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巧丽
《“咸安普通话”的声母语音偏误及咸安人学习普通话声母的重点与难点》一文探讨咸安普通话声母系统的偏误语音,发现咸安普通话在声母[tʂ][tʂ ][ʂ][ʦ][ʦ][s][ʐ][z][n][l]上的发音方法和发音部位与普通话相比有较大差异,出现了系统性偏误现象,其偏误语音可归纳为三组:[tʂ][tʂ ][ʂ]与[ʦ][ʦ ][s];[ʐ]与[z];[l]与[n]。另外,《“咸安普通话”声母语音偏误成因分析研究》(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一文提出,咸安人学习普通话产生语音偏误是由于咸安人母语的负迁移作用、咸安话“过渡泛化”、学习者的记音不准确等三个原因所致。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咸安方言区的普通话教学要狠抓发音练习与字音记忆,要讲究步骤和方法,才可取得成效。根据笔者多年普通话教学的研究与实践,采取“听—辩—学—练—查—记”六步教学法,能避免许多语音偏误,最大限度地提高咸安人普通话的学习效率。
语音学习是口耳之学。教师要对每一个音素做标准音示范,使学习者对这个音素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正确的示范在普通话教学中是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首先,教师将[ʦ][ʦ][s]与 [tʂ][tʂ ][ʂ]分为[ʦ]—[tʂ]和[ʦ ]—[tʂ ]及[s]—[ʂ]三组,单独示范每一个音。 例如,在[ʦ]—[tʂ]组中,先后多次单独示范[ʦ]与[tʂ],让学生对这两个音素形成初步音感,然后将[ʦ]—[tʂ]对应示范,让学生感性认识两组音在音色上有无区别、有什么样的区别等。在这个环节,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争取让每一个学习者在课堂都能形成强烈的听觉感受,尽量找到准确的发音部位,这样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
笔者在多年的普通话教学与测试中发现,有些学习者对自己发音的对错全然不能判断,花费了不少时间和工夫,收效却不显著。如果学习者能准确辨别正误普通话语音,能及时察觉自己的语音偏误,甚至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也可以很好地对自己纠错和引导,会对学习普通话有极大帮助。教师可以将辨别标准语音设计为一项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形成辨别语音的习惯,例如,在 [ʦ]—[tʂ]组声母学习中,教师可随意示范出[ʦ]与[tʂ]的标准音,然后请学习者分辨是平舌音还是翘舌音,还可以示范平舌音与翘舌音组合的词语,让学习者分辨是前平后翘(前一个字是平舌音,后一个字是翘舌音)还是前翘后平(前一个字是翘舌音,后一个字是平舌音),这样既对学习者在“听”的环节形成的语音感性认识进行检验,又锻炼了学习者的语音辨别能力,还可以让学习者对自己课下的普通话语音进行辨别和指正,从而促进普通话学习。
普通话教材上关于语音的发音方法,都是描述发音器官、口腔状态、舌头位置、气流走向等,涉及一些较专业的人体生理知识。为了让学习者更好地运用理论知识来指导发音实践,准确地找到发音部位,可以先让学习者了解人体口腔结构,再进入具体的语音理论教学。如[ts](舌尖前不送气清塞擦音):舌尖抵住上齿背,阻塞气流;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道,然后舌尖稍稍离开上齿背,使气流挤出来,形成先塞后擦的塞擦音,声带不颤动。[ts](舌尖前送气清塞擦音):发音状况同[ts]大致相同,差别只在舌尖离开上齿背时有一股强大的气流冲出等等。诸如此类的语音理论描述,在有关汉语言的论著中都有涉及,本文不再赘述。
同样,将[ʦ][ʦ ][s]与[tʂ][tʂ ][ʂ]分为三组相对音进行教学,从以上基础理论可以看出,舌尖前音[ʦ][ʦ][s]与舌尖后音[tʂ][tʂ ][ʂ]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ʦ]对[tʂ],[ʦ ]对[tʂ ],[s]对[ʂ],在发音方法上是完全一致的,仅仅是发音部位不同,左边是舌尖前,发音时舌尖与上齿背相抵或接触或接近,右边是舌尖后,发音时舌尖与前硬腭相抵或接触或接近。
