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绍英
护士工作风险是指医院内患者和护士在治疗、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对现有和潜在的护理风险的处理,有组织、系统地消除或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及风险对患者、护士和医院的危害及经济损失[1]。由于精神科患者发作时,其行事方式和思维方式与常人不同,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导致精神科风险性因素增加。为保证护士职业安全,降低精神科风险,笔者对临床风险事件进行调查并提出对策,现报道如下。
1.1 调查对象 选择2012年5月~2013年5月精神科风险相关患者共118例,男78例,女40例。年龄:18~45岁61例,45~60岁42例,其他年龄阶段人数15例。职业:工人33例,农民34例,学生26例,其他25例。所有病例的诊断均参照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1.2 调查方法 采用资料分析法,收集3年精神科风险性因素信息[2]。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PEMS3.1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采用一般描述性分析。
表1 118例精神科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例(%)
3.1 病房环境和设施不当 经过统计发现,在意外受伤中,共有13起是因为病房环境和设施不当引起的,其中3起是因为病房墙体颜色过于刺激,引起了患者的愤怒情绪,导致患者情绪失常,用手抓坏墙体;7起是因为房间和卫生间地面过于湿滑,由于患者行动不便,导致患者滑倒;3起是因为房间过于吵闹,电视机和音响声音太大,使患者陷于恐慌,逃跑所致受伤。精神病患者大多情绪不稳定[3],如地面湿滑、倾斜,走廊围栏高度不够,居住环境嘈杂,房间存在小刀、药品、器械、绳子等物品,这些因素都容易导致自杀事件的发生。
3.2 护理人员缺乏专业理论知识且操作不够熟练 主要表现为个别护士不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积累,特别是对精神科护理专业理论和技能掌握甚少,缺乏对精神疾病患者异常状态的护理技巧和方法,一旦遇到患者突发情况不能及时果断处理[4]。在24例伤人事件中,就有5例是因为精神病患者袭击护士,而护士缺乏良好的应对能力,导致被患者袭击;有6例是因为精神病患者对女性护士产生好感,进而采取性侵犯。此外,一些个别护士认为护理与法律关系不大,法律意识较单薄,对患者的言行过于激烈,导致患者难以接受。在12例逃跑实例中,就有4例是因为患者对护士感到恐惧,不能接受进一步的治疗,进而逃跑。在27例毁坏物品实例中,有9例是因为护士对待患者的态度过于粗暴,激怒了患者,导致患者毁坏茶杯、输液品、床单、电视机等物品来发泄心中不满。
3.3 精神患者自身因素 精神病患者精神病发作时,基本上丧失了生命安全等相关概念,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对自己的行为后果几乎没有认识,为了发泄暴躁、极端的情绪,常常导致暴力事件的发生。如在19例打架事件中,几乎都是由于患者自身情绪失控引起的。在27例毁坏物品实例中,有12例是因为患者精神病发作,难以抑制而发生的。
4.1 优化病房环境及基本设施 规范病房布局及用物管理,减少护理人员来回奔波所消耗的时间和精力。注意病房颜色应尽量以浅色为主,不要粉刷过于浓厚、刺激性颜色。房间及过道里的水要及时处理,避免患者滑到。小刀、药品、器械、绳子等危险物品,不要摆在患者容易拿得到的地方。
4.2 严格执行各种管理制度 积极完善精神科风险管理制度,如《精神科护理风险评估制度》《护理差错处理》《精神科护理安全风险防范制度》《精神科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等。通过制度的执行,使得护士能够以较为规范的行为来操作,从而避免发错药、打错针、输液过程中未能及时巡视等现象的发生,进一步降低猝死比例。
4.3 重视护理人员的培训及管理 加强法律意识教育,增强法制观念,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定期组织护士进行法律相关知识、相关制度和护理安全管理的学习,使护士对风险管理有一致的正确的认识。选派护理人员去上级医院进修培训、参加省内外有关会议和学习班等,学成回来后将学习内容进行传达,以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及抗风险能力。督促护士反复学习护理文件书写规范,统一护理文书记录标准,做到“做所记的,记所做的”,保证护理记录客观、及时、准确和完善。
4.4 护理人员自身安全管理 督促护士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加强自我防范意识。对钟情妄想的男患者,女护士应回避;对幻觉妄想患者,当护理人员为被怀疑对象时,应提高警惕。提醒护士与攻击性患者接触时,避免使用激惹性语言。当患者出现攻击行为时,保持镇静,及时采取措施,控制患者的同时注意自我保护。
[1]陆根法.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0):926 -927.
[2]郑桂琴,胡玉梅,周新英,等.对神经症患者实施护士访谈效果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22):2774,2801.
[3]杨 丽.精神科风险管理中强化细节管理方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9):665 -666.
[4]侯安营,郭艳峤,刘 杰,等.精神科护理风险的相关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1):22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