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彬
低频电磁场疗法在跆拳道运动损伤中的应用。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低频电磁场疗法的概念、作用以及其在运动损伤中的应用,了解跆拳道常见运动损伤及治疗方法。
1.2.2 观察法
观察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学院各跆拳道专选班教学过程,并记录观察观察结果。
1.2.3 访谈法
走访武汉体院学院康复治疗中心及校医院,了解低频电磁场疗法在运动损伤中的应用。
1.2.4 数理统计法
统计观察结果,使用excel工具统计出跆拳道教学中常见的损伤部位及损伤类型的频次。
通过对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学院跆拳道专选班12级、11级、10级、09级四个年级在跆拳道教学中所发生的运动损伤的统计,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了整理,总结出了37名跆拳道专选班学生的运动损伤情况,共计48例,其中有几名学生属于一处或多出反复损伤,统计情况如下表:
表1 跆拳道专选班教学中常见损伤部位及损伤类型的频次统计
跆拳道专选班教学中常见的运动损伤有下肢各肌肉关节、手指关节、头面部以及腰背部的损伤,其中损伤频次最高的是踝关节的扭伤及下肢肌肉群的拉伤和挫伤。为了便于研究,本文将跆拳道专选班教学中常见的运动损伤分为擦伤、软组织损伤以及骨伤三种。跆拳道是一项以手脚为武器快速攻防对抗的运动,在学习过程中技术动作掌握不规范,自身运动素质如速度、力量、柔韧、灵敏等,不加强训练都极易发生运动损伤,因此了解运动项目特征是有效治疗跆拳道运动损伤的前提和基础。而通过了解各位学生对损伤后的治疗发现,少数轻微的踝关节扭伤,肌肉韧带拉伤以自我治疗为主,采用治疗方式主要是压迫包扎、冰敷、垫高受伤部位等进行急救,以减轻疼痛感。而相对严重的损伤(如:骨折、韧带撕裂),即到医院接受治疗。有时以为不疼了就痊愈了,实际上并非如此。要想恢复到以前的运动水平,不休息几个星期,是不可能恢复的。但在发生运动损伤后不能完全的等待损伤部位的恢复,而应充分考虑到发病的特点和规律,及时采取各种措施,合理安排伤后的教学活动,以及运用一些辅助的恢复性练习方法,加速功能的恢复。运动损伤的治疗方法有多种多样,如:中草药疗法、针灸疗法、拔罐疗法、按摩疗法、物理疗法、固定疗法等,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最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据研究发现物理疗法中以电磁场作为物理因子的低频电磁场疗法在跆拳道损伤中的应用优势明显,在跆拳道教学运动损伤中对软组织损伤以及骨伤的治疗发挥重要作用。
近年来,低频电磁场疗法在运动损伤中应用广泛,在市面上可以找到各种不同型号和功能的低频电磁场治疗仪,各国家队以及各地方的康复中心低频电磁场治疗仪更是必备仪器。在理论研究上,人们对低频电磁场的研究不断深入,并取得突破性进展,如最近研究发现低频电磁场在治疗癌变肿瘤方面有着惊人的效果。
2.2.1 低频电磁场疗法的概念
低频电磁场疗法是一种利用100-1 000Hz的电磁场作用于人体穴位、局部或者全身,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方法。电磁场影响人体电流分布、荷电微粒的运动、膜系统的通透性和生物高分子的磁矩取向等,是组织细胞的生理、生化过程改变,产生消肿、镇痛、促进血液及淋巴循环、提高骨密度等作用。因此,低频电磁场的治疗作用只要体现在:1)治疗骨不连或骨迟缓愈合、治疗新鲜骨折,刺激并增加骨组织的钙化,加速骨痂的形成,缩短骨折愈合时间,防止假关节和肥大骨细胞的形成;2)改善手术后软组织康复过程,减少水肿;3)使神经系统释放出具有镇痛效果的一些物质,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4)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渗透的吸收;5)加强大脑皮层的抑制过程。
