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项规定”清风促新闻报道新风

2014-08-15 00:54:40司徒艳君
视听 2014年1期
关键词:开平市八项规定头条

司徒艳君

没有套话,没有口号,做老百姓爱看的电视新闻,是我们记者长期追求的新闻文风。这一理想,自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条规定》出台后真正实现了。作为新闻报道的风向标,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率先改文风,推出一系列的民生新闻专栏,听民意、诉民情;甚至把社会新闻放到头条,一改以往以时政新闻放头条的风格;按重要程度播发国家领导人新闻,并出现一句话新闻的报道新风尚。党的“八项规定”清风,迅速吹进了全国各地的新闻媒体。

作为一名在县级电视台工作了13年的新闻工作者,笔者觉得新闻文风的转变不仅是我们党的一件大喜事,也是新闻界的一件大喜事,深感我们新闻记者做新闻的好时光来了……

一、新闻内容:领导与会议新闻短、实、新

一直以来,县级台的电视新闻都是领导新闻、会议新闻占主导。在一档十几分钟的新闻栏目里,领导与会议的新闻几乎占了大半,以致新闻可视性不强,受众不喜欢看。但党的十八大后推出的“八项规定”就明确提出:力戒空话套话,改进新闻报道,政治局同志活动根据重要性决定是否报道,改进文稿发表的规定。这犹如一把“尚方宝剑”,助各新闻媒体在报道领导新闻时大胆革新。

具体到我们的开平市,市委、市政府印发了《贯彻落实“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实施办法》的通知,明确提出改进新闻报道的要求:1. 简化市委常委、副市长出席会议活动新闻报道。2. 精简全市性会议活动新闻报道。3. 规范市委常委、副市长调研活动新闻报道。4. 优化市委常委、副市长外事活动新闻报道。5.市委常委、副市长参观展览、观看一般性文艺演出以及出席其他文艺活动,一律不作报道。这就让我们在领导与会议报道上实现了“短、实、新”。

1.短 以往在报道全市性会议或者领导调研活动的时候,因为要兼顾四套班子每位领导都要有画面,并且在播发领导的发言稿或指示内容时也要面面俱到,以致一条新闻时长达四五分钟,内容冗长。由于这类新闻占用了一档新闻里面的一半时间,只能压缩播发稿件的数量,因此观众看起来就感觉到新闻量少,并且全是会议新闻。如今,在新规之下,领导与会议新闻都可以精简到30秒至2分钟,这样就可以留出时间播发其它新闻,增加新闻量,增强可视性。

2.实 在很长的一段时期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靠媒体的强制灌输,所有新闻都是报喜不报忧,还要求被宣传对象尽善尽美,忽略了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原则。随着时代的变迁、传媒途径的增加,和受众教育背景的改变,这种新闻宣传模式已经越来越脱离实际,难以引起受众的共鸣。“八项规定”的出台,让我们的新闻逐渐摆脱 “说教式”、“理论式”、“高大全式”的报道方式,从而更注重用事实和细节去说话。

3.新 以前记者在采访会议与领导的新闻时,由于各种原因,总会把报道的角度局限于会议的议程、领导提出的要求,报道方式无新意,报道内容浮在面上。现在,记者可以不再把报道的焦点放在领导身上,而是透过领导的调研活动或提出的要求,挖掘百姓关心的问题。而在会议新闻的报道上,也可以跳出会议本身,挑选受众想知道的内容进行报道,不再面面俱到,造成主题不突出。通过这种报道的新方式,更好地传递了会议和领导调研的内容,受众更易于接受。

二、新闻编排:领导新闻让位社会新闻

在县级小台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新闻节目的编排要按照领导职位大小的顺序排列,而不是以新闻的重要性来排,这种习惯沿袭已久。最让受众觉得好笑的是,有些时候一档新闻的头条竟然是某一位市领导去观看一场普通球赛或者一个普通展览,这些内容无关百姓民生,无关经济社会建设,但就是这样一条新闻价值不高的报道,因为沾着市领导的“光”登上了头条……这其实也是编辑记者的无奈之举。

新闻编排是一门学问,电视新闻的编排工作作为电视宣传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实现节目的整体优化,以求达到主次分明,衔接连贯,使观众循序收看,印象深刻。“八项规定”的出台,很好地改变落后的宣传模式,提高了新闻编排水平和新闻节目质量。

1.新闻节目与群众贴近了

过去,我们的新闻节目除领导活动报道外,其它新闻反映的都是部门非中心工作的边缘化信息。作为党和政府喉舌的媒体,在舆论引导上如果长期偏离群众这个主体的话,其舆论方向就值得思考了。围绕中心,关注大局是新闻党性原则的体现,也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但要紧跟中心,就不能疏离群众,就要契合群众的心理需求。

