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冰
(日照市电视台,山东日照276803)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语言在人类运用的过程中,由于其运用的领域不同,对语言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用书面形式表达的一切著作、文件,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科学著作、政治论文和报章文章,都是人们认识和反映客观世界的成果。把这些成果正确地生动地描述记载下来的语言,人们称为书面语言,也称为广义的文学语言。
狭义的文学语言,专指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文学等各类文学作品的语言,以及人民口头创作中经过加工的语言,如曲艺。不论是广义的文学语言,还是狭义的文学语言,它们都是来源于人民的口头语言,是在一定的民族的人民口头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人民的口头语言不断丰富,文学语言也会不断丰富和发展起来。即使是我国的“文言”,开始也是产生于人民的口头语言,经过文人的改造后,成为书面专用的语言形式。
电视节目主持人在节目制作的过程中,主要采用口头言语形式,其身体语言则是辅助的表达手段。本文主要探讨电视节目主持人在节目制作中运用口头言语的方法与技巧。
不管是文学语言,还是口头语言,都是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际生活。但是,经过作家们的改造与锤炼,原始的、朴素的大众口头语言,就升华到规范、便于保存、利于传播的书面语言,使之成为文学创作的物质材料。一切有成就的作家,都从人民口头语言汲取营养,在人民口头语言的基础上,锤炼出光辉灿烂的文学语言。高尔基说:“朴素的保姆、赶车的、渔夫、乡村的猎人和其它生活穷苦的人,对文学语言的发展,都有过一定的影响。”故此,高尔基曾号召作家们向工人、农民、小市民、商人的口语学习。俄罗斯著名诗人普希金,以其卓越的创作实践,推动了俄罗斯语言的发展与完善,被推崇为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奠基人。
作家们在锤炼提高的同时,又剔除了口头语言中的杂质和糟粕,因而它又推进了全民语言的发展。人们把那些卓越的作家称为“语言大师”,甚至对个别突出者称为“语言的创始人”,就是因为他们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学语言,足以成为全民语言的楷模。电视节目主持人在节目的制作中,尽管使用的是口头言语形式,但又与大众的原始、粗糙的口头语不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讲话一般也要求清楚、明白、生动,做到把自己的意思准确地传达给别人。但这种要求通常是较宽松的,因为人们在对话时,还可以在对方不清楚的地方进行重复修正,甚至以手势等肢体语言加以辅助。电视节目主持人在节目的制作中,对其口头言语的要求在严谨、准确、规范的程度上,几乎与书面语是相同的,甚至电视受众比一般书面语更高的要求,来审视电视节目主持人。所以,电视节目主持人在表情达意、阐述观点、述说原委等诸方面,同样要字斟句酌,仔细推敲,从语词的汪洋大海中,查寻最能准确表达的词语,使受众准确接受所要表达的意义。只有具备了准确、生动、有表现力的口头言语,才能生产出优秀的电视节目。
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功力表现在哪里?一个优秀的影视、话剧演员的艺术功力,主要表现在演员通过动作、表情以及对口头言语的准确把握与技巧,刻画出不同人物鲜活的性格特点。作为现代传媒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则不同于影视、话剧演员,电视节目主持人经常是在没有文字脚本的情况下,要运用口头言语,准确的叙述事件,反映出现场的生动性;还要正确地诠释事件,引导受众全面的认识社会;还要阐述党和政府的观点,给大众以正能量。这样,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口头言语功力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影视话剧演员的水准上。电视节目的价值在于包括主持人在内的制作人员的创意与独具匠心设计,这取决于包括主持人在内的制作人员的思想。若没有清晰的思想,也就没有明确的语言;没有新鲜的思想,也就没有新颖的语言;没有卓异的思想,也就没有精辟的语言;没有幽默的思想,也就没有诙谐的语言。电视节目主持人在改造、锤炼大众语言时,应从语言的准确、精炼、朴素、新颖、生动等五个方面努力,方能将大众语言锤炼、升华为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具有独到风采的口头言语。
人们在表示自己的思想时,往往会出现辞不达意的情况,推敲词语就是为了弥补这一方面的缺陷。语言首先要求准确,语言如不准确,思想表达就会出现偏差与错误。要使语言准确,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首先,思想内容必须准确,方能使语言准确。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文字的暧昧往往来源于思想的朦胧,只有思想上十分清晰,才能够以畅达美妙的文字表达出所要描述的一切,也只有在充分了解描写的对象的时候,才能够运用一定的形式来表现它。另外,电视节目主持人还必须具有恰当的锤词炼句的本领。在运用语言时,能正确辨别词义,能将语词之间细微的差别区别开来,并能选择最能表达思想或客观事物的词语,方能做到准确。古人云:“一字之失,一句为之蹉跎。”再之,文学语言是规范的语言,是要讲究语法规则的。大众的语言,尤其是大众的口语,不必拘泥于语法规则,然而,文学的语言则不同。遵守语法规则,其实就是合乎大家的说话写文章的共同习惯。诸如句子成分要完整,相关词语搭配要得当等等,都应该成为电视节目主持人自觉的语言运用规则。
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口语还应该比大众的口语更加精炼。精练指文章行文或说话中没有多余的词句。有人也提“简练”,“简练”含有简要和精炼两重意义。对于文章或说话,有的要简要,有的要细密,并不是一律求简。因此,“精炼”更准确些。
如何使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话语精炼呢?
