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人文关怀 提升高校班级凝聚力

2014-08-15 00:49李小霞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4年7期
关键词:班委凝聚力辅导员

李小霞

(广东海洋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广东 湛江 524088)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了。”可见,班级的凝聚力对班级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高校班级凝聚力面对一系列挑战,作为高校教师应从“心经济”、“心管理”的角度,关注班级建设。

一、班级凝聚力面临的挑战

高校中班级作为一种正式群体,是学生组织的基本单位,也是教育的基本单位,班级凝聚力是形成优良班风、学风、校风的前提,班级凝聚力强弱直接关系到班风、学风、校风建设成败。[1]然而,在新形势下,高校班级凝聚力建设面临较大挑战,致使班级建设举步维艰。

(一)班级目标游离,班级文化松散

俗话说:目标是行动的先导。有了明确共同目标,行动才会更有针对性、划一性。经调研,当前大学生班级普遍存在目标不明确,班级文化落后等问题。探其原因有二:一方面,相关管理人员包括班主任、辅导员没有意识到班级目标和班级文化对班级建设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班级成员家庭、文化、社会等背景差异。这导致大学班级人与人之间的冷漠,班级成员的学习与活动以个人为中心,班级荣誉感淡薄,班级活动参与率不高,班级成为名存实亡的一种集体组织形式,班级对于班级的每一位同学来说无足轻重。

(二)非班级活动增多,班级活动积极性不高

大学生非班级活动增加使得同学们减少了对班级的关注,而使班级活动参与率不高甚至难以组织,从而导致班级凝聚力不高。大学生有的为经济所迫,做家教,做代理、打零工等;有的想体验生活,做销售员、服务员等;有的想加强自我锻炼,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等等如此的社会活动占有了学生为数不多的班级活动时间。同时,大学中社团、乡会、部门等非正式团体的日渐增加,也占据了大学生们较多的课外时间,使得大学生减少对班级的依赖感、归属感,对班级活动不关心。[2]大学中的非正式群体在学生管理中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这些非班级活动的盛行或多或少都会对班级凝聚力产生负面作用。尤其是当班级活动与非班级活动冲突时,这种影响就会表现得更加明显。例如当某一音乐爱好者在参加音乐俱乐部活动与班级主题班会活动中选择时常常是选择前者而不选择后者。

(三)网络及手机网络的盛行成为班级凝聚力的绊脚石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网络进入到每个人的生活中,人们尤其是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达到空前的高度。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一人一电脑,一人一手机,不管什么时候到寝室,大家要么是在玩手机要么就是在电脑前,这已成为一种很普遍的现象,甚至上课时学生也把玩手机的习惯延续。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大学生有11.5%的同学每于上网时间超过10小时,有41.2%的同学每天上网时间超过7小时,每天上网超过5小时的占全体大学生的8成以上。超长时间单独与网络接触导致大学生与同学接触的机会甚少,班级同学交流与分享的时间大大减少,从而严重影响班级的凝聚力。

(四)恋爱的盛行是影响大学班级的又一重要因素

恋爱已成为高校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并有恋爱行为提前的趋势。很多大学生刚入校不久就开始有异性情侣,有的甚至军训刚结束就确定的恋爱关系。很多大学生一开始恋爱就将注意力集中到情侣的身上,对班级活动的参与度不高,对班级的发展漠不关心,对与其他同学的交往无兴趣,将自身绝大部分时间用于经营两人世界,这给班级的发展、班级同学的正常交往以及班级凝聚力的形成带来较大阻碍。

二、提升班级凝聚力的对策思考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当前高校班级凝聚力面临着离心力的严峻挑战,从而出现班级凝聚力不强,班级松散的状态。为此,在大学班级建设中利用“心管理”理念加强班级凝聚力的建设就变得异常紧急而迫切。

(一)关注班级文化,形成班级目标

班级文化是在大学班级的管理实践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是班级成员所共同认可和自觉遵循的班级目标、价值观念、制度规范和班级外部形象等的总,它决定着班级成员的精神风貌和行为方式。[3]作为班级的教育和管理者班主任和辅导员应密切关注班级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对于大学班级而言,入学初是班级文化形成的关键期。刚入大学,每位同学对班级都充满期望,也愿意积极参加与班级活动,抓住此时的班级文化教育,对于班级凝聚力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形成班级口号即班级精神;班级精神对于班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班级精神是班级中所有同学行动的标杆,班主任和辅导员应特别重视入学初班级文化建设,了解同学的意愿,了解同学的想法后制定一个全班同学认可、积极响应的班级口号对于以后班级凝聚力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次,崇尚科学,努力学习的学习文化建设;学习是学生的基本任务,不管其是小学生还是大学生。作为大学班级的管理与服务者,引导班级形成良好的学风非常重要。班主任和辅导员老师应把握好新生班级学习环境的建设,引导刚入学的大学生认识到学习是大学的主要任务,在大学期间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形成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再次,互帮互助,和谐交往的人际交往氛围建设;刚入学的大学生对人际交往具有非常强烈的需求,班主任应抓住入学初学生的这种要求加以引导,从而形成良好班级人际关系。最后,加强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无规矩不成方圆,对于班级来说也同样适用。形成奖励与惩罚相结合的班级制度,将班级制度奖惩制度与学生的奖学金挂钩,从而激励班级同学遵守班级制度,形成良性的班级制度文化。在班级中形成人人为班级、班级为人人的班级文化,从而加强班级凝聚力。

