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晓梅
(集美大学政法学院,福建厦门 361021)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讲话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从近些年查处的一批腐败案件来看,党员干部中确实存在着理想信念淡薄、精神世界空虚的现象,发人深省,令人担忧。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多元化的社会思潮冲击,如何补上理想信念的“钙”,使党员干部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在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中奋发有为,已经成为党员干部教育中一项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新时期对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需要不断创新载体,不断丰富反映时代特色的内容,但光荣的革命精神和优良的革命传统一定要得到继承和发扬光大。随着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很多中国革命历程中建党建军重大事件的发生地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和党员教育的重要课堂、实践基地,有的甚至成为党中央有关全局性和战略性重大活动的举办地。物质是精神的载体,这些建党建军重大事件的发生地尽管事件时间不一样、参与的历史人物不同,但无一不记载并传承着先辈先烈们宝贵的革命精神,红军精神即是其中之一,正是这种精神,使红军虽历经挫折但发展成为一支无坚不摧的钢铁部队,保证了我们党领导穷苦大众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而这种精神正是我们今天对党员干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补钙剂。
当前我们绝大多数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状况还是好的,但随着党情世情国情的深刻变化,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状况。
对物质利益的热情与追求是市场经济的独有特征,如果没有规则限制与制度约束,市场经济下的社会势必是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势必是一个拜金的社会。人们对物质和财富的占有欲望,催生了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一些党员干部甚至包括一些级别较高的领导干部也不例外。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有的淡忘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对“入党为什么,为党干什么”的重大问题缺乏认识,事业心进取心不强,注重职位官位,注重个人荣辱得失;有的信奉庸俗的人生哲学,党内称兄弟,官场讲交情,把组织原则和政治理想抛在一边,对一些不良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是对自己有利的事情就做,利用手中的权力换取个人利益,人民公仆的性质被异化为人民币公仆。
发展是硬道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观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全国各地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也出现了盲目增城扩容、不切实际上大项目、不顾环保过度开发等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但根本原因还是一些主政一方的领导干部的政绩观有偏差,实际上也是思想出了问题,具体来讲就是注重个人的荣辱得失,追求个人的升迁发达,关注维护地方利益和局部利益多,落实中央的整体战略和工作部署少,这样的一个结果就是有可能为了眼前利益而牺牲长远利益,为了局部的利益牺牲掉整体利益,最后难免陷入个人主义的深渊。
受多元化的思潮冲击,部分党员干部的“三观”严重扭曲,有的不信马列信鬼神,不信群众信“大师”,相信命中注定,相信“大师”指点;有的大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闯“红线”,越“底线”,完全堕落成腐败份子;有的对中国特色社会道路信心不足,甚至产生怀疑,与党和人民离心离德,将配偶、孩子移民,将资产转移到国外,成为名副其实的“裸官”。这些现象的出现,根本的还是在部分党员干部中出现了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危机。
红军精神是我党我军我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之一,红军精神的提倡与宣扬,不应该局限在一些老区、根据地、部队,它对于包括发达地区在内的其他地方及其它建设领域都有着非凡的意义,在这个物质突出的时代,红军精神是党和人民应该绝对珍视的精神食粮。1934年11月在赤江县统一的全军各部队的军训誓词被看做是红军精神,即“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这是红军精神的集体体现和高度概括。
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红军在党的领导下,与工农民众进行了土地革命、创建苏区特别是进行长征等伟大斗争中,因为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有对革命事业的执着和坚持,有为共产主义信仰而牺牲的精神,才能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生存下来,并不断发展壮大,坚定的信念是克服困难、百折不屈的精神力量。
为人民服务,不谋私利。红军部队无论走到哪里,都同当地的群众打成一片,不考虑个人得失,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对百姓秋毫无犯,人民军队爱人民,为人民忘我献身,与老百姓形成非常深厚的鱼水关系,获得人民的爱戴和拥护,川陕根据地在当时极端贫穷的条件下,人民群众忍饥挨饿受冻,还拿出大批物资支援前线,支援红军作战。
组织纪律严格,战斗力强。红军是一支纪律部队,无论职务高低都要一切行动听指挥,团结协作、同甘共苦,这是革命取得胜利的前提,纪律性就是战斗力的保证。
精神缺钙就要精神补钙,红军精神就是功能强大的补钙剂,它所体现的主流思想意识和精神风貌,可以在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中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一,学习红军精神中对信仰的坚定与执着,可以更加夯实党员干部坚守理想信念的心理基础。信仰必须发自内心,是内心对某种思想和某个目标坚定不移地执着追求。红军之所以能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下坚持战斗,甚至是在危机四伏的困境中求得新生,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有着他们对解放穷苦大众、实现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在党的正确领导下,这种坚定的信仰爆发出了强大的战斗力,星星之火也必然燎原。在和平时期,虽然没有你死我活的敌我残酷斗争,但糖衣炮弹的威胁和攻击力仍不可小觑。这就需要党员干部不畏浮云遮望眼,拨开云雾见青天,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的学习,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做到学以致用,用学习指导多姿多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第二,学习红军精神中一切行动听指挥的对纪律的严格遵守,可以更加增强党员干部坚守理想信念的纪律约束。红军确立了支部建在连上的组织原则,制定了以党指挥枪为核心的军事领导体制,在红军的队伍中没有特权阶层,官兵一律平等,纪律严明,战士听从指挥,下级服从上级,全军服从中央。所以,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正确下,红军能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这种听党指挥、纪律严明的原则与作风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时期尤为应该坚持。我国国情复杂,地区差别大,国际环境多变,各级党员干部既要敢于担责,勇于创新,又要始终与党中央的政治理想保持高度一致,做到全国政令统一,整体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第三,学习红军精神中的群众观点和人民利益优先的原则,可以更加准确地为党员干部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理想指明方向。红军的干部士兵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忠实实践者。红军是人民的子弟兵,红军和人民心连心。打土豪,分田地,红军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广大穷苦大众。红军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一旦发现有侵犯群众利益的人和事,坚决及时从严处理。红军之所以每到一地,很快就能立足脚跟,之所以离开根据地的时候,群众依依不舍、含泪相送,之所以作战的时候群众倾尽全力乃至生命予以支援,就是因为红军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群众得到了实惠,看到了美好未来的希望。在社会转型时期,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和多元化的利益诉求,各级党员干部一定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工作再复杂再难做,都不可把人民群众放在对立面。只要真正具备公仆情怀,做到执政为民,不与民争利,就一定能凝聚起社会各阶层的强大力量,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林莉.川陕苏区红色城市历史文化开发对策研究[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0,(4).
[2]张书军.论“红军精神”[N].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3).
[3]马晓燕.当代中国人信仰问题研究[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6a91844ef7ec4afe04a1df5d.html
[4]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