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颖
由安徽卫视和东方卫视联手打造的《后宫·甄嬛传》自开播以来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和热捧,并在2012年第9届全国十佳制片会议上,一举包揽了“优秀电视剧奖”、“最佳出品人奖”、“优秀电视剧主创—优秀摄影师奖”和“优秀电视剧主创—优秀剪辑师奖”等四项大奖。①2012年10月9日在上海举办的第三届乐视影视盛典,《甄嬛传》同时取得了最佳编剧、最佳电视剧、最佳导演三项奖。②此剧能获得如此大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要归功于其浓郁古典诗词韵味的台词。而电视剧颇为考究的台词在网络上掀起了一股“古诗词”热,微博上也有人自发组织了“看《甄嬛传》学古诗词”的活动,甚至在2013年春晚《这事不赖我》小品中还出现了大段的“甄嬛体”。一部电视剧能够引起人们对古典诗词的如此热爱,这对于古诗词的传播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本文由此分析现代背景下人们对古典诗词的需求,以及古典诗词如何善用现代传播方式,实现有效传播。
古典诗词除了本身意境之美外,也传递了中华民族传统的精神文化,反映了某一个时代的思想内涵。但是自白话文兴起之后,古典诗词就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退居二线了,剩下的功能似乎只是供专家爱好者们去研究,或者供学生们去掌握必要的古文知识,其实用性大大减少,使得古典诗词的传播显现一种没落的状态。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古典诗词有了复苏和觉醒的态势。人们在物质极大丰富的时候,精神生活却极度匮乏。恩格斯写道:“如果对物质上的解放感到绝望,就去追寻精神上的代替,就去追寻思想上的安慰,于是,种种安慰的形式出现……从外部世界遁入内在世界。”③很多人开始寻找自己的精神世界的满足,而古典诗词成了他们慰藉精神的快速通道。远离城市的喧嚣,寻找一块桃花源圣地,终日诗书相伴,过着闲云野鹤般的生活,无疑是现代文人墨客所追求的最高生活境界。
在视觉文化时代,人们的审美需求呈现一种多元化的状态,各种音效和画面渐渐地取代了人们的想象力。在文化日趋大众化的传媒时代,古典诗词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的消费品,因此只有将现代的科学技术注入到古典诗歌中,借助技术将古典诗词的意境以优美的画面感呈现出来,更直观地打动人心,才有利于一般受众接受和理解,无形中也改变人们对待古典诗词的态度。如《甄嬛传》中甄嬛大年夜在倚梅园祈福时念诗,剧中对甄嬛出现的场景及服饰都给予了精心的设计,刻画出了在红梅盛开的倚梅园,地上白雪皑皑、红白相衬的美景中,一位满蕴忧愁、楚楚动人的美丽女子深夜独自穿梭在飘雪中,此情此景此境,很自然将崔道融《梅花》中“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这两句插入其中,给人以很高的艺术享受,也让人很容易地记住了这首诗。除了优美的画面感之外,在该剧中还出现了将古典诗词与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制作,如配乐——长相思(李白)、湘妃怨、杏花天影(姜夔),插曲——《莲叶何田田》(《乐府诗集》)、《怨歌行》(李白)、《天仙子》(张先)、凤凰于飞(《诗经·大雅》),舞蹈——金缕衣(杜秋娘)、菩萨蛮(温庭筠)、惊鸿舞(歌词出自曹植的《洛神赋》)。将诗歌、音乐、舞蹈三者融为一体,再通过优美的画面呈现,最后再结合动人的故事情节,最大效果地展现了诗词歌赋的艺术魅力,更体现了古诗词的博大精深。
古典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一块瑰宝,很多优美的古诗词至今还为人传诵,这有赖于国人的代代相传。从古至今,古典诗词的传播方式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而且也越来越丰富。
(一)古代传播
“古代的文学媒体远没有今天多,只有口头传说、书写传抄、印刷出版、说唱演出等”。④古代最著名的传播方式要算“旗亭赌唱”,诗词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倚赖于人们的和乐而歌、浅斟低唱、口耳相传。印刷业的发展也给诗词的传播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可以借助词话、诗话的形式进行一种自我传播。古代文人墨客喜好刻诗于石壁墓碑以言志,石崖篆刻也是古代诗歌流传的一种方式。如寒山寺《枫桥夜泊》诗碑、宋代旅桂文人的桂林石刻。