依据目标管理原理,班级目标要明确、富有挑战性,做到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相一致,才对班级同学具有激励意义,确立班级目标也要遵循这个基本原理。在遵循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还需要在班主任和辅导员的指导下, 结合市场的人才需求情况,立足学生专业发展方向,制定班级短中长期目标,以便班级同学不至于短期迷茫、长期无所实事。形成对班级的依恋,从而加强班级的凝聚力。

(二)关注班委,重视桥梁建设

大学班委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团体 ,是沟通老师与学生的桥梁 ,也是老师们日常工作的左臂右膀,在班级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4]关注班委的建设对整个班的凝聚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班主任和辅导员应适时引导。第一,班主任和辅导员应关注班委的成立,尤其是首届班委。班委成员应由管理型、学习型、服务型学生共同组成,这样有利于班委工作的开展,也有利于模范带头作用的发挥。第二,加强对班委同学的引导。明确职责、相互协作,班委同学是沟通老师与同学的桥梁,是与老师和同学接触最多的群体,应加强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与沟通。建立班委同学例会制度,让班委同学能经常在一起讨论班级的情况及发展。引导班委同学关注班级同学的动态,了解班级同学对网络的依恋程度并及时与老师沟通和寻求解决策略,同时了解班级恋爱同学的动态,以便加强对班级凝聚力的引导。第三,建立每周班委回访工作机制。班委同学了解到的班级同学信息及时向班主任及辅导员汇报,基于此建议建立班委回访工作机制。从开学初就确定每周的时间和地点,进行班委同学与班主任或辅导员讨论班级情况的会议,会议并不需要有时间长短的限制,只要全面了解班级情况就可以,这样有利于老师及时了解情况并适时引导,有利于班级同学和谐发展。

(三)关注班级活动,在活动中提长班级吸引力

班级活动在班级凝聚力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本班同学提供一个很好的沟通平台,同时也有利于同学发挥班级同学的主人翁精神。通过开展班会、团日活动、聚餐郊游等班级活动,让每一位同学都参加到班级事务的管理中来,积极与同学沟通,积极参加活动的宣传与策划,让每一位同学都切身地感受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是班级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班级是自己的,班级的荣誉就是自己的荣誉,通过每次集体活动来增加同学们的凝聚力和团结感。将班级变成“家庭”,将同学变成“兄弟姐妹”,团结、互助、互爱,让每一个同学都紧紧的凝聚在一起。[4]

(四)关注班委,重视桥梁建设

大学班委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团体,是沟通老师与学生的桥梁,也是老师们日常工作的左膀右臂,在班级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5]关注班委的建设对整个班的凝聚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班主任和辅导员应适时引导。第一,班主任和辅导员应关注班委的成立,尤其是首届班委。班委成员应由管理型、学习型、服务型学生共同组成,这样有利于班委工作的开展,也有利于模范带头作用的发挥。第二,加强对班委同学的引导。明确职责、相互协作,班委同学是沟通老师与同学的桥梁,是与老师和同学接触最多的群体,应加强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与沟通。建立班委同学例会制度,让班委同学能经常在一起讨论班级的情况及发展。引导班委同学关注班级同学的动态,了解班级同学对网络的依恋程度并及时与老师沟通和寻求解决策略,同时了解班级恋爱同学的动态,以便加强对班级凝聚力的引导。第三,建立每周班委回访工作机制。班委同学了解到的班级同学信息及时向班主任及辅导员汇报,基于此建议建立班委回访工作机制。从开学初就确定每周的时间和地点,进行班委同学与班主任或辅导员讨论班级情况的会议,会议并不需要有时间长短的限制,只要全面了解班级情况就可以,这样有利于老师及时了解情况并适时引导,有利于班级同学和谐发展。

(五)关注班级特殊学生,不留班级建设死角

特殊学生在每个班级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在大多数老师或学生的眼里,他们往往会被看作一批害群之马,处理不慎,将会影响班集体的稳定与和谐。建设和谐班集体,老师不仅要关注学习和人际交往能力较强的同学,更要关心班级中贫困的、残疾的、单亲的、学业和品行上有问题的特殊学生,要给予他们更多的爱,关注他们的成长。高校学生刚离开家庭,心灵特别脆落,加之自身、家庭或学业问题,特殊学生显得孤独无依,作为老师或班委同学应多给他们一些关注,从关注学业到关注人际关系,从关心家庭到关心个人,及时了解班级特殊学生的情况,让他们体会到老师和同学的关心,体会到班集体的温暖,这样有利于班级向心力的养成,有利于特殊学生的成长与成才。

[1]李道友.离心力与向心力的博弈——加强大学班级凝聚力所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成都大学学报,2008,(6).

[2]孙迎晖,李红梅,王晓川.高校凝聚力现状及建设意见的调查分析[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2).

[3]李国梁.关于大学班级文化的构建[J].高教论坛,2008,(6).

[4]汪颖.强化学生班级凝聚力是高校优良学风形成的重要途径[J].文教资料.

[5]钟启泉.班级管理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

猜你喜欢
班委凝聚力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如此凝聚力”
论当代高校青年教师团队凝聚力的提升
对增强兵团凝聚力吸引力的研究
论增强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凝聚力引领力机制建构
换位思考·民主协商·和谐发展
——“班服风波”折射出的带班理念
换位思考·民主协商·和谐发展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