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艳,丁莉莉,杨丽萍,曹 茜
目前,屈光不正是影响儿童视力发育最常见的原因,治疗儿童屈光不正的最主要方法之一是配戴适合的眼镜,但是由于儿童的调节力较强,目前认为,散瞳验光是正确配镜的首要条件,对儿童视功能的恢复有重要的意义。目前临床常用的散瞳药有阿托品眼膏和托吡卡胺眼药水,常规使用阿托品散瞳验光,能较准确反映儿童的屈光状态,但因其恢复时间较长,患儿及家长不易接受,而新型扩瞳及睫状肌麻痹药物复方托吡卡胺因其作用快,维持时间短,容易被患儿和家长接受。但有报道认为,这种散瞳方法在低龄患者中存在误差,本研究用自身对照法比较复方托吡卡胺和硫酸阿托品散瞳验光结果的差异,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门诊于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在门诊就诊的屈光不正儿童126例(252眼),年龄4~18岁,平均(11.3±1.4)岁,其中男62例,女64例,所有患者进行眼部视力、裂隙灯、直接眼底镜、小瞳电脑验光的检查,排除影响视力的其他眼病,不伴有斜视。其中近视76例,远视50例。根据眼球发育规律,按年龄分为A组(<8岁)40例(近视22例,远视18例)、B组(8~12岁)48例(近视33例,远视15例)、C组(>12岁)38例(近视21例,远视17例)。
1.2 验光 所有患者在就诊第1日予以25 mg∶5 mL复方托吡卡胺眼液散瞳,每15 min滴眼药水1~2滴,连续3~6次后用TOPCON KR-8100 型电脑验光仪验光并记录,待瞳孔恢复后,所有患者用1%阿托品眼凝胶2次/d,连续点眼3 d后,再次行电脑验光验光,并记录屈光度。所有检查为验光师完成。
2.1 三组儿童远视屈光不正散瞳后的比较 复方托吡卡胺眼液和阿托品眼凝胶对儿童远视屈光不正散瞳后屈光度的比较见表1。A、B组患者使用两种散瞳方法所得的屈光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复方托吡卡胺眼液和阿托品眼凝胶对儿童远视屈光不正散瞳后屈光度的比较
2.2 三组儿童近视屈光不正散瞳后的比较 复方托吡卡胺眼液和阿托品眼凝胶对儿童近视屈光不正散瞳后屈光度的比较见表2。A组患者使用两种散瞳方法所得的屈光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复方托吡卡胺眼液和阿托品眼凝胶对儿童近视屈光不正散瞳后屈光度的比较
目前,屈光不正已成为影响儿童视力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有逐年递增的趋势。而对儿童屈光不正的治疗,配戴合适度数的眼镜成为最基本的要求。屈光不正患儿具有调节力较强的特点,年龄越小调节力越强。长期处于屈光调节状态,睫状肌持续收缩,使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变凸,导致验光结果的误差增大。因此,散瞳验光是儿童眼镜验配必不可少的一道步骤[1-3]。
目前,临床使用的散瞳剂类型很多,其中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及硫酸阿托品眼用凝胶是临床中应用最广泛的睫状肌麻痹药物。阿托品为典型的M胆碱受体阻滞剂,能阻断副交感神经对睫状肌和瞳孔括约肌的兴奋作用,使睫状肌麻痹和瞳孔扩大,是目前最强的睫状肌麻痹剂,能获得最准确的散瞳验光结果。近年研究发现,阿托品应用于眼睛,能使屈光度、眼轴长增长速度放缓,从而延缓近视发展[4-6]。胡延宁[7]认为,阿托品是目前治疗青少年近视疗效最确切的药物。但是,作为验光用药,阿托品具有使用繁琐,持续时间长,对患者生活学习影响大,全身副作用多,患者及家长接受度差的缺陷[8]。梁斗立等[9]的研究发现,临床上儿童对阿托品眼膏的依从性较差。复方托吡卡胺眼液每5 mL由25 mg的托吡卡胺和25 mg的盐酸去氧肾上腺素配制而成,前者是阿托品衍生物,是抑制副交感神经作用的M受体阻断剂,具有阿托品样的副交感神经抑制作用,能对抗节后副交感神经节的作用,松弛瞳孔括约肌,使受交感神经支配的瞳孔开大肌作用相对占优势,瞳孔开大肌单独收缩,引起瞳孔散大,同时抑制睫状肌收缩,引起睫状肌麻痹,悬韧带紧张度增加,晶状体变薄,屈光度下降,调节麻痹;后者具有交感神经兴奋作用,引起散瞳和局部血管收缩[10]。郭晓明等[11]用RP-HPLC法测定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中盐酸去氧肾上腺素和托吡卡胺两组分的含量,结果发现,盐酸去氧肾上腺素和托吡卡胺的线性范围分别为50.4~504.0 mg/L、48.8~487.6 mg/L。该眼液的优点是使用方便,持续时间短,全身副作用少,患者及家长接受度好。但有报道认为,其睫状肌麻痹不够充分,部分儿童在用药后的屈光检查中仍存在调节,其结果可能存在较大的误差,往往造成近视结果比实际高,远视结果比实际低[12-13],因此,很多情况下不能代替阿托品在临床的使用。
