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易安词中的汴京文化意象

2014-08-15 00:48
关键词:汴京寒食节首词

田 甜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4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祖籍山东济南,生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五岁左右时,她随家人搬迁至都城汴京,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开封。李清照的青少年时期和婚后的一段时间都是在汴京度过的,所以,古都汴京的一切,包括它的历史、风景、习俗等,都深深融入到了李清照的词作当中。

一、李清照词的特点

在中国几千年灿烂的文学史中,李清照以其“自成一家”的独特艺术风格雄居一席。有人评价李清照的词“音调清新,格调高雅”,其中最显著的特点便是她的词能与生活相互照应。李清照词的风格以她南渡为界,分为前期词和后期词,而前期词与后期词则呈现了不同的风格,故有人评价李清照的词为:早年多清新妩媚,晚年多凄清淡静。

(一)李清照前期词的特点

她的前期词,多以少女的闲游、少妇之闲愁为题材,描写的多是青春时期的愿景和美满幸福的爱情生活。而前期词又以她的婚姻为界限,分为婚前词和婚后词。

1.婚前词:少女的无忧无虑。在婚前,李清照的词主要是描写少女生活的。这一时期的词清新秀丽,明快活泼。大多写的是青春少女对于户外生活的爱好和对于自由幸福的追求。既写了少女动人的容颜,又表现了少女对爱情的向往和娇羞。

例如格调欢快明朗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小词记叙少女划船游玩的情景,写出了清秀的意境,不仅体现出少女欢畅的游兴,更显示出少女的天真活泼和争强好胜,写出了一种小女子的天真烂漫,活泼开朗。

再如《点绛唇·蹴罢秋千》: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首词写了少女爱情的萌芽,表达对爱情的追求与向往。“和羞走”三个字把少女的羞怯准确的描绘出来。而“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则把少女那种想见又不敢见,只能偷偷地看的俏皮又略带大胆的微妙心理描绘的淋漓尽致。此时,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妩媚、天真又多情的少女形象。

2.婚后词:少妇的幽怨多愁。李清照在十八岁时嫁给了赵明诚,二人情投意合,婚后生活美满幸福。但由于赵明诚经常漂泊在外,所以两人聚少离多,这使得李清照的甜蜜生活中又充满了寂寞与悲伤。于是,为了倾诉相思之苦,李清照开始创作描写离愁别绪的词。

例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首词写的就是与丈夫离别后的相思之苦。丈夫离开后,妻子独坐小舟,举目四望,看到白云、大雁、流水、落花,虽是景物描写,但处处都在抒发自己搁置不下的闲愁。加上此时已是秋季,看到的又是残荷、落英,虽然心中的“情”从眉头消失,但却深深印在心中。

又如《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表面上是写深秋时,又恰逢重阳佳节,所以心中无比孤寂,但实际上是写对丈夫深深的思念。黄昏时节,独自把酒赏菊,看西风吹拂着卷帘,此时的作者因为思念而憔悴。

总而言之,在李清照南渡前,这类描写少女生活、少妇幽怨的词很多。它们内容真挚、纯洁,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词中既有女子的温柔、善良、细腻,也有多愁善感的情绪。

(二)李清照后期词的特点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离开故都,被迫南渡,不久后,丈夫去世。这些不幸遭遇使得李清照的词风有了很大的转变,她开始创作怀念故国,抒发抑郁愁苦的词,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是李清照晚年的一篇力作,写于赵明诚死后。此时她正承受着国破家亡、离乡背井的巨大打击,面对黄花满地的景象,满心的忧愁与悲凉无处排解,忍不住凭窗落泪,写下这一千古名篇。词的最后一句写“怎一个愁字了得”,的确,这样的哀愁的确是一个“愁”字所包含不了的。

另一首代表作为《武陵春·风住沉香花已尽》:

风住沉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是宋高宗绍兴五年于金华避难时所作。此时金兵北退,国土残破,留给词人的只有物是人非的景象和欲语泪先流的痛苦。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李清照晚年的生活充满了孀居之愁,沦落之愁,亡国之愁。所以那“愁”是如此之多,以至于用船都载不动了。