2.2.2 低频电磁场治疗方法
电磁疗机是河南洛阳安乐医疗器械厂生产AL-3型低频电磁综合治疗机,系将220V交流电变压整流后产生基本恒定的电磁场。根据病变部位大小不同选用大小磁头,因磁头大小不同而磁场强度不一。电压稳定在70V,将磁头直接放置于病变部位表面,每日1次,每次20min,10次为一个疗程。
2.2.3 低频电磁场治疗疗效判断标准
治愈:症状、体征消失,功能恢复正常;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活动功能基本改善;好转:症状、体征部分消失和减轻,活动功能有所改善;无效:治愈前后症状、体征无变化。
基于跆拳道运动的项目特征,跆拳道运动损伤也有别于其他运动项目,其中下肢肌肉群、踝关节、膝关节以及腰部的损伤为主是跆拳道损伤最显著的特征。运动损伤可分为急性期和恢复期,通常以损伤后24h前为急性期,24h后为恢复期。急性期的处理方法主要有停止运动、冰敷、包扎、抬高受伤部位等,恢复期的处理方法有按摩、微动、康复或恢复性锻炼。低频电磁场疗法主要用于跆拳道运动损伤恢复期的治疗。
2.3.1 跆拳道教学中软组织损伤的病因及损伤机制
由表1及观察结果分析得知,跆拳道教学训练中由于场地不平、身体疲劳、步法移动或踢击落地时身体失去平衡等致使踝关节发生内翻或者外翻,使外侧或内侧副韧带受到过度牵扯部分断裂或者完全断裂。同时由于小腿三头肌反复急剧收缩造成局部疲劳,或突然一次猛烈的拉伤,使跟腱纤维和腱周组织受到过度牵拉或部分撕裂,引起血管受损,血运障碍,以致供血不足,渐渐发生跟腱纤维变性,腱周组织因劳损或外伤撕裂导致肥厚和粘连。跆拳道教学中大多数技术动作的发力都和小腿的收缩时分不开的,步法移动,蹬地提膝踢击,到最后的小腿鞭打发力都离不开腓肠肌的紧张收缩。但是有些运动员往往忽略了准备活动的重要性,容易导致腓肠肌在没有苏醒的状态下超负荷收缩发力,使得肌纤维受损导致受伤,严重者导致撕脱和断裂。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因膝关节突然外翻所致,小腿突然外展外旋,或足与小腿固定,大腿突然内收内旋。若扭转的力量不大,只局限于内侧副韧带本身的扭伤或部分撕裂,若扭转的力量较大,可引起内侧副韧带完全断裂,或可并内侧半月板、十字韧带的损伤。如跆拳道教学比赛中由于技术动作不正确,支撑脚碾转不到位的损伤,由于对手使用犯规技术攻击膝外侧等。股四头肌的受伤成因接近于腓肠肌的受伤原因,与腓肠肌受伤原因不同的是股四头肌位于股骨前方,在跆拳道的教学比赛中发现经常容易被顶撞导致肌纤维受损引起受伤。腰背部是连接上下肢运动保持躯体稳定、平衡的纽带,各种腿法如:横踢、旋踢等动作,都是需要腰部的拧转传导力量。平时教学训练中为了维持躯体的稳定性,腰肌持续处于高张力状态,容易导致腰肌劳损,棘上或棘间韧带损伤。在击打过程中,拳、脚背、上下肢或身体其他部位的皮肤受到护具的摩擦而浅层表皮破损,伤面有小出血点及擦伤痕迹。作为一个必须发生身体接触的对抗项目,此类损伤发生概率高。常见的受伤部位是脚背、脚底(与地面摩擦)、肘关节等。
2.3.2 低频电磁场疗法在跆拳道运动软组织损伤中的应用
