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燕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里水旗峰中学,广东佛山 528244)
电子书包作为知识与信息的载体而存在,它拥有生动、丰富、快捷的信息资源,有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为学生阅读和写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如何突破零碎散落的阅读写作教学,将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在统一的主题下进行重组,增大教学密度和教学容量,给作文课堂教学带来生机和活力,最终达成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呢?
借助“班级作文论坛”进行主题阅读写作教学,是有效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网络与现实结合的教学模式和策略。主题阅读写作的教学模式是指教师根据教材编排体系建立新的阅读写作教学思路,将单一的内容在统一的主题下进行重组文本,教师围绕主题,选编与主题相符的范文佳作,作为阅读写作教学延伸的辅助读物。这种主题阅读写作教学模式,能使阅读深刻透彻,使写作言之有物。
从2012年9月到现在,学校作为电子书包试点实验基地,借助电子书包网络技术,将虚拟网络课堂与现实作文课堂进行有机的整合,把主题作为阅读写作教学的主要活动形式,进行了“班级作文论坛”作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师生教学关系,其不受时空限制的互动交流,保证了阅读与写作的可持续性,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也为写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水,是一种经过实践证明有效的学习策略。
下面,结合笔者的探索与实践,谈谈以主题阅读为主要活动形式的“班级作文论坛”在初中写作教学的操作运用和开展。
考察传统的作文教学,突出的问题是学生的视野“窄”,学生写作的内容和表达苍白无味。学生写作水平提高的前提是多读多写,但过去教师对此是很难掌控的。如何保障课外阅读的落实,为学生写作搭建素材超市,实现以读促写的目的呢?
主要环节如下:
1.主题阅读
在每个单元学习前后,我们都会围绕单元内容设置一个相关的写作主题,学生在给定的主题范围内开展自由写作,并将写作成果发布在论坛中供师生阅读、交流。
2.佳作共享
在班级论坛这一交流平台上,学生可以通过发布主题来展示自己的成果,也可以用回复和评价等方式评论其他同学的文章,达到交流互助、资源共享的目的。
3.撰写心得
每次主题活动结束后,我还要求学生书写读书笔记,与其他同学共享阅读心得。
实践证明,巧用“班级论坛”为学生搭建写作素材库,能够大大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起他们的思维的积极性,真正发挥出学习主体的作用。利用网络资源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学生由被动的阅读变为主动的阅读,大大提高了阅读的质量,同时也达到了积累素材、丰富语言的目的。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
在初中作文论坛辅助写作教学实践中,论坛互动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它打破传统的课堂时空限制,使得师生、生生之间能够随时进行深度、全面地互动交流。学生在教师写作主题的引导下,可以进行自主探究和互动讨论,并及时得到师生的反馈和指导。
主要环节和操作如下: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多媒体软件特有的生动的图、文、声、像拨动众多学生的心弦,令学生融情于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提高写作能力。运用班级论坛和网络资源创设合理而丰富的情景,可以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激活学生的联想思维。如在进行初二说明文写作专题《介绍我最喜欢的一种水果》时,我知道学生对自己喜欢的水果的认识是有限的,要他们写500 字以上的介绍,显然是勉为其难。于是我带领学生上网查阅自己爱吃的水果相关资料。网上配有色彩艳丽的水果图片,还附有基本特点及产地介绍,学生看后不仅产生了写作的兴趣,还加深了对各种水果的了解,而且由于对说明对象的情况了解得详实,写作起来有根有据,避免了初写说明文文体不明的通病。
2.学生分组,自主学习
在进行主题读写活动时,我会为每组学生分配了不同的学习任务,保证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我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把自己收集的最好的片断读给组内的同学听,然后组织各小组进行推荐和评议。如教了蒲松龄《狼》一课后,我就指导学生上网查找关于狼的资料。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他们自由上网查找资料,进行交流。有一个学生从网上下载了邓一光《狼行成双》这篇文章和同学一起阅读。这样学生就进一步了解了狼的性格,增长了知识。
