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现阶段民办高校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及转化对策

2014-08-15 00:49袁岩凤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后进生家长

袁岩凤

(闽南理工学院,福建 石狮 362700)

一、新时期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及民办高校的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教育与管理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新转变和新问题,民办高校大学生们的学习、经济和就业等各种压力很大,他们担心自己被社会淘汰,在积极向上、努力奋斗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心理困惑和心理压力问题。同时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带来新的挑战。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统计,目前中国的网民群体仍以青年为主,学生网民群体占据比例最大,高达33.2%以上。21世纪是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一方面,网络资源极大地丰富了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娱乐需求,使他们能更快捷的获取信息,最大限度地共享资源;另一方面,电脑和网络在改变大学生学习交流方式的同时,也不可忽视地存在某些影响和隐患。网络传播的内容极其庞杂,良莠不齐,尤其是一些网络游戏和凶杀、色情等不健康信息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民办高校师资与办学水平起步较低、学费相对较高等客观原因以及高校工作者的一些主观因素,使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存在着较大的困难。部分老师和学生对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存在偏见,认为民办高校学生中要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就行了,开设思想政治工作既浪费学生时间,又分散学生精力,对找工作不管用。由于民办高校的各项资源有限,往往集中资源和精力搞好专业建设,导致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方面的投入不够。其他教师和行政人员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参与性不够,专业任课教师和专职辅导员的工作,忽略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紧密结合。目前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一样,思想政治工作也普遍存在“高、大、空”的问题,教育手段以生硬灌输和说教式传授为主,缺少双向情感交流和为大学生成长提供服务的意识。

二、新时期民办高校后进生的特点与成因

1.民办高校后进生的特点

(1)思想品德不高尚。民办高校学生绝大多数的家庭经济背景都较为雄厚,但是家庭文化氛围却比较差,学生从小娇生惯养,缺乏严格的道德行为规范教育,无法完成思想上要自我教育。大都没有什么理想,生活无目标,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懂礼貌,缺乏爱心,出现较强的自我为中心、个性极其鲜明的性格特点,没有责任感和任务感,自我控制能力差,团队协作能力减退;表现欲强,但组织纪律性不强,适应能力差,能从不同角度发现提出自身问题,但自主解决能力弱,依赖性性强,这些特点的出现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

(2)心理健康不全。学生群体关注自我成长而忽略了他人的感受,标新立异,不太愿意吸收他人的长处;或者同学之间过于重感情,讲义气,在日常的行为中表现为言行不一,感情用事,有的叛逆性强,存在着不正常的反抗心理和逆反心理,他们往往强化自己的爱好而忽视基础知识的务实,极度自信却又承受不住小小的挫折。

(3)行为习惯不良。学生群体的多数都要是独生子女,处于家庭金字塔的最顶端,在家庭中居“霸王”的地位,加之家庭生活中养成的散漫习气,必然产生与学校集体生活的矛盾。生活上自由散漫,无纪律观念,劳动观念淡漠,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懒惰、贪玩,经常迟到或早退,甚至旷课,大错不犯,小错不断。

(4)学习成绩不佳。大学教育具有最明显的专业性特点,从报考大学的那一刻起,专业方向的选择就提到了考生面前,被录取上大学,专业方向就已经确定了。然而在这些学生群体中大多数都是父母安排选择的专业,学生根本谈不上兴趣爱好,只是为了一本大学毕业证而来学校虚度时间,他们的学习目的就不明确,不愿意去学习,最普遍的特点就是对学习没有兴趣,有的理解能力差,有的反应迟钝,有的缺乏自信心,自卑感强,学习无目标,态度不端正,无心读书。

2.民办高校后进生的成因

(1)后进生的外在因素主要可以归结于家庭、学校、社会等三大因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很大程度的影响着孩子。90后的青年学生一般都是独生子女,有的家长溺爱孩子,总是担心孩子的饮食起居,却总是忽视了孩子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甚至不分对错,一味的纵容孩子的缺点。这样使得孩子养成了任性、缺乏集体意识,更缺失危机感与责任感,不能刻苦学习,从而沦为了后进生。此外,高等学校大众化,特别是民办高校大众化,引发教育观念、教育体制和教育质量的变革,民办高校高职称教师短缺,年轻老师又缺少教学经验,加之教学设施不够完善,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实用性,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学生进入了大学校园后,发现教育观念变了,父母、老师的督促减少了,由高中生活的填鸭式教育变成了自助餐教育,导致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在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里无法驾驭学习能动性,偏离了大学生角色和行为。

(2)后进生的内在因素主要体现。缺乏理想。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学生把考上大学当做自己的唯一目标。进入大学校园后,随着学习生活的转变,部分学生没去寻找更高的奋斗目标,就感到精神空虚,无所适从。因而整天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和不合时宜的恋爱中,得过且过,经常早退、旷课。

信心不足。近几年,民办高校由于生源较少,在政策倾斜的条件下,往往可以线下降分录取,部分学生基础差,学习方法不正确,学习成绩不理;部分学生家境一般,却总是跟周围的人去攀比,总觉得低人一等,自卑消沉。

个性太强。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自我意识太强,不希望受到别人的约束、限制。部分学生缺乏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的能力,精神颓废,我行我素,对校规校纪也视作无物;部分学生无时不刻在玩手机,对人冷漠,独来独往,脱离集体。往往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