(二)课堂教育
课堂教育是现代古典诗词最常见的传播方式,也是我们学习古典诗词最通常的途径。从牙牙学语,还不知道李杜为何人的时候,家长就教孩子背诵唐诗,《唐诗三百首》几乎是我们中国孩子的启蒙读物。到了小学,学校规定小学毕业生背诵80首诗词,在背诵的基础上提高古文素养。初中阶段,以理解、欣赏古典诗词为主要任务,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高中阶段,古诗词的教学更加注重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在现阶段义务教育的过程中,古典诗词很大程度是在应试性的要求下,进行传播的。到了大学阶段,一部人可能选择更深层次的学习,如选择中文专业进行专业的学习,另一部分人可能因为兴趣爱好继续学习。
(三)流行音乐
从《诗经》、《楚辞》到郭茂倩编撰的《乐府诗集》中的“歌诗”,再到中国顶峰的唐诗,以及宋词、元曲、散曲和杂剧中的唱词,都是可入乐表演。古典诗词和音乐从来就是一脉相承的。现代,古典诗词与流行音乐的结合创造了一种雅俗共赏的和谐局面,曲高和寡的古典诗词在音乐的伴奏下,更有利于人们记忆和传诵。如周杰伦与方文山合作的很多歌曲都带有浓郁的中国风。如《发如雪》中的“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出自唐·李白《将进酒》;《东风破》中“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出自唐·元稹《琵琶歌》之“月寒一声深殿磬,骤弹曲破音繁并。百万金铃旋玉盘,醉客满船皆暂醒”。把古典诗词幻化在流行音乐中,传之街头巷尾,让人耳熟能详,娓娓唱来,让古典与流行并举,在悠扬的歌声中找到一种完美的契合点。
(四)大众媒体
大众媒体主要包括广播、电视、报刊、电影、网络等。古典诗词在大众传媒中恰当的运用,与其传播的信息形成某种意义上的切合点。不仅有利于传播,打动消费者的内心,让人印象深刻,而且还能提升品牌的形象、宣传企业文化。电视是我们“想象社区、城市乃至整个大千世界的基础”⑤。电视,作为大众传播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传播媒介,在传播文化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在76集电视剧《甄嬛传》中,一共引用的戏曲名字有9个,引用了部分原文的赋有3篇,引用、截用、套用、化用了一些古典诗词共73首。⑥无论是电影的台词对白、主题歌,还是电视剧、网络对古典诗词的引用,都在某种程度上以一种娱乐化的方式传播了阳春白雪的古典诗词,而古典诗词的运用也增加了现代作品的内涵和魅力。
在快餐文化盛行、价值观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青少年对古典诗词的兴趣爱好不浓,更谈不上传播与传承,甚至有人认为现在出现了文化断层的不良现象。换言之,我们尚处于一个“文化休克”⑦的状态中。因此,中国很多学者希望通过对古典诗词的学习带给现代人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积极的思想内涵和自信的价值观。
(一)传播媒介上的新旧融合
瓦尔特·本雅明说:“新的技术、新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将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因而对文学产生根本性的影响”。⑧中国的古典诗词主要以语言为媒介,其语言的精练和优美,意境的深远,使每个读者品味和获得感受都是不同的,这是视听发达的现代传播媒介很难达到的。我们要将新旧的传播媒介结合起来,以一个多元化的方式来满足受众的审美需求。我们利用现代化传媒技术,将古典诗词以丰富的画面、优美的节奏、完美的故事情节,帮助受众理解晦涩难懂的古典诗词,无形之中改变对古典诗词的态度,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古文功底好的或者专业的文学接受者,可以在网络上开办一些专业的古典诗词聚友网站,从更深层次对古典诗词进行阐释,倡导他们回归书本,通过自己的阅读欣赏去获得不同的感受,从而真正地理解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
(二)传播形式上的娱乐化
