[2]李凝.当代教师角色的转变趋势.教育科学,2001.2.
[3]钟海清.走向高效能的教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9.
[4]杜存锋.新课程教学法.开明出版社,2003.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