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秦汉雕塑的艺术特色

2014-08-15 00:51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苏 洋

(淮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安徽 淮北235000)

秦汉雕塑艺术成就非常突出,它是在我国艺术海洋中滋生出来的光辉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震撼着人心。由于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秦代雕塑呈现出气势磅礴、逼真写实的特色,以数量和体积在中国雕塑史上独树一帜。汉代雕塑传神写意、富有激情,它们都以不同的表现手法折射出当时的社会文化,现在与我们的祖先进行心灵切合,共同沉浸于秦汉雕塑艺术之中,共同领悟秦汉雕塑。

一、秦汉雕塑的社会背景

秦汉雕塑艺术特色的形成不是偶然的,是时代背景的真实写真,秦汉这一时期整个社会动乱不安,割据纷纷,需要中华民族以顽强的生命力来争取国家的和平大统一。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社会集权制的国家,其历史地位非常独特,在统一而兴盛的社会背景下,秦代焚书坑儒,遵循着法家的治国思想,在这样严苛的社会制度下,艺术家们遵循着事物本来的面貌。[1]另外,丝绸之路的开通,受周文化的影响,秦代雕塑多采用高度写实、气势雄浑,以其庞大的体积和数量独树一帜,为中国雕塑艺术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然而,汉代雕塑则采用道家思想来治理国家,提出道法自然,追求烂漫的艺术境界、恬淡安详、与自然和谐的审美意境。同时,受浓厚的楚文化的影响,这些作品题材中包括了舞蹈、诗歌等现实生活。中国传统美学中蕴含着艺术是情感的一种显现,是在社会实践中人的创造发展的体现,随着生活的提高,对自然认识的提高,汉代雕塑与夏商周时期和秦代迥然不同,它们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则是富有激情、轻松洒脱,传神写意的艺术风格。

二、秦汉雕塑的艺术特色

(一)秦始皇陵兵马俑气势磅礴。被称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是1974年陕西临潼县由一村民发现的,它位于秦始皇陵东侧1.5千米处,总面积达22780平方米,分为4个坑。这尊雕塑不仅在气势上说服了人类,而且在人物雕刻上大大超越了任何一个时期的雕塑,规模宏大、气势磅礴,为秦始皇的陪葬坑。

秦俑雕塑显示的是集体美,以众多的兵勇进行排列组合,以“致天下之命”的气质表现出来,静穆庄严,加强了画面的纵深感与绵延不断的气势感,给人以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动感。[2]当我们欣赏这些精美绝伦的作品时,从中感受到了民族的自豪感。人类在漫长的岁月中,通过智慧、能力的不断积累创造出的兵马俑,是一个很复杂的工作,需要经过很多程序,捣泥、合模、刻画、冶烧、上彩。充分表现了封建社会的分工合作的思想,塑造出的作品场面宏大,威风凛凛,逼真写实,它不像其它雕塑一样数量少,向高空发展,而是在时空中以庞大数量展开,它的4个坑形态各异,以长方形、凹字形、凸字形的构图组成一个有机整体,他们不是千人一面,而是各个不同,8000多名兵马俑身高1.75米-1.96米左右,有粗有细,穿穿戴、发式、气质、神态各不相同,脸型丰富多彩,采用我国民间“国、用、风、目、由、甲”字型脸型,表现出喜、静、思的表情,充分表现出人物的不同年龄阶段。采用虚实结合、传神而极具内涵的表现手法给人一种所向披靡,千军万马的感觉,有的发带飘舞,有的眉舞飞扬,有的胡须冉冉,拄剑拧立、昂首挺胸,富动于静,雕塑家利用定格的气场,表现出一定的运动美感。兵马俑又按照兵种的不同,分为手持疆绳和弓箭的骑兵俑;紧握青铜剑,神态自如的将军俑;由驾着战车,凝视前方的车兵佣,各个方阵相互照应,庞大的军容,气势磅礴,深沉宏大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秦俑雕塑以威仪风度带给观赏者艺术之美。纵观这些兵佣们,人物、车马按照同一方向组合排列,显示出排山倒海的雄浑气势,他们的布局、安排相互映衬,形神兼备,蕴含着构图美、造型美、气势美、整体美的艺术效果,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

