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志红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衡阳421005)
全球少年犯罪不仅人数急剧增多,而且涉及面也在扩大。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统计,2007 年青少年犯罪总数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频频发生,高企不降,现已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非常严重的全球性社会问题,成为“世界三大公害”之一。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对于他们的犯罪行为,也有其自身的的特点与成因,需要我们认真加以分析及研究。这对于有效预防和遏制青少年犯罪,引导他们健康成长,促进社会稳定有着重要的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综合分析湖南省2005 -2010 年的数据表明,违法犯罪种类呈现出相对集中性、行为激情性、年龄低龄化、主体团伙性,这些是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几个突出特点。
(1)盗窃诈骗类劫财案件突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影响,有些青少年追求高消费,盲目攀比,一旦经济拮据,便伸出贪婪之手。有的青少年因为家庭经济条件较为贫寒,而又无法面对客观上存在的贫富差距;有的则心理上容易产生不平衡心态,见财起意,进行盗窃或诈骗。2007 年5 月,哈尔滨某高校食品专业二年级一女生,看到同寝室的同学穿着时髦、生活用品奢侈,而自己仅有家里每月寄来的生活费,起初只是羡慕,后来发展为自卑、失落而抑郁,趁寝室无人时,盗窃同学的银行存折并套取密码。后因盗窃被处分,办理休学时,从六楼跳下身亡。
(2)人身伤害类案件有份量。此类案件在青少年中以故意伤害罪和抢劫罪最多。青少年生理发育开始趋于成熟,同时,社会心理还没完全成熟,具有较为强的自尊心和逆反心,哥们意气很重,且年轻气盛,自我约束与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差,在行为上易冲动欠冷静,一气之下可能拔刀相见。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如果受到外界的强烈刺激,他们很容易对他人产生攻击性伤害。不久前,在石家庄一所高校就读的学生杨某,因为向同班女生求爱遭到拒绝后,竟然持刀向对方连砍40 余刀……
(3)性犯罪类案件不断增加。青少年因为生理发育基本成熟,他们对性知识充满了渴求,对异性的追求比较强烈,但是由于受到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家庭、学校在这一方面给予的正面引导比较少,接受的性教育也很有限。一些非法的书刊、光盘等黄色文化乘虚而入,西方性解放、性自由思潮冲击着他们还未成熟的心灵。一些意志薄弱的青少年,经不住诱惑,被他们所俘虏,加入违反道德准则甚至犯罪的行列。据台湾《联合报》报道,高一女生张某离家出走,住进徐姓男网友家里,先后与徐及徐的两名弟弟发生性关系,后被警方查获。徐家三兄弟辩称“是她自愿的”,法院以少女未满16 岁,“即使答应,也构成犯罪”为由,判三兄弟2 到3 个月徒刑。
激情犯罪也可称情绪性犯罪、挫折性犯罪或刺激性犯罪。青少年正处于精力旺盛期,容易表现出争强好胜、自我主张等特性。特别当他们出现孤独感时,感情变得很脆弱,经不起学习和生活中特定事件甚至是生活琐事的冲击,尤其经不住别人的挑逗或刺激,当那些法制观念不强的青少年受到外界强烈刺激时,如受到嘲笑、压制、不恰当地对待等,会通过向他人、向社会打击报复的手段发泄私愤,引发突发性犯罪。
2010 年4 月1 日下午,湖北某高职学院2008 级化工班的龚某与同级工艺班的许某为一小事,在学生宿舍里吵了起来。双方争吵中,龚某顺手拿起水果刀向许某身上刺了一刀,然后负气地离开了宿舍。寝室里其余两人看到许某倒地后,马上告知宿管员和保卫处。最终,许某没有抢救过来。“根本不知道闯下大祸的”龚某也很快被警方羁押到案。
由于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青少年接触和了解社会的途径越来越广泛,这使得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发展都比过去提前了,由此导致青少年犯罪出现低龄化趋势。青少年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有强烈的求知欲。但由于心理上不成熟,社会阅历又浅,会导致辩别是非的能力差。如果我们不能及时给予他们必要的良性诱导,他们很有可能在出于好奇的心理支持和驱使下,随心放纵,而在该种状态下出现失足而导致违法犯罪的可能性则大大增加。从以往的数据来看,青少年犯罪的高峰年龄主要集中在16 —18 岁,最近几年,都降在13—15 岁之间,令人堪忧。
2011 年3 月8 日,湖南省株洲市石峰区检察院以涉嫌盗窃罪将被告人刘某等五人依法起诉。据悉,刘某等五人均系未满18 岁的未成年人。他们在两个月的时间里盗窃了13 家网吧。此类案件已是该院近半年时间来办理的第5 起了。且犯罪嫌疑人一般都是“80 后”甚至“90 后”的年轻人,其中未成年人居多。
