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主要社会化网络工具教育应用的调查研究*

2014-11-18 12:51:12马秀芳覃玉梅
教育信息技术 2014年7期
关键词:社会性社会化研究者

马秀芳 覃玉梅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广东广州 510631)

一、引言

社会化网络工具是一种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促进人与人、人与集体、集体与集体间等社会关系网络的建立与发展的网络软件,其重点应该在“社会性”一词,它有两方面的内涵:一是从人的社会关系网络出发来构建“人”的网络,具有个性化、人性化和协作式的特点;二是着眼于“社会性”,通过社会性联接来促进知识之间的转化、交流和共享。

目前常见的社会化网络工具有Blog、Wiki、微博等,它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工具,改变了传统多媒体网络教学中以知识传播为首要目的状况,其主要目的是为学习者之间的经验交流、参与互动提供辅助平台与支持[1]。然而目前大家所熟悉的社会化网络工具大多都是商业性质,主要功能是进行社会交际和休闲娱乐,在教育中的运用则较少,因而如何将社会化网络平台与工具更好地运用到教育中,以借助网络的发展推动教育的发展,成为目前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将社会化网络工具引入教育,能更好地促进教育的进步,国内教育领域的学者也积极地研究社会化网络工具的教育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对过去进行反思是对展望未来的先决条件,本文通过内容分析法回顾总结了至今为止社会化网络工具在我国教育领域应用的相关情况,以期使社会化网络工具的研究者和教育者更清楚地认识该领域,从而促进社会化网络工具在教育中的应用。

二、社会化网络工具的类别与特征

1.社会化网络工具的分类

社会化网络工具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从早期的社会化网络工具E-mail、Chat-rooms、Usenetnewsgroups、BBS 等,到近几年盛行的MSN、QQ、Blog、Wiki、SNS 等,虽然它指称的对象范围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扩大,但它始终强调的是网络环境中人类的交流与信息的共享。有学者依据社会化网络工具的不同功能特征对其进行分类,具体见表1[2][3]所示。

2.社会化网络工具的特征

社会化网络工具的出现使互联网的应用模式由“人机交互”逐渐转变为“人际交互”。社会软件的功能主要是为了促进网络中的人与人之间进行对话,人们在使用社会化网络工具的过程中,注重的不是一种工具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笔者结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认为社会化网络工具主要有以下4 个特征:(1)个性化,社会化网络工具应是个人网络化的工具,其取决于个人的使用和管理,人的因素是社会化网络工具使用的关键;(2)社会性,个人带着软件成为社会网络的一部分,通过个人知识的显性化、共享、交流,逐渐形成一个虚拟的学习共同体,共建彼此的社会知识库;(3)自主性,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资源和社会化网络工具来进行学习、协作、交流;(4)互动性,社会化网络工具支持人与人或团体与团体之间的交流互动。

表1 社会化网络工具的分类及功能特性

三、社会化网络工具教育应用文献的内容分析

由于社会化网络工具所涉及的范围较广,本文主要选取在教育实践中应用相对较多的Blog 和微博以及正在迅猛发展的微信这三种典型的社会化网络工具作为研究样本,分别从文献数量、教育应用研究主题对文献进行分析。

1.计量分析

笔者分别以“社会性软件”、“Blog(博客)”、“微博”、“微信”为篇名和关键字,检索了2009年到2013年间的中国知网(CNKI)中期刊和硕博士数据库,检索范围为“社会科学”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与特殊教育”共八个分支。

笔者分别以“社会性软件”、“Blog(博客)”、“微博”、“微信”为篇名和关键字在CNKI 中的上述检索范围内进行检索,得到如下数据,如图1 所示。

由图1 可见,专门研究社会性软件的教育应用的文献很少,大多数研究者都以社会化网络工具的某一种特定软件作为研究对象。从2002年中国开始在国内全面引进博客理念以来,在经过了较长一段时间的教育实践深入和快速发展后,博客的教育应用研究逐渐趋于稳定,2009年以来有关博客的教育应用研究与2009年以前相比较呈现快速下降的趋势[4]。相比博客教育应用研究的下降,微博自2009年以来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微信自2011年底作为一种新的互联网技术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后,也迅速的被运用于教育实践中。由此可以看出,社会化网络工具的教育应用研究与新的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密切相关。

图1 国内社会化网络工具教育应用研究数量分析

2.教育应用研究主题分析

国内社会化网络工具教育应用研究文献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主题:学习方式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知识管理、教学辅助、资源建设、教与学平台、现状及反思、学习社区与环境等[5]。笔者在统计过程中,根据文献实际内容,将上述主题按照表2 原则进行归类。

表2 主题归类

笔者选取的研究样本来源上述检索范围下的SCI 来源期刊、EI 来源期刊、核心期刊、CSSCI 及硕博士论文。人工判读去除相关度较低的文献,经过抽样调查,社会化网络工具及其典型技术教育应用研究主题的具体分布情况如表3 所示。

