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爽,白晓忠
(解放军第202医院医务处,沈阳 110812)
中心医院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多样化军事需求与市场竞争的双重压力,单纯依靠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模式难以取得创新性突破[1]。创建研究型医院既是军队医院科学发展的应有之义和必然抉择,也是国家科技创新的显著标志和时代产物[2]。2011年总部在师级医院开展研究型医院试点工作,并于2013年将试点工作扩展到中心医院。
1.1 创新观念不足 部分中心医院主要精力放在完成日常医疗和服务保障工作上,缺乏开拓意识和竞争意识,没有在更高起点上谋划医院的发展。研究型医院建设,深刻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实质,深刻反映了医学科学技术进步的最新趋势。对此,大部分中心医院都缺乏深入的理解和认识,甚至错误理解研究的含义,误以为要转向基础研究而与临床工作产生矛盾,产生畏难情绪和观望心理[3],造成进一步建设的困难。
1.2 基础条件薄弱 中心医院受编制影响,与师级医院相比人员较少,人才队伍稳定性差;学科发展不均衡,优势学科不突出;经济实力相对弱,经费投入不足;设备设施建设普遍较差,更新速度慢[4];科研创新能力不足,特别是缺乏领军型人才和创新型学术团队,传统优势学科缺乏持续发展能力等因素,都给研究型医院建设带来了困难。
1.3 转化能力有限 从 医师层面看,中心医院的医师大多依靠经验医学进行诊治,强调医疗指标的完成,对基础医学研究进展的讨论,转化医学课题的研究等关注度不够,另一方面对运用到临床的新诊治方案和新药缺乏敏感和反馈意识,造成基础研究得不到及时的信息交流[5]。从医院层面看,中心医院转化平台资金支持不够,建设不均衡,协作单位有限,合作交流不畅,配套机制不健全,难以产生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现有成果也难以转化为临床实践。
2.1 理清思路科学论证 合理规划研究型医院建设方向
2.1.1 选准建设思路 医院充分吸收师级医院研究型医院建设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经验、准确把握研究型医院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结合自身实际,走适度规模、内涵发展、临床诊疗技术不断提升、保障能力不断增强的发展之路。
2.1.2 科学设计规划 由于整体规模限制,中心医院不可能在人力和财力上不断大规模投入,通过连续的突破性科研成果,带动研究型医院建设[6]。医院多方收集资料,对医院发展的内外环境和资源情况进行认真细致的调研,根据承担的任务和功能,结合辐射区域内的医疗需求、医疗资源现状和自身服务保障情况,以建设成为“国内知名、军内一流、军区领航”的研究型中心医院为战略目标,并形成相应的发展建设规划。
2.1.3 搞好工作结合 探索创建研究型医院是中心医院谋划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应与日常工作紧密结合,体现在医院建设的思路上。例如医院等级评审在目标导向、核心指标和方向思路上与创建研究型医院是内在统一的[7],医院就将创建研究型医院与巩固等级医院评审的成果结合,相关部分搞好结合,提出同步规划、一体建设的思路。
2.2 盘活资源激发活力 夯实研究型医院建设基础
2.2.1 打造优秀创新团队 研究型医院须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核心,打造优秀创新团队,这才是建设研究型医院的关键[8]。医院提出“低年资医师规范化培养、中青年技术骨干特色培养、学科带头人精细培养”的育才思路,对现有人员进行个性化培养,缺什么补什么,什么弱学什么;积极提供事业平台,公开选拔储备40名医疗管理和护理管理后备人才;在全院推行亚专科管理和主诊医师负责制,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完善竞争机制,形成一支医学基础知识扎实、临床诊疗水平过硬、科研创新能力突出的人才队伍,对于专病收治、技术特色向纵深发展和优势技术的扶持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医院还积极引进军地人才,调整人员层次结构。
2.2.2 拓展学术交流渠道 外出送学掌握前沿动态,每年都有近20名技术骨干出国访问考察,30人到协和、301等医院进修学习,年均派出200余人次参加军地继续医学教育项目。邀请名家提升学术氛围,开展医院管理高峰论坛活动,邀请军地知名专家,从医院发展建设、科室管理等多角度,介绍先进理念和管理经验。搭建交流平台放大学习效果,坚持院周会前讲课,要求外出人员登台谈体会谈收获,不断活跃医院学术氛围,拓展医务人员思维视野。承办会议扩大对外影响,医院还多次承办全军一类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医院的学术地位和经验做法得到军内同行业的高度肯定。