软组织损伤是跆拳道运动中常见的一种闭合性损伤。损伤发生后伴有疼痛、肿胀、压痛等症状,如关节扭伤后,随即局部疼痛,继而出现局部肿胀或有组织内出血、血肿、关节肿胀、活动障碍、疼痛和压痛,体检时发现牵拉韧带明显疼痛,如果完全断裂关节稳定性下降。若不及时治疗,可发生血肿机化,组织黏连,患处肌肉僵硬,活动功能受限,影响病人的生活和学习,还可延长病程,反复损伤会出现后遗症,影响正常生理功能。及时有效的进行物理治疗是跆拳道关节损伤尽早康复的最佳选择。低频电磁场具有明显的消炎、消肿、止痛作用,主要是磁场可降低感觉神经的兴奋性,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营养供给,提高致痛物质酶的活性,致使致痛物质分解和转化,从而达到消炎、消肿、止痛的目的。磁场还可改善血液循环,使血管扩张,血流加速,促进渗出物和代谢物的排出,从而起到消肿止痛的作用。低频电磁场进行患处对置法治疗,作用深,且综合了热效应和震颤作用,有利于关节损伤组织的恢复。据有关资料显示,从发病部位来看,胸部损伤治愈率最高,上下肢关节并有韧带损伤恢复较慢,腰和腰骶部伴有肌筋膜和关节韧带的损伤也难以恢复。从磁场剂量大小来看,我们选择磁场剂量的大小是根据病变部位大小而定,病变范围大者选用大号磁头,剂量也就随之而大,病变部位小者则相反。从磁疗次数来看,一般治疗3到5次症状和体征明显减轻,6到9次治愈率最高。据临床对比观察,低频电磁场疗法用于软组织损伤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超短波、中草药及按摩等其他疗法,对跆拳道及其他运动项目造成的软组织损伤具有明显的恢复作用。同时低频电磁场疗法操作简单,患者无痛苦,无副作用,易于接受。
2.3.3 跆拳道教学中骨伤的病因及损伤机制
跆拳道教学过程中骨伤主要发生在踝关节、胫腓骨及指骨骨折。踝关节骨伤主要由于距前韧带跟腓韧带同时断裂,或三角韧带完全断裂时,造成踝关节暂时性脱位或半脱位,并可合并外踝或内踝骨折。经过观察跆拳道教学比赛在对抗过程中经常发生两人对腿的情况,由于双方在竭尽全力的投入比赛,所以力量之大可想而知,受到这样强大的外力极其容易造成胫腓骨骨折的出现,指骨骨折常见于拿靶一方受到大力的踢击,对抗过程中挫伤,倒地不慎的扭伤等。
2.3.4 低频电磁场疗法在跆拳道运动骨折中的应用
跆拳道教学过程有别于比赛和训练,其骨折的发生率较低,经过调查有2次指骨骨折。骨折发生时伴有疼痛、肿胀、皮下淤血、功能障碍、畸形、异常活动或骨摩擦音、压痛和镇痛等症状,X线拍片室最具有权威性的确诊方法。低频电磁场疗法适用于跆拳道骨折损伤中是由于低频电磁场能够改变成骨细胞周期,促进成骨细胞的繁殖,对骨折的愈合有积极的作用。传统的方法是采用手术进行骨移植或内固定,其风险/治愈率比值大,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低频电磁场治疗骨折具有无创、操作简便、适应症广、无并发症等优点,治愈率与骨折时间、皮肤或神经损伤、年龄、性别及失败的手术次数等诸多条件无关,尤其在局部感染后也可以使用。加上低频电磁场对成骨细胞的促进作用,使其显著优于其他治疗方法,在运动损伤骨折恢复治疗中受到广泛应用。
低频电磁场疗法对跆拳道运动中常见的擦伤、软组织损伤及骨伤治疗效果明显,且操作简单,无副作用、疼痛等好处,可以在跆拳道运动损伤中广泛开展,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1] 杜七一.现代跆拳道教程[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2] 姚鸿恩.体育保健学(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 谢 宁,王成传.低频电磁场与超短波疗法治疗运动系统损伤68 例疗效对比观察[J].中国疗养医学,2012(4).
[4] 王亚东,王永高,黄 庆.低频电磁场治疗软组织损伤50例疗效分析[J].湖北预防医学杂志,2000(2).
[5] 汤 青,赵南明.低频电磁场对成骨细胞增值及细胞周期的影响[J].科学通报,199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