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 松,孔德丰,张文友
(佳木斯大学a.公共教学党委;b.国际教育学院,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的一个科学命题,党的十七大首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到报告中,并对这一理论体系的内涵进行了全面阐述,它指引着我国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决定了社会意识形态的价值取向。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改革发展的生力军和接班人,承载着国家的希望和人民的寄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标准。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理论指导。因此,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多角度探索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便显得意义重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含四大方面内容,分别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1]这四大方面的内容互相联系、辩证统一、融会贯通地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它是我党重要的理论创新,集中反映了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着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体现了我党指导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思想精髓。
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的一面旗帜,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始终必须坚持的根本指导思想,为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为社会主义荣辱观提供了根本价值判断标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个永恒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马克思主义与我国革命和建设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是在实践中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结论,是科学社会主义主要表现形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打上了深深的思想烙印,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弘扬主旋律提供了现实基础和实践途径。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相互交融在一起的,体现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熔铸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使我们国家和民族能够以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只有在全社会范围内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指导思想,始终为我们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当前经济全球化、思想多元化的社会条件下,突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性。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才能清晰认识事物、辨别是非,正确解决问题。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教育和引导让他们具备较强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处理问题的正确方法。因此,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学生和引导学生。共同理想是一个民族奋勇直前的思想灵魂和意识导向,无产阶段的共同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这一理想将个人、民族和国家的三者利益融为一体,使个人理想和民族意识有机结合,提高了人民群众建设国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将大学生共同理想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始终,是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
民族精神既是民族人格的集中表现,也是一个民族生存、奋斗的思想指引。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内容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教育应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中之重,让学生在理解和把握民族精神的同时,积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实现自身发展与民族复兴相结合,充分实现人生价值、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它体现了社会主义行为规范和道德风尚的基本要求,是人民群众在不同时期和社会背景下辨别是非,衡量道德水平的基本准则。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关键时期,在思想建设和文明建设方面产生了许多新问题,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影响。功利化倾向、诚信危机、责任感缺失、民族精神淡薄、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已存在于部分大学生当中。因此,在当前形式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重视对学生荣辱观的教育和引导,指引大学生积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具体要求,实现个人品格提升与社会文明建设的有机结合,使大学生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积极发扬和展现高尚的人格魅力。
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分析可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同高校管理、教学活动、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氛围、学生生活五个方面有机结合,才能全面的发挥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作用。
丰富的实践活动可以让大学生充分认识社会、了解民情和国情,尽早适应社会生活;还可以培养大学生的优秀品格、提高自身素质、强化综合能力、提高社会责任感。因此,高校要想方设法创新教育方法和手段,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和学生专业特点,努力创造各种实践活动机会和平台,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例如,在寒暑假返乡期间,组织低年级大学生开展社情、民情和乡情的调研活动;组织高年级大学生走进专业对口单位进行实习锻炼;组织大学生参观爱国教育基地,激发爱国热情,培养民族精神;积极动员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勤工俭学和义务劳动。通过各种实践活动锻炼大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自强自立、乐于奉献的优秀品格,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
在当前形式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主阵地。因此,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全面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完善课程建设,要从教育内容、培养形式和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强化改革与创新。要坚持教育理论同教学实际的联系,把理论教学同教育内容与实践育人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教学规律、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三者相互促进和提高。高校要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教学课程相结合的重要性,创造各种条件积极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之间融合。
“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同高校管理有机结合,就是要把“以人为本”思想全面贯彻于高校管理的各个领域,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根本。高校在管理制度方面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思想,坚持民主化、科学化、人本化的宗旨,以更好的教育学生、培养学生为根本目标;教学管理上,高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全面实施因材施教战略。要针对学科丰富、专业类别多、生源地区分布广泛等特点,指导教师全面掌握学科、专业和各地区学生的特点,从教育主体的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的采取“对症”的教学思路、教学方式和方法,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后勤管理方面,高校要强化管理人员的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树立以服务学生为根本的工作理念,把学生最关心的事做为自己最关心的事,把直接关系学生利益的事做为最重要的事,强化服务水平、优化办事程序、提高服务质量,切实为学生排忧解难。因此,只有坚持以学生为根本的管理理念,高校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育人质量和办学水平。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于在校生的教育和培养意义重大。我国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从大的方面看是好的,但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如果不排除这些消极因素,会对学生的长成和发展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包括在政治立场的把握、行为习惯养成和思想观念确立等诸多方面。高校在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时要坚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结合,不断强化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辨别能力,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坚持与时俱进原则,紧密结合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心理的状况和特点,是有效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用的前提和关键。采用灵活的、创新的教育方式, 努力创建具有时代特征、切合实际工作需要的教育平台, 真正使思想教育工作与大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机结合。例如, 把握时代背景, 对“90”后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特点进行深入研究, 坚持下课堂、走寝室,全面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加强对班级组织机构的建设和指导, 抓好班级和寝室工作,积极开展形式丰富、主题鲜明、寓教于乐的实践活动;要运用环境塑造、情景感化、生活实践等多领域途径,全面拓宽生活实践养成教育和思想教育渠道, 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积极的思想观念;要建全和完善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谈心活动, 为大学生解决在生活中面临的心理、学习、就业、感情等实际问题, 为大学生办实事、化矛盾、解难题,让大学生感受到思想教育对他们的影响和帮助, 切实达到教育目的。
大学生是国家改革和发展的人才资源, 肩负着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 做为教育工作者, 我们要紧握时代主题,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 不断强化、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以培养理想远大、积极进取、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优秀人才为教育目标, 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1]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光明日报, 2006 -10-19.
[2]王传博, 王雅文, 张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