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忠威
(中共新化县委,湖南 新化417000)
“蚩尤故里、天下梅山”——新化县,位于雪峰山东南麓,资水中游,面积3642 平方公里,人口142万,是一方集奇山秀水、幽洞俊田、历史人文于一域的旅游胜地,近年来相继跻身湖南省旅游强县、湖南省旅游发展十佳县、全国最具魅力文化旅游百强县。在2013 年,湖南省第一轮特色县域经济重点县评选中,新化县更是以文化旅游产业组第一名的身份,成功晋升为湖南省文化旅游产业重点县。
新化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具有一些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根据国家《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的分类标准,新化县有8 个主类、72 个亚类、83 个基本类型的旅游资源,分别为国家颁布种类的100%、90%、53.55%。坐拥国家级旅游资源8 处,省级旅游资源17 处。县境山水洞田与古老梅山文化交相辉映,在拓展湖南乃至全国文化旅游市场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南方稻作文化与苗瑶山地渔猎文化融合体系——紫鹊界秦人梯田,是国家首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已进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预备名录,其神奇的自流灌溉系统举世无双,被誉为“看不见的水库”,代表了远古农耕文明的最高成就,是世界农耕文化的杰出代表、人与自然和谐的伟大杰作,具有世界级旅游景区潜质;世界溶洞极品——梅山龙宫,拥有堪称世界“五绝”的溶洞奇观,是亚洲最美的地质博物馆,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是省内驰名的国家4A 级景区,曾入选“新潇湘八景”;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是有据可考的“九黎之君”蚩尤的故里,至今仍有“蚩尤屋场”、“春姬(蚩尤妻)坳”等遗址,是苗、瑶发祥地,黄帝、乾隆临幸地,有始建于两晋时期的熊山古寺、西泉寺,园内有3 万多亩原始次森林,珍稀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是湘中地区最大的物种基因宝库,空气负离子浓度每立方厘米6.7 万个,有“天然氧吧”之称,是著名的始祖神山、生态名山、宗教灵山。此外,有“江南峡谷第一漂”油溪河漂流、“洞天福地”奉家古桃花源、“湘中千岛湖”苏溪湖、“宗教圣地”古台山、与云南石林媲美的桑梓石林等具有独特自然美质、堪与国内旅游精品比肩的自然景观;有资江北塔、文昌阁、梅山寺、小南岳、八仙庵等饱含历史积淀的古代建筑;有全国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二军团长征司令部旧址;有陈天华故居、罗盛教故居、方鼎英故居、万人坑等爱国主义文化教育基地;有青龙桥、龙潭桥、又一桥等风雨桥廊;有名列湘菜名品的新化三大碗——三合汤、穇子粑蒸鸡、农夫河鱼,其他有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有500 多处。同时,新化人崇尚血性和自由,为近代民主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早期同盟会会员达39人,留下了“中国同盟会会员之乡”的美誉。
“梅山峒蛮,旧不与中国通,其地东接潭,南接邵,其西则辰,其北则鼎。”这是《宋史》对古梅山区域的记载。根据专家考证,大梅山地区涵盖今天的冷水江、安化、涟源、新邵、隆回、溆浦、武冈、城步、新宁等湖南25 个县市的广大区域,面积5 万多平方公里。在长期“不与中国通”的封闭状态下,形成了独特的梅山文化。这种文化是蚩尤始祖文化、农耕文化、渔猎文化的有机融合,是湖湘文化的源头及组成之一,是东南亚地区唯一一种多民族共同崇奉、和合共融的祖源文化。古老神秘的梅山宗教、武术、山歌、建筑、饮食,已经成为极具审美和史学价值的文化孤本。新化地处古梅山峒蛮中心地带,是梅山文化的发祥地和核心区,也是梅山文化保存最完好、展示最充分的地区,在梅山文化中最具归属感和凝聚力。在这里,梅山武术名扬天下,梅山歌谣古老神秘,梅山傩戏举世闻名,梅山饮食有口皆碑,梅山风情奇异迷人,文化古迹星罗棋布,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像新化这样,文化有层次感、有普世价值观、受众群体庞大的文化母体县,在发展文化旅游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在全省找不出第二个。
由于山水阻隔,交通曾经是新化旅游产业发展最大的瓶颈,素有“车到新化止,不再往西行”之说,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养在深闺人未识”。近年来,新化交通发展突飞猛进,大交通格局强力推进,新化迅速发展成为“通南达北、承东启西”的区域枢纽。这里有92 公里资江航道直通洞庭湖和长江,湘黔铁路、沪昆高铁、娄怀高速公路从东西横贯全县,加上即将开工建设的新化机场、龙武高速公路、湄琅高速公路、新冷城际快速公路,形成了水路、铁路、公路、机场“四位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未来几年,大梅山地区20 多个县市可纳入以新化为核心的“1 小时文化旅游网”;全省10 余个市州可纳入以新化为枢纽的“2 小时旅游经济圈”;形成张家界到新化、新化到桂林的“3 小时旅游经济带”,昆明到新化、新化到上海的“4 小时黄金旅游线路”。即将建设的新化机场,更是实现了新化文化旅游市场与全国乃至世界旅游市场的无缝对接。
