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爱玲的女性意识

2014-08-15 00:45张丽花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23期
关键词:张爱玲人性意识

张丽花,王 君

张丽花/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讲师,硕士(海南海口570203);王君/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副教授,硕士(海南海口570203)。

张爱玲,原名张瑛,出生于1920年,是我国的著名女作家。她迫切希望广大女性能摆脱心理、生理、历史、文化的束缚,自由自在生活。受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张爱玲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而这也造就了她看问题的独特视角,使其写出来的作品极具特色,深受人们的喜爱。对张爱玲的女性意识进行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张爱玲本人,更加深入地理解其作品,品味其作品中蕴含的意味。

一、张爱玲女性意识产生的原因

(一)外部原因

在中国,现代文学往往是与政治运动相联系的。张爱玲生在一个反帝反封建的时期。这种时代背景是不可能把女性问题当成文学探讨的重点的。但是,专注于女性自我经验写作的张爱玲却在这一时期成为了女性文学史中的大人物,这主要归功于张爱玲文学生命的起源地——上海,该地远离主流文化的独特环境造就了张爱玲的女性意识。

作为我国最早开放的五大通商口岸之一,上海的开放不仅体现在商业方面,也体现在思想方面。19世纪四十年代,上海的女性文学逐渐繁荣,以张爱玲、苏青为代表的现代女作家将女性写作引入文学的前沿。总体来说,女性历史的浮现为让张爱玲找到了写作的素材,而上海独特的文化则为张爱玲提供了审时度势的环境。此外,上海有张爱玲作品的读者,也只有上海人才能领略张爱玲作品中的微妙之处。因此,可以说上海是张爱玲女性意识产生的外部原因。

(二)心理原因

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中,张爱玲堪称女性文学史上的“异类”。其女性意识产生的心理原因是受生长环境、性格、生活经历等因素共同影响的。

对张爱玲而言,母亲对其女性意识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影响。张爱玲的母亲是当时一名具有先进思想的女性,由于不满丈夫吸食鸦片、娶姨太太等恶习,为了维护女人的尊严,张爱玲的母亲毅然离家,而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张爱玲个人主义品格的形成。但是,从身为人母的角度思考,张爱玲的母亲是不合格的,她没有尽到抚养张爱玲的职责,这就使张爱玲从小就缺失了依赖感。正所谓“距离产生美”。在未与母亲同住之前,张爱玲心中的母亲是高贵、令人敬佩的,但是在同住之后,张爱玲的母亲却亲手毁了孩子对自己的爱、尊敬与崇拜,取而代之的则是给张爱玲自尊心造成的屈辱感。母亲高尚形象的毁灭使张爱玲无论在何时都会怀疑着人性,并且始终保持一种冷静,甚至冷淡。

张爱玲的父亲是旧社会典型的坐吃祖宗遗产的遗少。他不懂得自重,一直过着不检点、放荡的生活,是一个极不称职的父亲。虽然幼年时的张爱玲与父亲生活在一起,但是她却没有得到父亲的关爱,而是一直看着父亲“吞云吐雾”、花天酒地,这必然会对小爱玲性格的形成造成不利影响。此外,父亲对自己毒打以及对自己生死的置之不理让张爱玲的内心深深烙上了一个痛苦的印记。在张爱玲的内心深处,她是十分看不起父亲的,她认为父亲是可悲的。由于从小在一个支离破碎、无爱的家庭里生活,张爱玲的性格是内向的,但她天资聪颖,早熟的她开始冷静地观察着人性的丑恶。

身世是不可选择的,但命运却掌握在自己手中,张爱玲就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未来。但是生在那样一个乱世,张爱玲的女性意识中,悲剧与怀疑是一直存在的。