有资料表明,青少年违法犯罪中90%是团伙作案。有些青少年读书不用功,他们在社会上游荡,临时组合,因“自我保护”的错误认识和“哥们义气”的影响,往往很容易铸成团伙进行犯罪。在实施违法犯罪过程中,他们模仿“黑社会”等非法组织,拉帮结伙,采用成人化的暴力手段解决各种矛盾。如犯罪嫌疑人孙某,听女同学哭诉在北京市黄庄职高被男同学欺负,还没有弄清事情原委的情况下,纠集社会上十余人到黄庄职高门前,不问青红皂白,见到穿该校校服的就打,造成多人受伤……
此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入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犯罪分子所表现出来的作案形式与手段也不断翻新。很多青少年通过参与到社会性活动等方式融入到社会经济实际活动中,很多以前只在成人犯罪案件中出现的罪行,如绑架、商业贿赂、贩毒、拐卖及组织卖淫等各种违法犯罪,也在青少年中有所出现。
就青少年犯罪成因来看,既有性格、心理等内因使然,也有家庭、社会及学校等外因的影响。但作为变化根据的内因,即主观因素是其中最重要的也是决定性因素。
(1)独生子女的个性缺陷与性格障碍
目前青少年大多数为“90 后”,独生子女居多。而独生子女因为在家庭里独受宠爱,是家庭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小太阳”,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他们有着较强的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和心态,缺乏与人合作的精神,集体荣誉感差,并且独立生活能力弱,存在强的依赖和依附心理,挫折容忍力不强,等等。
据报道,涉嫌连续纵火30 起的16 岁少年吕某被溧阳警方刑事拘留,至此,困扰溧阳竹箦警方大半年的系列纵火案终于告破。犯罪原因让人吃惊,只因吕某见消防车灭火很刺激,便放火烧了30 多个草垛,希望能引来消防车灭火。为避免村民自救,他还用稻草拴住了村民的大门。这是属于典型的由于心理疾病而酿成了大祸。
(2)对网络的依赖性造成困难的人际交往
相当多的青少年迷恋网络,沉湎于虚拟世界,自我封闭,与现实生活产生隔阂,不愿与人面对面交往。久而久之,会影响他们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还可能导致人格分裂,不利于健康性格和人生观的塑造。而且还会产生精神依赖性,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举止失常、神情恍惚、行为怪异,主要表现为不会独立生活,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不懂交往的技巧与原则导致青少年产生自闭偏执等心理问题。因无倾述对象,有问题的更会加重心理压力,从而走入歧途。
2003 年5 -6 月间,犯罪嫌疑人周瑞(化名),鞍山科技大学学生,他在校内连续作案6 起,共偷窃同学钱物6000 余元。在很多人眼里,周瑞是个非常内向、从来不愿轻易跟别人吐露心声的人。在一个寝室里住了好几年,同寝室的好几个同学竟然一直都不知道周瑞家里贫穷的实际情况。
(3)性无知引发的情感困惑和恋爱危机
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快速发育阶段,性生理逐渐趋于成熟。但很多青少年对性方面的知识依然是非常缺乏,甚至是无知,这很容易引发情感困惑和恋爱危机。当前,青少年对情感方面的问题能否正确认识与处理已直接影响到自身的心理健康。青春期青年的情绪本来就不稳定,易喜易怒,情绪爆发时很难控制,很难扭转。恋爱也是他们生活的重要事件之一,所以恋爱问题不能轻视。青少年由于恋爱失败而引起的自杀、伤害他人的事件时有发生。
某医学院的学生刘云,原本是个多才多艺的花季少女。16 岁时认识了一个社会上的男青年,这个小混混说非常喜欢她,竟然轻易地就相信了。在这个小混混男朋友的教唆下,放弃学业,骗钱,还遭到男朋友的狐朋狗友轮奸。为了一段本不该发生的“恋情”沦为盗窃犯,付出了花样年华,耽误了美好前程。
(1)学校因素。目前,我国学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教育理念上的认识偏差,并且在教育的内容上也存在偏差甚至是缺失的现象,教育管理方式方法上则更是问题较多。很多学校没有将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包括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很好地统一起来,等等。这些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首先是人文精神教育的缺失,缺乏人文理念的注入,缺少人文关怀;其次是重专业知识轻综合素养的教育失误,主要体现在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薄弱,法制教育师资力量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缺失等方面;再次是管理存在漏洞,包括校规校纪不健全等。
