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生的视角谈大学课程体系建设及教学改革

2014-08-15 00:43王玮瑜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应用型课程体系中学

王玮瑜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甘肃省 兰州市 730070)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培养具有适应性和创造性的高素质人才显得尤为重要。课程建设在高等教育建设中处于核心地位,是以实现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加强课程研究的力度,积极推行课程改革,是当前高等教育的一种必然的选择。由于各种原因,高校教学改革的参与者及设计者主要是教师及教研人员,很少有被教育者——学生的参与。本文从在校大学生的视角出发,以应用型高校本科课程体系建设及教学改革为讨论对象进行探讨。

一、高考改革后大学生的现状

1.研究中学教改及高考内容改变后,发生在学生身上的变化情况,为因材施教寻找突破口及切入点。学生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首先是知识结构发生了变化:教改改变了中学各个学科的教学内容及要求,改变了高考内容。这不仅是课程内容改变了,更改变了中学师生对不同知识点、不同教学学习环节的关注度及理解程度。因而新入校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完全不同了,大学教育在课程内容及课程体系方面需要尽快进行调整。

其次是认知能力结构发生了变化:例如初中数学淡化了学生运算推导能力的训练,导致大学课堂上普遍表现为教师讲解时能理解、但学生不会推导不会计算。大学教师授课时必须清楚这些,才能提高授课效率。

第三是学生的学习习惯发生了变化:由于中学的教学模式及方法发生了变化,了解这些变化对新生入学教育及向大学学习过渡尤为重要。

第四是学生的兴趣取向、学习目标及人生志向发生了变化:受时代变革和社会上拜金意识的影响,学生的兴趣志向多元化、世俗化倾向明显;吃苦精神下降,遇到难题迎难而上的意志减弱,在学习及日常生活中急于求成的浮躁情绪普遍存在,这一切给大学的教学及管理带来挑战。

2.深入探讨应用型大学创业教育体系理论建设及实践模式,力争将学生课外科技、文化、社团、社会实践等活动整合形成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并将其纳入到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组合优选评价模型,为大学教学改革发展提供相关建设性意见。

二、课程建设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1.实现课程体系与中学课改后的知识体系无缝对接。中学教改后,大学的有些知识内容放在了中学学习,过去中学的有些知识内容被取消,某些能力技能训练或被取消或淡化处理,同时对中学生增加了一些新的技能训练。这就造成大学的教学与中学的内容有重复和断层现象。知识重复现象极大地伤害了大学生入学后学习的热情及学习兴趣,浪费了大学教育的宝贵资源;知识断层现象人为地增大了大学的教学难度,增加了大学生入学学习后掉队现象的发生。可见,这一问题已经到了不得不解决的时候。

2.实现大学本科教育模式顺应时代的变革需求,更能适应中学教育模式改革发生后的新情况。改革是时代的主旋律,大学教育模式必须结合时代的要求不断发展。中学教改不仅仅是教学内容发生了变化,而且教育模式也发生了改变,这就要求大学教学相应的改变。另外、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及需求也逼迫大学必须进行教育模式改革。

3.总结出大学本科的教学方法及教学理念。一个大学如果具有了适合自身特点独特的教学方法及教学理念,则这个学校才能立足时代前沿,才具有了发展壮大的基础。

4.通过调研学生实际学习基础,依据数学课为专业服务的原则和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在新形势下,构建适合高校普通基础课程及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知识点分布和能力训练目标的结构体系。

5.系统地将“中国梦”教育活动进人到教材之中。挖掘各学科中的知识点,结合教材中的相关章节,将中华文化、历史、国情、国际竞争等内容进行有机渗透,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中国梦”教育,使学生坚定“中国梦”必能实现的理想信念,让学生自觉地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将个人理想融入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方式强化学生道德教育,让学生入脑、入耳、入心。使学生明白“中国梦”是青年之梦、学子之梦、成才之梦。

三、课程建设的现状分析

应用型人才教育都是以时代特性为核心,以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培养核心,培养应用型人才是高校教育的主题。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不仅是国家对应用型高校的根本要求,也是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学校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普通基础课程及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工作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础。