咸安方言中,翘舌音是用平舌音来代替的,所以平舌音的学习一般不存在太大问题,而翘舌音成为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学习者通过教师的指导找到了正确的发音方法和舌位后,并没有按照正确方法去读翘舌音,而是读得比较保守、“畏惧”。许多学习者有害怕翘舌头的心理,总觉得把舌头用力翘起来发音听起来有些“过头”、别扭,甚至做作,不像正确音,相反,舌头不怎么翘发出来的翘舌音听起来比较“自然”、“顺耳”,这是方言母语负迁移对学习者的发音方法、听辨能力的影响,往往学习者觉得“过头”、别扭的翘舌音恰恰就是标准的翘舌音。另外,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将后鼻韵母发过音的现象判为缺陷,但将翘舌音发过音的现象判为缺陷或错误,也就是说,不管舌头翘得多么厉害发出的翘舌音都是正确。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鼓励学习者将舌头大胆翘起,不要害怕发错、发过。学习者在初学时可能有些不习惯和不自然,但是多加练习后会发现,用这种“大胆翘舌”方法训练的学习者的舌头会灵活很多,并且读出的翘舌音比较圆润和自然,另外,还能有效避免将翘舌音读为平翘舌中介音的缺陷。
初学者对自己的发音会感到没有信心,觉得自己发出的音很别扭、不自然,在词语和句子的语流中发音还会出现吃音现象,这些都是因为初学者发音部位缺乏力度或不灵活、不熟练所致,针对这一问题,可做如单字、对比、混合等项目练习。
1.单字练习。 平舌音:字、次、四、总、从、宋。 翘舌音:查、处、啥、出、身、社。
2.单字对比练习。 [ts]—[tʂ]:增—争 杂—闸 宗—中。[ʦ ]—[tʂ]:擦—插 操—抄 册—彻 。[s]—色—社 森—深扫—少。
4.平翘舌组合练习。 [ts]+[tʂ]:宗旨 作者 自治。+[ts]:制造 准则 转载。[ʦ]+[tʂ]:财产 此处 促成。+[ʦ ]:初次 揣测 尺寸。[s]+[ʂ]:损失 宿舍 松树。+:哨所 山色 十四。
5.平翘舌音的专项绕口令练习。石狮寺前石狮子,柿子枝头涩柿子,三十四个石狮子,四十三个涩柿子。四十三个涩柿子送三十四个石狮子,三十四个石狮子吃四十三个涩柿子。
在做组合练习或绕口令练习时,学生可能会出现舌头变换不灵活、不受控制的现象,比如遇到平翘舌相连,舌尖的平翘变换就会不灵活,将“桑树”发成[sɑŋ][su]或[ʂɑŋ][ʂu];还有像“声音”、“诚恳”这类词,受发前后鼻韵的影响,学生注意到两个音节有前、后鼻韵的不同,往往忽略了翘舌声母,而错读为平舌音等等,这些都是受咸安方言负迁移的影响,由于咸安方言无翘舌音,对翘舌音的学习就意味着改变自身固有的发音习惯,其学习的困难可想而知。对于这种情况,在教学中不能求急求快,应当引导学习者放慢发音速度,在做词语和句子练习时,遇到舌头不灵活的词句,可以一个字一个字地发音,发完一个字的音后,稍微停顿,做好下个字的准备再发音,这样就可以避免因舌头不灵活而造成发音偏误现象,坚持以这种方法做练习,练习者会发现自己的舌头越来越灵活,读词语和句子的速度自然慢慢地趋于正常语速。
一般在进行了理论学习和发音练习后,教学者就可以对学习者正在形成的语音及发音方法进行检查,并用发音理论和发音方法对偏误语音进行引导和纠正,引导学生根据发音方法一步步找准发音部位;同时,运用理论进行自我发音检查、自我指导和纠正。
另外,还可以用字的发音状况来检查发音方法是否正确,发出的音色是否圆润。例如,平舌音可用发[sɿ]音来检查,发[sɿ]时,舌尖靠齿背,均匀地把一口气用[sɿ]音呼出,看舌尖是否对准了上齿背,舌尖是否平伸不翘;翘舌音可用发[tʂ]音来检查,同样是看舌位是否正确,其次是听音色,如果发音方法准确,发出的音色应该是明晰、通畅的;如果发音部位或者发音方法不正确,则不通畅或是音色显得沉闷。
初学者的发音一般不很标准,而且自己会感到很别扭、不自然。但只要坚持练习,在实践中不断自我检查,逐步调整发音方法和发音部位,就会渐渐地与标准音靠拢,进而形成发音习惯。