首先,要求电视节目主持人有删繁就简的艺术眼光。郑板桥曾有这样的诗句“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画菊画兰如此,主持节目也是这样的道理。既要善于把精要的东西概括进作品中去,这是艺术创作的通理,同时,又要删除作品中庞杂的成分。
电视节目主持人要做到言语精练,要有去芜存菁的能力。芜,本指长满乱草,文章内容的杂乱。我们的语言中,芜杂的东西是很多的,运用到书面或谈话中,芜杂的言语也时而出现。古人早就说过,要勇于“割爱”。
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要做到精炼,还必须练好含蓄蕴藉的功力,这是对主持人一条比较高的要求。要尽量运用最经济的言语,表现最丰富的思想内容,而且要给观众留下想象的余地。这种想象的余地,就是含蓄蕴藉的体现。
大众化的语言有一个突出特点,那就是朴素,不加修饰,不雕琢,朴实无华,是大众的口头语言。电视是一种大众传播媒介,作为电视节目的主持人的语言,要求朴素,适应传媒的特点要求。然而,这种朴素,却区别于大众化口语,它应该剔除大众化口语中的粗俗以及地域性的语言,升华为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艺术语言。其实,朴素而不粗俗,华丽而不故弄玄虚的语言,都是人们追求的语言境界,因为它们用不同的方式或风格或手法,实现了言语传播的特殊任务,即形象地再现大自然和客观现实,收到了殊途同归的效果。著名作家老舍曾说过:“文字不怕朴实,朴实也会生动,也会有色彩。”在这里,老舍也没有排斥华丽的语言在写作或说话中的应用。
作为电视节目主持人有必要强调语言的朴素。一味追求语言的华丽,容易走向晦涩难懂。
朴素的语言应是自然而淡雅的语言,具有“清水出芙蓉”般的淡雅,具有极强的美的冲击力,电视节目主持人不靠用典,以少胜多,寻常平淡中,又往往意境高远,电视节目主持人应该具有这样的美学追求。
优秀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所运用的言语还应该是新颖的。生活是复杂、丰富、变化无穷的,可以说是年年新,月月新,日日新,文章要真实的反映生活,就应该用包括语言在内的所有手段也是新颖的。因此韩愈说:“惟陈言之务去。”无论多么好的内容,多么好的修辞,多么好的语句,只要是别人已经用过的,就失去了新鲜感正如一位评论家所说,第一个把女人比做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就是蠢材。这说明语言要新颖的重要性。
语言要新颖,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思想必须深刻,立意必须巧妙。如果是陈腐的见解,其所表现的语言不会出新意或新鲜感。同时思想的深度,也会使语言非同凡响。鲁迅在《病后杂谈》中说:“君子非吃牛肉不可,然而他慈悲,不忍见牛的觳觫,于是走开,等到烧成牛排,然后慢慢的来咀嚼。”鲁迅先生看得透,见解深,正因为他认识到了“君子远庖厨”的虚伪,所以才有这样新鲜有味的语言。
语言要新颖,电视节目主持人还必须对生活有独到的体验和认识。所谓独到,就是别人所没有见到的。在口语中,有着大量的新鲜的独创性的词语,能唤起人们丰富的想象和活脱脱的感觉。
由于写作者植根于生活,对生活具有亲切的独到的感受,仅仅截取了姑娘窗外的满口白牙以及对着屋里的情人笑的动作,就把姑娘的美丽、甜蜜、活泼以及对爱情的向往与追求,活生生的跃然纸上,真实神来之笔!
语言要新颖,还要求电视节目主持人在遣词造句上以及用语法的运用上,要有创造性,用自己独特的锤词炼句的技能技法,不断刷新语言的表达方式。
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言语的生动,除是新鲜别致之外,还应该灵活多样,形象鲜明,活泼动人,能用各种修辞手段,把事物的情状和思想感情,生动的描绘出来。说人,能如见其面;说声音,能如闻其声;说景,能如临其境;说悲,能催人泪下,说乐,能让人喷茶……如何使语言生动?电视节目主持人在口头言语的运用中,要根据节目内容的需要,做到注重细节的描述,避免抽象的叙述;节目的主持语言尽量富有变化,避免言语的重复呆板;还要辅助语调、节奏、表情、动作等具有这样,才能全面优化电视节目的质量。
电视节目的主持人实际上是从事改造语言、提升语言的工作。作为现代传媒的节目主持人,应该以辛勤而富有探索性的劳动,推进我国语言及语言学的运用及研究。
[1]陆万胜.文学创作论[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5.
[2]李海林.言语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3]周晓明.人类交流与传播[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
[4](法国)海然热.语言人:论语言学对人文科学的贡献[M].张组建,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