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体验视角下高职院校“生活德育”模式探究

2014-08-15 00:49凯,黄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4年11期
关键词:德育生活活动

黄 凯,黄 芸

(南通市广播电视大学,江苏 南通 226006)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1]报告对我国教育的发展进行了科学定位,明确了学校的任务和德育工作目标,对于高校来说,其责任就是育人,就是以培养人才为中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较高、创新发展能力较强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和根本任务。随着大众媒介的多样化和社会价值的多元化,高职生的思想观念受到多种因素的冲击,原有的德育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重德育认知与轻德育实践的现象也使得德育教育的目标难以实现。[2]因此,为满足新时期社会发展对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要求,必须从加强实践体验视角出发,将德育与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重构一种“生活德育”模式。

一、理念更新,让德育走进生活

早在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就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采取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坚持知行统一原则,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3]所谓生活德育,源于陶行知先生 “生活即教育” 的教育理念,要求教育要从生活出发,注重生活中的实践体验。“生活即教育”是中国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对教育本质的诠释,是对生活本质的深刻领悟。1922年,陶行知在《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上发表《生活教育》一文,用英文表述了“生活教育”的观念和思想:Education of life,Education by life,Education for life,即生活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实际上,生活的每时每刻、每一事件、每一环节都与个体和社会不断增长的物质、精神和行为文化的需要有关。[4]体验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方式,是人们在实践中亲身经历的一种内心情感活动。通过这种体验方式,人们与包括自己在内的整个世界发生了含有价值判断的融通性领悟。而这种含有价值判断的融通性领悟就是一种道德体验,它具有很重要的道德教育价值。无论是从哲学的角度还是从道德生成的现实过程来看,德育都离不开实践体验。[5]

基于此视角,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可以从三个维度出发,即立足“智德”,培养学生的道德智慧;立足“美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立足“善德”,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强调以学生的实践体验为主,倡导让德育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进行,促进学生道德的知行合一。

二、重视过程体验,建构系统科学的德育工作体系

以生活实践为主导的德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是遵循受教育者的品德形成规律,在受教育者积极参与的良性互动中,培养、发展和巩固其良好品德的活动过程。鉴于此,高职院校的生活实践德育必须以一定的平台为支撑,如搭建文明养成、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主题的平台,让生活体验、职场体验、社会体验为主线贯穿其中,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注重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道德行为的乐趣、意义和价值。

(一)搭建三大德育实践平台

1.以文明养成为主题的平台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认为:“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6]同样,良好的习惯也是文明道德形成的基础,学校的德育实践工程分别从自我修养、行为规范、文明礼仪、文明习惯四个方面组织开展针对性活动,通过开展礼貌教育、礼仪教育、守时教育、诚信教育、尊重教育、美的教育、爱心教育、孝道教育等,促进学生养成文明习惯。如制定校园文明行为“十提倡十反对”,着力打造校园文明素养教育文化(包括楼梯文化、走廊文化、宿舍文化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提升文明素养,成为言说得当、行皆中矩的人。

2.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平台

将德育实践与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相结合,在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着重培养学生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具体通过加强专业技术社团建设,如汽车之家、机电之友、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所有的社团归各学院负责,由学院安排专业教师指导社团开展活动。同时,依托团学工作平台组织技能竞赛月、社团成果汇报等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在社团中获得提升专业技能的机会。积极营造有利于学生开创性、个性发展的教育环境和良好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技能和专业竞赛活动,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鼓励和扶植具备自主创业条件的大学生进行实践,形成了以专业为依托,以项目和社团为组织形式的“创业教育”实践群体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3.以社会实践为目的的平台

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绝不能仅仅依靠在学校里和书本中去感悟提高,而应该更多的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为此,学校为学生组织了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假期见习、毕业实习、“三下乡”及深入农村、城市、企业开展社会调查等。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打破学校相对封闭的格局,让学生有机会面对社会各种道德实践的情境和场景,德育内容也由学生单纯的道德知识的学习转化为道德知识学习、道德认识能力培养、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统一。组织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督促学生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从学会奉献开始,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作为宗旨,大力倡导“随手公德”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助残敬老、爱心助学等活动,让学生在服务社会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让敬老助残、爱心帮扶、关爱未成年人、文明宣传、道德实践等服务活动成为学校学生业务生活的主旋律。

