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忠
(黎明职业大学文化传播学院,福建泉州362000)
近年来,情感类广播节目因贴近生活、贴近民生,呈现如火如荼之势。然而,情感类广播节目因受众参与度较高,谈话随意性较大,如何在节目中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正能量,是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本文试以福建省石狮广播电台的《有话好好说》节目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索。《有话好好说》是一档情感类直播节目,节目诉说情感,但并没有停留在说情感、听情感的层面,而是赋予了它一定的思想性,节目的主题得到了很大的升华。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新媒体的迅猛发展,现在的信息传播已进入自媒体时代。只要拥有了手机、电脑,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源,人人都可以成为传播者。自媒体时代在带来信息传播平民化、个性化、门槛低、运作简单、效益强、传播迅速等好处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信息传播良莠不齐的弊端,进而给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冲击。近期,相关部门打击网络大V造谣滋事的事实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在这种背景下,主流媒体更应该发挥正本清源的作用,在节目中及时传递主流价值观念、主流意识形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传递正能量,这是主流媒体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我国媒体和西方媒体的最大区别在于:西方媒体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第一原则,我国媒体以社会效益为第一原则。所谓的社会效益,就是在适当的时间引导受众向着积极的方面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
《有话好好说》节目让普通受众的声音出现在媒体上,不仅给普通受众宣泄情感开启了一个窗口,提供了一个平台,也满足了受众倾诉的心理诉求。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倾诉的欲望,希望在忙碌生活的某个时刻静下来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每个人也都有倾听的欲望,渴望在自我奋斗之余透过别人的经历得到人生的启发,正如节目片头所说“有话好好说,带你共同体会人生”。同时,让普通受众的声音出现在主流媒体上,能让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及时了解民意,体恤民情,进而化解矛盾。《有话好好说》节目直面情感,在坚持节目宗旨和定位的前提下,积极倡导向上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用正确的道德伦理以至法律法规来武装和维护都市人群脆弱的情感。节目关注人们的所思所想,化解人们的所困所惑,让每位参与者在倾述自己情感经历之后,得到主持人的分析、劝解以及对人生的感悟,也让每位旁听者在倾听别人情感故事的过程中完成自我总结和自我反思。而主持人也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着社会的正能量,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悄无声息地潜入到听众的精神世界里。例如有热线听众在节目中谈到了私奔的话题,并且这个听众一连线就直接问主持人对私奔的看法,紧接着直言不讳地说:“我喜欢私奔。”主持人马上回应说,私奔怎么能说喜欢呢?私奔是男女双方在不得已、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才采取的行为,是不得已而为之。私奔对男女双方的家人会造成极大的伤害和隔阂。青年男女对私奔这样的行为要慎之又慎,尽量采取积极的、主动的方式去试着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问题。还有听众想借主持人之口传递某类信息而被主持人婉拒,主持人委婉地说,这位听众朋友的留言不适合在本节目中播出,不好意思,下次想传递信息时请注意遣词造句和表达方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在节目播出过程中,主持人很好地充当了信息守门人的角色,过滤掉了不良信息,传播了健康、积极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彰显了节目所倡导的积极向上的精神。
一个完整的信息传播,应该是传播者的传播意图被接受者正确理解。这样的传播过程应该是一个双向交流。广播节目一旦开始,节目主持人就扮演了传播者的角色,节目主持人和节目是互相依存、互利互惠的关系。一档节目可以捧红一个主持人,一个受观众喜爱的主持人又可以为节目带来稳定的受众群。在某种意义上,主持人是节目的灵魂,也可以说主持人水平的高低决定了节目质量的高低。而节目主持人主持节目的能力的直观表现就是他的主持风格。
《有话好好说》节目的主持人建立了相对稳定的亲和、自然的主持风格。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主持人表现出良好的文化修养,面对受众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始终不急不躁,有理有据,旁征博引,声音中始终带着笑意。主持人拥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清晰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并敏锐地捕捉到受众诉求的焦点。节目中有些热线听众在表达情感时常常词不达意或吞吞吐吐,但主持人都能在极短的时间内领会听众的意思。同时,主持人对节目的驾驭也得心应手,对节目的时点掌握得游刃有余,什么时间播放音乐,什么时间插播广告,跟每位热线听众交流沟通的时间,都控制得恰到好处。尤为重要的是,在这档以情感诉说和聆听为主的节目中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主持人始终本着以人为本的心态,平等、真诚地与受众交流。在受众叙述情感经历、表达情感困惑的过程中,主持人能认真聆听、用心感受,充分运用自身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历,为受众提供参考性意见。因为主持人不是人生的导师,不做最终的评判,不断言对与错、是与非,只提供解决问题的一种或几种可能,最终的决定权还是交回受众手中。在节目中,主持人很少断言热线听众说得对或不对,而是常说“我认为是不是可以这样思考”或“我们不妨这样想一想”,避免和听众正面冲突。主持人能够给受众以很大的信任,经常用“很好”、“很不错”、“进步很大”、“继续努力”等赞美、支持、肯定的语言来面对受众,哪怕是受众取得微小的变化,主持人也不吝溢美和夸奖之词。这种自然、亲切、平和的主持风格消除了受众的孤独感,缓解了他们的心理压力,也获得了受众的好感。
众所周知,广播媒体只能通过声音进行传播,这是广播媒介的优点,也是广播媒介的缺点。因为受众在接收时,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不见其形。那怎样才能给受众留下强烈的印象呢?只有充分发挥广播媒介的声音优势,用声音来营造环境,烘托气氛,以情感人。
《有话好好说》节目采取的是播音语言+音乐的播音构成模式,在整个节目中,主持人的播音语言、背景音乐、间隔音乐形成一条完美连贯的逻辑线索,表现出较好的整体性和协调性,所有的表现元素又无时无刻体现着节目的宗旨和定位。值得一提的是节目的片头制作很有特色,在低转、悠扬、深邃的音乐背景烘托下,主持人用宽厚的、略带磁性的声音推出了节目的宗旨——“至少在这样的夜里,还有我们愿意聆听。”一下子给受众营造出一种宽松的、私密的谈话氛围,让人寂静的夜里有种表达的冲动。同时,主持人在节目一开始常用一个故事、一首歌或一段开场白为谈话内容打下基调,从而保证当期节目内容的相对集中和主题的鲜明。节目进行中,主持人用自己亲切温和的有声语言把握节目的进程,掌控节目的节奏,起承转合游刃有余。而背景音乐、间隔音乐则通过强大的感染力,营造整个节目浓郁的、温馨的情感氛围,也起到了过渡、联接和深化主题的作用。
选题是一个节目的生命线,决定了节目能否拥有较长的生命周期。《有话好好说》节目直面情感这一人类永不衰歇的精神诉求,这决定了节目内容的丰富性。马斯洛的人类层次需求理论把人类需求划分为五个层次,其中情感和归宿在生存、安全之后,位居第三位。中国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也叹曰:“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见,情感问题是一个永不衰歇的话题,时时保持着新鲜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情感问题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会带来不一样的人生故事。这种从生活中汲取到的具有极强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情感故事,赋予了《有话好好说》节目持久的生命力。
当然,《有话好好说》节目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在节目中面对一些问题,有时主持人的表述停留于表面,比较肤浅,缺乏一定的深度。究其原因,应该是主持人对生活的观察和了解还不够深入。主持人应该深入到目标人群,也就是节目的收听群体中去,把握他们的所思所想,体会他们的生活状态,进而把这些生动的素材转化为自己的人生感悟。这样一来,主持人就很容易找到传受双方沟通的情感交叉点,使沟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