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铁交通视角的苏南县域旅游竞争力提升研究——以宜兴、江阴为例

2014-08-15 00:45颜廷利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24期
关键词:江阴宜兴县域

颜廷利

颜廷利/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江苏宜兴214206)。

旅游的异地性决定了空间距离的远近对旅游所需时间影响较大,游客对旅游的基本要求为“旅速游缓”,而航空港基本都处在大中城市,广大县域地区的交通方式主要是汽车,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广大县域的旅游发展较为缓慢,能吸引到的远距离游客较少。而高铁开通则有望缓解这一局面,高铁大大缩短了两地的时间距离,为人们的远距离旅行提供了便利。尤其是高铁沿线的各县域地区,通过高铁与一些大城市相互连接,与这些大城市一起共同组成高铁城市圈,共享客源、信息、市场等资源,有望搭乘高铁驶入旅游发展的快车道。

一、宜兴、江阴的县域旅游发展现状

宜兴和江阴同处苏南长三角地区,旅游经济在全省县域中位列前茅,江阴处于江苏县域旅游第一方阵,宜兴则领跑第二方阵[1]。

1.旅游经济规模。宜兴、江阴位于苏南发达地区、长三角黄金旅游圈,县域旅游经济规模大、增长快,在地区GDP中比重高。“十一五”间,两县旅游总收入均大幅增长:宜兴五年均两位数增长,由2006年的40.84亿元达2010年的94.56亿元,旅游总收入在当地GDP占比由9.5%升到11.7%;江阴除2008年外其余年份均为两位数增长,由2006年的62.65亿元到2010年的125.52亿元,旅游总收入在当地GDP占比保持6%左右。横向比较,旅游总收入差距在增大,2006年为21.81亿元,2010年达30.96亿元。

2.旅游接待规模。“十一五”期间,宜兴和江阴旅游事业蓬勃发展,游客接待量不断增长,宜兴由2006年的378.5万人次增到2010年的1091.2万人次;江阴由2006年的463.71万人次增到2010年的930.31万人次。横向比,在接待游客量上,宜兴由落后、现已逐步超过了江阴。

二、县域旅游竞争力影响因素—以宜兴与江阴为例

宜兴、江阴虽都处于长三角黄金旅游圈,但旅游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基础、交通区位、旅游产业政策等仍各具特色,影响着当地旅游发展的整体水平及规模。

1.县域旅游资源状况。旅游资源是地方发展旅游的基础和前提,旅游资源的多寡、知名度大小及品位高低,是决定地方旅游吸引力的决定要素,也是影响地方旅游发展水平及竞争力的关键要素[2]。就旅游资源禀赋来看,宜兴是典型的江南山水园林城市,境内山水景观丰富,以“茶的绿洲”、“洞的世界”、“竹的海洋”闻名,尤以南部山区的奇洞、竹海、碧水等景观为胜,辅以紫砂为代表的“中国陶都”等文化资源,成为观光、休闲、度假、养生等理想目的地。

江阴人文旅游资源突出,既有高城墩遗址、祁头山遗址、江苏学政衙署遗址和徐霞客故居等反映江阴历史文化的考古及名人遗址,又有反映其近现代战争及建设成就的渡江战役纪念馆、江阴长江大桥和华西村等人文旅游景点;自然旅游资源相对贫乏、开发难度大,加上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创意和文化表达难以轻松实现等技术性问题,使江阴的旅游不太适应回归自然、休闲度假等趋势,宜兴的自然山水则顺应了这一趋势,所以“十一五”中后期,接待游客量上宜兴超越了江阴。

2.县域经济发展基础。有了旅游资源基础,还需要雄厚的地方经济支撑,才能实现旅游资源的开发及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以促进区域旅游的发展。

宜兴、江阴均处于苏南经济发达地区,社会经济实力雄厚,为当地旅游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十一五”期间全国经济百强县排名宜兴一直在第7名前后,江阴一直领跑;经济总量虽都居全国前十,但二者差距仍较大,宜兴尚不及江阴的一半。经济性质上,宜兴民营企业比例较高,对外资依赖度江阴略高。三产构成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GDP比重则是宜兴高于江阴,而旅游业为第三产业支柱,说明旅游业在两地经济中的地位及作用差别,也能解释为什么宜兴旅游总收入低于江阴、而在地方GDP中的比例却远高于江阴了。

3.县域交通区位条件。旅游活动的异地性使得交通区位成为制约地方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交通便利便于游客往返,增强了旅游地的吸引力;交通不便则阻碍游客的往返,进而降低其旅游吸引力[3]。

宜兴、江阴都处于交通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具体位置及交通区位仍有差异。宜兴处于苏、浙、皖交界的江苏最南端、太湖西岸,东隔太湖与苏州相望、西北隔太湖与无锡相近。虽是沪宁杭三角的几何中心,但宁杭高铁开通之前长期处于交通劣势,与沪宁杭大城市无铁路连接,直达汽车均需2小时以上,更无铁路和高速公路与皖南连接,交通不便使得宜兴的旅游吸引力大打折扣。

江阴位于长江南岸,北扼长江、南控太湖,历来是大江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素有“江海门户”、“锁航要塞”之称,既有陆上交通与上海、南京、苏州等大城市连接,又有水路可达长江沿岸各城市及世界多个国家,四通八达的海陆交通为旅游者往返提供了巨大便利,进而增强了江阴的旅游吸引力。

三、县域旅游竞争力提升路径

宜兴、江阴旅游发展取得了较大成就,为进一步促进两县域旅游发展,推动宜兴旅游振兴战略及带动江阴社会经济的转型,仍需在挖掘整合资源、夯实经济基础、改善交通条件和落实产业政策等方面不断改进。