二、张爱玲女性意识的体现

(一)以女性意识关注历史

1.寂寞女性的经验世界。张爱玲是在一个典型的封建遗老遗少家庭中长大的。她的祖父是张佩纶,外祖父是李鸿章,他们均是当时有头有脸的人物,而他们打拼出来的“江山”,更是为后辈提供了优越的生活条件,张爱玲的父亲就是当时名副其实的“富二代”。但是,也正是这种优越的生活,让后辈很难有所作为,显赫的过去就像一个重担,而扛不动重担的人,也便成为了“高不成,低不就”的无用之人,张爱玲的父亲便是如此。张爱玲的父亲一生只有过两次正式工作的经历,但均由于自身原因以离职告终,之后便一直过着靠祖辈留下的家产生活的日子。由于祖辈留下的资产雄厚,张爱玲的父亲即使没有收入也能过着大排场、慵懒悠闲的生活,因而张爱玲在还未成年时便亲身体会到了旧式生活的闲淡与安逸。

前边已经提到过张爱玲的父母,其母亲是有着先进思想的女子,也正是在母亲的坚持下,张爱玲才能摆脱私塾。对于张爱玲而言,是母亲给了她接受先进思想的机会,接触新的生活。通过新、旧式生活的对比,张爱玲更加清楚地看到了旧式生活的腐朽。尤其是在张爱玲的父母离婚后,再娶的父亲因为后母便扬言要用枪打死她的举动让张爱玲对家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此时的家给她更多的是恐惧与疯狂。

张爱玲生活在一个动荡的年代,她在小说中真实地记录下了这个时代。张爱玲笔下的人物是病态的,现代人有人认为张爱玲将生活看得过于黑暗,但其弟弟张子静在《我的姐姐》中这样解释道:“我们从小就生活在遗老、遗少的家庭阴影中,见到、听到的,都是那些病态的人,病态的事。”由此可见,遗老遗少的家庭背景给张氏姐弟留下了阴影,而张爱玲的小说则是她“宣泄苦闷的一种方式”。

2.女性作家的历史意识。张爱玲写作既不是为了谋生,也不是为了打发无聊的时间,她是在以女性化的方式对历史进行重构,用一些“不相干”的事来还原历史的真实面目。

1941年,香港之战爆发,当时张爱玲正在香港学习。她亲身经历了这场战争,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惨烈以及战后生活的延续。大敌当前,张爱玲却开始了对自己命运的探索。虽然香港之战对张爱玲产生了切身影响,但是她仍然把香港之战看做“不相干”的事。也正因这种认识,张爱玲与其他女作家之间的距离拉开了,她在其他作家展示国家意识的时候对女性意识进行了揭示。

总之,张爱玲在用自己的亲身经验,为我们勾画她生存的“乱世”,她以女性化的方式让历史重现在我们眼前,具有独特的视角。

(二)女性作家的人文关怀

1.对普通人人性的关怀。张爱玲坚持的是个人主义,她的创作素材是从其个人经验中提取出来的,可以说她的作品实质上是她个人经验的一种延伸。

张爱玲生活在五四运动时期,由于接受过西方先进的文化,张爱玲深知五四运动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作为一种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受到了许多人的拥护,并且唤醒了“睡已久”、麻木不仁的小市民。在张爱玲的心中,社会上的人都是人,不论是英雄、平民还是汉奸,他们都有着人性,并且这种人性是不完美的,是非功利主义的,也正因如此,张爱玲的作品中才没有完全的恶人、荡妇、杀人者等一切完全无视人性的角色,而是通过这些角色向人们展示人性。例如,在《色·戒》中,张爱玲并没有歌颂为了整治黑暗力量而牺牲的王佳芝,而是从另外一个角度,通过易某的冷血、无情,向人们展示了人性恐怖的一面。

2.对人性本质的发掘。读张爱玲初版的《传奇》可以发现,在扉页有“书名叫传奇,目的是在传奇里面寻找普通人,在普通人里寻找传奇”的作者题词。书中提到的普通人指的是没有崇高理想、得过且过、随遇而安的人,张爱玲认为在普通人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性才更具普遍性。《传奇》向人们展示的是一个个失败的人生,没有人能战胜命运,理想总是被现实打败。