任何一个民族的艺术创造归根到底是由它的生产力状况决定的,秦俑雕塑可以衬托出当时皇帝治理天下的雄心和强大的抱负。作为立体造型的空间艺术,在中国美术史上还没有与之相匹配的阵容。

(二)霍去病墓前石雕传神写意。霍去病墓前石雕,在表现手法上更加巧妙,传神。霍去病为西汉将领,他从18岁开始作战,23岁因染病而去世。在这短暂的生命中,他通过六次抗击匈奴,解除了匈奴对西汉的边患,让居民过上安定生活,打开了通往西域的光明道路,壮大了国威,为了表示对霍去病的恩惠,特赐了陪葬他的主题雕刻和动物雕刻,以此来象征他生前的业绩。[3]

墓前的主题雕刻是一座高约两米的昂首抬足的骏马,它是一座纪念性圆雕,威武的气势,象征霍去病用战马击败匈奴,保卫国家的安全,从另一方面讽刺了侵略者的下场。这件作品采用了象征性表现手法,浅浮雕、高浮圆雕,战马威武,傲然挺立,敌人被仰卧于马下进行挣扎的场景,在几处关节眼上进行细致刻画,使其精神倍增,突出了主题的内涵。骏马从卧姿转入起身时,由静到动瞬间的动态,达到了让观赏者为之一震的艺术效果。形式语言简练,用马与人,胜利者与失败者的相互对比,形象地体现出胜利者的意气风发,沉着冷静的风度,是彰显其国力的纪念性符号语言,使人联想到霍去病当年的作战情景,抗击敌人的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马在古代视其为战争之神,艺术家们还创作了许多战马的雕刻,如《卧马》和《跃马》,这些杰作意义深刻,耐人回味,一起奔驰在祁连山的战马,仿佛看到这批战马跃起时的威仪神态,在经过一番奔驰后,战马进行暂时小憩,表现了作战胜利后从容自信的心情。

决定一切艺术作品优秀与否,取决于艺术家对作品的理解深度。这些以马为主体的雕刻,背后隐藏的当时的社会内容,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焕发出永恒的艺术魅力。

雕塑作为人类思想的表现,从中折射出了作者的内心精神。霍去病墓前雕刻传神写意,清透着神、气、韵的艺术特色。除了上述雕塑以外,还有动物雕刻,其艺术成就更为突出,这些动物雕刻长度在二三米之间,作者抓住对象的特征进行简要概括,这些动物有虎、马、牛、象、猪等雕刻。其中,《卧虎》利用几个大块面,抓住了对象的特征进行准确的概括,把一只行动敏捷,凶猛的老虎不定时扑向猎物的瞬间动作表现的蓄势待发,活灵活现。还有老人抱熊、怪兽食羊、野猪等动物雕刻,这些雕刻表现手法都很娴熟、生动。霍去病墓前的这些群雕,经历了两千多年的风处雨打,仍然显得传神写意、朴素深沉。充分体现了艺术家们的艺术匠心,利用浮雕,圆雕等手法,把这些人物刻画得淋漓尽致。

三、重释秦汉雕塑的艺术内涵

雕塑作为视觉外貌呈现在我们面前时,瞬间的再现形式远远超过了绘画的审美效果,再现性艺术的雕塑,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凝聚。秦汉雕塑也不例外,秦汉雕塑历史悠久,是时代审美观念的智慧结晶,形象地记录了秦汉时期动乱不安、割据混乱的社会发展状况,雕塑家们用雕塑来宣扬国家统一的业绩,显示了一代君主的宏图大略。秦代雕塑造型准确、姿态自然、技法精练的艺术形象组成一个宏大的艺术整体,统一在浓厚的精神气氛中,汉代雕塑抓取事物的情节和典型的动态特征来表现,采用了夸张性手法,增强了艺术感染力,秦汉雕塑作为时代沉淀的艺术精髓,对我们开拓雕塑创作思维提供了丰富的资源。[4]

秦汉雕塑充分体现出我们的祖先对智慧和能力的挑战,雕刻家利用崇高的艺术语言表现出当时的社会现象,雕塑富静于动,具有生命力,给人一种丰富的想象力,是一曲无声优美的音乐,让我们体会到秦汉时代艺术发展的内在张力。

[1] 徐仪明.中国文化论纲[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

[2] 王宏建.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

[3] 梁思成.中国雕塑史[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4] 李希凡.中华艺术通史(秦汉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