1.挖掘整合资源,定准旅游形象。宜兴山水生态资源丰富,兼具紫砂陶艺等文化旅游资源,符合旅游者亲近自然、注重旅游文化品位的趋势,宁杭高铁开通更为来宜游客提供了便利,进而提升了宜兴在长三角旅游圈的地位。宜兴提出了建设“沪宁杭的后花园”和“长三角休闲度假目的地”的目标,市旅游部门与上海铁路《新商旅》等合作,利用高铁宣传宜兴旅游形象。要成功吸引沪宁杭等大城市的居民来宜休闲度假,除旅游产业集团组织善卷洞、竹海等景区和南京、杭州旅游集散中心合作推出“免费乘高铁游宜兴景点”等营销活动外,还需依托本地陶、洞、竹、茶等特色,开发陶瓷器具“DIY”、茶叶采摘、名茶品鉴、溶洞探奇等注重游客参与和体验的新型旅游产品,以满足游客崇尚自然、亲近自然的需求;另需借助报纸、网络等媒体机构对“中国陶都,陶醉中国”这一旅游品牌的宣传推广,逐步塑造宜兴休闲、度假、养生、文化体验旅游目的地形象。

江阴人文资源突出,古文化遗址、名人故居、军事文化及现代社会发展成就等一应俱全。为顺应旅游者追求个性化旅游体验和主题旅游蓬勃发展的潮流,应重点打造文化考察之旅、游圣足迹游、军事野外拓展活动及观华西谋发展等主题旅游活动,吸引对上述文化有特殊需求和爱好的旅游者,重点宣传塑造特色主题文化旅游目的地形象。

2.夯实县域经济,助推旅游发展。旅游业的发展,具体体现在能吸引到的外来旅游者的数量和本地居民外出旅游的规模两方面。旅游目的地的基础设施和旅游专门设施的建造需要雄厚的地方经济实力为基础;同样当地居民外出旅游的大规模发展,更需要较高的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作保障。在旅游者的活动范围更加广泛、更强调个人经历与体验的趋势下,众多县域地区迎来了旅游发展的大好机遇。

宜兴与江阴地处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县域经济实力雄厚,为中国经济百强县前十名的常客,为两县域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为了进一步提升县域旅游发展水平及竞争力,还需促进当地经济再上新台阶,在更高水平上促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居民外出旅游的广泛发展。宜兴、江阴需在保持优势产业基础上,顺应国家经济转型的趋势,结合地域特色,在环保产业、观光工农业、休闲健身产业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积极引入民间资本,打造县域经济的升级版,在率先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注重对居民休闲旅游方面的满足,树立县域旅游发展的新标杆。

3.落实产业政策,实现旅游提升。宜兴通过“旅游振兴”战略,取得了旅游发展的可喜成绩,“十二五”期间生态文化旅游发展仍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宜兴要继续深入实施“旅游振兴”战略,依托丰富的山水生态资源,抢抓国家重视旅游、《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发布及宁杭高铁开通等一系列重大机遇,以旅游项目建设为引领,实施旅游支持政策,促进城市旅游形象塑造、旅游产品配套开发、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和旅游产业效益增加等目标实现。

江阴在经济转型中将旅游业作为战略转型的抓手,通过重视旅游业发展,带动了整个社会经济转型。在旅游发展成为国家战略且全民休闲日趋明朗的大背景下,江阴应充分重视旅游业的发展而不能仅将其视为经济战略转型的选择之一,要将其提升到“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高度,合理谋划、积极推动旅游业发展,将发展旅游的目的由带动经济转型转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文化休闲需求上来。

4.大力培养与开发旅游人才。旅游的发展,旅游竞争力的提升,都依赖于旅游工作人员,尤其是高素质优秀旅游专业人才的支撑。长期以来,县域地区由于受城市规模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限制,对专业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与大城市相比有一定差距,更凸显了县域对专业优秀人才培养与开发的迫切性。

宜兴和江阴虽具备了不俗的旅游竞争力,但仍对优秀旅游专业人才十分渴求,需要加大力度进行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开发。县域旅游目的地的整体规划及经营等可借助知名规划机构,日常的经营服务则需大量本地力量的参与,这就要求宜兴、江阴建立旅游人力资源培训、引进及保障体系,加大旅游人才尤其是紧缺人才的开发力度。人才培养,一可充分利用当地已有高校旅游专业及旅游学校等资源,加快对从业人员服务意识、服务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尽快提升县域旅游服务的整体水平;二可实施“走出去”与“引进来”措施,选派本地旅游经营管理方面的精英到国内外高等院校、著名旅游公司等进修,利用福利待遇等优惠政策引进急需人才为当地县域旅游发展服务。

鉴于宁杭高铁及未来的城际轨道交通给宜兴和江阴带来的发展机遇,急需两县域在资源挖掘整合、夯实县域经济、落实产业政策、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及大力进行旅游人才的培养与开发等方面下大力气,以高铁交通条件的改善促进县域旅游竞争力的提升,同时为其他高铁沿线县域旅游的发展提供借鉴。

[1] 江苏县域旅游经济发展初探http://www.yzlyw.com/portal.phpmod=view&aid=19550.

[2] 黄远水,赵黎明.风景名胜区旅游竞争力的构成和来源[J].旅游学刊,2005,20(5):62-66.

[3] 万绪才,李刚,张安.区域旅游业国际竞争力定量评价理论与实践研究—江苏省各地市实例分析 [J].经济地理,2001,21(3):355-358.

[4] 王学峰.郑西高铁开通对洛阳旅游经济的影响与对策思考[J].兰州学刊,2011(2):216-218.

猜你喜欢
江阴宜兴县域
魅力江阴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宜兴釉陶
《登江阴黄山要塞》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江阴特产——马蹄酥
《江阴介居书院成立祝词》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