在消费文化的背景下,娱乐功能中心化。在提倡古典诗词传播娱乐化的时候,我们要强调现代娱乐对古典诗词的合理融合,寻找二者完美的契合点。重视古典诗词中的所包含的时代精神、诗人的内在品格、高雅的审美情趣。只有把古典诗词的娱乐产品制作得让广大受众喜于接受,经典才能发挥它的内在价值,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这都需要媒体当好“把关人”的角色,提高自己的古文素养,以保证传播内容的品质、内涵、真实性和实效性,才能创作饱含中国古典诗词精华的娱乐作品。那么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古典诗词文化就不会出现被扭曲或断层的现象,并且能够得到合理继承和发扬光大。
(三)传播内容上的世俗化
古典诗词只有被大部分的受众接受,才能达到传承的目的。在视听发达的新媒体时代、娱乐至上的时代、后现代的消费时代,精英化的古典诗词要实现有效传播,就要使其内容世俗化,便于受众接受。内容的世俗化应包括三个方面:大众、流行、消费。
1. 大众化 当代受众接受古典诗词的重要甚至可能是主要介质就是大众化的产品。大众化的产品通过通俗化、娱乐消遣化的表达方式,使古典诗词飞入寻常百姓家,通过通识教育,广大受众尤其是青少年才更加容易吸收古典诗词的精髓,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如:金庸小说《神雕侠侣》中引用了江淹的《别赋》、苏轼的《江城子》、元好问的《摸鱼儿·雁丘词》。青年作家安意如在《人生若只如初见》中把那些高雅冰冷的古典诗词给予现代式的、个性化的情感解读,符合大众的欣赏需求,让更多的人了解了古典诗词。
2. 流行性 古典诗词最早起源于流行,继而被人整理加工提炼成为了传统。《诗经》的篇章就是春秋时期各诸侯国流行的民歌,被人收集整理后,被国人奉为经典,从而得以代代流传下来。流行应该是最好的普及与推广的方式,古典诗词应该充分利用当下的流行元素,如音乐、电影、电视剧、网络。在流行元素中淋漓精致地发挥古典诗词的魅力,在流行元素的载体下,达到自身的一个广度和知名度,到最后能够脱离载体,独立地成为流行的元素。
3. 消费性 古典诗词的大众化的呈现,吸引了受众的关注和兴趣,在受众注意到古典诗词并且用心去学习的时候,古典诗词就能够在受众间广为流传,关注的受众越多,形成的影响力就越大。如果说注意力是一个“量”的概念,那影响力就“质”的体现,要实现“质”的飞跃必须要将这种影响力变成受众的一种购买力也即是消费性。根据购买力可以检验古典诗词的在受众心中的可接受度和深入度,同时也是检验古典诗词传播效果,据此我们还可以寻找到最有效的古典诗词的传播方式。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人们对古典诗词需求的日渐增加,古典诗词的传播方式和渠道越来越广,也越来越接近受众的需求,受到大众的喜爱。我们要有效地利用好这些途径,使受众更加轻松快乐地学习到中国古典诗词的精髓,提高古典诗词的传播效果和国民的文化素养。希望我们国家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诗的国度,也让诗词这颗璀璨之星永远不会沉落。
注释
①《电视剧“十佳”评选<甄嬛传>获四奖项》,华龙 网,http://news.163.m/12/0831/00/8A6QDVEA00014AEE.html.
②冯遐:《<甄嬛传> “连下三城”》[N],《北京晨报》,2012 年 10 月 11 日。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人民出版社,1963:334~335。
④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1卷)》[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4。
⑤南帆:《双重视域——当代电子文化分析》[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1) :65 。
⑥张彩丽:《论电视剧<甄嬛传>对诗词曲赋的运用》[J],《电影评介》,2012(22)。
⑦“文化休克”是1958年美国人类学家奥博格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是指一个人进入到不熟悉的文化环境时,因失去自己熟悉的所有社会交流的符号与手段而产生的一种迷失、疑惑、排斥甚至恐俱的感觉。
⑧(德)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M],李伟、郭东编译,重庆出版集团,200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