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等音乐院校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2014-08-15 00:48杜志学王自然
关键词:音乐学院院校教学方法

杜志学,王自然

沈阳音乐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8

一、高等音乐院校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高校的扩招和艺术教育热的不断升温,艺术类大学生在校人数急剧增长,艺术教育办学规模空前扩大,使高等艺术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态势,高等艺术教育呈现了多元化的格局。然而高速发展的同时,艺术院校尤其是高等音乐院校也面临着一些不可回避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如扩建校区导致的教学资源分散,办学基本条件和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信息化社会现状下教师、学生治学态度浮躁等,这一系列问题也造成了教学质量的下降以及人才输出的匮乏。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和手段,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当前我国高等音乐院校的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和呈现的弊端,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索。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课堂上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固定的知识,固定的讲义,甚至是固定的语言和动作,学生只负责听课、记录、理解,课堂往往容易变成教师一个人的“舞台”。这种方式虽然传递的信息量很大,却往往忽略了学生研究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对于学习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专业性较强、知识结构不够平衡、文化课底子较为薄弱,更容易忽略一些基础理论课及专业理论课的学习。而教师也容易忽略学生的需求,重视形式上的教学,缺乏对于学生主体的调动。久而久之,容易造成师生关系僵化、课堂纪律涣散,较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

好的教学方法应该能够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以达到教师的教学目的。然而在高校课堂上,教师依据课本和自身经验的单向知识传递容易使课堂陷入枯燥乏味的气氛之中,缺乏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培养有个性、创新型人才的目标很难达成。由于音乐专业教学具有口传心授的特点,教师教学方法的单一易导致人才培养变成流水线,缺少鲜明的艺术个性。要向社会供给高素质人才,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针对学生特点培养有个性,有特长的全面型艺术人才。

高校教学很容易犯“重教法,轻学法”的错误。如果说中小学课堂更看重知识的传递,那么将具有更高智能的人作为对象的大学教育则更应该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如果教师固守于教材之中,学生没有欲望掌握更多的参考资料和相关知识,那么学到的艺术理论或者技能就如管中窥豹,只见一斑。《论语》记载,孔子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其实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倡导的正是对学生主动思考能力的培养,而现在的高校教育却未能体现其精髓,导致学生欠缺主动思考能力,很难将掌握的知识转化为智慧。

如果教学方法较为单一,缺乏科学的创新与发展,那么学生即使有思考、有研究,也缺少表达的通道与途径。尤其是高等音乐院校在专业主干课方面重视学生演唱、演奏技能的培养,却往往容易忽略学生的能力素质培养。大学是年轻人步入社会的缓冲带,音乐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大多数从事艺术表演或相关教学工作,语言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与自身艺术素养相辅相成,是完成自我提升的必要条件。课堂上缺少必要的途径,这些素质很难得到培养和训练。

二、高等音乐院校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

沈阳音乐学院作为国内著名的高等艺术院校,师资力量较为雄厚、专业设置较为齐全,特色专业较为突出,形成了比较完善且具有东北地域特色的学科建设体系,因此在许多方面具有其代表性和特殊性。首先,沈阳音乐学院有着70多年的历史,在教育教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次,在师资力量、专业设置、学科体系等方面的建设比较完备;再次,沈阳音乐学院一直致力于“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特点及时代要求改革教学方法,并勇于实践,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改革理念与方法体系;此外,伴随着时代的进步,沈阳音乐学院的发展也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改革势在必行。以上这些方面,都为教学方法的革新提供了大量真实可信的有效数据和重要的科研平台,也为实践效果的检验与未来的经验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针对沈阳音乐学院当前的专业设置和教学资源配备情况,教学课程构建基本分为三种类别,即专业主科课、专业基础课(主干课)和公共基础课。近年来,为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沈阳音乐学院各学科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在课程结构设置、课堂教学、成果检验与反馈等方面做了大胆的探索和科学的实践。有的改革尚在试点阶段,有的改革已经形成一定的体系,这些努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以下将部分改革方法与实践成果加以介绍,以期得到有效的交流并得以建立更为科学全面的理论体系。

(一)公共基础课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

首先,为了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沈阳音乐学院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切入点,将学院辉煌校史融入课程教学内容,增加学生实践环节,通过参观校史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拉近历史与生活的距离。沈阳音乐学院70多年的发展历程始终与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连,与时代和社会的变革息息相关,正是经过一代代“沈音人”坚持不懈的奋斗,才创作出了大量的,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经典音乐作品,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音乐舞蹈人才。校史与国史的结合,既增强了学生的自豪感与自信心,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民族责任感、使命感。这一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教师通过成才篇、做人篇、成人篇,揭示人生必修的“三部曲,”将音乐理论与道德、法律理论相融合,引导学生演唱或演绎不同历史时期“沈音人”的艺术创作,寓教于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在体育课教学中,根据艺术学院学生特点,开设学生自主选项课程。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专业方向特点选择自己喜欢和适于本专业的体育项目。每个项目,学习期限为一年。

公共基础课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始终以艺术院校自身特色为基础,将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教学资源配置、课程设置等方面的革新作为依托,与考试改革相结合,多角度,全方位地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进而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

(二)专业基础课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

《西方音乐史》和《中国音乐史》这类专业基础课程通常为传统的大班教学模式,动辄一位教师面对几十甚至更多的学生授课,很难达到预期的授课效果。针对这一现象,教改研究人员尝试在传统音乐史授课中分院系、专业进行专题音乐史的授课,如针对音乐教育系学生开设《音乐教育史》,针对钢琴系学生开设《西方钢琴音乐发展史》,针对管弦系学生开设《弦乐发展史》《管乐发展史》,等等。这样,不仅音乐理论与学生所学专业结合得更加紧密,还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精神。尽管这一改革刚刚起步,尚在论证阶段,但是相信通过进一步的实验和数据观测,可以取得良好的成效。