以“社会性软件”为题名和关键词进行检索,共得到样本55 篇。由表3 可以看出,社会性软件在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均有涉及和相应的研究,在教学辅助、学习社区与环境以及教师专业发展影响最大,这与社会性软件充分满足了学习者个性化和自主性的学习需求有关,社会性软件的链接性很好的促进知识之间的转化与交流。通过对文献分析发现大部分关于社会性软件的研究都与个人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开发、知识管理与知识共享相关。

以“Blog”和“博客”为题名和关键词进行检索,共得到样本142 篇。由表3 可知,Blog 的研究主题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所占比例最大,达到25%。其次是在教学辅助方面占22%,接下来其他类(主要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应用和思考)占14%,学习社区与环境占11%。其中,Blog 关于教学辅助的研究大部分关注的是博客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的教育应用,研究者大部分为中小学学科教师和硕士研究生。在Blog 平台的设计与开发方面,大部分研究者都是基于某一门课,搭建课程教学平台,用于辅助教学。

以“微博”为题名和关键词进行检索,共得到样本155 篇。微博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最早始于2009年,之后这类研究呈现迅猛发展态势[6]。由表3 可知,微博在关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用方面的研究最多,占将近一半,其次是教学辅助占13%,学习方式影响占14%,其余主题所占比例都较少。由此可以看出,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具有广泛的运用前景,这与微博本身具有内容简短、发布方便等特点有关,一经使用便备受大学生群体的关注。

微信作为2011年底新出现的技术,目前关于微信在教育中的应用文献还相对较少,为了得到更为准确的数据,笔者将上述期刊检索范围扩展为全部期刊,人工去除相关度较低的文献,共得到样本39 篇。由表3 可以看出,微信在关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用方面的研究最多,达到了33%,其次是教学辅助占26%,学习方式影响占15%,平台设计与开发占10%。在笔者抽样调查的文献中,并未发现与教师专业发展、知识管理、资源开发、现状反思和学习社区与环境相关的文献。

表3 社会化网络工具教育应用研究主题分布情况

四、研究结论

根据上述文献研究分析,可以得到如下几个方面的结论:

1.常用的社会化网络工具有5 种类型

笔者依据社会化网络工具的功能及特性,将社会化网络工具分为以下5 类,具体分类见表4 所示:

2.社会化网络工具的应用

从上述关于国内社会化网络工具的教育应用相关研究主题分析中,我们可以归纳出社会化网络工具的具体适用范围如表5 所示:

3.社会化网络工具教育应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浅层次理论研究多,实践及深层次研究少

通过对研究主题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关于社会化网络工具及其典型应用的理论概述性文章所占比例较大,包括教育应用初探、相关的教育教学应用等文章,这类文章往往通过单纯思辨的方法来进行研究,缺乏实践应用或技术应用的有力支撑,导致文章内容的空泛,无法对社会化网络工具的教育应用产生促进作用。社会化网络工具作为网络技术,关键在于实践中的应用。因此,应更多的将其运用到实际中,通过实证研究向社会化网络工具的教育应用提供更多的支撑。

(2)教育应用研究文献一般期刊来源多,权威期刊关注少

从社会化网络工具的教育应用文献的来源期刊分布来看,目前关于社会化网络工具及其典型应用的教育应用探讨大多数都是一般期刊,核心期刊很少。这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社会化网络工具还未受到足够大的重视;二是目前对社会化网络工具的研究还处于发展阶段,需要对其的教育应用效果开展更为广泛和深入的研究,以引起更多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的认同,推动社会化网络工具的教育应用研究。

(3)研究群体分散,缺乏持久深入的研究

通过研究者的机构来源分析可以发现,国内社会化网络工具及其典型应用的教育研究者来源较为分散,研究者来自各个不同高校及中小学。研究者往往各自选题且独立研究,研究者之间交流较少。这往往导致教育应用研究无法持久深入的进行,研究者缺乏沟通交流也会导致选题的雷同、成果的重复,造成研究经费和资源的浪费。应连接并加强教育研究群体间的合作,包括基础教育工作者、高校工作者等,以推动社会化网络工具教育应用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1]酆爱文.社会化网络学习的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2.

[2]杜修平,夏军.混搭社会性软件促进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0,31(4):480-483.

[3]刘奇,冉维.社会性软件支持下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策略研究[C].Proceedings of 2010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Training (Volume 4).2010.

[4][5]柴阳丽.国内Web2.0 教育应用研究综述[J].中国电化教育,2010(9):121-125.

[6]袁磊,张哲.我国微博教育应用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4):50-55.

表4 社会化网络工具的类型及其功能特性

表5 社会化网络工具的教育应用范围及应用方式

猜你喜欢
社会性社会化研究者
以户外混龄活动促进社会性发展
教育家(2022年17期)2022-04-23 22:21:35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少先队活动(2021年5期)2021-07-22 08:59:48
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为研究者及其启示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英语文摘(2019年2期)2019-03-30 01:48:40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中华手工(2018年6期)2018-07-17 10:37:42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体育科技(2016年2期)2016-02-28 17:06:14
从社会性弱势群体自身心理角度谈接受科技知识
社会性交互及其在三维虚拟学习环境中的实现
医生注定是研究者
中国卫生(2015年7期)2015-11-08 11:0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