本研究根据儿童眼球发展规律,将患儿按年龄分为<8岁组,8~12岁组和>12岁组,分别对三组近视和远视患儿在不同的散瞳方式下的屈光状态进行配对比较,结果发现,远视患儿在<8岁组和8~12岁组,两种散瞳方式所得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近视患儿仅<8岁组的两种散瞳方式所得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对于>12岁患儿,无论近视还是远视,对散瞳方式的要求不高,复方托吡卡胺能达到获得准确屈光状态的目的。而对于<8岁患儿,两种散瞳方式对近视和远视均可带来不同的结果,因此,应考虑选用准确度更高的阿托品散瞳方式。而在8~12岁患儿中,两种散瞳方式对远视患儿能产生不同结果,因此,应选择阿托品散瞳方式,而对近视患儿影响较小,可考虑使用复方托吡卡胺散瞳。杨俊芳等[14]的研究发现,12岁以内的远视儿童使用阿托品和托吡卡胺验光将出现较大误差,与本研究基本类似。滕峰等[15]对4~15岁的远视儿童用1%阿托品眼膏和复方托吡卡胺进行屈光检验,结果与本研究结果类似,但认为对12岁以上中高度远视儿童,仍应考虑阿托品散瞳,散瞳方式与选择人群的不同有关。
参考文献:
[1] 徐渊,赵炜,霍志利,等.托吡酰胺与阿托品用于少儿弱视验光55例[J].国际眼科杂志,2004,4(6):1040-1042.
[2] 徐罔兴,张颐.应用托吡卡胺与阿托品眼液对青少年远视散光瞳验光的对比研究[J].国际眼科杂志,2004,4(5):831-833.
[3] 任志风,马蕾.青少年阿托品和复方托吡卡胺散瞳验光效果临床观察[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38(3):258-259.
[4] 李元元,杨灵萍,卢奕峰.阿托品滴眼液干预青少年初发近视的5年纵向分析[J].中国斜视小儿眼科杂志,2007,15(3):97-100.
[5] 张慧芝,陈梅.长期应用阿托品治疗青少年近视疗效与机理[J].眼科新进展,2009,29(11):851-854.
[6] 李尖.阿托品防治青少年近视疗效的临床分析[J].医学综述,2013,19(2):369-370.
[7] 胡延宁.近视的病因与发展机制研究进展[J].援眼视光学杂志,2004,6(1):1-5.
[8] 吴伟,何梅凤,唐细兰.眼局部用药致全身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医药,201l,6(10):1243-1244.
[9] 梁斗立,于雪冰,俞佳伟,等.不同浓度阿托品眼用凝胶间断使用延缓儿童近视发展的对比研究[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13,21(2):20-22.
[10]曹芳,燕振国,曹虹.复方托吡卡胺与硫酸阿托品在儿童散瞳验光中的比较分析[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0,31(6):464-465.
[11]郭晓明,宫晓光,范洪涛,等.RP-HPLC法测定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中盐酸去氧肾上腺素与托吡卡胺两组分含量[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5,22(6):438-440.
[12]Pmskurina OV.Cycloplegic effectiveness of cyclopentolate and tropicamide preparation with atropinization[J].Vestn Oftalmol,2002,118(6):42-45.
[13]Lovasik JV.Time course of cycloplegia induced by a new phenyle-phrine-tropicamide combination drug[J].Optom Vis Sci,1990,67(5):352-358.
[14]杨俊芳,陶利娟,漆争艳,等.托吡卡胺与阿托品扩瞳验光结果对比研究[J].国际眼科杂志,2009,9(7):1313-1315.
[15]滕峰,田祥,罗鑫.1%阿托品和复方托吡卡胺在远视儿童检影比较[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0,28(9):989-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