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优秀跳高运动员技术动作诊断研究

2014-08-15 12:17:30孙颖慧王玉兵
湖北体育科技 2014年5期
关键词:步长踝关节运动员

巩 磊 ,孙颖慧,王玉兵

目前国内对跳高项目进行的研究多集中在对角度、速度、重心的变化等指标的分析上。其中,陈毅清[1]的研究发现:最后一步腾空阶段两腿夹角大,表明在腾空阶段摆动动作即开始,并且摆动较为积极。李国东[2]的研究发现加大最后一步步长,有助于提高助跑速度加速起跳。闫之朴[4]研究表明我国优秀跳高运动员摆动腿踏地瞬间,重心距踏地点水平距离较大,缓冲阶段膝关节缓冲幅度过大,水平速度损失大,起跳距离不是非常合理,起跳后身体重心最高点出现时机的身体到达横杆最高抵时机不吻合。张文胜[6]认为我国男子跳高运动员与世界优秀水平存在差距问题在于起跳瞬间垂直速度小。王琨[7]研究认为中国运动员重心最高点距杆的垂直距离为9.56±4.33cm,世界水平为4.5±3.02cm。综合国内外文献来看,对于跳高所做的研究多集中于常规指标,少有涉及摆动腿蹬伸膝角和起跳腿离地水平速度等指标。

1 研究方法及对象

1.1 研究对象

所有数据为6位队员在通过210cm高度时进行采集。六位队员为:陈骥、黄海强、李朋、王臣、张国伟、张树峰。

1.2 测试现场设置

采用SONY牌摄像机对比赛进行拍摄,拍摄频率100Hz,曝光时间1/250s。运用APAS(美国)运动学分析软件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步幅相关指标

按照倒二步步长(cm)、倒一步步长(cm)、相对步长(%身高)的顺序,六位队员的数据为:陈骥(180、199、1.05)、黄海强(170、196、1.03)、李朋(160、238、1.28)、王臣(191、192、0.99)、张国伟(185、208、1.06)、张树峰(157、162、0.86)。 其中相对步长表示运动员助跑步长与身高的比值。

贾萨斯·戴佩纳研究认为世界优秀运动员最后一步平均步长为2.17±0.15m,相对步长为112.8%±7.76%。本次测试结果显示,我国优秀跳高运动员最后一步步长和相对步长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差距较大,但其中李朋的最后一步步长和相对步长明显大于世界优秀运动员,最后一步步长过大,破坏了助跑起跳的连贯性,加大了制动力,增技巧起跳负担。

2.2 摆动腿相关指标

对摆动腿技术的研究选取的指标包括:重心投影点到摆动腿着地点的距离、摆动腿最大缓冲时膝角、摆动腿离地瞬间膝角、最后一步腾空时的最大髋角。

表1 摆动腿运动生物力学指标

根据生物力学的相关理论,身体后倾越大,重心投影点到摆动腿着地点的距离越大,所受地面的水平制动力也就越大,助跑的水平速度将受到的损失较大。本次研究显示除张树峰此距离较小外,其他运动员都较大,因此速度损失率也较大。闫之朴[3]认为摆动腿蹬离瞬间,膝角为 150°-160°,摆动腿蹬伸角度为50°-60°则为最佳,本次测试发现此数据中外优秀运动员存在差异,表明摆动腿膝关节蹬伸不积极。陈毅清[1]和李国东[2]的研究认为最后一步腾空髋角大表明摆动腿摆动积极。测试显示黄海强最后一步腾空阶段髋角与其他运动员存在明显差距。建议运动员在摆动腿着地时减少身体后倾,减小速度损失率;加大摆动腿膝关节蹬伸幅度,保持速度。