在进行主题读写活动时,学生要完成这些题目就要借助多种手段来搜集素材、整理、筛选资料,这样明确的学习要求能驱动学生去主动进行探究,提高写作积累的效率。学生们完全投入到自由的学习状态中,学习的热情被迅速点燃[1]。
3.互动交流,组内推优
在主题读写活动中,班级作文论坛与作文课堂的学习是相辅相成的。班级作文论坛便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作文课堂则便于共享这些成果,解决共性问题。班级作文论坛与作文课堂的有效结合,优化了学生主题读写活动的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利用班级论坛开展作文教学,既节约了教学时间,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这种以主题读写活动为主要形式的班级作文论坛教学模式下,教师、学生的角色发生彻底的改变:教师变教为启,变教为帮;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在主题读写活动中,学生的思维是丰富活跃的,班级论坛给了他们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也给了我们一个欣赏的空间,作文教学自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作文教学中,面对学生参差不齐的写作能力,面对学生写作后需及时交流的需求,面对学生个性化的写作要求和写作指导,班级作文网络平台显示出无与伦比的优势。“班级作文论坛”打破了时间、空间限制,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以随时交流的平台,最大限度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它的交互性与信息记录优势,可以加快作文批改的节奏,使批改信息反馈及时;可以让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变得更顺畅自如。把修改作文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的这种教学策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相互比拼、相互借鉴的学习热情。可以说网络作文评改活动是主题读写活动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主要环节和操作如下:
1.跟踪评改,照顾差异。在学生利用键盘输入作文的时候,老师就利用网络系统对作文水平低下的个别学生进行随机监控,发现存在问题,及时通过网络反馈给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这一环节目的是让这些学生优先得到老师的眷顾,能及时赶上去。
2.随机抽取,分组讨论。每次学生完成作文后,教师可以随机抽取学生的作文,投影出来让全体学生浏览,学生就各篇文章分组讨论,自由发表自己的评改意见,教师再适时地对各种意见进行点评。教师可以通过论坛独有的“批注”功能对学生作文进行详细批改,方便学生进行改进。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网页、邮箱或博客等方式辅助作文评改。在学生进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使用论坛的“评论”功能,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包括鼓励表扬、解答疑问和指出学生回答中存在的问题。在分组讨论这一环节下,学生会保持一种持久的愉悦的心境,把读和写任务结合起来,相互比拼的同时又相互借鉴[2]。
3.教师点拨,集体评改。教师根据习作要求和小组评议结果,就立意,题材、词语表达等方面进行集体评改。通过集体评改,学生对本次习作要求进一步明确,能从范例中取长补短,对如何修改自己的习作,基本能做到心中有数。这个环节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了集体智慧,又使他们在自改作文中逐步摸到了修改作文的门道。这种师生、生生之间习作的点拨和互评指正,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自豪感。
4.自我修改,提升习作。每次作文后,学生可以学生根据大家的点评自己修改自己的文章。网络作文修改只要求学生在原文上进行些简单的操作,再综合老师、同学、家长、网友等各方面的意见,直至修改到满意为止,把自己的习作传到班级的网页或博客上,然后让大家在其上发帖点评,也可以上网选择自己喜欢的同学的文章帮忙修改或回帖。这样做既减轻教师和学生负担,也增强了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让作文修改不再是为了应付老师,最终表现出明显的实效性。
笔者自从开展“班级作文论坛”教学以来,经常鼓励学生把自己的习作向各大健康网站投稿,也推荐他们通过电子邮箱向报刊杂志投稿,还想法把一些落后生的最好作品发表在校园网页上。这样可以达到督促学生主动而深入地修改习作的目的。另外,学生经过一番努力而发表文章后,尝到了成功的甜头,也看到了自身的价值,写作劲头也就越来越大,回帖的数量及质量也有明显提高。
面对学生的大量回帖,我尽可能的给予每一个学生回应和鼓励,每个学生的努力都得到了尊重和认可。但是单凭我个人的力量是很难进行管理的。因此,我在班内挑选了两位同学作为小版主,对任务分工和回帖动态进行管理,这样不仅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和评价的能力。下面是我班柳英泽同学本学期经反复修改后的一篇习作,其构思的巧妙与文笔之优美令听课老师为之赞叹!
