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周颂》中反映的祭祀文化

2014-08-15 00:45王新娟徐小霞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10期
关键词:思文后稷文王

王新娟,徐小霞

祭祀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我国古代社会生活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古往今来,由于社会环境和民族的不同,祭祀文化在不同时代呈现出各自独特的风格。

一、中国祭祀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孝经·士章疏》曰:“祭者际也,人神相接,故曰际也。”祭祀就是通过固定的仪式向神灵致以敬意,并且用丰厚的祭品供奉它,请求神灵帮助人们实现靠人力难以达成的愿望。从本质上说,祭祀是对神灵的讨好与收买。

中国的祭祀起源很早。《后汉书·志第七》说:“祭祀之道,自生民以来则有之矣。豺獭知祭祀,而况人乎。”在人类的童年时代,人们思维简单,富于幻想,对于自然物和一切自然现象都感到神秘而恐惧。天上的风云变幻、日月运行,地上的山石树木、飞禽走兽,都被视为有神灵主宰,于是产生了万物有灵的观念。这些神灵既哺育了人类成长,又给人类的生存带来威胁;人类感激这些神灵,同时也对它们产生了畏惧,因而对这众多的神灵顶礼膜拜,求其降福免灾。人类对自身的生老病死、幻觉梦境,也是难以理解的。古代先民相信,人死后其灵魂有一种超自然的能力,能与生者在梦中交流,并可以作祟于生者,使其生病或遭灾。这种敬畏众神的心理便是祭祀行为产生的重要因素。

祭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经历了一个由简到繁,由野到文,由偶然、零散到系统化、制度化的过程。山顶洞人撒在尸体旁边的赤铁矿粉就反映了灵魂不灭观念下的最早的祭祀仪规。原始氏族社会所祭拜的主要是日、月、山川、河流等自然万物,仪式相对比较简单。夏代祭祀保留了大量万物有灵观念下的自然万物的祭拜,不过此时“天命”观念初步抽象到了一个具有至上神性质的位置。

《礼记·表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可见,当时神治高于礼治,尊崇上帝和祭祀鬼神成了商王和王室贵族的重要活动。周朝祭祀,仍然兴盛不衰。《礼记·表记》又载:“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周人重人事而轻鬼神,较之于夏商是趋于礼治的奴隶制社会。小邦周为稳定大局在祭祀制度上袭于殷制,同时又有自己的发展,简言之,商祀神而周祭祖。

祭祀在古代人的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礼记·祭统》云:“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急于祭。”祭祀是维系古代社会的主要支柱,祭祀的礼仪是每个人必须共同遵守的准则。因此祭祀对古代人们生活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二、《诗经·周颂》中反映的祭祀文化特点

祭祀诗起源于原始社会,一直沿用至周代。《诗经》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内容广泛,大体反映了周代的社会面貌和人民的思想感情。《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周颂》是《诗经》中最早的诗,据后人考证,作于武王、成王、康王和昭王时代大约一百多年间(公元前1100-前950),是西周初期的作品。《周颂》收集的是宗庙祭祀的乐歌,虽然是宣扬德威,粉饰太平的庙堂乐章,缺乏生动描写,但是其承载的祭祀文化内涵却是不容忽视的。纵观《周颂》中的三十一篇诗歌,祭祀诗主要有五类:一是祭祀文王的诗,有《清庙》《维天之命》《维清》《我将》等。二是祭祀武王的诗,有《执竞》《载见》等。三是祭祀成王的诗,以《昊天有成命》为代表。四是祭祀天地山川的诗,有《天作》《时迈》《思文》《潜》《雝》《丝衣》等。五是祭祀社稷、田祖、农神的诗,如《载芟》《良耜》《噫嘻》《丰年》等。在这些诗中,常以先祖功绩配天地山川。

周代祭祀诗中以祭祀祖先为最多,这主要是缘于周王朝建立初期,祖先崇拜对于承继血缘宗统、维系内部团结和强化本族统治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也是祭祀诗最基本的出发点和目的。《诗经·周颂》中的这些祭祀诗反映出周代独特的祭祀文化,首先,充分体现了周人敬天尊祖、天人合一的思想意识;其次,各种祭祀活动具有很强的功利性和社会政治作用;最后,体现了周人对于祖先的缅怀,对于孝道的重视,这非常有利于加强宗族的凝聚力。

(一)充分体现了周人敬天尊祖、天人合一的思想意识

《周颂》中祭祀诗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宣扬上天授权周王统治天下。《周颂·昊天有成命》:“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也就是说文王和武王是受天命为君。《周颂·敬之》:“敬之敬之,天维显思,命不易哉!”这是成王自诫为人处世要警惕,天理昭彰不可欺。《周颂·桓》:“绥万邦,娄丰年,天命匪解。”这是说成王承天意治理国家。 二是不同于殷商祖先在上帝之下,周人则将其祖先神灵和上帝平等起来。《周颂·思文》:“思文后稷,克配彼天。”也就是说后稷先王能与上天相比。《周颂·我将》也是祭祀上帝,配祭文王的乐歌。《礼记·中庸》引《周颂·维天之命》中诗句云:“《诗》曰‘惟天之命,於穆不已’,盖曰天之所以为天也。‘於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盖曰文王之所以为文也,纯亦不已。”《维天之命》是祭祀文王的乐诗,它将文王、圣人之道与上天等而视之,将天命与“文德”合为一体,表现出的思想是文王得天下,乃天意和天命,世人必须顺应。总而言之,周代的天帝观念有了新的发展,认为天是宇宙的主宰,不仅掌管自然万物且监视人间事务,而且周天子与天命有血缘关系,于是就有了以后帝王们所宣扬的“天子”观念,这便给世俗的王权涂上了“君权神授”的内涵。