(二)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三个德育实践体验阶段

不同年级的学生存在差异性,因此,对学生德育效果的提升也是一个渐进和逐步提高的过程,鉴于此,学校德育实践活动设计根据学生年级不同分为三个不同的体验阶段。

1.生活体验阶段

这一阶段,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从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入手,从学会做人开始,根据行为规范教育的总体目标和学生的成长规律,确定实践体验目标。围绕学生校园生活,设计出了各类德育实践活动监控办法,活动也以学生生活体验为主,如校园内公共区域的卫生打扫、协助门卫安全督查、学业上一对一辅导低年级学生、系院安排的劳动周活动等。而这个阶段的学生布置给他们的假期实践任务就是让他们每天在家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1个小时,开学后,学生们都表示已经深刻地感受到父母的伟大和自己个人的不足。在这样的生活体验中,学生不仅学会守时、守纪、自我控制、尊重他人等基本道德规范,培养了专心致志、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养成了互相合作的良好习惯,而且掌握了处理日常生活事务的本领,拥有了自律、处理应急事件等关键能力,为今后走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2.职场体验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学生入校一年以后,我们根据 “职场体验、实境训练、顶岗历练”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逐步引导学生将实践转移到职场上来,利用组织学生进行专业实习、岗位见习、顶岗实习,既锻炼学生的岗位技能,又让学生了解职场,形成职业道德;同时,利用学校团学工作平台组织职业生涯规划、校园职场招聘等活动,突破了传统就业指导模式,邀请企业专家、行业精英为学校人才培养诊断把脉、建言献策,将校园文化活动和毕业生就业指导完美融合,让学生逐步适应职场生活,培养学生的自信、自立、自强意识。

3.社会体验阶段

这个体验主要是面向临近毕业的学生。学生之前已经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服务社会的活动,如“三下乡”、“四进”社区及其他扶贫帮困、义务劳动等体验到了服务社会的快乐,也对社会有了一定的认识。到了临近毕业的最后一年,学校将德育实践活动与学生的社会体验结合在一起,紧紧围绕暑期实践、公益性服务,让学生走进社会去实践,去体验,参与社会管理,促使学生正确认识社会、认识自我,提升思想境界。如安排学生走进街道社区担任助理,协助社区开展各项活动等,都有助于学生通过实践提高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

(三)落实德育实践的三项举措

由于德育实践的核心是强调学生的实践体验,因此活动要求以每个学生为主体,自主完成规定的德育实践活动。在德育实践活动的组织上既有围绕活动目标设计的个体活动,又有通过社团平台、志愿团队等开展的集体性活动。为确保该项工程实施到位,我们可在实践体验环节通过以下三项举措来进行落实:

一是过程记录。对于学生的实践活动,首先要自我记录在特定的“德育实践证”上;其次每项活动都须有相关的认定人(见证人)核实签字,认定人可以是班主任、辅导员、任课教师、门卫、宿管员、保洁员、社区负责人、家长、系院部门领导、各班班长、团支书、劳动生活委员等。

二是成果统计。每学期的德育实践活动的统计汇总工作,辅导员(班主任)为统计汇总的责任人。辅导员(班主任)可以在每周班会上询问每个学生完成的情况及体会,进行交流并提出指导意见;每月小汇总一次,在班内公布;每学期总汇总一次,上报学工处。

三是考核奖励。根据要求,每学期每生需完成一小时的德育实践活动(分为四次完成,一般活动每次按十五分钟计算),完成的为合格,未按时完成的为不合格;德育实践不合格者将取消在校期间的一切评优、评奖资格,如“三好生”、“奖学金”等,对在德育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学校给予表彰奖励。

三、“生活德育”模式的几点创新

在“生活德育”模式的具体实践中,我们试图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突破:

一是理念创新。试图打破传统德育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强调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习得”,获得道德认知。这样的理念正是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念的深化,让学生通过自我实践、自我锻炼、自我判断、自我选择去接受教育。

二是形式创新。重点把握系统设计和分步实施的过程,形式上要求以学生个体为主进行实践内容设计,并根据不同年级阶段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德育实践内容,提出不同的发展目标。

三是机制创新。将德育实践活动与学校“两课”教学相结合,既有理论探讨,也有实际措施;在此基础上,还将德育考核形式具体化,与学生的德育考核相结合,对德育实践内容的认定也具有系统性,完整的、动态的学校、社会、家庭和自我评价系统和信息反馈系统,为德育实践活动提供了指导。

[1] 胡锦涛.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18cpcnc/2012-11/17/c_113711665.htm.

[2]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EB/OL].http://www.people.com.cn/GB/jiaoyu/1055/2920198.html

[3] 黄建伟,唐旭. 论完善高职大学生知行合一之德育实践[J]. 大家,2011,(2).

[4] 曹辉. 道德教育与人的经济生活[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

[5] 沈卫. 体验、让高校德育充满魅力[J].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

[6] 刘国正. 叶圣陶教育文集[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猜你喜欢
德育生活活动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