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倩,房冬梅
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关系着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更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它是全面增强学生体质、增进身体健康、培养锻炼兴趣和习惯、掌握体育运动技术、技能和健康知识、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有效手段[1]。然而,运动必然存在风险,任何学校体育的组织过程,都存在着风险。由于风险的客观性、随机性、多变性多重特征以及体育运动过程和结果的不可预知性,造成学生伤害事故及运动猝死频频发生。据教育、公安和卫生等部门统计,体育运动伤害率占在校大学生意外伤害的88.52%[2]。我国每年约有3 000名大学生非正常死亡,其中80%原本可以通过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得以避免[3]。体育教学作为学校体育运动的重要环节,运动风险更不容忽视,非体育专业的学生更具有个体差异性,所以体育教学运动风险事故的发生在公共体育教学中尤为明显。体育伤害事故不仅给高校学生的生理、心理和家庭带来痛苦和人灾难,也给学校和社会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所以防止和控制公共体育教学中风险的发生并降低体育风险事故所成的相关损失成为当前急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从具体体育教学内容和体育教学方法两大方面,对高校公共体育课进行风险因素的归类分析,提出应对策略,提高规避风险的有效性。
体育教学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活动,这决定了它与参与者的利益息息相关,是一种利益活动。但是,它在促进人的发展过程中,不确定性总是伴随其中。只要我们正确处理好体育教学风险中存在的潜在危害,就能够顺利的开展好体育教学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
要对体育教学运动风险的概念界定,首先要了解“风险”、“运动风险”、“体育教学运动风险”的内涵。
风险在英语中表达词汇Risk是指不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现代汉语词典》把风险定义为“可能发生的危险”。美国学者海恩斯最早提出风险的概念,定义风险为损失发生的可能性。之前也有学者[4]研究认为,风险应该是指在某一特定环境下,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内,某种损失发生的可能性。由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风险损失等要素组成。本文则认为风险[5]是在某一个特定时间段里,人们所期望达到的目标与实际出现的结果之间产生的差异。同时认为风险的概念包括两种定义内涵,一种定义强调了风险表现为不确定性;另一种定义则强调风险表现为损失的不确定性。
运动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人的主观认知只能降低运动风险,不可能完全规避风险。从广义上讲,运动风险是指在体育竞赛、体育教学、健身运动和康复练习中造成健康危害、身体伤害或损失事件的可能性。狭义的运动风险是指身体在运动状态下发生的机体结构改变、破坏或功能异常,进而出现危及生命的事件的可能性[6]。运动风险是一个二位概念,以损失发生的大小与损失发生的概率两个指标进行衡量。是指人在从事运动及相关活动遭受机体性、物质性及精神性损失的不确定性。
大学生运动风险指在学校组织实施的校内体育活动 (包括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竞赛和课余体育训练)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体育场、馆和其他体育教育教学设施内可能发生的,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危险,主要表现为运动损伤、诱发心血管等疾病甚至造成死亡[7]。体育教学的风险是指在体育教学中,教学本身或者外部不确定因素,强加给利益主体的预期之外的收获或损失。
根据风险及风险相关概念的定义,本文将体育教学运动风险界定为,在按照学校规定的体育教学时间、体育教学地点、实施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由于主客观环境的多变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造成在校大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危险。
风险识别是风险主体所面对的风险以及潜在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性质的过程[8]。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运动风险的主体是在校大学生。由于对客观风险的错误判断会导致不当决策和不安全行为的产生,这是造成体育运动风险事故的主要原因。在进行风险评估时主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受伤率、伤害的可能性、伤害的危险性、运动中发生伤害风险的平均时间和平均人数等[9]。避免运动风险发生最有效的办法是了解这些伤害发生的频率和发生机制,建立预防方案[10]。
体育课高校体育活动的主要环节,是围绕体育教学大纲在校学生实施的一项有组织、有计划、有内容的体育活动。体育课包括体育实践课和体育理论课两部分。体育实践课是体育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从事运动的课程,占体育课的90%。
高校公共体育课的风险识别是指在实施体育教学过程中,非体育专业的在校大学生对所面临的风险和潜在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性质的过程。
