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

2014-08-15 00:51:59李维波王春刚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理论课教学内容体系

李维波,王春刚

(佳木斯大学 社会科学部,黑龙江佳木斯154007)

教材体系指某一门或某一类课程的各种类型和形式的教材系统,它是某一门或某一类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标准的载体系统。[1]教学体系指由教学主体设计的使各汇总教学要素朝向实现教学目标的合理组合,它是统一运作的有机系统。[1]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体系。探讨二者之间的转化,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必要性和途径进行初步的分析。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必要性

(一)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

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本组成要素,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两翼。一方面,教材体系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础,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据可依,有理可循。教材体系明确回答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什么,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了方向,保证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始终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一致性,始终是主流意识的舞台。六十多年的建设经验一再表明,教材体系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本保障,没有了教材体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学的科学性、系统性无法保证,教学将迷失方向,甚至误入歧途。另一方面,教学体系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关键,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的放矢。教学体系主要解决怎么教、如何教、怎么学的问题,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转化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关键环节。教学体系将教材体系以直接、生动、形象等感性的形式通过师生的互动,内化为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认知和价值判断。教材体系作用发挥程度,能否发挥、发挥多少,主要取决于教学体系。没有教学体系这一载体,教材体系将无法由理论变为实践、由抽象变为具体、由认知变为行动,变成空中楼阁,无法有的放矢,基本的课程目标和任务将无法实现。

(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衔接的内在要求

“教学衔接是指教学活动从教学的整体性、相关性、层次性、有序性要求出发,及时灵活地调节教学各要素、各教学环节组合及作用的方式,使教学过程处于动态的良性运行状态,实现教学和谐连续的发展。”[2]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是教学活动前后衔接,不可分割的两个阶段。在具体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将党和国家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实践经验等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科学理论,结合国家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形成系统的教材体系,实现了教学活动的第一次飞跃,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同时,依据一定教育教学原理,教育者结合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教材体系付诸于实际教学活动,将理性认识转化为学生的感性认识,形成了教学体系,实现了教学活动的第二次飞跃,由抽象到具体的飞跃。这两次飞跃前后相继,共同构建了教学活动,二者缺一不可。

(三)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必然要求

05方案实施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得到了快速发展,教育教学效果明显提升,社会认可程度不断提升,前景广阔。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教学的实效性不高,与人们期待还有一定的差距,教师和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不高,课程建设任重而道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环境等客观原因,也有教师和学生的主观原因。但是,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不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在实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分离现象,忽视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一些教师过于重视教材体系,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缺少灵活性,不敢越雷池一步,犯了教条主义错误。课堂氛围沉闷,忽视学生的兴趣,束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功能的发挥。与之相反,另一些教师过于注重教学体系,教学任意性强,重形式轻内容,天马行空甚至哗众取宠,犯了经验主义错误。忽视了教材体系的指导作用,忽视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性、思想性和理论性,严重制约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功能的发挥。因此,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必须要实现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路径

(一)加强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主要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原理转化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3]教学设计是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先导,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有利于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相反将阻碍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因此,加强教学设计是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前提条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要坚持系统性、科学性、可行性和反馈性原则,围绕“为什么学”、“学什么”、“怎样学”、“如何反馈”展开。首先,明确教学目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设计,要简洁、科学、合理,既要体现教学的重点难点,又要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既要有知识技能的要求,也要有情感与意志的要求,做到知、情、信、意、行的统一。其次,明确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以教材为基本依据,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社会发展状况和教师自身的理论结构,在综合考虑教学目标和教学时数的基础上,科学选择具体的教学内容。再次,明确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设计要科学、合理和可行,既要考虑教师的特点和能力,又要体现学生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将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方法有机结合。教学过程的设计要详细、系统,不但要展示出具体的教学内容,而且要体现具体的教学思路、教学理念,充分体现教学过程中的教师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最后,明确教学反馈。教学反馈是教学活动的重要一环,教学反馈的设计要能够如实反映教学的真实情况,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查,以便更好的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二)优化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依据教育的基本规律,以教材为依托,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在课堂上讲授的具体内容。教学内容实现了教材内容的升华,由思维抽象向思维具体的转化,是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基础。因此,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必须要高度重视教学内容,不断优化教学内容。

