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的实效性探析

2014-08-15 00:47刘向红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立德理论课立德树人

郭 赞 刘向红

(沈阳药科大学,辽宁 沈阳110016)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增强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实效性的重点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 ”这个人才培养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德字为先。大学人才的培养,不仅是知识的教授,更是人格、人品的养成。先做人,后做事,成人先成德。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根本目标就是对大学生进行道德观的塑造,使其对主流意识形态接受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兴国之魂[1]。要完成“立德树人”的使命,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点就是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贯穿融入到思政课的教学中,并通过教学内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追求,转化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灵魂。当前,主要应强化以下几方面的教育。

第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必须把它摆到重中之重的地位,下大力气加强和改进它。尤其在全球化条件下,面对激烈的政治竞争,面对激烈的文化竞争,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工作素质如何,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业的实现。其中思想政治素质对他们的成长成才起到方向性、主导性和关键性的作用。当前,坚定理想信念就是要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这是全社会的共同理想,是我们必须具备的政治信念。

第二,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德,为人之本;德,立业之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注重对大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大力推进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的教育。注重大学生诚信品质、感恩意识、道德自律意识等道德素质的培养。树立起大学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心尽力尽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三,加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源泉。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任何一个国家都面临着经济发展和民族文化的严峻考验,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加强对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尤为重要。我们应以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为立足点,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汲取营养,培养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第四,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爱因斯坦曾经在名篇《培育独立思考的教育》中谆谆告诫:“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2]“立德树人”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着眼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着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使其成为道德高尚、人格健全、文化素养高、创新意识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充实和拓展教学内容是增强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实效性的基础

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只有与时俱进,把握时代精神,找到理论和实际的契合点,才能增强理论教学的时代感和针对性,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开阔新视野,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的。

第一,教学内容应体现党的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中宣部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提出,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编写出充分体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教材、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为中心内容,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等要求[3]。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当务之急就是积极推动党的十八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学科应按照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教学建议》,对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行系统梳理和深入解读,从重大意义、基本框架、理论创新等方面把党的十八大精神纳入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树立理想信念,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而发奋学习、不懈奋斗。

第二,教学内容应具有现实性、针对性。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关键时期,人民关注的腐败、贫富差距、就业以及教育公平等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明显增多。这也都是当代大学生高度关注和困惑的问题。此外,经济的全球化、政治的多极化趋势,使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渐增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授课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国际国内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我国发展前进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准确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冷静分析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和形势,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鉴别力和信息选择力。

三、创新教学方法和模式是增强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实效性的途径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的实效性,必须积极创新方式方法,挖掘新资源,抢占新阵地,不断增强吸引力和感召力。

第一,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不能进入学生头脑、深入学生灵魂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无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沉闷的课堂形式不仅是对教学内容的伤害,更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高度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和灵活应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研究式教学法、情景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创设平等轻松互动关爱的教学氛围,化深奥为浅显,化单一为多向,化沉闷为生动,化说服为体验,化被动为主动[4]。

第二,充分挖掘新资源,倡导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应多运用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多搭建学生便于参与、乐于参与的平台。充分利用手机短信和互联网微博、博客、播客等信息手段开展工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时代元素。要不断充实丰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断满足当代大学生多样化、多层面的精神文化需求,解答他们的思想疑惑,回答他们关心的各种热点、难点问题,切实发挥网络教育功能,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第三,社会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教学环节。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所接触的人和事无疑是更生动真实的教材。组织学生参与各种主题明确、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开展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社会实践式学习,让学生深入到社会生活中去,了解社会的发展和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并与课堂知识相结合,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感悟理论精髓。社会实践不仅是理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必要补充,更是促进大学生对社会、国家、国情的了解,同时也是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的好机会,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5]。

四、努力提高教师素质是增强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实效性的前提

“立德树人”,无疑先要立师德。师德是教师素质之本。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要切实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

第一,思政课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师技、师爱、师责、师品。所谓“师技”,是指教书育人所需要的各类知识和技能。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个融知识和科学为一体的课程,内容涉及到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要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掌握学科前沿及发展动态,具有渊博的人文科学知识和必要的自然科学知识;还要具备把抽象枯燥的理论用深入浅出的方式传达给学生的雄辩口才以及提高获取信息效率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等等。“师爱”,一是教师对自身事业的爱;二是教师对学生的爱。“一切教育都源于爱。”师爱是师德之魂。教师热爱学生就能缩小师生的心灵距离,使学生产生“向师性”,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育目的[6]。“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淡泊名利,志存高远。这种“师责”首先表现为爱岗敬业的崇高思想境界。爱岗敬业的人格精神尤其体现为严谨的教风和科学精神。能够践履胡锦涛总书记要求的“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

第二,思政课教师要成为“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践行者。所谓“真学”,就是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性,花时间、投精力、下功夫、认真刻苦、脚踏实地地学习有关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用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拥有宽广的理论视野和扎实的理论功底。既要研读经典著作,还要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真学是给学生一杯水的“活水源”;所谓“真懂”,就是要全面领会、深刻理解、准确把握我们所宣传的思想政治理论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基本内容、地位作用等。教师只有真懂马克思主义才能向学生传授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所谓“真信”,就是要做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真信是通过真学、真懂达到的。所谓“真用”,就是在真学、真懂、真信的基础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当今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各种问题,分析学生的各种思想观念问题和实际问题。我们不仅要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者、教育者,还要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者、捍卫者。既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自己,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也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学生,不断塑造学生的主观世界。通过我们的真用,使学生真信,也能真用。

[1]袁贵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1).

[2]李希影.立德树人乃教育之根本[N].光明日报,2008-11-13.

[3]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DB/OL].http://www.edu.cn/nj06_29_8940/20091127/t20091127_425643.shtml.

[4]张时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2,(1).

[5]孙月.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6]贾凤姿.思政教育重在立德树人[N].光明日报,2013-03-25.

猜你喜欢
立德理论课立德树人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严以修身”先立德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