2.2.1 高校体育课类型
体育课是大学生进行身体活动和体育锻炼的中心环节。高校体育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选择能力,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在我国,目前高校体育课有“选项课型”和“俱乐部型”两种教学模式,两者主要是是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有所不同,“选项课型”主要是班级授课,有男女分班、男女合班两种类型。“俱乐部型”,是学生结合自己的爱好兴趣自由选项,大学一、二年级设专项必修课,三、四年级开设选修课。
2.2.2 高校公共体育课风险因素分析
对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运动的识别主要从体育教学内容和体育教学方法两方面进行归类分析,更准确更有针对性的识别具体风险源。
1)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内容风险源。体育教学内容是构成体育课的核心支柱,目前,我国高校体育实践课主要开设内容按照运动项目分类[11],主要包括田径(跑、跳、投)、体操(技巧、支撑跳跃、单杠和双杠)、球类(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网球)、健美运动(健美操、舞蹈)、民族传统运动(武术)。随着高校体育改革的不断完善,体育课程内容日渐增多,体育教学活动日趋丰富,一些项目逐渐进入高校体育教学中,如跆拳道、散打、游泳等。体育教学内容风险来源由于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要求不同,不同项目的身体对抗程度也不同,因此,要针对项目特点,做好预防措施。对体育教学内容风险评估主要考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两方面,同时,在选择运动项目时也要充分的考虑到风险量,通常情况下,经常开展的运动项目要比新兴运动项目风险低得多。
通过对大学生体育伤害文献资料、任课教师对体育课受伤学生的考勤登记、访谈学生运动伤害情况,对江苏师范大学2011-2013年在校大学生,在体育课有伤害经历的部分学生(n=108),凡是有以下三种情况中任何一项,即为统计对象:①到医院单位诊治,诊断为某一类损伤;②由家人、老师或同学帮助作紧急处理或看护;③因伤请假半日以上者[12]。对统计对象发放《学生运动伤害情况调查表》,在调查结果如下(表1):
表1 体育教学运动风险来源分析表(n=108)
体育教学内容按照运动项目可分为六类,由表1可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运动伤害排在前三位的项目依次是球类、田径、体操,其中球类项目最为明显,篮球、足球、排球都是运动风险的高发项目。通过因素分析法和等级分析法发现在运动风险发生率较高的运动项目主要存在以下几种伤害类型 (见表 2)。
表2 大学生体育课运动风险高发项目存在的主要伤害类型
在运动风险发生率较高的三类项目中,学生中发生损伤最多的是闭合性伤害的类型主要闭合性软组织损伤,主要表现在扭伤、拉伤,其中韧带扭伤最多。在扭伤中,大部分是踝关节软组织扭伤,在球类运动中最为明显。拉伤则在体操项目中较为突出,主要是体操项目需要较高的柔韧性,多是由于准备活动不充分、做动作时缺乏保护意识而造成的伤害。在排球项目中挫伤率较高,主要是手指的挫伤。
2)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组织风险源。体育教学组织过程中主要考虑的风险有:经济风险、教学运作风险、场馆器材风险、责任风险、人身安全风险、财产安全和环境风险[13]。美国学者[14]认为体育教学组织过程中可能发生风险有很多类型,包括流血感受、心脏骤停、学生保护问题、发热性疾病、雷电、安全问题、外伤以及交通事故和伤害等危险。相关研究[15]结果表明,我国体育教学组织风险主要包括十三种类型,即自然风险、人身伤害风险、法律风险、伦理风险、交通工具风险、社会风险、技术风险、经济风险、医疗风险、环境风险、场地风险、人员风险、名誉风险等。通过大量阅读文献资料,进一步整理、分析、总结,得出高校体育教学组织风险主要包括四大方面十一种类型,并以风险清单的形式将高校体育教学组织中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可能发生的风险类型一一列出(见图1)
图1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组织中风险类型识别图
应对风险的策略包括:回避风险、控制风险、转移风险和接受风险四种类型[15]。
在面对风险时,主要通过控制和转移的方式来回避风险,一般途径有两种:①限制一些高风险性运动项目的开展,简化教学内容;②减少学生的活动时间,让学生多休息,学校为了减少和消除体育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但是这样违背了高校体育教学提高学生体质健康和健康水平的最终目的。事物发展规律告诉我们,矛盾始终是对立统一的,任何事物都存在双重性,高校体育活动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中,学生获利的同时,风险也就相伴而生,面对风险增益和风险损失的双重结果下,有效地控制风险的发生、减少和规避风险损失是为获取更大增益的手段[16]。
3.1.1 对体育教学内容运动风险的控制
风险控制主要采取的措施是对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因素实施控制,更好的避免学生发生运动风险和伤害事故,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内容:①查阅体检资料;②课前询问;③交流沟通;④安全教育;⑤上课观察;⑥危险警告;⑦课堂监督;⑧保护帮助。
