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 霞
(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海南海口570228)
19世纪,许多作家的作品中表现出了女性追求男女平等、情爱自由、独立人格、实现自我价值的进步思想。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便在那时轰动英国文坛,女主人公简·爱因其独特人格魅力至今闻名世界。
简出生不久父母就相继离世,她不得不在尖酸刻薄的里德舅妈家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面对舅妈一家的欺辱,她愤怒,反抗,并大胆控诉里德舅妈的所作所为。随后她进入罗伍德寄宿学校,面对伪君子布洛克赫斯特的压迫,也从不屈服。仅10岁的她对自己的朋友海伦说:“……要是无缘无故挨打,我们应该狠狠的回击,狠到可以教训那个打我们的人,让他再也不敢这么干了。”这一猛烈抨击体现了简·爱的反抗精神在艰难困苦中并没有消逝,反而在不断增长,尤其在追求爱情和婚姻的过程中表现得更加强烈。这充分体现了她对自我的寻找,对个人尊严的维护,以及对个性自由的追求,也是女权主义思想最大的特征之一——对处于主导地位的男权社会的反抗。
妇女解放必须以经济独立为前提,否则便无从谈起。长久以来,男性掌握着女性的经济命脉,从而控制了女性的权利和自由。女性只有在经济上不依附于男性,才能得到人格上的独立。简从寄宿学校出来以后,找了一份家庭教师的工作。随后,在小说后半部分,她意外继承了一笔不菲遗产。很显然,作者在此处明确传达一个信息,即女性经济独立的重要性。
世俗的爱情充满了各种欲望,如追求美貌或英俊的情侣,贪图对方的钱财,仰慕对方的权势地位等等,从而导致了爱情的堕落与不幸①王家林:《<简·爱>宣扬的爱情观-世俗爱情的宗教化》,《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学报》,2008年第8期。。但是《简·爱》这部小说则宣扬的是纯洁高尚的爱情观和婚姻观。简虽然其貌不扬,丑陋矮小,社会地位低下,但她却有美的心灵和品质,是天使的化身,代表着真善美。她追求的是两颗心的平等结合,是真正意义上的纯洁爱情,不含半点虚假造作。她任何时候都极力维护自己的尊严和婚姻的庄严、合法、纯洁,对恋人的感情真诚且专一到任何人都阻拦不了。小说最后她顺应爱人的召唤,重回桑菲尔德,毫不在意罗切斯特的残疾和清贫,义无反顾与之结合。这种男女平等和谐的爱情和婚姻理念,正是女权主义所追求的。
《简·爱》一书中女权主义思想的进步性是不言而喻的,它明确地对女性生存和出路问题进行了探索。而且这些进步思想,时至今日,依然洋溢着势不可挡的激情和活力。简这样一个渺小的女性,彰显了人的价值以及人丰富的精神世界,她维护自身尊严,追求人格独立,敢于对资本主义压迫和戕害人性的制度发出严厉控诉。但其思想局限性仍旧存在,且具有深入研究价值。
虽然简是天使的化身,但她却始终没有走出自卑的心理。她能客观评价自己“穷,低微,矮小,不美”,但是这一客观事实也正是她自卑心理所在。她的敏感多疑,喜欢无情地剖析丑陋,对美的嫉妒以及对婚姻的悲观情绪,无一不是自卑的表现。她时时处处显示出自尊自重,也一直明确宣称“我与你是一样的人”,但心灵再美也弥补不了她外表的缺陷,再高贵的品质也补偿不了她低微的出身。
简的形象一直都很空洞,剔除她优秀的内在品格之后,我们似乎很难勾画简的轮廓,因为她是一个几乎没有任何女性特质的女人。相反,她被刻画得俨然更像是一个男人。作者没有赋予简美貌,是想告诉人们人的外表并不重要,但却又无意中赋予了她男性气质。
究其原因,与作者息息相关,作者也坦然承认该小说具有浓郁的自传色彩。夏洛蒂本人其貌不扬,与简如出一辙。她的性格气质决定了她作品中人物的塑造,对尊严和人格追求的背后,是对自身外在不自信的一种表现。作者将简的外在形象模糊化,看似塑造了一个脱离了女性局限性的人物,却反而让人觉得像是在模仿男人,而不是个真正的女人。
