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晓庆
(东北师范大学,吉林 长春 130024)
语文阅读教学上承基础知识教学,下启写作和口语交际教学,充当着纽带的作用,使语文教学环环相扣,一脉相承。因此,进行语文新课程改革,阅读教学改革乃重中之重,做好了这一环节,就是“读”成,那“听”、“说”、“写”只要假以时日也会水到渠成。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当下的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其中,阅读教学方式方法老旧而又一成不变,让学生感到阅读的单调无趣。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当深刻反思如何帮助学生在阅读中重新构建他们美好心灵的栖息地。
“语文教学与生活的结合,是张孝纯先生‘大语文教育’思想的精髓。”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因此不应该割裂它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反而应当力求在“大语文教育观”下施行“大阅读”教育。阅读是每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对于处于学生时代的高中生们尤为重要,因此不应该把阅读局限于课堂之中,不该干涉学生的阅读自由,反之,我们要鼓励学生积极的去阅读他们所生活的世界,让阅读变得和呼吸一样自然。
“大阅读教育”强调的是阅读的教育理念和阅读的行为方式的转变,“大阅读”较之传统阅读有以下优势:
第一,阅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传统阅读往往局限于课堂、图书馆等地,有固定的课时安排,需要有教师的组织和同学的加入才能进行,而“大阅读”倡导的是“阅读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任何时间都可阅读,早晨阅读朝阳,夜晚阅读星空;任何地点也都可以阅读,校园幽静的小路,商业区繁华的街景,家中温馨的卧房……
第二,阅读范围广。传统阅读是指对单纯的文字文本的阅读,而大阅读中,阅读对象包罗万象,大到整个宇宙整个社会,小到一滴水一粒沙。书籍来源于生活,阅读生活便是阅读书籍,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我们的学生去阅读社会与世界,让他们在阅读中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学会珍爱生命保护环境,学会人类一切美好的品质。
第三,阅读形式的多样化。传统“白纸黑字”的阅读形式比较单一,时常让人感觉到枯燥乏味。大阅读教育要求学生要有效利用科技进步带来的阅读便利,尽享种类繁多图文并茂的彩色读物、配乐朗诵的有声读物、音画一体的影视读物等。阅读工具也数不胜数,电视,电脑,手机等等都是时尚便捷的阅读工具。
第四,阅读教学方法大变革。传统阅读教学沿用的是“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的理念,忽视了真正的教学主体—学生。“大阅读”要改变这种本末颠倒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合作交流探讨,充分给予学生自由表达的权利和空间,教师则变成阅读教学中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第五,阅读教学追求更高的目标。传统阅读教学停留在提高学生考试分数的表层。“大阅读”教育要求教师树立这样的信仰:阅读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感知,学会认识,学会发现,学会创新,在阅读中培养学生做人、做事、做学问的能力。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真正实现素质教育,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就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自由,重塑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阅读”变成“悦读”。
活动一:“阅读书目我推荐”。每周开展一次“阅读书目我推荐”主题活动,由班级同学为大家推荐最值得一读的书目或者文章,并设计独特的推荐方式与推荐阅读理由,后由全班同学进行投票,评选出本周“我最想阅读的书目”,得票最高的书目或文章将成为本班本周阅读任务。建议教师也参与到推荐和投票之中,给学生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活动二:“阅读文化我创建”。教师应提倡学生建立班级阅读文化。例如,建设班级读书角,进行图书漂流活动,也可以创建班级刊物,由学生来投稿,筛选稿件,设计刊物名称,封面和模块。内容可以是学生阅读新闻实事的评价,可以是学生读书后总结归纳出的经典语录,也可以是影视评论,文学争鸣或者原创作品等等。还可以在班级的每个角落彰显出阅读文化,如每个学生的座右铭,班级黑板上的一句话箴言,班级的留言板,班级的论坛,QQ群等。
活动三:“阅读收获我分享”。阅读后的探讨和交流有利于对文本加深理解,提高阅读能力。建议定期组织同学分享阅读方法,如什么样的文章或书籍适合泛读,什么样的适合精读,什么样的适合朗读等。同样的书籍,学生的感受可能不尽相同,对书籍中的观点或者人物有不同的评价,可以按照不同的情况组织辩论赛或者讨论会等。教师可以要求每个学生整理自己每学期的阅读笔记,看看本学期读了多少书,收获是什么,可以评选出“最佳小读者”,“最具创意的文本解读”,及同学们的“奇思妙语”等。
《新课标》要求“学会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有这样一个案例:幼儿园的老师问:“雪化了是什么?”,几乎所有的小朋友回答的都是“水”,只有一个小朋友的回答是“春天”!这是震撼人心灵的回答,可是这样的回答却很鲜见,越是高年级的回答,越中规中矩,越接近科学化的“标准答案”,当听见“H2O”的时候,学生们的想象力与创意已经枯竭了。
实现多角度阅读的途径与方法有如下几点:第一,从不同的人物角色出发形成多角度,比如在学生阅读《鸿门宴》时,可以让学生尝试分别从刘邦、项羽、张良和范增各自的角度去看待相同的事。第二,转换学科领域形成多角度,《新课标》提出要“注意跨领域学习,拓宽语文的学习范围”。例如,讲授《过秦论》一文时,可从历史,政治,社会,文学等多角度进行体会。第三,转换时空形成多角度,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就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样。第四,设置假设性问题形成多角度,如讲授《愚公移山》一文时,试着启发学生这样思考:假设愚公考虑“搬家”又会怎么样?又如讲授《鸿门宴》一文时,引导学生思考假如当初项羽渡过乌江,历史又该是怎样?第五,从怀疑形成多角度。正如朱熹所说:“读书无疑者,须教其有疑,有疑者却教其无疑,至此方得长进。”第六,从事物的相互关系中形成多角度,例如从内容和形式,现象和本质等方面进行分析。
近几年,网络文学迅猛发展,吸引了广大读者的眼球,各种网络信息交流平台如贴吧、论坛、微博、腾讯空间等深受中学生的喜爱,网络已成为阅读的重要媒介和手段。《新课标》中指出:“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运用现代技术,更好地养成收集、处理信息习惯,提高语文能力。”
在网络条件下实现语文教学的整体优化已是大势所趋。将新兴的多媒体技术引入语文教学,为传统单调乏味的语文课堂增添了一抹亮色;文字、音乐、图片的完美结合形成视听的双重享受,激发出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同时,网络阅读可以让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民生,眼界更加高远,心胸更加开阔。对语文阅读教学来说,丰富广博的网络资源可以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阅读选择,积累和吸纳更多的写作素材,并且同学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各种沟通、交流,互相研讨论辩,质疑解惑等,除此之外,网络的多功能化也大幅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师要接受并积极利用网络这种便捷渠道来为阅读教学服务。例如,可以创建自己班级的语文阅读教学论坛,将一些优秀文章放在上面,让班级同学进行阅读,学生的感受可以以帖子的方式进行回复,这样,班级的每个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看到其他学生的想法。同时网络教学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一节45分钟的课堂教学,老师无法了解到每个学生的观点并给出指导,但是网络教学的灵活性却弥补了这一缺点,使教学的触角能够伸向每一位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助和指导。
总而言之,语文教师要具备与时俱进的精神,接受新思想,接触新事物,不断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更新和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真正让阅读成为使学生受益终生的一项活动。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