(2)家庭因素。一些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与家庭因素有着直接的关联。具体表现在:一是家长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给子女带来的影响。不仅是作为家长的的日常为人处世方式及其行为,还包括其对待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态度与作风,都对子女形成较为直接的的影响,并在子女心目中成为一种标杆和榜样;二是家庭教育方式的影响。溺爱放纵型教育方法、专制型教育方法等不良家庭教育方式,导致子女形成不良的个性;三是家庭结构模式的影响。最近多年来,我国出现离婚大潮,社会增加不少关系不稳定的家庭,有的已经成为破损残缺的结构,在这种背景下,家庭应该具备的教育功能大大削弱,很多青少年在家里无法象同龄人一样正常享受到父母的爱,自卑和孤僻等不良心理很容易产生,并逐渐导致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3)社会因素。一是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开门办学思路的深入,学校不再是封闭的,而随着大门打开的同时,校园外的一些不良的和腐朽的思想席卷进来,西方一些没落的文化思潮也乘虚而入,冲击着社会阅历浅而求知若渴的莘莘学子。二是不良文化的催化作用:不良文化在给青少年思想观念带来冲击的同时,也给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提供了诱导,甚至是帮助;三是不良社会风气的深刻影响:目前我国正处在深刻的社会变革与转型过程中,一方面是传统的价值道德观,另一方面是现代的生活方式,它们同时存在,交叉并存。这对于身心没有完全成熟也没有完成自身社会化的青少年来说,较难取舍,一小部分人的价值观便出现了偏离正常轨道的现象。
从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成因来看,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必须从加强自身预防、改变学校的传统教育方法、营造良好的家庭德育氛围和形成家庭、学校、社会联动的预防体系入手。在坚持加强学校教育的同时,不能忽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坚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社会管理必须要联动;在坚持道德培养的同时,必须要坚持法律措施相统一。要把综合教育寓于日常的教育和管理中。
青少年自身的素质作为内因,是预防其违法犯罪的关键因素。所以,预防违法犯罪的一项根本性措施应该是帮助青少年培养并切实提高其个体素质。青少年处在接受教育的阶段,自我识别能力、自我约束与控制能力比较差,而这点正是我们应该要予以培养加强的,要引导他们加强自己的法制观念,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增强辨别是非、判断对错和识别“真善美”的能力,学会自我保护,并且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抵制不良行为的引诱或侵害。
另外,未来的教育方向应该是不仅给教育,还要给予教养,在给知识的同时更应该给文化。所以,我们的教育内容中也需要明确加强中华文明的传统教育,特别是国学知识方面的教育,应作为现代教育的一个内容或者一种补充。这些教育对青少年提高自身修养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青少年在接受学校教育期间是其人生中非常关键的一个阶段,在此期间,其生理、心理及思想都会从不成熟慢慢趋于成熟,逐步完成其社会化进程,也是完全走向社会前的一个重要的过渡。在这个过渡阶段,学校具有不可替代的关键性作用。
首先,学校要培养青少年对法律的信仰。一是帮助他们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对青少年进行系统的法律基础理论教育,使他们从更高层次上认识法律;二是针对学生的法制教育要进一步注重方式方法及手段,要将抽象的知识用更为具体的方式表达,将死板的条条框框用生动的方式呈现,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的兴趣,增强学习积极性与自觉性。三是加强与推进法制教育要形式多样化,通过宣传栏、讲座、宣教活动以网络载体和平台等多种形式,特别是要灵活运用青少年更加容易接受的喜闻乐见的形式。
其次,学校应当加强青少年的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的传输,可以塑造学生良好的内涵与品行,它可以使学生在良好的熏陶中被潜移默化,真真正正在懂得“做人”。同时,学校教师务必要加强自身的师德建设,要成为学生的好榜样,言传身教,更多以给予学生人文关怀,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和规范的言行感化、感染和熏陶学生,这必将对预防青少年犯罪起到重要作用。