新规之下,我们的新闻节目彻底“改头换脸”。往昔,领导会议新闻占了一档新闻的三分之二,社会新闻占三分之一;今昔,两者互换了位置,在编排上更贴近群众了。在报道中心工作时,会把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愿放在首位,并把中心工作的重点同群众关注的热点,中心工作的难点同群众切盼的焦点有机结合起来,把党和政府要做的和群众要求的,把我们“想说的”同“群众想听的”统一起来,使我们的宣传既让党和政府满意,又让人民群众喜爱。

2.新闻节目主题突出了

新闻编排没有主题,犹如鸡肋,让受众“食之无味”。头条新闻是一档节目的龙头,代表一期节目的质量,代表当天宣传的方向。对观众来说,头条新闻能否吸引观众直接影响到他们收看新闻的兴趣。“八项规定”的清风,打破了传统的按照领导官阶职级来编排新闻的习惯。因为新闻导向性决不是领导化,头条应是那些体现导向性、典型性、成就性、问题性以及社会影响大,观众最感兴趣的题材。

那么,头条从哪里选呢?就是要在重点工作报道中选,在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中选。如2013年4月初H7N9禽流感侵扰多个城市,感染人数以及死亡人数不断上升,引起大家对禽鸟的恐慌。我们立即从市疾控中心、医院、畜牧部门、养殖户、鸡贩等多个层面进行深度采访,在一连几天的头条位置播发了《开平市加强家禽的防疫和监控 严防H7N9禽流感》、《开平市培训医务人员 严把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关》、《开平市“公司+农户”模式养鸡户暂时未因H7N9滞销》等,消除当地群众对禽鸟的恐慌,也帮助养殖户、商贩渡过难关。又如4月底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七级地震,灾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虽然开平远在千里之外,但社会各界群众同样积极支援救灾工作,我们在震后连续几天的头条播放了《开平市慈善会发出倡议书 捐款援助四川雅安地震灾区》、《开平市民踊跃向雅安灾区捐款捐物》等稿件。这样的编排,不仅突出了新闻主题,而且也具有了较高的新闻及宣传价值。这样,就算把领导一般性活动和一般性会议报道放在头条之后,相信领导也会理解和支持的。

三、新闻角度:走基层、听民声、诉民情

作为媒体,必须在一线、在现场、在基层,发出一线声音,用百姓语言解决百姓事情,才能提升新闻节目的权威性和真实性。新规出台后,我们的新闻报道焦点不再盯住领导,而是眼光“下移”到基层百姓中。

在2013年春节期间推出《新春走基层》专栏,我们的记者、主持人把报道的触角深入到社会各层面,聚焦开平市的民生工程,以及老百姓的生活状态,以平实的视角报道群众春节期间的生活,呈现普通人的幸福观以及幸福开平的建设情况。播出了《开平:280多户农村困难户喜迁新居迎新春》、《开平绿道串起侨乡幸福生活》等一批深度报道。这些采访来自一线,反映基层、关注民生的声音丰富精彩,使报道和宣传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更显深度、力度和温度。

真正走进群众、走入基层,才能聆听到百姓诉求,才能正确引导舆论,化解社会矛盾。为此,我们开设《身边点滴》专栏,通过市政府12345投诉热线、群众报料以及记者发现等渠道,及时报道群众的热点难点问题。并每个月定期把专栏内容刻录成光盘,上呈市委书记及市长,以督促有关单位落实整改。通过我们曝光的社会不良现象,受到了市各有关部门单位的重视,超过一半以上的问题得到了整改。《身边点滴》专栏,对群众的举报和投诉,尽量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切实为民办事,得到了观众的好评。

通过打造这样的民生新闻节目,实现了我台以品牌节目来提升新闻质量和社会影响力及队伍能力素养的目标,培养了一批善于深入基层、具有时代情怀、充满群众感情的新闻采编队伍,拉近了与群众的情感距离。通过节目帮助基层和百姓解决实际困难,不仅让观众看到了记者走基层的可喜成效,也感受到新的作风和文风。

猜你喜欢
开平市八项规定头条
微头条
小康(2022年20期)2022-07-20 02:34:22
翻译语言的另一角度解析:浅谈“楼”和“庐”的英译
《头条》(四首之三)
中华诗词(2020年3期)2020-09-21 09:28:04
头条
海峡姐妹(2017年8期)2017-09-08 12:16:45
国企切实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探讨
司马光的聚餐“八项规定”
读书文摘(2017年1期)2017-01-12 21:01:00
司马光的聚餐“八项规定”
万紫千红春满园 扶困恤孤暖人心
中国火炬(2016年4期)2016-11-27 03:49:41
开平
源流(2016年9期)2016-05-14 23:44:42
党纪“官德”内容的示范效应
人民论坛(2016年12期)2016-05-04 10:2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