三、后进生转化对策

1.尊重后进生的人格和尊严,一视同仁

后进生表面看吊儿郎当,对什么都无所谓,但在他们的内心世界,比一般学生更需要人们去理解,尊重他们。我们要重视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管理,坚持一视同仁,严格要求的原则。要有耐心、要有恒心。对待他们的缺点,不能动不动就训斥,甚至于挖苦、讽刺,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要真诚的和他们交朋友,跟他们交心。让他们切实感到你是他们的良师益友,对你消除戒备的心理;要关心他们的生活起居,关心他们的内心世界,让他们体会到集体的温暖,增强转化的信心。作为高校教育者应有平常的心态,在对待差生时应该具有自我调控的能力,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要有做不成功决不罢休的意志,对后进生的转化要像医生看病一样,时时观察病情,根据病情变化,开处方,对症下药,持之以恒,直到病情痊愈为止,如果做事半途而废,只会前功尽弃。

2.善于发现后进生的优点,扬长避短

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和缺点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差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而看不到优点,这种不正常的现象有碍学生进步,因此我们应该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在后进生身上,虽然毛病比较多,但也有很多优点。后进生并不是拒绝上进的,他们同样有被尊重被承认的渴望。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善于在他们身上找到“闪光点”,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帮助他们找到优、缺点,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信心是学生进步的动力,只有让后进生看到了自己身上的力量,自身的价值,对未来怀有信心、怀有希望,才有利于他们的成长而后进生普遍缺乏自信心。他们往往以为老师和同学、家长看不起他们,即使做了好事,别人也不会说好,因而缺乏动力,自暴自弃。在一定程度上说,发现后进生的优点、扬长避短是转化后进生的突破口,因势利导,让他们闪光点无限变大,照亮后进生的不足的地方,减轻后进生的自卑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规范管理制度,管理于帮扶并进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要严格管理制度,通过规章制度来约束和评价学生的行为规范。严格要求学生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个别谈话、召开学生座谈会等途径,了解学生的心理、经济及学习等状况,捕捉教育契机。学生有困难的要及时关心帮助,使他们感到学校的关怀体贴、班级集体的温暖、老师的关怀,从而达到感化人、教育人的目的。同时,建立完整的后进生档案,成立学习帮扶小组,在学习上互帮互助,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培养良好的寝室文化,组织丰富多彩的系列主题活动,引导后进生参与其中,在活动中受得启发和教育,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不断改正生活中的毛病。

4.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

一个人,从小到大,接触到的集体首先是家庭,然后是学校,最后才是社会。对于后进生的转化,我们应该结合三者的教育体系,共同来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学校和家庭应该及时沟通反馈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合理的利用家长资源对于转化后进生很重要。家长的素质也是有高有低的,所以开发家长资源之前要对家长有个了解,有的家长可以很好地与之合作,有的家长只能是作为吓唬学生的力量。作为高校教育者还要注意对家长说的话也要有技巧,很多家长都有种“敝帚自珍”的心理,他的孩子在别人眼里再不好,他也认为是好的,甚至只相信孩子的话而不相信老师的话。所以这里就要注意一个原则:让家长充分相信老师并且在无论情况如何不好、孩子犯了再大的错误时都要使家长看到孩子的希望,没有希望的事有谁愿意做呢?坚持认为老师要与家长一同转化孩子而不是打击孩子。学校应带领学生去接触社会,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通过广泛的社会实践,让学生看到自己和社会需要之间的差距,看到自身知识和能力上存在的不足,比较客观地去重新认识、评价自我,逐渐摆正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人民群众的位置。同时会产生紧迫感和危机感,使他们能够潜心思考自身的发展问题,不断地去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5.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

后进学生获取或应用知识能力较差,学习方式比较被动,习惯填鸭式教学模式,主动学习能力差,没有学会学习,不注重学习兴趣培养,不关注学习技巧和方法的提高。大学的学习不能像中学那样完全依赖教师的计划和安排,学生不能只单纯地接受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自己在学习中的潜力。转化教学模式和观念,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建立平等信任的师生关系,营造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教师摒弃传统的师道尊严,注重沟通师生情感,及时进行角色转换,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人文环境。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帮助后进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有的学生倾向于借助具体形象进行记忆和思考,有的学生偏爱运用概念进行分析、判断和推理,有人善于运用视觉通道,有人倾向于运用听觉通道,也有人喜欢运用动觉通道。鼓励后进生大胆探究与尝试,善于发现自我学习能力的强项与弱项,只有这样才能取长补短,量身定做制定适合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

关怀和帮助大学生中的后进生一直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后进生的教育和转化也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共同关注和努力。做好高校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实现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无论对高等教育和学生本身,还是对整个国家、社会、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来讲都具有重要意义。

[1]武豪德. 以“爱心”与“耐心”促后进生转化[J]. 青海教育,2007,(4).

[2]刘飞舟. 新时期“后进生”转化的策略和方法浅淡[J]. 教师,2008,(11).

[3]王萍. 论促进后进生转化[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2).

[4]李先波. 再谈“后进生”的转化[J]. 吉林教育,2008,(28).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后进生家长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转化后进生
我心中的好家长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家长请吃药Ⅱ
民办高校生存风险管理探析——从民办高校资金链断裂出现的生存危机说起
如何对待后进生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后进生”逆袭成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