以上都明显体现了周人敬天尊祖、天人合一的思想意识,而这样做的重要目的是神化周人统治,将其统治合理化和合法化。毕竟周王朝推翻了殷商,从一个属国一跃成为至尊的华夏共主。虽然,在他们看来是推翻暴力统治,可在其他异族看来,却可能是不正当的行为。当然,其中也充满了周人对其祖先开天辟地的功业的赞美以及敬畏之情。

(二)各种祭祀活动具有很强的功利性和社会政治作用

《礼经·祭义》云:“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夫祭者,非物自外至也,自中出生于心者也。心怵而奉之以礼。是故唯贤者能尽祭之义。”可见,古人名为祭神,实为治人。

《礼记·中庸》云:“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宗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明乎郊社之礼,禘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周颂·昊天有成命》《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说:“《周颂·昊天有成命》诗者,郊祀天地之乐歌也。谓于南郊祀所感之天神,于北郊祀神州之地祗也。天地神祗,佑助周室,文武受其灵命,王有天下。诗人见其郊祀,思此二王,能受天之命,勤行道德,故述之而为此歌焉。”《周颂·思文》《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说:“《思文》诗者,后稷配天之乐歌也。周公既已制礼,推后稷以配所感之帝,祭于南郊,既已祀之田述后稷之德可以配天之意,而为此歌焉。”在这里,诗歌通过神化后稷、文、武,来达到维护周天子作为统治阶级的政治地位。因此,《周颂》中的祭祀诗,具有极为重要的社会政治作用。

《礼记·曲礼》云:“天子祭天地,祭四方,祭山川,祭五祀,岁遍。诸侯方祀,祭山川,祭五祀,岁遍。大夫祭五祀,岁遍。士祭其先。”祭天大典只能由皇帝举行,士人只可祭祖先而已。统治者通过祭典来显示社会等级差别,突出自己统治者的特殊地位,维护其至高无上的统治权力,进而达到控制社会的目的。

《周颂·我将》云:“我将我享,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之。仪式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文王,既右飨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可以看出,周朝统治者利用上帝崇拜的观念来控制臣民的思想,使其服从统治。《礼记·表记》云:“殷人尊神,率民以事鬼,先鬼而后礼;周人尊礼尚施,事鬼神敬而远之。”周人的祭祀,是把天命祖先和礼乐教化统一起来,为其政治统治服务。换言之,周人的祭祀,是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西周时期的祭祀礼仪是对殷商祭祀活动的发展和革新,使其成为治理天下的重要工具。

正如刘大杰先生所说:“在这种宗教思想统治人心的时代,祭祀、祈祷一类的事,自然都带着极其严肃的政治意义,为统治阶级所掌握的艺术、哲学,都得屈服于宗教意识之下,在祭坛下面得着其发展的生命了。”

(三)对祖先的祭祀体现了周人对孝道的重视

孝道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形成的优良传统美德。《礼经·祭统》:“孝子之事亲也,有三道焉。生则养,没则丧,丧毕则祭。养则观其顺也,丧则观其哀也,祭则观其敬也。尽此之道者,孝子之行也。”周人认为,他们的祖先都是杰出的人物,《周颂·维天之命》中“维天之命,於穆不已。於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假以溢我,我其收之。骏惠我文王,曾孙笃之。”这里既赞颂了周文王的丰功伟绩,又表明了周人追随文王的决心;《周颂·思文》“思文后稷,克配彼天。立我烝民,莫匪尔极。贻我来牟,帝命率育。”周人追忆后稷的伟大,认为只有后稷才能为万民之统帅。在周人的心目中,祖先为本民族的发展壮大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们认为,先祖死后,灵魂并不会随形体消逝,而会在冥冥之中关照后代的生活并根据后人的孝心来赐福或降灾。所以,周人上至国君,下到平民,都非常重视在祭祀活动中表达自己的孝心,不但对祭品严格选择,而且对祭祀时的服装也精心制作,并且有明确的规定。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祭祀的起源一直到周代的发展,以及《诗经·周颂》中祭祀诗,我们可以看到周人的以祖先崇拜为主流的祭祀文化注重于现实的需要,从而具有一种现实的态度、务实的精神和理性的色彩。

[1]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4.

[2]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3]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孝经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4]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5]陈戍国.礼记校注[M].长沙:岳麓书社,2004.

[6]程俊英.诗经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7]王英.夏商周祭祀活动之微探[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6.

[8]艾红玲.祭祀的功能及其现代价值分析[J].南方论刊,2008,9.

[9]张兰云.《诗经》中的祭祀文化 [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

[10]王洪臣.论《诗经·周颂》祭祀诗的特征[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10.

猜你喜欢
思文后稷文王
笨狗
为文王发愁
后稷族居地在关中不在晋南
程璐、思文:你的笑点我知道
郑玄“文王受命”问题考论
《天问》与周之始祖试探
后稷教稼
海磁悬浮列车:贴地飞行的火车
魏文王还是魏文侯?
从《诗经•周颂•臣工》看周先祖后稷弃在中国农史上的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