2011 年10 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认为:“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持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光阴荏苒、世事变迁,梅山文化的许多事象和民俗珍品正随着时光迅速流失或消亡,古镇、古塔、古祠堂、古民居、古寺庙、风雨桥等大量古建筑年久失修、损坏严重;山歌、傩戏、神打、武术、丧葬习俗等梅山传统民俗、神秘文化和艺术形式面临后继无人、濒临灭绝的窘境,保护和传承梅山文化的历史任务迫在眉睫。因此,新化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完全符合“保护利用、普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同时,通过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发展,不仅具有加强梅山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意义,更具有促进古老梅山文化重放异彩、将新化打造成国内外1600 多万梅山儿女的精神家园、推动湖湘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等多层重大意义。
新化是革命老区县、比照西部开发政策县、全省贫困人口最多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县,全省最大的国家级贫困县和全国库区移民人口最多的移民大县。由于建国后历次区划调整和柘溪库区建设,新化形成了高寒山区、水淹库区、石灰岩干旱区“三大贫困带”。同时,新化又是国家限制开发区、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工业化发展严重受限。2012 年全县GDP总量仅为149.5 亿元,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3390 元、13845 元、3342 元,仅相当于湖南省平均水平的40%、64.94%和44. 92%。根据国家贫困标准,新化县有贫困村480 个、占行政村总数的41.82%,有贫困人口83.5 万、占县域142 万总人口的58. 8%,库区移民人口22. 6 万。新化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80%以上集中在贫困程度最深的“三大贫困带”。因此,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已经成为142 万新化人民脱贫致富的唯一出路。对于新化这样一个人口密度大、贫困程度深、资源集中度高的县域来讲,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既可以加强古梅山文化的有效传承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更可以使新化中药材、有机茶、楠竹、小水果、油茶林及黑猪、黑米、黑茶等特色农产品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带动新化传统产业向技术型、集约型、效益型方向转变,并催生一大批文化古镇、旅游名镇和生态优美乡村,大力加快城镇化进程,实现新化广大农村人口大量向第二、三产业转移,走出一条以文化旅游的大发展,引领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快速城镇化的脱贫致富新路子。
随着湖南“旅游强省”战略目标的提出和实践,湘江旅游经济带和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一带一圈”迅速崛起,成为湖南旅游的优势品牌和国内国际知名的旅游市场,而以娄底为中心的湘中旅游,无论产业规模和市场影响力均与所具资源禀赋很不相称。2012 年,娄底、益阳、邵阳三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331.04 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70.02 亿元,仅相当于全省总量的14. 43%和12. 09%,是名符其实的“湘中旅游洼地”,制约着湖南旅游整体质量的提升。如果湘中旅游不崛起,湖南旅游环线就会形成中部断裂或塌陷,旅游强省的梦想就会存在无法弥补的缺憾。新化位于长株潭城市群西边、大湘西东边,是湖南的几何中心和湖南旅游“三大板块”的交汇点,更是湖南省与西南各省旅游产业对接的重要门户;以新化县为核心的大梅山旅游协作区和大梅山旅游协作联盟,涵盖安化、冷水江、涟源、溆浦等10 多个县市的广大区域。因此,加速发展新化文化旅游,有利于形成东接湘江旅游经济带、西连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南通桂林、昆明,北接张家界的全国旅游路线。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政策规划。为发展文化旅游,新化县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确立了“旅游立县”战略,以“蚩尤故里·天下梅山”为主题,突出发展梅山特色旅游,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新化县鼓励外来投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促进旅游发展的政策规定。