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敏,李 勇
人才成长是有规律的,领导干部的成长也是有规律的。育人是用人的关键,只重视用人而忽视育人,是短视行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关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历史经验表明,建立干部教育基地,根据各个时期的形势与任务实施干部教育培训,是实现党的历史任务的有效途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做得越好,干部素质就越高,战斗力就越强。二十多岁的青年在学校获得了知识、技能、责任、义务和行为规范,成为基本合格的社会成员,其中的优秀分子,成为党和国家工作人员,随着逐步成长,步入领导阶层,进入再社会化的过程,即提升群众工作能力、学习力、领导力和塑造形象的过程。因此,干部教育培训要注重提高群众力、领导力、亲和力及学习力。
人的才能既源于社会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群众力是领导干部再社会化过程中塑造形象的关键。毛泽东曾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1]常言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金碑银碑不如群众的好口碑。”领导干部的群众观念、群众路线和实践活动构成内在的群众要素。邓小平指出:“什么是领导?领导就是服务。”[2]领导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人民群众服务,领导干部要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深入群众,了解民意,体察民情,真抓实干,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领导干部的任免实质上是内在的政治、经济关系的反映。由于受所在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需要的选择和制约,领导干部必须要坚持群众路线,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以及群众的意见,只有熟悉情况,才能制定切合实际的地方政策和方针,真正为人民群众所接受,真正为人民服务。因此,党校培训应有机结合地方的实际情况,精心策划 “民生体验日”、“爱心活动”、“感恩感怀”等体验项目,让干部走出课堂,到群众中去,直接感知和体会民众生活,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增强为民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唯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把握好群众利益。
领导力是一种强效、核心的生产力和组织力,是群体、组织和社会所拥有的综合实力中最主要的部分,直接相关于群体、组织或社会的存在和运作,在组织生活中具有极为特殊而重要的地位和作用[3]。
现阶段,特定的时代背景及特定的区域对干部成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级党校要紧跟时代脉搏,紧贴群众实际和经济发展形势,满足领导干部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从过去侧重于提高干部的知识水平和理论素养,向提高领导力的培训转变。根据不同职位、岗位为干部“量体裁衣”,设计个性化培训方案,定向培养干部,使其领导力得到“定向发展”。习近平曾指出,推进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创新,要在搞好分类培训和按需培训上下功夫。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经历的干部,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干部教育培训不能“一锅煮”,必须区分对象,针对干部全面成长的个性化、差异化需求,分层分类地组织培训。因此,各级党校培训应有计划地邀请本地的知名专家、教授和理论功底深、实践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授课,一方面,知名专家能立足本地的实际情况讲授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本地的领导干部可以带着多年的实际经验与学员面对面进行交流,这有助于学员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从而提升实际工作的领导力。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专题讲座、经验介绍、情景模拟教学、案例教学及座谈交流等形式。专题讲座、经验介绍有助于学员掌握理论知识,增强培训效果;情景模拟教学和案例教学则有助于培养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驾驭环境的能力。领导干部自身要有意识地提升顽强毅力,培养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积极进取的精神,心胸坦荡的个性心理品质及创造性品格。各级党校要按照少而精、突出特色、加强监管的原则,推进部门、行业干部教育培训资源优化整合,切实增强党校办学实力和水平[4]。为培养干部领导力打造坚实的平台。
领导干部亲和力形象塑造是再社会化过程重要的环节。领导角色是与领导干部身份、地位、职能、权力、责任、义务相统一的行为规范和模式。[5]真、善、美体现领导干部内在涵养,领导干部良好的亲和力来自内在的素质修养。一是来自于诚心待人接物。真诚是人们处理相互关系的根本态度,也是人际关系的伦理准则。要时时刻刻放低姿态、求真务实,诚恳、谦虚、真挚地对待群众,不断提高服务意识,真正取信于民,时刻把责任摆在心间,较好地履行公务员的使命与职责,提高亲和力,赢得群众口碑。二是来自于与人为善。领导干部的友善态度主要体现在:工作生活要珍惜感情;尊重人,尊重群众劳动成果;尤其要尊重下属意见。三是来自于语言行为美。无论是布置工作还是调研,领导干部都要注重言谈举止、仪表姿态等细节,切实把好事办好。