从上面两首李清照南渡后的词作中,我们不难看出,她南渡后的生活很艰难,所以创作出来的词也是充满了悲凉的情调。词人通过创作这样的词,来抒发心中对国破家亡的痛和孤独寂寥的苦。

二、李清照前期词中的汴京文化

1.李清照词中的菊花意象与汴京的菊花文化。菊花,在北宋时期的汴京盛极一时,挂菊花灯、开菊花会、饮菊花酒等活动在汴京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现在的开封,菊花被定为“市花”,每年的10月28日至11月28日都会有菊花会,花会的主要展点有龙亭、铁塔、大相国寺和包公祠等。

受菊花文化的影响,在李清照的前期词中,“咏菊”更是成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例如《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中“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句里的“黄花”,指的就是菊花,菊花本是常见的花卉,但词人却是用黄花比人的瘦,再用瘦来说明自己的相思之苦。

再如《多丽·咏白菊》: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恨萧萧、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醾。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似愁凝、汉皋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多几时?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这是首咏菊词。李清照爱菊花,可能因为菊与她的孤直、傲然的性格相似的缘故,所以,她咏菊花,实际上也是在以菊自喻。词的上阕描写爱菊之心,下阕则抒发怜菊之意。尤其是最后的“泽畔东篱”,更是引用了屈原的行吟泽畔,陶渊明的采菊东篱的典故。词人以菊花自拟,以屈、陶二人自比,爱的正是深秋时节菊傲然不屈的品格。

2.汴京发达的酒文化。在汴京城内,酒楼林立,比较著名的酒楼有樊楼、杨楼、高阳正店、张家酒店等。所谓正店,就是档次较高的酒店。而小酒店则被称为“脚店”,比“脚店”更小的被称为“拍户”。顾客进门之后,要分成三六九等。若有足够的财力,则可以在楼上就坐,还会有歌姬助兴;若囊中羞涩,就只能在楼下喝点小酒。酒楼当中,最著名的是樊楼,而樊楼中最有名的故事,当属宋徽宗与李师师的故事。

李清照本是爱酒之人,又生活在汴京这个酒文化浓郁的城市,在她的作品中,自然也少不了“酒”。

在《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中,有一句“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这两句表面意思是词人对着梅花说,要饮酒就快来吧,说不定明天就会起风,到时你我都会遭殃。但由于当时朝廷上党派斗争,李清照的父亲受到牵连,所以这两句又是语带双关,表达对政治上即将到来的风波的担忧。又《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中“未成沈醉意先融”这一句,“融”字是指饮酒时陶然自得的感觉。

从上面的两个例子我们不难看出,李清照喜爱饮酒,因为她既可以享受饮酒后的舒适之感,也可以借此抒发心中的担心与忧愁。

3.都市里的节日。作为北宋的都城汴京,那里的一举一动都对全国有着或大或小的影响。在日常节日中,都市里的狂欢就显得更加热闹非凡。而在李清照的词中,也不免会提到汴京的节日,在那些特殊的日子里,她有开心,有惆怅,有思念,有感伤。

(1)重阳节。每到重阳节,登高赏菊就成为人们的主要活动,而汴京的菊花又享有盛名,所以一到重阳节,汴京城内就会人山人海,热闹异常。

在《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中,“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里就提到了重阳节。由于丈夫的暂时离去,李清照在精神上承受着独居的苦闷,而在重阳佳节亲人团聚的日子里,外界的欢腾,使得她的苦闷和寂寞更加强烈。

(2)寒食节。在李清照的词中,有很多都提到了寒食节。

由于寒食节和清明节在时间上离得很近,所以人们常常将这两个节日放到一起来过。春季,每当寒食节一到,汴京人家都会将插柳,扫墓与踏青作为主要活动。而这一天,卖花的人也很多,所以在李清照的《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中就有一句“卖花担上,买得一支春欲放”,正是形容在春季,女子买花妆扮自己的情景。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中写道:“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这首词是寒食节的即景之作,表现了词人在明媚的春天里却有些落寞无聊的心情。

