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沈从文《边城》中的美与哀

2014-08-15 00:48
关键词:人性美船夫翠翠

李 雪

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2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也是他在20世纪30年代文坛的代表性作品。作品没有惊心动魄的社会巨变和激烈复杂的矛盾冲突,但风格深远自然、清灵纯朴、和谐隽永,如一幅美丽的乡村图画,被誉为“现代文学史上最纯净的一个小说文本”,“中国现代文学牧歌传说中的顶峰之作”。写的是“平凡的人物,平凡的梦,平凡的坎坷,可是却表现了不平凡的美”。

自作品问世至今,其精湛的艺术技巧不知倾倒了多少读者。为什么这篇作品具有如此巨大的艺术魅力?我想,除了作品本身那独具湘西地方色彩以及浓郁的抒情诗气氛之外,作品所呈现出的古朴的人性美、爱情美和风情美,以及蕴涵其中的令人叹惋的悲剧感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一、《边城》的美

(一)《边城》中的人性美

沈从文的《边城》,最震撼人心的就是作品中所展现的人性美。在《边城》中,作者赋予他笔下的所有人以一种淳厚、质朴的人性。

1.《边城》人性美最极致的表现就是主人公翠翠。《边城》中的翠翠、爷爷、船总、顺顺及天保、傩送等人物的身上,无不酣畅淋漓地表达了人物丰富缠绵的内心情感。尤其是翠翠这一少女形象,是作者笔下优美人性的化身,是作者根据自己的审美理想,借助语言塑造的迷人的形象,是全书之魂,是作者倾注爱与美的理想的艺术形象。

首先,翠翠的出生是一种悲壮的美,给人以心灵的震撼。翠翠是老船夫的独生女与茶垌屯防军人发生了暖昧关系而怀孕,由于各种原因,军人服毒死去,独生女待腹中小孩生下后,故意吃冷水而死,留下了这个可怜的孩子,在一种近乎奇迹中这遗孤长大成人了。

其次,翠翠,这个名字在读者眼里也是美的。名字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简单称呼,它体现了爷爷对翠翠所寄予的理想。在这里,爷爷之所以给外孙女取名“翠翠”,除了希望她富有生命力,茁壮成长而外,更希望她出落得美丽动人。

而翠翠呢,长年在和暖的细风中吹着,在柔软的太阳中晒着,翠翠的皮肤晒得黑黑的,触目是青山绿水,一双大眼睛清亮如水。她“天真活泼,有如山上的小黄麂一样乖巧。从不知道发愁,从不知道动气。平时在渡船上,如果有人对她注意时,她用大大的眼睛怯怯地盯着陌生人,作出随时都可能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当明白了面前的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地在水边玩耍。”

再次,翠翠的心理也很美。翠翠是湘西古老生活方式下的姑娘,她只是依着古老的法则和既有的节奏安分地生活。作品中,翠翠对傩送的爱情是在无言中默默相许。

傩送夜晚到碧溪唱歌,翠翠“梦中灵魂为一种美妙歌声浮起来了,仿佛轻轻的各处飘着,上了白塔,下了菜园,到了船上,又复飞窜过悬崖半腰——去做什么呢?摘虎耳草!”爷爷问翠翠得了多少时,爷爷只是望了翠翠一眼,翠翠两颊绯红跑了。

在这两段描写中,翠翠什么话都没有,然而她的娇羞可爱,她的对爱情的渴望和坚贞却都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了,大有李清照词句中“和羞走,倚门回首,还把青梅嗅”之妙。翠翠的美,不需要说话,一切都在她的行动细节、微妙心理的表现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2.《边城》人性美通过老船夫对女儿、对孙女的挚爱来体现的。首先,17年前,当他的独生女背着自己与驻防的一名绿营兵恋爱,有了小孩后,他“却不加上一个有分量的字眼儿,只作为并不听到过这事情一样,仍然把日子很平静地过下去。”

