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帆
摘 要: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效益是教学质量的直接体现。教师应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转变教学模式,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构建新型师生关系,避免盲目教学,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益。
关键词: 教学效益 教学模式 教学手段 师生关系
教师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最根本的是要在课堂教学上下工夫,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是教师教学技能高低的最直接体现。然而,不难发现,目前教师的教学工作似乎陷入了一种机械式的误区,造成课堂效益低下。因此,如何向課堂要效益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转变教学模式
(一)制定可行、可量化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根据学生接受程度的不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学目标的制定既不能太高,又不能太大,目标的制定不是给大家看的,而是具体实施后可以检测的,只有这样,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情况进一步改进、提高教学效益。
(二)激发学生兴趣,主动贴近学生。
当今社会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日新月异,书本上的知识,某些学生在课下俨然已经知晓,如果教师还是在课程上重复这些内容,则势必会遭到学生的厌烦,学生在课外获取的知识量势必对学生的课堂学习产生影响,教师应运用新颖的教学方式,将这些内容再次向学生呈现。
(三)合理组织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采取不同教学方式,对于那些浅显易懂、学生已经知道的知识,不必花费过多时间;而对于那些学生一时难以理解、有疑问的知识点,教师应该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得出答案,而不是机械式地记住结论。
二、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一)多媒体教室的广泛运用。
1.计算机教学方式的改善
在传统计算机课程中教师对集中于机房的学生采取手口结合的教学方式,但是这样的方式只对全体学生有普遍性,而不具备针对性,学生的学习效果到底如何?教师没有客观的反馈。因此,组建小组学习十分有必要。学生与其他学生共同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在小组学习中,大家共同讨论,互帮互助,既增强小组内部学生的学习效果,组与组之间又可以互相交流。
2.任务型教学手段的使用
在操作性强的教学科目中,例如,物理、化学等,教师可以将每个知识点分割成不同模块,每个模块都是一个独立的任务。对于这些任务模块,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完成,遇到难题,教师给予解答。每一章的知识都可以看做一个大的项目,这种项目有利于学生提高动手操作技能,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
三、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一)学生参与的前提是教师整体把握课本。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对所教内容有充分了解。例如,教师需要对文本的体裁、人物、故事情节、发展过程、起因和结果等因素都很熟悉,不仅知道本文写了什么,还关注文章的表达方式,思考作者叙事的过程,以及这样写的原因,从文章的写作中提炼出学生的写作要求,了解平时学生的写作习惯。
(二)学生参与的关键是教师有效的提问。
教师准确地把握课堂内容是师生互动的前提,而互动的关键就在于教师有效的提问。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孔子的启发诱导式都是有效的提问方式。教师不仅要善于提问,更要善于追问,每当学生回答完一个问题之后,都要进行补充,对学生的回答再次进行提问。
(三)师生互动的前提是教师角色的积极转变。
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积极帮助者,教师要为学生学习提供必要的指导,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学习,在学生有疑问的时候,教师要给予必要的解答,在学生完成问题后,要给予评论。
(四)因材施教,与学生做朋友。
因材施教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教学方式。因材施教的前提是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如学生的认知水平、性格差异、学习习惯和知识背景等因素,只有摸清这些底子后,才可以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可以更进一步,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可以继续巩固,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可以努力做到更好。
参考文献:
[1]研究性学习背景材料与启示.江苏教育出版社.
[2]任丽娟.中学课堂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吉林教育,2010(14).
[3]李文飞.抓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J].科学大众,2009(11).
[4]余文森,吴刚平.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