在张爱玲的作品中,有着其对人性本质的发现。人总是处于被动地位,是不可能掌握命运的。在现实面前,人不能不低头,因而明知拼死挣扎也是无用的,索性有的人便不去挣扎了,而是顺其自然,让自己的人生任由命运的安排。此外,人是不可能完全脱离情欲的,这也是张爱玲以女性的角度所发现的一种人性本质。

三、以女性意识关注女性

1.对女性神化、女性变强的不认同。新文化运动后,妇女解放逐渐兴起并成为主流,我国文学界主要存在将女性神化和使女性像男性一样强大两种女性角色观点。但是,张爱玲却并不认同这两种观点,她所接受的女性角色,就是男女区别下的女性,没有被神化,也不是神。“‘翩若惊鸿,宛若游龙’的洛神不过是个古装的美女,世俗所供的观音不过是古装美女赤了脚,半裸的高大肥硕的希腊石像不过是个女运动家,金发的圣母不过是个俏奶奶,当众喂了一千年的奶。”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张爱玲心中对女性角色的定位,同时也表明她有着明确的女性意识。

在张爱玲心中,她并不认为女性是神,她对被神化了的女性也是不屑一顾的。可以说,张爱玲并不是在以袒护女性为前提接受女性这个角色的。张爱玲所接受的女性角色是从男性社会中脱离出来的。此外,张爱玲的女性意识是一种源于女人的女性,她不认为女性为了争取平等地位而要忽视自己的性别,让自己变得像男人一样强大,而是应该自由自在地生活,想干什么干什么,想穿什么衣服就穿什么衣服,勇敢地做女人,为了自己而活。

2.对女“性”的关注。性与爱是男人和女人在社会上生存的本能反应,二者是统一、不可分割的。在传统文学作品中,“性”这一主题总是被放在男性的角度来创作的。而在传统的女性文学作品中,性与爱是分离开来的。女作家们渴望爱,但对性却避而不提。直至五四运动,女“性”的问题仍然是女作家在写作中躲躲闪闪、有所避讳的问题。后来,丁玲在文坛的出现打破了关于女性性爱的“僵局”,她大胆地对女性性爱进行了描写,给予了女性性爱这种自然反应的充分肯定。

女性性爱也是张爱玲关注的问题,张爱玲认为性与爱是二合一的,它们是女性的天性。因此“性”这个问题根本不需要刻意表现出来。此外,性爱并不等同于性行为,性爱是美妙的,能给人以憧憬与想象,因此对其描写并不是性行为过程的展现,而是通过文字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一种美感。张爱玲正是从女性的角度,以委婉、含蓄的语言向我们描绘了充满美感的性爱。例如,在《倾城之恋》中,浅水湾的月光美景给人以难以抗拒的幻想,白流苏与柳原的激情好戏一触即发,但是张爱玲却并没有对这场好戏进行描写,而且把白流苏的性心理当成了写作的重点,在内心情欲如此呼唤的情况下,仍然能为了自己的婚姻稳定而坚持,突出了白流苏的精明与坚强。

总之,张爱玲的女性意识是通过多方面体现出来的,并不像普通女作家的那样狭隘。她的女性意识能够激励广大女性活出自己的尊贵,活出自己的尊严,与男人一样平等地活着。通过对张爱玲的女性意识的研究与分析,我们对张爱玲及其所生活的社会环境有了更多的了解,与此同时,对张爱玲女性意识的明确,也能帮助其他女作家对女性意识有更全面的了解,为女性意识作出更好的表达。

[1] 刘晓晖.张爱玲与苏童笔下女性形象比较[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9(5).

[2] 张秀莲.论张爱玲小说对女性形象的表现[J].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8(2).

[3] 宫东红.女性的抵抗性生存状态——解读张爱玲的《金锁记》[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5).

猜你喜欢
张爱玲人性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九月雨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逼近人性
人性的偏见地图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梦里梦外——评张爱玲《天才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