后来,士兵服毒死了,女儿为之殉情。老人主动挑起了哺育的重任,没有一句怨言,几十年如一日,风里雨里,来来去去。小孙女“奇迹”般地长大了。对于翠翠,老人总是那么迁就,让小孙女体验到父爱。通过老船夫,作者讴歌的是一种古朴的象征着爱与美的人性与生活方式。

翠翠大了,老人开始为翠翠的归宿着急了。就在临死之前,老人还担心翠翠害怕惊雷,强撑起身来把一条布单搭在她身上,担心她着凉。爷孙之间的亲情之爱结束了,但中华民族那原始而又古老纯朴的人性之爱却永不终结。

3.《边城》的人性美通过老船夫对自己工作的敬业和对过渡人的慷慨来表现的。首先就是老船夫“五十年来不知把船来去渡了若干人。年纪虽大,但天不许他休息,他仿佛便不能够同这一份生活离开”。这种对工作的执着和敬业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杰出代表。其次就是面对客人的多余船钱,塞回那人手里,俨然吵嘴的样子:“我有了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谁要你这个!”老人质朴、厚道的性格为所有过渡人称赞。

老人用自己一双满是老茧的双手建起了一座桥,这桥联结了碧溪两岸,增进了两岸人民的情谊。老人是渺小的,然而老人是最伟大的,他把自己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使人化的自然更合乎人们的理念。

(二)《边城》中的爱情美

《边城》以撑渡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与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傩送的爱情为线索,翠翠的爱情比起现代都市人的爱情来,爱得自然,爱得朦胧,爱得执着,如水晶般纯洁透明。

1.翠翠的爱自然。随着年龄增长,15岁的翠翠情窦初开,萌发了一颗爱情的心。

15岁那年翠翠和爷爷看龙船比赛和泅水捉鸭后,翠翠在一个码头等待爷爷一起回家。突然河水中冒出一个英俊的少年,抓住河面上最后的一只鸭。从此在她心中种下爱情的种子,内心开始微妙地不安起来,为“某一件只属于自己的事沉默了一个夜晚”,这使她的精神世界顿时丰富、细微起来,精神气质也呈现出别有风韵的迷醉感、羞涩感、孤独感。

翠翠爱的傩送为人聪明而富有感情,是学文习武“结实如老虎,却又和气亲人,不骄不惰,不浮华”英俊有为的少年。从河岸上与翠翠初会那一刻起,他也钟情于翠翠。

2.翠翠爱得朦胧。遇到傩送后,翠翠无意中提到什么时会脸红,喜欢看新嫁娘,喜欢把野花戴在头上,喜欢听缠绵的情歌,喜欢一个人坐在岩上向天空中的一片云一颗星凝眸驻望。外祖父若问:翠翠你在想什么?翠翠会在心里答道;“我想得很远很多,可是我不知道在想什么。”作品正是通过细微的心理描写受青山绿水抚育和阳光雨露沐浴的少女那情窦初开、青春初萌的朦胧的爱情感受。

后来傩送派人送她回家时,翠翠想起自己先前骂人的话,心里又吃惊又害羞,再也不说什么,默默地随火把走去。“吃惊”是傩送对自己不但不记仇,还派人把自己送回去;“害羞”是翠翠得到一个陌生男子的照顾,心里还是有几分羞涩,几分难为情。“为某一件只属于自己的事沉默了一个夜晚”。这个片断着重通过语言、心理、神态把翠翠对傩送的朦胧的爱含蓄地表达出来。

3.爱得执着。翠翠对傩送的爱是坚贞的,始终信守着自己梦魂牵绕的最初选择,没有因为人事出现周折而改变初衷。翠翠拒绝天保的托媒提亲,因为她钟情于傩送。即使在天保因情场失意驾船外出溺死,爷爷掉头来为翠翠与傩送的婚姻撮合,因眼看事情无法成功,傩送因误会一气之下驾船外出,但翠翠仍然不改初衷。

傩送对翠翠的爱也是执着的。傩送的爱情直接面对的就是选择渡船,还是选择碾坊?是选择翠翠还是娶团总的女儿?傩送的回答,“爸爸,你以为家里多座碾坊,你可以快活,你就答应了。若真的是我,我要好好想一下,过些日子再说吧。我不知道是应得一座碾坊,还是一只渡船;我命里或许只许我撑个渡船!”傩送这一番话是委婉的,但选择却是明确的,态度也是坚决的。