由于近年来受到高校扩招的影响,沈阳音乐学院在校学生人数急剧增加,教学资源分配不够合理,加上“数字化”信息社会迅猛发展的不断冲击,传统的授课方式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何将传统授课方法与现代授课模式相结合,如何针对大班型调整授课方法,如何因材施教全面兼顾,成为教学方法改革的当务之急。沈阳音乐学院以《民族民间音乐》课程为试点,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在这门课程中,讲授理论,播放拷贝多媒体录音录像的方法固然严谨方便,然而借鉴和沿用民间音乐传承过程中形成的“口传心授”的方式,也不失为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的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使学生既了解到不同艺术形式、不同流派及作品等理论层面的知识,又能亲身感受任课教师现场演绎传统艺术的魅力,还能够掌握传统艺术曲目(唱段)的基本技能。

视唱练耳、乐理、和声、曲式等理论技能课程作为专业音乐学习的必备基础,在高等音乐院校的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而其理论性与专业性的特点,也是教学方法改革中常提常新的话题。对于音乐表演专业尤其是非键盘类专业的学生而言,内容设置困难,与专业脱节,内容设置过于简单,又起不到夯实基础的作用,理性、枯燥的知识结构易使学生产生被动学习的厌倦情绪。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教师对课程进行了有效的整合。以音乐教育系作为试点,将原有的视唱练耳、乐理两门独立课程合并为乐理与视唱练耳一门课程,精简知识内容,并且将理论与技能相结合;将和声分析课程演变为和声与即兴伴奏课,更加注重实用性与时效性,得到了学生的良好反馈。此外,在全院范围内将两个学期的和声课和两个学期的作品分析课合并为三个学期的和声与作品分析课程,模糊二者的边界,与专业结合得更加紧密,给予学生更多的可支配时间学习其他专业表演知识。

针对视唱练耳学科的应用性,教改专家提出在传统的视唱练耳教学方法中加入民族民间音乐的记谱与视唱内容,融合中西音乐语言,拓宽艺术眼界,在音乐学系实施一段时间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接下来准备加大推广力度,在其他相关专业进行推广。

(三)专业主科课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

根据当前用人单位反馈意见及社会人才类型的需求状况,沈阳音乐学院在全国音乐院校中率先对音乐表演类专业课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即由原来每周两次传统的“一对一”的个别授课形式改为每周一次个别课,同时辅以一次小组课的形式。小组课教学在个别院系进行了试点实施,专业教师能够结合专业自身特点、培养目标和学生实际,认真摸索、钻研教学规律。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坚持共同受益和学术研讨的原则,采用重奏(唱)、合奏(唱)、集体排练、重点观摩、课堂讨论、综合评述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实践证明,小组课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灵活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出个别课与小组课的互补作用,营造了自由、活泼的学习氛围,促进了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达到了“1+1>2”的效果。在下一步的改革实践中,准备将小组课的模式推广至更多的院系与专业,期待产生更加积极的效果。另外在专业课方面积极推进、广泛运用观摩式教学,各专业通过制定符合本专业特点的观摩形式和教学内容,定期举办观摩会、公开课、示范课,极大地拓展了授课的形式,也丰富了授课的内容。探索并推广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为教师之间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也充分给予学生创造展示和发挥专业水平的空间。

欲培养具有高素质的专业音乐人才,登台表演、艺术实践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沈阳音乐学院一直积极为学生拓展实践渠道,鼓励更多的人深入社会采风、登台表演,自1996年起每年设置两次艺术实践周的活动,并将活动形成规模、系统,作为成绩考核的一部分加大坚持力度。多年来学生在演出、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不但使自身的艺术素养更全面,而且拓宽了学院的社会影响力,也为就业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多年来,在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实践中,学院认识到,教学方法的革新必须以教学资源配置、课程设置等方面的革新作为依托,必须与考试考核方式的革新相互结合,才能多角度、全方位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高等音乐院校教学方法革新的目标与应用前景

(一)高等音乐院校教学方法革新的目标、意义

1.高等音乐院校教学方法革新要摒弃“一言堂”式的教学方法,提倡启发式教学,在集体授课中更多的采用讨论式和研究式等各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在音乐专业技巧课方面,逐步探索完善教学规程和教学体系,并大力推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以提高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这也是转型时期的需要,是教育改革关注的重点。

2.高等音乐院校教学方法的革新从根本上改变封闭式培养艺术人才的方式,更加注重学校与社会实际工作单位的联系,有针对性、计划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与手段。此外,除了课堂教学,加大社会实践与艺术实践力度,这也是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重要方式,是强化课堂教学成果,检验和提高学生独立创造能力的有效手段。通过改革创新与实践的密切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3.教学方法的改革使教学不单纯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现成的知识和技艺,而且更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发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和思维创造能力,良好的教学氛围。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共赢的过程,学生没有厌倦情绪,积极主动的思考,教师消除职业倦怠,更能体会到责任感与成就感,是成就个人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高等音乐院校教学方法改革应用前景

教育改革永远是历久弥新的话题,为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每所院校都在探索中前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创新作为高等艺术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承载着确立教学方向、探索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的重任。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必须与艺术院校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相结合,与专业建设、课程结构、授课模式相结合,形成多元化的方法与特色化的手段。

猜你喜欢
音乐学院院校教学方法
音乐学院概况
音乐学院简介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浙江音乐学院举办2021新年音乐会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星海音乐学院六十华诞公告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