总体目标是把新化建设成为湘中历史文化名城,大梅山旅游协作联盟核心,省内著名、国内知名、国际有一定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力争2015 年全县文化旅游总收入达到110 亿元、接待游客1450 万人次、财税收入8.8 亿元、就业人数22. 82 万,将文化旅游业打造成县域经济的龙头。依托湖南师大、中南林大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力量,对文化旅游发展进行科学规划、设计,根据乡镇旅游资源条件、地理区位和市场发展潜力,将全县26 个乡镇、2 个林场、1 个开发区分为重点开发区、一般开发区和预留开发区,突出旅游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有机结合。着力建设好“一心一带两翼”文化旅游圈,“一心”即上梅古镇旅游综合服务中心;“一带”即以资江为纽带,串联梅山龙宫、北塔、梅山文化民俗村、资江风光带、狮子山、苏溪湖等景点的“梅山文化展示带”;“两翼”指以紫鹊界梯田为中心的“农耕文化凝视翼”和以大熊山为中心的“蚩尤文化感悟翼”,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产品,拓展湖南文化旅游产业市场。
二是体制创新。成立旅游经济协作区及工作委员会,由常务副县长担任主任,乡镇党委书记担任副主任,将主要旅游景区所在乡镇纳入统一管理考核目标,各主要旅游景区所在乡镇分别成立乡镇党委书记任总经理的旅游公司,实现旅游开发中乡镇人、财、物、事管理的统一、责任与权利的对等;把应当由企业、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承担的职能和机构从行政组织和政府职能中转移出去,争取各级各类旅游行业协会的人员和财务关系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脱钩,实现清晰的科学管理模式;对主要旅游乡镇进行单列考核,将考核重点落实到旅游产业发展和建设上来,对旅游发展贡献突出的企业、建设单位、管理部门、乡镇等单位和个人实现重奖,业绩突出的干部提拔重用,业绩落后的则实行调岗待岗处理;实行梯田、林权、古住宅建筑入股制度,入股农民共同参与景区收益分红,实现文化旅游发展成果群众共享。
三是资金整合。未来三年,县财政按50%的增速和占财政预算支出比年均增长45%的目标,分别预算旅游专项资金0.6 亿元、1 亿元、1.6 亿元,引导旅游产业发展;通过财政 安排、土地出让金划拨、部门专项资金整合、国家政策性资金争取等方式,整合23.46 亿元,重点投向文化旅游平台建设;发挥旅游投资公司、交建行、水务投、城建投的融资功能,通过招商引资、银行贷款、吸纳民间资本入股经营等多种方式,筹集80 亿元左右,加快发展与文化旅游相关的交通、水利、城镇建设等基础平台建设。
具体来说,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大力培养人才。根据市场需要和文化旅游产业实际,制定科学的人才培训规划,加强与省内旅游院校的合作,定期组织文化旅游产业从业人员到大专院校进行业务培训,确保主要景区、宾馆、旅行社的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率达到100%;在已有院地合作基础上,深化产学一体、校企合作,以职业教育集团、产业联盟等为载体,整合政府、企业、院校、科研机构力量,建立政企学研一体化发展渠道,为旅游和文化的融合发展培育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
二是大量引进人才。每年有计划地从旅游院校应届毕业生中引进50 名以上旅游专业人才,重视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特别是策划创意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市场营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所引人才重点充实到各旅游乡镇和旅游企业,提升全县旅游管理水平。
具体来说,要做好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整合宣传力量。在政府的主导下,景区、景点、饭店、旅行社、交通运输、社会共同参与,实现“旅游形象宣传”与“旅游产品促销”有力结合,争取最大的宣传效益,避免旅游宣传中重复浪费。
二是丰富节会活动。2013 年-2015 年,计划开展“大梅山文化旅游年”、大梅山旅游协作区研讨会、中华蚩尤始祖祭典、新化首届传统美食文化节等活动,在全国举办20 场以上的新化旅游专场推介会,大力提升新化旅游人气指数和文化向心力。
三是策划专题营销。以把“蚩尤故里·天下梅山”打造成湖南生态文化旅游著名品牌为目标,策划开展好“一部宣传片”、“一篇导游词”、“一套明信片”、“一本旅游手册”、“一张旅游门票”、“一副扑克牌”等专题宣传营销活动;在央视、湖南卫视、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中国旅游报、红网旅游频道、湖南旅游网、《娄底日报》、娄底新闻网、新化电视台等媒体开展“湖南省大梅山文化旅游年”专题宣传;邀请主要旅游媒体到新化开展专题采风活动;在各主要旅游景区、主要交通线路、公众聚集场所、车站码头开辟旅游宣传专栏、播放宣传片、发放宣传专册、制作旅游宣传广告,通过立体式文化旅游宣传策划活动,把“蚩尤故里·天下梅山”品牌推向全省、全国乃至世界旅游市场,大力增强梅山文化旅游的影响力、渗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