有时,我也想徜徉于烟雨江南
柳英泽
浅尝一抹香茗,翻开一页页史书,江南那古巷深深的弦外之音;那叶落梧桐的悲沧壮阔;那烟云重重的一帘幽梦;那流水潺潺般的落寞寂寥;那别是一番滋味的西楼故事,让我有时沉醉不已,有时,我也想徜徉于烟雨江南。 ——题记
落日舞霓裳
古巷深深,落落的夕阳晖晖映于青砖黛瓦。
一名细眉炯目的而立男子挥动他的还宽袖裳衣,华丽。几处寨屋,几声筝鸣,却是整个江南的灵魂跃动。
你沉沦于诗词歌赋中,你才华横溢,却盲于政法,如落日般,虽华丽无异,却是转瞬即逝。
有时,古巷深深,弦外之音,让我也想徜徉于烟雨江南。
亭下水莲空
朝霞乌啼,一幕柳莲,朦朦青衣。
晚风阵阵,诉说人儿分离。
几声号角鸣,侵蚀了烟雨江南的宁静,顷刻间,琴弦断了,舞女停了。你,在江南悠梦中醉了,致今日无可奈何地捶胸顿足罢。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再清风凉意的小亭,再清澈见底的水幕,恐亦是烟雨江南的一个梦罢了。梧桐叶,落了!
梧桐叶落,悲怆壮阔,有时,我也想徜徉于烟雨江南。
知君让我新作
古巷锁了年华,梧叶将往事缭绕,凄凄归南雁,划过心间。
烟云重重,突兀的只是蜃景,早已灰飞烟灭。
只恨初时春风得意,恨起绵绵絮语如酒般醉人。
记忆泯在平山堂上重重烟云里。
烟云重重,忆若幽梦。有时,我也想徜徉于烟雨江南。
窗户湿青红
欲说终还休,戚时风花雪月,今日泪流满面,苦不堪言。
静谧上西楼,却别是一番滋味上西楼。泪,划过那满是惆怅的脸。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似曾耳熟,潺潺流水,点点泪痕。
雕栏玉砌,缕缕西风里,你——李煜,落寞寂寥。
落花时,恰又逢君。烟雨若梦境,江南烟雨,让我沉醉,自拔不已,有时,我也想徜徉于烟雨江南。
高点击率的习作有力地证明该同学在小组间的互动交流对横式结构的认识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解,优美的语言表达使他们拥有了众多“粉丝”。每个帖子的高点击率告诉我们,优质写作资源的共享交流已经展开。
经过一年的“班级作文论坛”实验,学生写作能力明显有了提高,用初二下学期末的作文与初一下学期末的作文进行对比,40 分以上(含40 分)有28 人,占全班人数的53.84%,其中分布了上、中、下几个层次的学生,这部分的学生原来的平均分只有35 分左右,后来提高到40 分或以上,全班作文平均分整整提高了6.43分,多么惊人;还有的同学提高8-10 分之多,那是难得的进步,由此可见“班级论坛”的威力!
利用“班级作文论坛”进行作文辅助教学给学生提供了尽可能宽广的展现自我的空间。当看到学生在新的学习方式下,体会着学习的快乐时,我也在感受着前所未有的成就感。这样的感受也促使我不断地尝试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利用班级作文论坛的优势,释放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与人文素养做出实实在在的事情。
综上所述,班级作文论坛是我们初中写作教学改革中的新生事物,它虽不是我们作文教学的全部,但也是对传统作文教学必要的新鲜血液的补充。班级作文论坛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以往的教学思想,这种教学思想把尊重学生的个性与成长放在了最核心的位置,这种教学思想让我们自己也成为了学习者,并走近了学生精神世界,和他们一起快乐着,成长着!
[1]谢幼如.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百度文库。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中年级作文教学微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