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艳
摘 要: 本研究论文就目前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现状,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在对教学理论的研究和对化学课堂提问的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学化学课堂提问的优化策略。第一,教师本身要具备现代的教育理念,创设“独立自主学习”的情境,充分展现师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第二,优化的提问策略必须把握提问的时机性,注意提问的技巧,设计提问的内容;第三,教师以优化的诱导答问策略为基础,拓展学生思维:第四,诱导学生学会质疑,增强主动提问的意识。
关键词: 中学化学教学 课堂提问 优化策略
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实现基本教学目标的前提下,以追求更高的教学效率与教学效益为目的。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通过一段时间的教育教学工作后,以学生所取得的进步或成绩为衡量标准。教学工作是否有效益,以学生学得如何为唯一标准。
在实施新课标的基础上,如何实现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高效性,是中学化学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作为一线教师,就如何提高中学化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这一热点问题谈谈自己的感悟和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优化课堂提问对教师的要求
1.强化“优化”意识。
行动是以思想为先导。首先通过强化教师本人的优化意识,为优化中学化学课堂提问打好基础。
(1)教师必须强化提问意识,教师在对教材创造性地理解的过程中,要善于提出新颖独到的问题——角度新、表达方式新、内容新、有价值。爱迪生说:“凡是新的不平常的东西都能在想象中引起一种乐趣。”(2)教师要时刻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指导思想。教师的提问应成为创新思维的“催化剂”,使学生在独立自主的思考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收获积极思考的乐趣。
2.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通过营造“自主学习”氛围实施课堂提问的优化。教师应以现代的教育理念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组织作用;关注“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最终达到学会学习。另外,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培养其自信心和上进心,这样课堂提问教学就会在师生互动行为中愉快而顺利地进行。
3.恰当掌握和运用非言语行为和非认知因素。
非言语行为是指教师在提问时的身体姿势、面部表情及师生间的空间距离等这些用言语行为所难以表达的感情和态度。如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与否可以从教师的面部表情中获得暗示,可以从教师目光中识别是信任、鼓励,还是不耐烦、不屑一顾,还可能增强或减弱学生回答问题的自信心,师生间的空间距离可影响师生间的对话交流和知识传递。教师本身的非认知因素如心理、兴趣、态度、情绪等对学生的思维发展也有重要影响。在课堂提问教学中,通过教师和学生的默契合作,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二、优化提问的策略
1.把握提问的时机。
教师在课堂提问前必须认真考虑自己所提的问题是不是学生所关心的,急需解决的,是否具有一定的价值。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教学进程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不失时机地提出问题。如何把握提问的时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问在有疑处;(2)问在无疑处;(3)问在认识误区;(4)问在能力的生成点。
2.设计提问的内容。
(1)把握好度。首先要考虑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以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为基点设计问题,使问题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既不会让学生因问题太难而丧失信心,更不会让学生因问题太简单而不屑一顾。
(2)设计好跨度。化学学习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旧的知识是新知识学习的基础,新知识对旧知识具有一定的提高和延伸作用。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注重知识之间的跨度衔接,不要就题论题。
(3)安排好梯度。合理的问题梯度是通过问题形成教学的思维链,环环相扣,引导学生拾级而上。“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
(4)渗透人文性。化学学科是一门广泛的、充满想象的、神奇的学科。中学化学教学本身是充满人性之美和人情之美的丰富多彩的人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重视人的价值、情感、创见等,在课堂提问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科学,从而获得对人生、科学和自然的有益启示。
3.注意提问的技巧。
(1)选择好角度。问题设计要分别着眼于知识的不同侧面,并注意体现知识之间的相互关联,如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新知识之间的联系、新知识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等等。从这些“关联点”着手提问,能帮助学生对知识形成多角度的、全面丰富的理解,有利于促进知识的广泛迁移,使他们在面对具体问题时,能更容易地激活这些知识,灵活地运用它们解决问题。
(2)调节好密度。提问虽然是课堂教学的常规武器,但是提问并非越多越好,“满堂问”和“满堂灌”都不可取。课堂提问的成功与否,并非看提问了多少问题,而是看提问是否激发了学生探索思维的欲望,是否让学生学会了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3)控制好速度。
①教师提出问题后,不要直接回答或让学生立即回答,不能急于重复问题或催促学生回答,给学生充足的思考和构思时间,然后请他们回答。
②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要等待一两分钟,然后进行评价,或请其他学生补充回答,以让学生有时间进一步说明,补充或修改自己的答案。
③讲解完一个稍难的问题或理论后,应留一点时间让学生思考,然后进入下一个问题。
④在讲解到涉及本节课重点、难点、疑点的问题时,要稍作停顿后拖长语音,或通过手势、眼神或面部表情引起学生重视,并诱导学生思考。
三、优化的诱导答问策略
老师的主要任务是“导”;其一“导思路”,使学生思维、表达按照一定的流向延伸;其二“导重点”,让学生明确课本重点之所在,集中注意力,深论辩,多体味;其三“导疑难”,即学生在遇到疑难举步维艰时,提供一些资料,并提供新的分析角度。具体做法如下。
1.紧扣主题,铺路搭桥,激活学生思维。
教学之“机”,有赖教者悉心捕捉认准学生思维的走势,以诱导铺设成功路。对于学生不能独自解答的问题,教师应该让他们尝试一下如何弄懂、弄会。如参考书的查阅等,当他们通过自己的一番摸索,或者略有解悟,或者不得要领,或者全盘错误,这时候再来听教师的指导,印象与理解的程度一定比较深。
2.捕捉信息,延伸疏导,拓展学生思维。
前苏联教育学家达尼洛夫提出了创设某种问题情境进行教学的方法,主张把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积极思维结合起来,主动探求知识,设计了“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积极独立活动—教师把学生引入下一个新问题”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回答提问时,一定要明察秋毫,善于从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中捕捉有效信息,并及时延伸引导,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3.积极评价,明确观点,发展学生思维。
要想使提问收到良好的教育功效,对于学生的答问,老师的严格把关十分必要,既要保护好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又不要使学生的发言漫无边际、正误不分。因此,课堂上老师一定要审时度势,及时、积极地评价学生的回答,明确观点,从而优化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回答正确的,其原有的认知结构就会得到肯定和强化,回答错误或不全面的也能及时调整,完善原有欠缺的认知结构。
四、优化的学生驳问策略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提出问题是创造的开始。
1.培养问题意识、创造质疑机会。
学生只有发现问题才有可能提出问题。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过程是:有疑—敢问—善问。要让学生“有问”,就要给足时间,让他们发现问题,还要合理安排质疑时间(课前、课中、课后)。学生的“有疑”,无论正确与否,都需要教师耐心指导和讲解。提问一旦有效,学生会获得巨大的自豪感和喜悦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做出提问示范,教给质疑方法。
教学中教师应该站在学生角度多启发、多引导,多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逐步训练学生的提问技能。(1)提问模式;(2)问题产生的途径;(3)给予恰当的评价,及时指导;(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品质。
本研究在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我发现其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第一,在教学进度和教学任务的压力下,未能在每节化学课上都充分运用课堂提问策略指导教学,因此实践结果不能较全面地反映出优化的课堂提问策略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影响;第二,学生的自我提问是提问的最高境界。在教学实践中,我实施优化的学生驳问策略,学生的自我提问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这还需要在之后的教学中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孙振华.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课堂提问艺术[J].科学教育,2012,3.
[2]周行知.浅析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J].考试周刊,2013(22):155.
[3]周宏高.论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J].林区教学,2010(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