领导干部亲和力的形象塑造要着重培养其为人处事的态度、语言沟通的能力等。在具体的培训过程中,应设置“公务员行为规范与礼仪”、“公务员心理调适与沟通技巧”等接地气的课程,培养领导干部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可通过情景教学、案例分析等模拟教学来帮助学员增长实际工作经验。细节决定成败,只有做好实际工作中点点滴滴的小事,才能锻炼做大事的能力,在小事中缩小与群众的距离,提升亲和力。
领导干部再社会化过程中要注重提高理论水平和认识能力。当前,我们正处于改革攻坚阶段,需要成千上万的行家,新形势对领导干部的要求比以前更高、更多,领导干部要博学多才,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要有较宽的知识面、领导管理知识及精深的业务知识等等。学习力主要体现在领导干部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上,并非整天忙于事务,以会代学,以干代研究,而是要勤于学习,在实践调查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并科学解决问题。
各级党校在培训前,提前告知学员要带着在工作中遇到的比较棘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对这些问题整理、归类后安排结构化研讨。研讨的备选题目由学员提供,通过投票的形式对选题进行理性筛选,选出学员最关心、实际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有的放矢地研讨,既能激发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挖掘学习潜能,又能真正为实践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结构化研讨的最大优势在于特别注重培养学员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他们认识世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研讨过程中,学员之间不同的观点相互碰撞,可以激发他们的发散性思维、逆向思维、创新思维,提高其创新能力、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几轮的研讨,学员与教师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实现充分地互动,达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的效果,让培训变成一个凝聚集体智慧、充分展示才能的舞台,让学员充分享受自我参与、亲身体验、相互交流的过程。同时,学员提出的各种思路、想法、建议也可以为其他学员回到工作单位处理实际问题提供借鉴和指导。
提高学习力,必须认清形势,更新观念,增强学习动力。各级党校在培训中应密切结合当前形势,设置符合市情、区情的课程,在此基础上建立科学规范的考核与激励机制,否则,学与不学、学得好与坏都一个样,就会挫伤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培训要摒弃“一言堂”的灌输式,向多元、互动的教学方式转变。提高学习力,必须建立长效机制,养成学习习惯,培养学习毅力,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一个长期坚持,循序渐进的过程。明代文学家徐渭去世时曾留给子孙一副对联:“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6]告诫子孙后代要坚持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学习毅力需要在学习型组织中培养。应该带领学员建立学习团队,建立学习型组织,制定学习制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帮助学员在培训期间内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渐增强学习毅力。
习近平曾强调领导干部加强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一是有利于补充和丰富知识,领导干部只有加强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才能与时俱进;二是有利于总结和提高,利用好培训期间宝贵的学习时间,认真研读书本并结合工作进行冷静思考,既可以增加工作中的战略智慧,也可以帮助掌握工作主动权;三是有利于相互交流和学习,《礼记》中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诸葛亮说:“集众思,广忠益。”说明人与人之间进行思想交流、学识交流、经验交流的益处。总的来说,各级党校要建立科学的、驱动力强、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培训机制,建立干部党性修养、知识更新、实践锻炼的机制,不断提高干部政治信念和道德修养、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着眼于提高群众力、领导力、亲和力和学习力,实现党校培训与干部再社会化目标的统一。
[1]《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
[2]《邓小平文选》第3卷.
[3]倪建民.组织力[M].人民出版社,2009.
[4]应城市委党校课题组.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的对策研究[J].党政干部论坛,2013,7.
[5]李平.论领导干部再社会化过程的人格形象塑造[J].领导科学,1998,9.
[6]钟锐.培训游戏金典[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