(三)《边城》中的风情美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军阀混战,硝烟四起,是一个动乱而逐步植入现代文明的时期。而沈从文笔下的湘西边城——静静流淌的辰河水、矗立百年的吊脚楼、闲坐街旁的老人、沉寂肃穆的古城墙、平整无语的石板路……山清水秀,风景怡人,近乎世外桃源的乡村世界展现的淋漓尽致。

边城,不仅自然风光旖旎,社会风俗淳朴率真。正月十五,“小鞭炮如落雨的样子”。端午节,家家闭门锁户,去吊脚楼看龙舟比赛,获胜的可以得到一枚小银牌,去河中参加捉鸭子的活动,“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鸭子的主人。”中秋节,青年的男女在浪漫的月夜下用对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爱意。在湘西边城挺有的自然风光里,自然与人文融合,显示了衣服牧歌田园般的诗情画意。

二、《边城》里淡淡的哀愁

边城,风景如画、人情美好的世界,也有它的悲哀。小说的开篇就谈到了翠翠母亲的爱情悲剧,如果说一开始,这只是叙述者客观的叙述,当老船夫看着长大的翠翠越来越像他母亲时,母亲的故事出现在了老船夫的意识和思想里,这是悲剧的进一步延伸。尤其当老船夫得知翠翠喜欢傩送时的那种坚贞与之执着,心中有了隐痛,以致到死都没再提翠翠母亲的故事。因为老船夫隐隐约约感觉到了母女二人共同的命运。

而小说中翠翠与傩送的结局也不尽如人意:傩送在得知哥哥闯滩而死后,心怀愧疚,舍弃一切,远走他乡。翠翠在失去唯一的亲人爷爷后,接替摆渡,等待“这个人也许永远不会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引述沈从文关于《边城》的几句话:“一切充满了善,充满了完美高尚的希望,然而到处是不凑巧,既然是不凑巧,因之朴素的良善与单纯的希望终于、难免产生悲剧。”本来,这应是圆满的故事,翠翠和傩送彼此喜欢,但偏偏是两人的心思要经过许多的曲折才流露出来。结局只能是因不凑巧而误会、结疙瘩,是个悲剧。

沈从文一方面从边城那原始古朴的民风里找到了他渴望的人情人性的美,同时对湘西人民因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一代又一代继续着悲凉的人生有一种忧患与痛惜。作品给我们展现出湘西如诗如梦般的神秘与美丽,而翠翠与老船夫的内心孤独,他们对未来命运的忧虑,他们心底不被理解的希望与痛苦,又与作者的主观情绪紧紧相连,化为《边城》的一种内在的悲凉而感伤的乐章,使作品通篇浸透着一种忧郁的抒情诗气氛。

沈从文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这种情绪不是直抒胸臆式的,而是带有很强的暗示性与模糊性。这有时会让读者感觉费解,但更多地留下了让人联想与咀嚼的空白,使人感觉含蓄而又余味不尽。让淡淡的忧郁、辽远的愁绪,在平静的叙述里缓缓流动,就像翠翠唱的那首歌,微笑里藏着哀痛,快乐里夹着忧郁,非常柔和,又不知不觉浸着一丝凄凉。正如朱光潜说,《边城》“表现出受过长期压迫而又富于幻想和敏感的少数民族在心坎里的那一股沉忧隐痛”。

[1] 梁琦.爱与美的悲歌——《边城》赏析[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10(3).

[2] 沈从文.边城[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7).

[3] 刘永军,张霞.从理性角度解读《边城》中的美与哀[J].文学教育,2014(1).

猜你喜欢
人性美船夫翠翠
船夫和风
浅谈《项脊轩志》的人性美
《云中记》的人性美与灾难文学的美学意蕴
翠翠的心事
翠翠的心事
初遇二老傩送
初遇二老傩送
人性美的“价值”最大化
温暖的绝望
船夫和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