2.2.3 打造优势学科群体 学科群在增强医院整体实力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对推动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9]。医院建立学科评估制度,组织学科建设情况调研,研究论证学科建设规模,制定学科建设方案,对于有发展潜力的学科给予积极扶持,使其在技术上尽快形成明显优势,形成核心学科,以此为龙头带动医院学科整体水平。围绕疾病诊治链、学科相似性及交叉协作技术打造创新群体,重点加强学科间的协作,在相近的研究方向上寻找新的结合点和增长点,提高对疾病的综合诊治水平。医院还注重优化科间就诊流程管理,最大限度的方便患者。由全军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研究所牵头,全军妇产科中心、军区儿科中心,军区(辽宁省)重点实验室、辽宁省产前诊断中心等,构成的优生优育优势学科群在辅助生殖技术、出生缺陷筛查、系统超声筛查等产前诊断技术方面居全国先进水平。以军区体检医学中心牵头,检验科、营养科构成的健康管理优势学科群在功能医学检测,慢病管理及医学营养干预等项目上辐射东北三省,推动医学模式由诊疗向预防、预测、干预扩展的转变。积极发展康复医学,形成以理疗科、疼痛科、儿童脑病康复、高压氧科构成的康复治疗优势学科群。
2.2.4 提升信息支撑能力 研究型医院必然是信息技术在各类业务中充分应用的医院[10]。医院充分发挥全军医院信息化研究与技术支持基地对于研究型医院建设的数字化保障作用。关注基于患者体验的医疗服务质量建设,引入居民健康卡,加强气动物流、自动分诊叫号系统的管理力度,最大限度方便患者。结合日常管理工作,深入研究探讨自动化管理的方法,升级综合查询等管理软件,提高管理工作效率。注意细化流程,医院各个信息系统具备良好的兼容性、一致性,能够畅通、平顺的贯穿医疗、护理、医技、感控、病理等各个部门,做到无缝连接,信息服务不留死角。同时医院开始基于临床数据中心的无纸化病案系统建设,预计在年内实现,将大幅度提升医院的数字化一体化水平。
2.3 鼓励创新强调转化 准确把握研究型医院建设核心
2.3.1 以创新成果驱动 完善科研配套机制,明确科研任务、实行科研经费优先投入,制定激励措施,调职晋级优先解决,鼓励科研攻关。医院2012—2014年共承担课题66项,其中全军7项、省部级59项,获得科研经费千万元,发表论文665篇;获军地科技进步(医疗成果)二等奖6项,连续三年获得二等奖以上奖项,走在全军中心医院的前列,科研工作呈现出迅猛发展势头。
2.3.2 以高新技术引领 全面分析医疗市场的需求,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不断形成新的技术特色和增长点,提升多发病常见病的诊治水平。大力发展微创技术,其中妇科和普外科腔镜手术率分别达到80%和50%以上,内科系统的微创诊治技术也不断提高。普外科、胸外科、肿瘤科、神经外科、病理科、放射科等科室构成的多学科诊疗中心运行顺畅。康复理疗科在东北地区率先引进了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并在神经康复、骨科康复、儿童疾病康复、老年康复、疼痛治疗上已经形成了特色化的大型综合康复实体。优生优育研究所作为军队育龄夫妇不孕不育集中诊治首批选定的技术中心,累计为400余对军队不孕不育夫妇开展治疗,发挥了良好的军事效益。
2.3.3 以转化平台推进 转化医学是研究型医院建设的核心,依托关键技术成为行业标准制定者,是研究型医院的必备素质[11]。在临床需求转化平台建设上,针对产后出血等产科危重疾病治疗难度大的问题,医院依托获批“辽宁省产科疾病转化医学研究中心”的契机,与省内20余家医院建立协作关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在重大课题转化平台建设上,《妇产科用制剂的质量标准研究》和《军队医疗机构常用中药材辐照灭菌后质量变化研究》两项全军课题已经进入攻坚阶段,即将形成行业标准指导实践。同时,医院药物临床试验研究机构(GCP)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现场资格认定,即将承担二、三期临床试验项目。在院际服务转化平台建设上,医院与远在黑龙江佳木斯的某医院建立院际学科帮建任务后,无偿向该院提供复方酮康唑乳膏的配方、工艺和全套申报材料,使其每年仅在该项目上的收入就能达到100万元,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2.4 提高效率确保安全 稳步提升研究型医院建设质量
2.4.1 持续规范医疗行为 研究型医院的建设,必然带来诊疗上的新技术、新方法。医院结合等级评审,梳理医院质量和安全制度,建立符合标准要求的制度体系,开展对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活动进行计划协调和效果评价。依据《军队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实施医疗技术临床准入管理和手术分级分类管理,开展新技术按规定报批。对实施高风险诊疗操作的卫生技术人员执行授权制度。建立开展疑难危重病症风险评估、特殊医疗审批制度,确保医疗安全和风险可控,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治愈好转率等指标提升。
