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护士会创办人信宝珠在华临床护理与护理教育实践1)

2014-08-15 00:50伍丽萍洪常青
护理研究 2014年34期
关键词:宝珠女士中华

伍丽萍,王 屏,洪常青

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英美等国传教士先后来华开办教会,以医学为手段进行传教活动,教会医院和教会医院护士学校随之产生。1888年,美国护士约翰逊在福州一所教会医院开始招收学生培养训练护士,开启了中国近代初期护理教育[1]。1900年后,美国基督教卫理公会的信宝珠女士、美国稚礼会的盖仪贞女士和英国伦敦会的贝孟雅女士等外籍护士相继来华,在教会医院从事临床护理和护理教育,其中对中国护理事业发展影响和贡献最大的当属信宝珠女士。信宝珠女士(Miss C.E.Simpson)1880年出生于美国堪萨斯州,父亲是一位医生,她心地善良、聪颖勤奋,从小深受父亲影响,并向父亲学习医学知识。1900年进入内布拉斯加卫理公会医学院并学成毕业,随后在波士顿西蒙斯学院获得护士资格证书。信宝珠女士1907年来华,1944年返美,她以一颗充满南丁格尔精神的爱心致力于中国护理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1 就任福州马高爱医院护士长

信宝珠女士是奉美国基督教卫理公会差遣来华的第一批资格完备的护士。1907年来到福州就任福州马高爱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前身)护士长[2]。“信宝珠”是她来华后为自己起的富有中国特色的中文名字。当时国内医院少且条件简陋,一所医院只有1名或2名外籍护士,有的甚至没有护士,无法开展护理工作。当时中文里还没有“护士”一词,英文“nurse”翻译为中文“看护”,看护病人的工作被视为“苦力”而让人瞧不起。信宝珠女士就任护士长后,倡导英美护理先进理念,按英美医院护理工作规范建立护理工作标准,并不辞辛劳、身体力行。期间,她还负责兼管麻风病人。1910年,医院病房受台风袭击倒塌,医院指派信宝珠女士负责监理病房重建。新病房大楼于1912年在原址上重建而成,大楼为哥特西洋风格砖木结构,楼高3层,设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小儿科等其他附属用房,床位84张,配备医生7人、护士2 0人,医院条件大大改善,成为当时全国少数规模较大的教会医院之一。

2 创办福州马高爱医院附设南丁格尔看护学校

信宝珠女士来华后巡视考察了很多医院,深感迫切需要尽快培养大量合格的中国护士。起初她在医院从事临床护理与护理管理工作的同时,开展护理培训。随着医院条件的明显改善,她加快筹备开办医院附设看护学校。1912年,即新病房大楼建成同年,信宝珠女士正式创办了福州马高爱医院附设南丁格尔看护学校,并亲自担任校长[3]。建校初期,每年学生数仅2人~5人,以后相应增加,多时近20人。学生入学需具备初中毕业或同等学历,考试择优录取,学制3年零5个月,前5个月为预科班,期满考试合格、经加冠(也称授帽)仪式后转入正式班。学校教师均由在外国取得专业学位的医生和护士担任,主要课程有解剖生理学、药物学、护病学、临床各科(内科、外科、儿科、妇科、产科、眼耳鼻喉科)护病学、细菌学、护病技术、急救术、公共卫生等,还开设饮食学、伦理学、护士应用心理学、家政学、社会与社会问题、国文、英文、音乐等课程。安排有大量时间的病室实习。由于大部分学生是基督教信徒,因此,宗教课作为必修课。一年级学生半天上课、半天在病室实习,二年级重点学习掌握护理操作技能,三年级开始学习处理医嘱、跟医生查房、管理病房、指导低年级学生实习。信宝珠女士在主持学校办学中大力倡导南丁格尔精神,注重学生职业道德和人品性情修养,教学规范科学,重视护理技能训练,在同行中颇有影响并深得认可。在1914年召开的第一届中华护士会全国护士会员代表大会上,该校作为全国首批符合注册条件的4所护士学校之一,由信宝珠校长向中华护士会注册,列4所注册学校第1位[4]。