在选择体育教学内容时,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体育过程中的风险因素:一方面,考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尽量回避或减少开展容易发生风险的运动项目,如体操、足球以及田径中的投掷项目等;另一方面,考虑风险发生的严重程度,有选择的开展低风险运动项目,如小球类项目、田径运动竞赛项目等。但是,由于体育运动自身的功能和特点,以及场地器材、环境等客观风险的存在,形式简单的体育活动也可能导致风险的发生,不存在零风险的运动项目。在体育教学内容的设置上,为了防止运动风险的发生,应该重点考虑以下几点因素:性别;年龄;天气;运动场地、器材;生理特征;活动能力;运动水平;运动量;运动强度;安全程度。
3.1.2 对体育教学组织中运动风险的控制
教师在体育教学组织过程时,必须从三个方面进行考虑:①学生方面的考虑,查阅学生的体检信息,活动前询问学生的身体状况、与学生家长签订知情同意书(免责协议)等方式积极应对;②器材、设备方面的考虑;认真检查运动场地器材,存在危险隐患的地方设置警示标志并口头警告学生;③管理过程与步骤方面的考虑,合理科学安排与体育教学内容相贴合的体育教学方法。具体的控制风险措施见表4。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面临突发事件时,必须第一时间采取积极的应急措施对学生实施救助,同时,根据学生的受伤情况,以及相关教师的对应职责,做好应急处理和善后处理工作。本研究主要针对体育教学内容可能发生的具体运动损伤的应急处理。如下:
①踝关节扭伤后立即停止运动,适当抬高患肢,12h内要冷敷,防止继续出血。②急性腰扭伤时运动中最常见的一种急性损伤,在篮球、体操、排球、投掷、跳高等运动中容易发生。在运动中发生腰扭伤,要停止活动,立即休息。如果不休息,不及时治疗,容易反复发作留下病根,造成慢性腰腿疼。③擦伤多发于摔倒时,对于较脏的擦伤可以用自来水冲洗伤口,消除异物及坏死的组织,然后再消毒,杀菌包扎伤口。④肌肉拉伤应即刻对痛点进行局部冷敷30min后用海绵或棉花加压包扎,并提高患肢,24h后可实施按摩和理疗。⑤韧带损伤时,一般都有局部水肿,韧带损伤处有明显压痛。严重损伤有明显出血血肿形成。韧带发生损伤后,应立即冷敷,送往医务室包扎,抬高伤肢。
表4 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组织中的风险控制措施
当学生伤情较为严重时,初步评估学校责任,明确在这一过程可能要承担的责任,主动与受伤学生的监护人进行积极沟通,友好协商,并视情况请求当地教育局部门主持协商,减少因为过失所引发的其他责任,如果教师对学生无过失责任,学校也应当对受伤学生的保险理赔等事宜提供协助,事故处理结束后,学校将事故处理结果报告教育行政部门。
体育教学运动风险是指在按照学校规定的体育教学时间、体育教学地点、实施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由于主客观环境的多变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造成在校大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危险。对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运动风险的识别主要从体育教学内容和体育教学方法两方面进行归类分析。在风险控制方面,选择教学内容时主要考虑两个指标: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发生的严重程度;高校体育教学组织风险主要包括六大方面十六种类型,包括:自然风险、场地器材风险、经济风险、人员风险、技术风险、医疗风险。
[1]宋大维.北京市中学生体育伤害事故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4.
[2]邓秋生.2003届毕业生意外伤害的流行病学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04,11(6):1265-1266.
[3]唐勇林.独生子之痛:在成长中没有环境让他们学会分享[N].中国青年报,2008-04-16.
[4]刘晓军.运动风险评价理论体系的构建[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0.
[5]庄友刚.风险社会理论研究评述[J].哲学动态,2005(9):57-61.
[6]张 勇,罗 林.运动风险分类体系的思考[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2,28(2).
[7]苏玉凤.大学生体育运动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研究[J].课题成果,2011(12).
[8]王小群.风险管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9]石 岩.我国优势项目高水平运动员参赛风险的识别、评估与应对[D].北京体育大学,2004.
[10]田德俊.论体育教学过程中的风险及风险管理 [J].考试周刊,2007(53):94-95.
[11]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2]王声涌.伤害流行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13]杨亚琴,邱宛华.学校体育组织过程中的风险管理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22(5):84-89.
[14]John O.Spengler,Daniel P.Connaughton,Andrew T.Pittman.Risk Management in Sport and Recreation. [M].Champaign IL:Human Kinetics,2006.
[15]翟虎翔.我国中小学体育风险识别与应对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1.
[16]王 苗,石 岩.小学生体育活动的安全问题与风险防范理论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6,27(6):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