再次,学校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要帮助青少年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其意义,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另一方面,要帮助青少年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帮助他们提高自我意识水平,更好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和掌握自己,学会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同时,学校还应该帮助学生培养和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受挫能力和调节能力等,切实提高其心理素质。
家庭教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子女受家庭道德的影响是长期和深远的,由于在家庭中生活和成长,特别是在未成年阶段,是一个学习和模仿的重要时期,家庭中的一切均可以对子女发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并且印象深刻,难以磨灭。所以,家庭里的长者或父母,必须要注重和加强自身道德素质提高,并且采取合适的正确的科学的方式方法教育子女,营造一个温馨和谐幸福的家庭环境。
首先,提高家长自身道德素质。在一个家庭里,在子女心中,父母是决策者和引导者,并且是与子女接触时间最早最多的人。对于未成年的子女来讲,生活上必须依靠依赖父母,思想上接受父母的教育引导,日常行为上受父母的管制,在接触很多未曾经历的新事物的时候,子女更多的便是要学习或效仿父母。因此,父母的道德素养水平、处事习惯等对子女的影响非常深刻。
其次,注重家庭教育方式。父母既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的教师。父母对子女的关心关爱与教育从来不会中断。由于社会形势与生活方式发生的巨大变化,家庭教育的方式也应随之予以改变。只有好的方式方法,才可以是更负责任的态度,才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再次,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前面已述,父母的行为与习惯对未成年子女来说,就是标杆与榜样,是子女学习与效仿的最重要对象。同样,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也会给孩子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心理和环境。这包括父母要具有谦虚谨慎的学习态度,务实的工作作风,健康的人际关系,乐于助人的奉献精神等等。在这种氛围下,子女也会感受到家庭环境的和谐、温馨、快乐与幸福,而不是关系紧张、父母不和甚至离异等带来的阴影。
加强社会教育,并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相结合,对于预防青少年犯罪非常有必要也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青少年而言,加强对其教育、促进健康成长不仅只是学校与家庭的责任与义务,社会同样应予以关注和付出。在教育体制的改革中,应该明确建立社会与学校、家庭联动体系。在对青少年的教育过程中,三方应该保持联系,及时沟通,相互交流,共同探讨,通力合作,更好地帮助在他们的思想、心理、学习和生活方面解决他们的一切需要。
预防青少年犯罪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非常紧迫而十分艰巨的任务,是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参与的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全社会都动员起来了,并且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真正地紧密结合,使三方面的教育互为补充、形成合力,才能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才能为广大青少年朋友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学习和生活环境,才能更大限度减少他们的违法犯罪。
[1]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
[2]郝银钟.遏制青少年犯罪新思维:构建国际视野下的中国青少年犯罪预防新体制[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
[3]彭志红.加强思想道德教育预防高职学生犯罪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9.
[4]马真.关于青少年犯罪现状的调查报告[J]. 经济视角.2011,(2).
[5]江心怡,蒋婷婷. 当前青少年犯罪心理及成因综述[J].社会学研究.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