3 发起成立中国护士组织——中国看护组织联合会

面对当时中国医院护理工作现状,信宝珠女士认为中国应效仿欧美发达国家,成立一个全国性护士组织,对护士和护理工作进行统一管理,统一全国护理教育标准,训练和培养更多的中国护士,提高护理服务水平。她致函中国博医会(中华医学会前身)主持人之一、英籍医生高士兰(P.B.Cousland),倡议在中国成立护士会[5]。她在信中写道:“中国有没有护士会组织?如果没有,我乐意做一个联系人,促成此事……”。高士兰医生当即复函表示支持,并将信宝珠女士来函和他的复函刊登于1908年11月《博医会报》,寄发各地医院广泛宣传。信宝珠女士的倡议得到了热烈响应。1909年8月19日,信宝珠、赫特、盖仪贞、贝孟雅、高士兰等外籍护士、医生在江西庐山牯岭召开会议,决定成立中国全国性护士组织——中国中部看护组织联合会[3]。8月25日第2次会议决定改名“中国看护组织联合会”(此即中华护理学会前身)。信宝珠女士曾在《美国护理杂志》发表的题为《中国是否需要护士》文章中写道:“我一直对中国的护理需求感兴趣,认为这不是需求的问题,中国五千年来都需要护理,只是自己直到近些年才意识到。在中国医院考察和几次访问中国家庭后,我认为中国需要尽可能多的护士。中国每100万人只有1个护士,每年大量的新生儿死亡,而母亲不知如何看护,这已足以震撼任何护士的心”。文章充分表达了信宝珠女士对当时中国民众医护状况的同情和希望尽快改变此状况的急切期待。

1912年3月18日,信宝珠、盖仪贞等7人举行第3次会议,定于1914年在上海召开全国护士大会。在信宝珠女士等人的筹划下,1914年6月30日—7月2日,中国看护组织联合会第一届全国护士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会上,中国护士钟茂芳提出的将英文“nurse”由原中文译名“看护”改为“护士”的建议得到与会者的一致赞同。大会决定将“中国看护组织联合会”更名为“中华护士会”,“看护学校”也随之改名为“护士学校”(“护士”也成为职业名称)。大会选举盖仪贞女士为中华护士会会长、信宝珠女士为兼职总干事[3]。大会通过了全国护士学校注册章程,对符合章程规定的护士学校进行登记注册。从此,在中华护士会的组织和领导下,中国护理事业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中华护士会的成立是中国护理事业的重要里程碑[6]。信宝珠女士是发起组织中华护士会的第一人[7]。4 为中华护士会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

1912年,信宝珠女士等人组织成立了护士教育委员会[3],倡导现代护理教育理念,运用美国护理教育经验和模式,统一护士学校课程、教科书,制定全国护士统一考试规则和护士学校注册章程,规定护士学校学生须经全国护士统一考试合格才予颁发毕业证书。将中国护士文凭向国际护士会备案,使中国护士文凭不仅在国内通用,在国外亦被认为有效[8]。1915年举行了首次全国毕业护士会考。这一系列工作对规范我国护理教育,提高护理教育水平,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对当今护理教育改革与探索,特别是建立新时期人才培养观,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素养,强化职业技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借鉴价值。

1918年,信宝珠女士等人开始筹划出版中国第一本综合性护理专业刊物——《中国护士四季报》(《中华护理杂志》前身),1920年1月在上海创刊发行[2],为中英文对照版。此后改刊名为《中国护士季报》《护士季报》,刊出内容包括护理教学、护理经验、国内外护理动态、各地医院及护士学校情况、护士会会务及活动等,受到国内各地护理界的广泛欢迎,还向国外寄赠,影响甚大,对推动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研究中国护理发展史提供了宝贵史料。信宝珠女士日后回忆指出:“中华护士会得以加入国际护士会,《护士季报》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1922年1月,信宝珠女士应聘担任中华护士会专职总干事[9],她极力向国际护士会介绍宣传中国护理事业发展状况和中华护士会工作,增进与欧美护理界的交流,中华护士会工作得到了普遍认可。在她的努力下,中华护士会于1922年5月被正式接纳为国际护士会第11个会员国。

信宝珠女士尽管身负诸多工作,但不辞辛劳,遍赴各地,考察指导护士学校,并促其在中华护士会注册。她要求注册学校将其照片和简明中英文校史交存中华护士会以备查考,注册后每两年检查1次。同时十分关注护士毕业生谋职,1923年中华护士会发出通告:“护士学校校长愿为毕业生谋职者,可函知上海昆山花园10号(中华护士会办公地址,本文作者注)信宝珠女士,护士会愿作为一介绍机关,以助护士”。1924年5月信宝珠女士到四川考察医院和护士学校时提议庆祝南丁格尔纪念日。1925年,中华护士会决定将5月12日南丁格尔诞辰日定为“医院纪念日”,并定该日为护士学校毕业生典礼日,《护士季报》发出通告,号召中国各地医院从1926年开始实行。此即我国庆祝“5·12”国际护士节最早的雏形。1929年,信宝珠女士等人组织“护士研究会华中研究班”,开创了中国护理学术研究的新纪元[3]。中华护士会第二届会长贝孟雅女士在《中华护士会的历史回顾》文章中写道:“1922年有两件可纪念的事情,使护士会得到极大的进步。一是加入国际护士会;二是给予护士会一种新的生命和热心的,乃是推举信宝珠小姐为总干事,专办会务……从1922年到1924年两年中,会员增加得极快,注册学校亦大为增多,信宝珠小姐办事的异常热心,于此可见”[10]。中华护士会第七届会长施德芬在其所著《护病历史大纲》中详细记载了信宝珠女士工作情况,对其热心工作精神高度称赞:“信宝珠女士于上海就任总干事职,乃租得小屋一间,作为办公室与寄寓之用,每月租金30元,价虽不昂,然在当时经济状况之下,则应付殊难。但信女士坚定信仰,抱百折不回之精神,仍勇敢进行,不稍畏缩。是年视察国内之护士学校,历时两年,足遍国内,风餐露宿,艰辛备尝,实为中华护士会谋一稳健之出路……1925年,国际护士会于芬兰召开大会,中华护士会派4人参加,往返昂贵费用由各会员国及各护士学校负责,但信女士则自费,牺牲精神令人起敬”。