2.4.2 提升质量管理效益 探索建立现代门诊管理模式和质量监控方法,建立从门诊—住院—出院全程衔接无缝隙的科学管理与优质服务的链条,患者满意率达到98%以上。优化心脑血管疾病、外科创伤患者的救治流程,不断提升急救平台的救治能力,医院获得了国家卫计委颁发的多学科规范化卒中溶栓项目“溶栓先锋奖”。推广临床路径管理,提高床位周转次数,开展“缩短平均住院日”活动,平均住院日已降至10.1天。设立医保耗材信息库,对耗材使用进行实时追踪;开展大型设备使用效益分析,提高利用率和运行效益,不断提升质量管理的效益。
2.4.3 利用专题活动推进 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月”、“合理用药安全年”、“感控目标监控评比”等专题活动,以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使用微生物送检率和外科手术切口、深静脉置管、导尿管和气管切开患者的目标性监测情况为整治重点,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同时引进“医院感染监控管理软件”和“合理用药监控软件”,及时了解和掌握情况,准确统计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漏报率、抗生素使用率和感染患者微生物检测率,进一步提高了感染和合理用药的监测效率和监测水平。医院感染漏报率达到了7%以下,药占比降到了35%,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降到了28.4%,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下降至32.17%。
3.1 研究型医院建设应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根本 中心医院的基本任务是诊治疾病,以患者为中心、提升诊疗水平是医院服务的根本宗旨,也是研究型医院建设的根本目的。因此,中心医院研究型医院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是通过创新临床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不断提升疾病的诊治水平;通过研究型医院建设,解决医疗技术水平提升上的实际问题。
3.2 研究型医院建设应以发展优势学科为突破 特色优势学科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心医院学科发展不够均衡,推动全部科室同时进行研究型学科的建设不现实,应该采取分步实施的方法,先给予优势学科一定的倾斜政策,通过优势学科的发展,对医院医疗资源进行合理的再分配,带动相关学科的发展和优化,提升医院的整体竞争实力,实现研究型医院建设上的突破。
3.3 研究型医院建设应以配套运行机制为支撑 研究型医院建设是一项带有全局意义的长期战略性任务。中心医院与师级医院相比,基础差、人员队伍底子薄、学科发展不均衡,需要较长的时间提升和调整。因此更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长效机制,在发展规划、资源配置、工作安排等方面充分体现科研为先导的原则,在政策调控、拓展渠道上不断予以扶持[3],加快中心医院创建研究型医院的步伐。
[1] 姚 军 ,郭渝成,张 婷 .研究型医院发展战略的认识与思考[J].中国医院,2011,15(8):2 -4.
[2] 秦 银河.论研究型医院的基础医学研究发展策略[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7,14(11):878 -880.
[3] 王 玉民.总后勤部卫生部王玉民副部长在军队研究型医院建设研训班上的讲话[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2,19(5):Ⅰ-Ⅳ.
[4] 张 爽 ,袁芳华,张 晶 ,等.中心医院的等级医院建设实践[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3,20(6):517-519.
[5] 唐 汉庆,黄照权.转化医学指导下研究型医院建设的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10):7 -8.
[6] 李 曙光,欧崇阳.研究型医院中小医院建设的困难和对策[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2,19(1):24-25.
[7] 秦 银河.总后勤部秦银河副部长在第二期全军研究型医院建设研训班上的讲话[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2,19(9):Ⅰ-Ⅶ.
[8] 黎 爱军,孙亚林,程庆保,等.转化医学与研究型医院[J].中国医院,2013,17(7):10 -12.
[9] 黎 爱军,孙亚林,程传苗.综合医院优势学科群内涵及建设思路[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3,20(6):514 -516.
[10] 王 冬 ,薛万国,应 俊 .对研究型医院信息化建设模式的思考[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2,19(10):928 -929.
[11]王发强,陈 璐 ,陈金宏.对新形势下创建研究型医院的几点看法[J].中国医院,2013,17(10):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