在多年的咸安方言区普通话教学与测试中,笔者发现有些声母的发音错误,是因为学习者对平翘舌字的分辨力较差,不知道这个字的声母到底是平舌音还是翘舌音,针对这种现象,就要求咸安方言区的人加强对平翘舌字词的字音记忆。但是要分辨并记住字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的《同韵字表》,收常用字 5060 个,[ʦ][ʦ][s]声母字 309 个,[tʂ][tʂ][ʂ]声母字 664 个,平翘舌字共 973个,约占总数的五分之一,可见记字的难度相当大。但是,如果学习者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是利用形声字偏旁类推。如“怅”字,“长”这个声旁构成的汉字有很多,如“伥”、“苌”等,它们的声旁相同声母也相同,可以利用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记忆一些属于同一声母或同一韵母的字。许多语音教材都编有《代表字类推表》,可以参考帮助加强记忆。二是用普通话声韵配合规律分辨。如[ʊŋ]这个韵母只跟舌尖前音[ʦ][ʦ ][s]相拼,不与舌尖后音[tʂ][tʂ ][ʂ]相拼,因此,“松”、“耸”、“送”等字的声母肯定是舌尖前音,一般语音教材都有《普通话声韵调配合总表》,可参考帮助加强记忆。三是记少不记多。普通话中平舌字远远少于翘舌字,记住平舌声母的字,翘舌声母字也就记住了。如,[ʦ]只有“擦”、“拆”、“礁”、“嚓”四个字,而[tʂ]则有“茬”、“查”、“插”、“叉”、“茶”等 30 多个字,那么,学习者只用记住“擦”、“拆”、“礁”、“嚓”四个字,就可推出其余与[ʂ]相拼的都是翘舌声母[tʂ][tʂ ][ʂ]的字。
以上六步骤学习法是普通话教学常用的方法,在指导咸安人学习普通话中常常用到。
声母[ʐ]为舌尖后浊擦音,发音状况与声母[ʂ]相似,差别只是发[ʐ]时声带颤动。 在学习了[ʂ]的发音后再来学习[ʐ],一般来说学习者都会很快掌握[ʐ]的发音。因为普通话中没有[z]这个音,咸安人知道用[ʐ]来代替自己方言中的[z],所以辨别声母[ʐ]没有太大问题,但是由于[ʐ]与[z]的发音方法完全相同,很容易弄混,加上方言语音对学习者的顽固影响,即使学习者能很快学会[ʐ]的读音,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彻底地改正字词句中的[z]声母,因此,学习者仍要通过大量练习来形成一定发音习惯和语感。
咸安人说普通话时出现声母[l]与[n]的偏误现象,仍是受咸安话声母音位的影响,没有完全掌握这组相对音的发音方法和诀窍。一些方言语音顽固的学习者,发[l]时总有气流从鼻腔通过,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教学者可以尝试让学习者口腔张大,保证气流从口腔流出不受阻碍,再让舌头在口腔中用力弹跳发出“拉”字音,初学者可以放慢发音速度。需要明确的是,学习者一定要强烈感觉到舌头在口腔中弹跳,反复用这种方法发“拉”字音,体会到[l]的发音方法和语音特征,引导学习者去练习以[l]为声母的字词,形成发音语感,固定发音方法。
要真正将[l]的音发标准,就必须明确[n]的发音方法,将[l]与[n]分清楚,不混淆。[n]的发音要求声带颤动,气流从鼻腔通过,发出鼻音,如果气流从口腔通过就很容易形成[l]音或是[l]与[n]的中间音。可以让学生先将口腔关闭用鼻子发音带动声带颤动,这样发出的音很像牛发出的哼叫声,然后再让学生将舌尖抵住上齿背,舌面紧贴上腭,嘴唇口腔微微张开,发[n]音;再让学生在发[n]音时将舌面迅速脱离上腭,这样发出的音就是[n]。
对于学习[l]与[n],笔者建议仍采用上文提到的“听—辨—学—练—查—记”六步教学法,侧重于“辨”、“学”环节,只要学到位了,在“练”时加大力度,对于咸安人来说这组声母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1]陈有恒.引导说方言的人依方音推求普通话语音[J].咸宁师专报,1993,4.
[2]湖北省方言调查指导组.湖北方言概况(初稿).内部,1960.
[3]肖萍.汉语方言与普通话关系浅析[J].南通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3.
[4]赵元任等.湖北方言调查报告[M].商务印书馆,1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