许多学校在应用型本科教育基础课程体系建设研究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总体而言,这些研究都忽视了中学教改及高考改革对大学教育的影响。大学教育主要有四个方面必须尽快进行调整:

1.大学的课程体系必须重新进行构建。因为中学教改后,新入学的大学生学习过的知识体系发生了变化。大学的有些知识内容在中学已经学习过,但在现有的大学课程中,对这些知识还是按学生从未接触进行处理;中学教改后,有些知识内容在已经被删除或淡化处理,但在现有的大学课程中,对这些知识还是按学生比较熟练进行讲解。

2.大学的教学模式及方法必须重新进行构建,因为中学教改使学生习惯的教学模式及学习方法发生了变化。根据调查。大学生对绝大多数教师的教学情况比较满意。同时,希望教师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计划,能对大学生提出的学习计划进行指导建议。另外,大学生对教师使用各种现代教学设备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期望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将理论联系实际,多开展课堂活动,充分调动大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3.必须进一步完善大学的教学理念、教学理论及教学实践体系。长期以来,我国大学教学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大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不能协调发展。我国大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往往高于国外的学生。但是他们的实践能力常常赶不上国外的学生。一些用人单位也证明我们的大学生在工作中普遍缺乏实践操作能力。要解决大学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脱节问题,改革大学课程设置结构,加强实践课程的比例,使实践课程在总课程体系中高于总课时量的三分之一。

4.注重“人”的培养,注意人文教育与科技教育的平衡,强调培养眼光远大的社会人才。通过“中国梦”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生摆正个人、集体、国家之间的关系,使大学生成为基础厚、专业精、技能强、素质高的高级专门人才。

四、课程建设及改革趋势

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与趋势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人才培养模式与目标趋向多元化。地方院校以需求为导向,着力培养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盲目追求学校发展高层次、综合性、研究型的办学模式,对于地方院校来说,已经越来越不合时宜。具有比较优势和办学特色的高等学校更受社会青睐。

2.课程体系改革和教材建设成为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重点工程。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突破口,加强课程体系建设。随着我国人才质量观的转变,教学过程中,在向学生传播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强调创新性、前沿性和实用性。教学内容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把最先进的科学研究成果及时充实到教材之中,使学生及时把握各学科领域的最新发展方向和前沿。

3.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理念。实践教学作为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重视。坚持“基础理论与实践训练并重”的培养模式,通过狠抓实验室建设、实习平台与实践基地建设,努力提高实验实践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4.现代教育技术普遍运用,教学手段和方法日益更新。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运用,教育技术和手段也获得了很大的改进。现在,不仅教学管理中大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而且教育技术与各门学科之间的整合程度也越来越高,多媒体和网络教学环境正在形成。同时,不同的学科还结合现代教学手段的发展和自身的特点,创造性地探索出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

5.高校内部质量保障机制日渐完善。教育质量始终是教育发展的生命线,确保高校的人才质量就需要有一套严密而有效的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这套保障体系包括教学管理手段的科学化与现代化、教育制度的创新、教学质量的监督与评估体系的完善。

6.开始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对教学过程实施评价。不再以学生的学习结果作为评价教学的唯一标准,看重教学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其各自的优势。过程评价模式重视教学过程,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来实现对学生的评价,再通过对学生学习结果及能力进行评价,然后对教学过程及内容进行评价。当然,在评价过程中,其多元性不仅要体现在内容上,更应该体现在方法上和主体上。

[1]孟照海.西方学校教育创新的过程模式[J].长春:外国教育研究,2010,(10):22-26.

[2]杨晓娜.对多元评价模式的研究[J].北京:科技与企业,2012,(6):16-17.

[3]张忠华.关于大学课程设置的三个问题[J].南宁:大学教育科学,2011,(6).

[4]陆根书,韦娜.大学教师教学观与大学生学习风格的相关研究[J].秦皇岛:教学研究,2010,(1).

[5]张忠华,王超.论深化大学课程改革的几个理论问题[J].南京:高校教育管理,2011,(11).

猜你喜欢
应用型课程体系中学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在多解中学创新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