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红艳(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广东 广州 510800)
在胆囊良性疾病的手术治疗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简称LC)是目前应用范围最广的标准方法,但在突发急性胆囊炎的情况下,患者胆囊会存在严重粘连以及充血水肿的问题,使腹腔镜手术的操作难度大幅提升,并且非常容易引起多种术后并发症。以往的临床实践结果表明,在患者术后为其提供科学有效的临床护理,能够提升急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预后也会因此得到改善[1-4]。选择2008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8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护理方法进行分析和讨论,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8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男96例,女84例;年龄23~80岁,平均(50±2.5)岁;发病时间2~70 h,平均(30±6.35)h。有170例患者合并胆囊结石。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患者均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气腹压力12~14 mm Hg(1 mm Hg=0.1333 kPa),采用三孔或四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全部患者术中出血量为20~150 ml,有4例患者因炎性反应水肿而出现重度粘连,中转开腹。76例患者术后放置腹腔引流,手术结束2~4 d后拔除。
1.2.2 护理方法
1.2.2.1 体征变化观察: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每隔0.5小时就会对患者的体温、神志、血压、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的变化情况以及脉搏强弱、规律和次数进行一次观察。手术结束6 h后,结合患者病情逐步延长体征观察的时间间隔。与此同时,术后给予患者4~6 h的低流量吸氧,也可结合患者血氧饱和度的实际情况对氧流量进行适当提升,以便增强患者肺换气,提高CO2弥散度,最大程度缓解CO2气腹引起的短时高碳酸血症所诱发的疼痛问题。
1.2.2.2 体位护理:手术结束后,帮助患者去枕取6 h左右的平卧位,需要注意的是应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并于麻醉清醒前对其进行全面看护,避免出现腹腔引流管、输液管脱落或是坠床等问题,随后帮助患者取半卧位。若患者手术后病情处于稳定状态,可尽早安排患者下床活动,以便提升其肠蠕动,避免发生肠粘连、深静脉血栓以及各类肺部并发症。另外,就是要对有效咳嗽以及深呼吸活动加以指导,并帮助患者完成入厕、洗脸、漱口等简单的日常活动。
1.2.2.3 管道护理:护理人员会对各类管道进行妥善固定,避免出现堵塞、受压、脱出、扭曲等问题,使引流能够长期保持通畅状态。同时,护理人员还会定期对引流管进行挤压,观察引流液的质、量、颜色。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手术治疗,腹腔镜手术不会对患者内脏功能产生较大影响,患者术后恢复时间相对较短,因此拔管的时间更为提前。
1.2.2.4 不适症护理:①切口疼痛。麻醉消失后,患者难免会出现切口疼痛的问题,此时,护理人员会采用自控镇痛泵帮助患者止痛,若疼痛较为严重,则以口服方式给予止痛药。②尿潴留。全身麻醉术会对患者顺利排尿产生一定影响,若术后6~8 h,患者仍无法排尿,且叩诊结果表明耻骨上区存在浊音,则提示存在尿潴留。应于患者病情稳定后采用按摩、下腹热敷等方式帮助其建立排尿反射作用,情况较为严重的患者可采用导尿术处理。③恶心、呕吐。麻醉往往会引起患者的恶心、呕吐现象,一般无需进行特殊处理,麻醉结束后自然会消失。但护理人员应注意对患者恶心、呕吐的时间,呕吐物的形状、量、颜色等进行记录,以此作为判断是否存在低钠、低钾、颅内血压升高等问题的有效依据。
除4例患者因炎性反应水肿而出现重度粘连中转开腹外,其余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1~2 d,胆囊炎的体征、症状即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缓解,患者体温恢复正常、黄疸减轻,未出现严重的术后出血、肺部感染、切口感染、胆漏、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全部患者住院4~7 d后痊愈出院。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目前国内治疗急性胆囊炎的常规术式,而术后护理工作质量的高低,则会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时间以及手术成功率。除文中所述的护理措施外,心理和饮食护理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由于本次研究所涉及的180例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因此文中并未对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措施进行讨论,现结合以往研究和实践成果,对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重度并发症的护理措施进行简单的介绍:①胆道损伤。胆道损伤属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常见术后并发症,可引起胆汁性腹膜炎,胆漏、黄疸、发热、腹痛是其主要临床表现。护理人员应于患者术后对其腹部切口是否有胆汁样液体渗出、皮肤、巩膜是否发生黄染等进行观察,以便做到问题的及时发现和处理。②出血。术后出血的原因较多,如套管针误伤网膜、胆囊动脉撕裂等,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腹部切口辅料是否存在渗液、渗血以及是否存在血压、脉速下降以及面色苍白等问题进行密切观察,以便及时采取抗休克和止血治疗措施。③皮下气肿。若皮下气肿问题较轻,可通过热敷方式进行处理;若问题较为严重,则需要采用小切口或针刺皮肤并将其中气体由穿孔中挤出的方式进行处理。必要时应通知医生共同处理。④下肢静脉炎。一般来说,下肢静脉炎的发生率相对较低,护理人员在进行输液操作时应选择上肢静脉,以此避免发生下肢静脉炎。若这一问题已经出现,则应给予24 h冷敷,随后改为热敷。
本次研究的结果表明,科学、合理的术后护理方式有利于减少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于提升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同样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就国内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急性胆囊炎的发病率正呈现出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扎实的专业技能,同时也要对急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以及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做到对问题的及时发现和尽快解决,最终为患者疾病的早日痊愈提供更多保障。
[1] 王香玲,程光文.护理干预在腹腔镜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3,22(9):166.
[2] 张青琳.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观察与护理[J].医学美学美容,2013,22(6):220.
[3]王 卉.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102例术后护理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4):518.
[4] 王 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护理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