第一,认真阅读相关经典原著。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理论来源和理论依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对他们的具体化过程,由抽象理论变为具体的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忽视对经典原著的阅读,讲课往往是从书本到书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阅读经典原著是优化教学内容的前提。阅读经典原著,要有所选择,选择与教学内容直接相关的经典原著;要有所侧重,将阅读重点放在原著的形成的背景、主要观点以及理论的发展脉络及最新发展;要认真研读,经阅读与分析结合起来,摒弃已有的观念,站在经典作家角度分析其理论,真正掌握其理论的精华。要树立开放的、国际化的观念。了解国内外相关专家学者对相关问题的认识,知晓相关理论的最新发展,站在世界角度分析思想政治理论的发展。

第二,吃透教材。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来源,吃透教材是教学内容优化的基础,对教材理解不深是造成教学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的重要原因。吃透教材,从宏观方面,要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基本框架、基本脉络、不同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最终的目的和归宿。从微观方面,要掌握具体章节的教学目的、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具体的知识点及其相互关系。

第三,要有所取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繁多,而教学时数有限,如面面俱到,教学任务很难完成,教学效果也将大打折扣,因此必须教学内容必须要有所取舍。教学内容选择要坚持重难点突出,知识点有机衔接、内容完整,始终保持正确的教育方向;要坚持学生主体原则,教学内容要适应学生的需要,紧随学生的思想动向,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要坚持时代性,教学内容要依据社会和时代的发展,不断进行更新,体现最新理论成果。

(三)更新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关键环节。教学方法为转化提供方法论前提和具体思路,对转化过程起主导作用,直接影响转化的结果。[1]讲授法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法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理论的系统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灌输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讲授法也存在着巨大的缺陷,单一的灌输,缺少互动;教师主宰课堂,学生处于被动,忽视学习者的能动性,同时也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直接制约了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因此,必须更新教学方法,改革讲授法一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局面。一方面,要丰富教学方法,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将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学方法有机结合,扬长避短,发挥合力作用。另一方面,适应时代和学生的要求,探索学生参与式、体验式、师生合作式等教学方法,更好体现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丰富教学手段和形式

教学手段和形式是教学活动重要媒介,是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重要环节,直接制约的转化的过程和结果。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往往是以课堂教学为主,一名教师、一本教材、一本教案、一块黑板和一支粉笔构成了教学的全部,教学手段和形式过于单一,制约了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必须丰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手段和形式。积极运用现代手段,开展多媒体教学,将多媒体课件与黑板有机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将知识的讲解与具体生活场景结合,适当运用图片和影视资料,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同时,大力开展课外教学,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利用微博、QQ群、微信等工具开展网上教学活动,及时解答学生的各种疑惑,纠正学生的思想偏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积极开展实践教学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性作用,是认识的来源和归宿。实践教学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重要环节和有效途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充分认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首先,合理确立理论教学时数和实践教学时数,实践教学时数过少,实践教学目标将无法实现;实践教学时数过多,理论教学任务将无法实现,将出现头重脚轻现象。其次,科学规划实践教学,明确具体教学目的、教学形式、教学的组织以及经费的筹集等问题,防止实践教学的形式化。最后,丰富实践教学形式,坚持有组织和无组织相结合、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相结合,走出去与走进来相结合,大力开展各种参观访问活动、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三下乡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

[1]陈秉公.试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系统转化的规律性[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9).

[2]孔国保.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与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衔接探析[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0,(15).

[3]教学设计[EB/OL].http://baike.so.com/doc/3458334.html.

[4]姜志强,姜建红.从实效性角度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J].社科纵横,2012,(8).

[5]周文翠.“原理”课的教学优化与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培育——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4).

[6]王凤丽.浅谈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猜你喜欢
理论课教学内容体系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学习月刊(2015年6期)2015-07-09 03:54:14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学习月刊(2015年12期)2015-07-09 03:36:56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体育师友(2011年2期)2011-03-20 15:29:27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
中国火炬(2010年7期)2010-07-25 10:2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