1922年信宝珠女士任总干事时,国内护理教科书很少,她努力筹划,联系上海广学书局成为中华护士会版权书局,并争取国外出版商赞助,出版了大量护理、医药书籍供教学之用,对提高护士学校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大作用。当时据国际护士会统计,中国出版的护理书籍字数居世界第4位[8]。1929年,中华护士会出版了信宝珠女士所著《护士会总干事环游中国记》,书中记载了她在中国各地医院和护士学校考察情况,记录了中华护士会的发展历程。信宝珠女士在自序中写道:“因爱中国及中国人民,故远涉重洋而来,学习中国语言,以中国为家,照护病人一如其家人,并开办护士学校,造成中华护士会之事业,且常念念不忘。一旦由各校毕业之中国护士,能照护其本国之病人……见毕业之中国护士源源而来,则无不为之欣喜逾恒”。中华护士会时任会长伍哲英为该书写了《伍序》,伍哲英写道:“信宝珠护士为中华护士会第一注册护士学校即福建福州马高爱护士学校之创办人兼护士长。书中记载服务最大之成绩为中国护病业发达之历史”。伍哲英对本书及信宝珠女士高度赞扬道:“此书之需要甚及,而起能胜撰述之职者,殆无过于信宝珠护士。以彼对护病之知识,以彼爱护中国之热忱,与其成此工作时所遇之绝大困难,遂使此书成为至有兴味之出版物……信护士已将此书稿本赠予护士会,其收入概充本会会所之用。各护士学校及毕业护士,当广为宣传,并用此书以传布护病学识于全国各界。本会敬谢信护士著述此书之盛意,然其为之尽力则有非语所能表示我人之感激者矣”。

1932年第十一届中华护士会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对多年来为中国护理事业忠诚服务的信宝珠总干事特致谢意,赠送她刻有“创我护史,归尔士光”八个大字的精美银花瓶一对。大会致函信宝珠女士所属美国教会,希望信总干事休假期满后继续为本会工作。由此可见,信宝珠女士在中华护士会中的贡献和作用。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信宝珠女士不惧硝烟弥漫,依然尽心尽力坚守工作,最后一个离开南京,随后冒着生命危险取道广州、香港,转到上海继续处理学会会务。1944年12月,由于时局因素,美国政府劝令老龄美国侨民回国,64岁的信宝珠女士不得不离职返美[2]。

据史料记载,1940年全国注册护士学校达170余所,已培养护士2万多人,中华护士会会员人数1909年仅13人,1922年为132人,1924年达728人,1946年发展到7 535人,在全国成立了20多个分会,国际护理界对20年代~40年代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迅速与进步也深为赞赏[2]。1946年,第十五届中华护士学会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高度评价了信宝珠女士的功绩,授予信宝珠女士为中华护士学会荣誉总干事称号[9]。

[1] 韩碧玲.护士历史略记[M].上海:上海广协书局,1941:18.

[2] 王益锵.中国护理发展史[M].上海: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110;227;187;132-160.

[3] 李秀华,郭燕红.中华护理学会百年史话[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31;10-14;31.

[4] 信宝珠.环游中国记[M].上海:上海广学书局,1929:附录6.

[5] 王琇英.护理发展简史[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7:78-79.

[6] 刘志敏.护士修养与护理技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13.

[7] 林菊英.我国护理学科在医疗卫生事业中的地位与作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1,1(1):5.

[8] 施德芬.护病历史大纲[M].上海:上海广协书局,1946:131;125.

[9] 王美德,安之壁.现代护理学辞典[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1992:2.

猜你喜欢
宝珠女士中华
女士不停买衣服的背后
这位女士一个月读了100本书
全年目录
张宝珠:追逐“天人合一”的画心境界
女士找茬
买椟还珠
清早期 午门西番草三宝珠彩画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