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亦兵
(江苏省淮安市外国语实验小学 淮安市 223001)
音乐课程标准总目标提出: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与感受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由此可见,培养孩子音乐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我们该怎样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激起他们内心对音乐的渴求呢?笔者在探索中思考,希望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达到预期的目标。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在儿童早期,儿童主要是通过“感知——运动”的方式来进行学习的。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带领孩子们做做身体运动,让他们在运动游戏中学会枯燥乏味的概念性乐理知识。把抽象的乐理具体形象化,孩子们会学得更加轻松、愉悦。
案例:在教“m i,s o l,s i,r e,f a”时,我奏出各个音符,让孩子们用动作去表示。他们在做动作时,显得特别的兴奋。“m i”音一出,他们立刻扭动脚趾;“s o l”音奏起,他们的小膝盖就立刻抖了抖;“r e”响起,他们小脖子都在不停的点……如此的音乐游戏点燃了孩子们的激情,他们不仅能迅速地学会这些音符,还能熟练的运用它们。又如,在教“音符时值”时,我让孩子们扮演不同的音符。让他们跑、跳、做动作,并在口中发音,如此的形式孩子们兴致很高。当他们熟悉游戏之后,我又请孩子们走到前面,用自己扮演的音符时值连成乐句。再让他们随意的交换位置,构成多种多样的乐句。孩子们在亲身体验中学会新乐句,掌握音符时值的用法,他们特别的兴奋。
节奏感,顾名思义,即为人体对“节奏”的掌握精准度,是人捕捉到、感受到、表现出乐曲节奏的韵律、韵味、趣味、情趣等等节奏美的一种直觉。德国音乐家奥尔夫曾经说过:“节奏是音乐的第一要素,是音乐的生命力之源泉。”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孩子们节奏感的培养,这样可以让他们的音乐学习更有效。为了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我会把音乐、节奏和游戏有机结合起来,让他们在兴致盎然中感受到节奏美,在音乐欣赏中体验到快乐,在美的享受中培养节奏感。
案例:我曾经和孩子们一起玩过纸杯游戏,游戏是为了训练孩子们的节奏感。当时,我将纸杯排成一排,让孩子在我指着蓝色杯子时匀速的拍手;当我指着白色杯子时,用手拍肩膀。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都非常的谨慎,他们很怕出错。神色看起来也很严峻。他们不由自主地在心里控制着节奏,感受着节拍。之后,我又摆了一排杯子,两排杯子放到一起,孩子们有点乱了。但是,他们在训练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到了二声部的节奏。如此的练习,可以让孩子们沉醉于其中,也能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或许,节奏的掌控,正是孩子们音乐创作的开始。
歌唱学习是小学音乐最基本的内容,也是孩子们认为音乐课最应学习的内容。同时,也是孩子们最容易接受的表现形式。我们的课堂教学,多数教师只知道教唱法,常常会忽略孩子们演唱姿势、呼吸方法、节奏和音准等方面的教学。因此,我们要改变旧的教学方式,用新的理念去打造音乐课堂。音乐家柯达伊说过:“学校里教音乐和唱歌所用的方法务必要让学生感到不是一种折磨,而是一种乐趣。”这就需要音乐教师们仔细研讨,怎样的课堂是孩子们喜欢的,是他们乐意参与的。
案例:在一次音乐课上,我带着孩子们做了一个“拉线游戏”。我把线圈藏在一个红色的铁盒子里,先让一个孩子去拉线,在他开始拉时,让他唱出任意一个高音,当高音结束时,我迅速的剪断线头。我对孩子们说:“你看看,这就是你声音的长度。同学们,你们还有谁想知道自己声音的长度吗?”孩子们的情绪立刻被点燃了,他们纷纷举起小手要求测试。在游戏中,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拉出的线段比别人长。他们就会深呼吸,慢慢地去唱出均匀的长音,这正是歌唱需要训练的技巧。如此的游戏,比枯燥的语言描述要形象多了,孩子们既容易接受,又愿意去尝试,所以,教学效果也会非常的好。
美国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说过:“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地体验音乐的桥梁。”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教一些简单的器乐演奏,让孩子们因为器乐,而更喜爱学习音乐。
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带领孩子们做“指挥”游戏。首先,让孩子们围成一个圈,让其中一个孩子做指挥,只要他停止敲击乐器,大家就都停;他开始敲,大家就一起开始。当然,这个指挥者不是公开的,是教师私下指定的。这样孩子们游戏的兴致才会更浓。他们在那个孩子的带动下,悄然开始。经历几次之后,再让他们查找出指挥者,他们会特别感兴趣的。
总之,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把游戏带入课堂,让游戏成为课堂教学的最佳助力。当孩子们兴致勃勃时,我们的教学效果也会达到最佳。游戏的渗透让音乐悄悄地浸入孩子们的心田,让他们的心灵同音乐真正的息息相通。因此,我们要重视游戏的作用,让游戏为我们的音乐课堂添姿增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