而《怨王孙·帝里春晚》也是一首与汴京的寒食节有关的词。

帝里春晚。重门深院。草绿阶前,暮天雁断。楼上远信谁传?恨绵绵。

多情自是多沾惹。难拚舍,又是寒食也。秋千巷陌,人静皎月初斜,浸梨花。

这首词里的“帝里”本指帝王所在的首都,这里即指北宋都城汴京。后面写道“又是寒食也”,则是表达了在寒食节即将到来之时,离愁别绪难以排遣的苦闷。

三、李清照后期词中的故都思念

1.团茶和茶肆。茶肆在汴京随处可见。茶馆不仅是喝水的地方,还是陶冶情操之处。据说在樊楼附近有一个茶馆,借着樊楼的名气,生意兴隆,前来喝茶的人络绎不绝。如此一来,茶文化在汴京便得以发展兴盛起来。

而李清照不仅爱酒,也爱茶。汴京的茶文化深深地影响着她,以至于她南渡后也有词写茶,并以此寄托对故都的怀念之情。

例如《鹧鸪天·寒日萧萧上锁窗》

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这首词写于南渡后,其中包含了好几个带有汴京文化的意象:酒,茶,菊花。词中既写了秋天心情的无聊,也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其中那句“酒阑更喜团茶苦”中的团茶,是指宋代为进贡宫廷特质的茶饼,上印龙凤图案,供宫廷饮用,所以也叫“龙凤团”,为茶中珍品。汴京是北宋的都城,这种茶自然是京城特有,词人在饮团茶的时,想起故都的生活,而东篱下的菊花,更让这乡愁浓了一分。

在《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中有一句“碧云笼碾玉成尘”,因为是团茶,所以喝的时候要碾碎。这首词写的是离开京城后对京城春天的怀念与向往,是一首惜春怀人之作。

2.词人通过其他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故国之思。

(1)元宵节。《永遇乐·落日熔金》一词,是宋高宗建炎二年作者晚年流寓建康时所作。其中有一句“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当词人面对眼前元宵佳节的场景,不免会想起以前的生活。还有一句“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其中“中州盛日”指的是汴京昌盛之时,而“三五”则指元宵节。这一句是在追忆汴京元宵节热闹的场景,其中怀念故都之意不言而喻。

(2)桂花。《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的下阕:“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麄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此时,萦绕于词人心中的是无尽的思乡之情,即使是在梦中也常常魂归故乡。作者这里用浓浓的桂花香气来比喻自己的故国之思。

(3)插花。《蝶恋花·永夜恹恹欢意少》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莫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这首词写于北宋灭亡之后。长安,原是汉、唐的首都,在此处代指北宋都城汴京。词人想念故都,即使是在梦中也依然记得回故乡的路。插花,本是女子年轻时装扮自己的方式,词人在年轻时,也爱好插花。而此时,“莫插花”则说明了这种故国之思、故都之念无时无刻不萦绕她的在心头,挥之不去。

从李清照前后词风的变化中,可以看到李清照的幸福以及悲剧人生。而汴京的文化也正贯穿了她的一生。从少女时的快乐生活,到初为人妇时对远方丈夫的思念,再到远离故土时对故都的思念,汴京生活不仅融入到她的生命中,也浸润到了她的作品中。我们可以这样总结:李清照词中的部分意象是对汴京文化的反映,而汴京文化也在很大程度上成就了李清照的婉约词。

[1] 李清照,朱淑真.此情无计可消除:漱玉词·断肠词[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2] 韩欣.宋词地图[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

[3] 李清照.李清照词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汴京寒食节首词
神回复
汴京:繁华背后危机重重
一张图带你游汴京
汴京诗群
寒食节,踏春去
《清明上河图》带你逛繁华汴京
宋高宗的眼力
4月3日寒食节
我记得,我记得
《诗词曲五首》(选二)阅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