2.3 起跳腿相关指标

表2 起跳腿运动生物力学指标

踝关节虽属小关节,但在起跳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踝关节蹬伸是最后唯一的力量来源,直接影响蹬伸速度。因此,踝关节的力量对跳高成绩有重要影响。离地踝角小暴露踝关节爆发力和柔韧性较差。研究显示,张国伟的与其他运动员有较大差距,建议张国伟加强踝关节爆发力和柔韧性素质练习。陈洁敏[5]认为高水平运动员在起跳时膝角一般>170°,我国运动员平均膝角为166.4°。本研究显示受测运动员该指标指标均大于170°,表明起跳时膝关节蹬伸比较充分。李国东[2]研究显示世界优秀运动员垂直加速距离通常为0.54±0.07m,与本次测试结果相吻合。张文胜[6]研究认为起跳腿离地瞬间,我国优秀男子运动员重心向上垂直速度均值为4.52±0.17m/s,世界优秀运动员均值为4.38±0.083m/s。本次测试显示王臣的起跳腿蹬离地面瞬间重心向上垂直速度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存较大差异。

2.4 过杆指标

按照起跳腿离地水平速度(m/s)、重心最高点距杆的垂直距离(m)的顺序,六位队员的数据为:陈骥(3.55、0.07)、黄海强(4.51、0.11)、李朋(5.03、0.10)、王臣(4.06、0.11)、张国伟(4.71、0.12)、张树峰(4.48、0.07)。

起跳结束时刻是起跳腿离地瞬间做斜上抛运动的开始时刻,此时的水平速度决定运动员的过杆速度。陈骥和王臣的起跳腿离地瞬间重心水平速度较低,不能使运动员在过杆过程中身体重心的最高点出现在横杆的正上方,运动员在过杆时有碰杆的危险。王琨[7]认为中国运动员重心高点距杆的垂直距离为9.56±4.33cm,世界优秀水平为4.5±3.02cm。本次测试结果显示,陈骥和张树峰重心最高点距杆的垂直距离最小,优于国内平均水平,但与世界优秀运动员还存在2.5cm的差距;其他运动员差距较大,表明浪费了较多的弹跳高度,本研究认为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起跳点不适宜、头部位置不正确、背弓不足,其中头部位置不正确可能是自我保护意识较强引起的。

3 结论

我国优秀跳高运动员最后一步步长和相对步长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差距较大,李朋的最后一步步长过大。除张树峰外,我国运动员踏跳瞬间重心投影点距摆动腿着地点距离偏大。建议摆动腿着地时减少身体后倾。张国伟起跳腿离地踝角过小,建议其加强踝关节爆发力和柔韧性练习。王臣的起跳瞬间向上垂直速度较慢。我国运动员总体起跳耗时较长,建议进行下肢的爆发性力量练习。陈骥和王臣的起跳腿离地瞬间重心水平速度较低,陈骥和张树峰重心最高点距杆的垂直距离最小。各运动员都在过杆技术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

总之,对我国优秀跳高运动员起跳阶段的生物力学分析,旨在为跳高运动的高水平训练量化建议。

[1] 陈毅清,马俊明.摆动腿在背越式跳高技术中的运动力学分析[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5,24(4):76-77.

[2] 李国东,赵连甲.现阶段中国男子背越式跳高运动员助跑最后一步至起跳的技术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7):975-977.

[3] 闫之朴.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起跳前摆动腿支撑技术的三维运动学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21(3):89-91.

[4] 闫之朴,孙研红,孙 健.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助跑最后一步放脚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 [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22(3):69-72.

[5] 陈洁敏,章 莺.对我国部分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1,37(4):37-40.

[6] 张文胜,李建英.2007年田径冠军赛男子跳高运动员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0,24(2):60-64.

[7] 王 琨,王 慧,刘秀峰,等.中国与世界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起跳技术生物力学对比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0,36(5):17-19.

猜你喜欢
步长踝关节运动员
基于Armijo搜索步长的BFGS与DFP拟牛顿法的比较研究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中老年保健(2021年7期)2021-08-22 07:42:36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文苑(2020年12期)2020-04-13 00:54:30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冰雪运动(2019年2期)2019-09-02 01:41:26
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能否负重的生物力学分析
浅述蒙医治疗踝关节骨折进展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海外星云(2015年15期)2015-12-01 04:17:44
运动员
基于逐维改进的自适应步长布谷鸟搜索算法
一种新型光伏系统MPPT变步长滞环比较P&O法
电测与仪表(2014年2期)2014-04-04 09: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