简·爱的人物形象,对于19世纪的女性而言,具有划时代意义。她的存在价值已然打破了维多利亚时期对女性存在价值的限定。她追求的一切,无论是个人自由和尊严,还是男女两性的平等,均已超越了时代。但是,她依旧没有摆脱男权的束缚。因为男权文化是伴随着人类发展长时期形成的,男性话语权在相当长时间里都主导着整个社会,这一恶劣社会环境及其长期负面影响不可能很快被肃清。简历尽千辛万苦得来的爱情和婚姻虽然是美好的,但她仍旧处于一个大的社会环境之中,而曾经追求过她的圣约翰就是这种男权社会里的典型。罗切斯特先生作为一个在这样环境下成长的男性,也不可避免地带有男权思想。
罗切斯特面相凶,生气的时候,那张脸几乎就是恶魔。而他的前妻伯莎·梅森在小说中就切实担任了魔鬼的形象。罗切斯特隐瞒了已婚的事实,得知此消息的简除了承担这种突如其来的打击之外,没有怪罪任何人,而是选择离开。她引导罗切斯特摆脱世俗爱情偏见,走出原来婚姻里地狱般的生活,使他获得了新生和永久的爱情乐园。最终,罗切斯特悔悟,心灵得以纯洁,在救前妻时不幸失明,但却得到了救赎,最终赢得了简的爱;天使化身的简虽然历尽磨难,但最终获得了回报——继承了一笔遗产,她不嫌弃身体残疾的罗切斯特,甘愿做他的扶手,做他的向导。
至此,我们不得不质疑,简的天使化身,到底被赋予了怎样的内涵?男人一定要让女人来救赎才能够认识到自身的恶疾吗?突如其来的一笔遗产又作何理解?假如没有这么一回事,简就不可以和心爱的罗切斯特步入婚姻殿堂了吗?罗切斯特因为一场大火变得一无所有,而且还残疾了,身份地位迅速降到几乎连简都不如,我们不得不说小说的最后充满了戏剧性。当然,小说本身就是文学创作,作者设定了这样的故事情节也是无可厚非的,但这也是其女权主义思想局限性的表现。小说最后戏剧性地把两个差距悬殊的人拉到了一个平台上,用继承一笔财产来提升简的存在价值,而用一场大火结束了罗切斯特的声望、地位和财富。但我们不得不发问,男女平等难道就是财富均衡?笔者不这样认为!女权主义追求的男女平等,指的是人格上平等,权利上平等,思想上平等,是要在男女两性之间建立一个彻底民主化的亲密关系。如果故事的结尾,简没有继承遗产,罗切斯特并没有失去所有,没有双目失明,而这两人还能在一起,这也许才是冲破了道德和世俗的爱情和婚姻。
《简·爱》的主题是女性追求解放,争取男女平等的爱情和婚姻。作者通过简的人生呈现了女性在成长和婚恋过程中的遭遇,以及她们对男权的愤怒和反抗。但书中并未真正触及女性问题的实质,也没有为女性生存困境找寻一条出路。
简的终极归宿是婚姻,似乎女性实现自身价值的方式就是步入婚姻殿堂。然而,婚姻仅仅是女性生存的一个部分,女性自身的生存和出路问题并不是婚姻就可以解决的。女性要得到解放,必须建立在女性价值的全面实现。小说中,简以获得婚姻生活作为自我价值的实现,这显然是片面的认知。一个世纪过去了,女性仍旧背负着男性赋予的枷锁,在他者的范畴里生存着,从未摆脱性别带给她们的束缚。作者夏洛蒂能够感知女性的生存压力,有意识地在倡导和传达女性独立自主的思想,但又无法摆脱时代传统观念的局限性,最终在女性问题上没能上升到理论高度,没能走得更远。
小说中简的归宿多少让人有一种无望之感,女性的生存困境以及出路问题依然存在。也许现代社会大多数女性已经产生了自我意识,开始追求自身价值,寻求平等地位,但是女性仍旧在很多领域遭遇不公正对待。茫茫人海中,女性依旧背负着性别的枷锁,艰难前行。男女两性要平等,女性要获得全面解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值得肯定的是,女权主义正在为女性出路问题开疆拓土,且将一直走下去。
[1][英]夏洛蒂·勃朗特著,吴均燮译.简·爱[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
[2]刘春萍.论夏洛蒂·勃朗特的自卑心理及其在《简·爱》中的投射[J].文学教育报,2010(6).
[3][英]夏洛蒂·勃朗特著,柯裕棻译.豪宅孤女—简·爱[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4]许艺萍.简·爱和现代女性爱情观比较[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9(4).
[5]王晓英.简论西方女性文学的发展[J].外国文学研究,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