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松仪
张松仪/辽东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辽宁丹东118000)。
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只有了解文化才能更好地运用与理解语言。
在我们传统的日语教学中,过于强调日语语法结构的分析,常常用替换练习来训练学生的语速、语调及对句型、语法的掌握情况。认为只要基本功扎实,口语流利,就能很好地应用到实际交流中去。而在实际的交流过程中,很多的日语学习者都会产生一个疑问:我明明说的是正确的日语,我也说得很清晰,为什么日本人听不懂我的意思呢?为什么他会理解成那个意思呢?另一方面,日本人也感到很奇怪:他说的是什么意思呢?他说的日语真失礼,对我有意见么?进而两者产生不必要的误会。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日语学习者只掌握了语法而不知道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只死记硬背语法结构而不了解它除了语言本身外所传达的含义。本文以日语教学中重要的“授受关系动词”为例,试谈日语教学中怎样渗透日本文化,以及日本文化对日语学习者的重要性。
日文中的授受动词,最基本的是“あげる、くれる、もらう”的用法。授受关系动词就是相应的“てあげる、てくれる、てもらう”。授受从字面就可以看出,它表达的含义是“授予”或“接受”用一个字来解释的话就是“给”。
1.あげる及てあげる的用法。あげる通常在物品以“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或“第三人称→第三人称”的形式移动时使用。(标准日本语初级上P99)てあげる表示说话人或者说话人一方的人为别人做某事的用法。(标准日本语初级下P35)
2.くれる的用法。くれる表示别人给说话人或者说话人一方的人某物。(标准日本语初级下P35)てくれる表示说话人以外的主语为说话人或说话人一方的人做某事。(标准日本语初级下P36)
3.もらう的用法。もらう表示物品以“第三人称→第二人称→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第三人称”的形式移动。(标准日本语初级上P99)てもらう表示说话人或说话人一方的人请别人做某事的用法。具有“说话人请别人做某事”以及“说话人承受了由于别人的动作而带来的恩惠”两种含义。(标准日本语初级下P36)
如果仅仅按照以上的形式教学,无论怎么加强练习学生都只能掌握授受动词表面的用法。请看以下两个学生做练习时造的句子。
句1友達は弟に万年筆をあげました。
句2妹はあなたにお土産をくれましたか。
如果按照以上用法所讲,あげる可用在“第三人称→第三人称”,くれる表示别人给说话人一方的人某物的话,句1、句2都是正确的。并且这两句翻译成汉语分别是“朋友给了弟弟钢笔”“妹妹给你土特产了么?”。从翻译上看也没有任何问题。但实际上这两个都是错句。学习者为什么会犯这个错误呢?不是他们没有学会授受动词的文法用法,而是他们不了解授受动词所包含的日本文化。
在日本社会的人际关系中,无处不存在着所谓的「うち」和「外」的文化。「うち」和日文中家的读音一样,意思也差不多,一般指的是和自己关系近的人,可以称之为自己人。比如家人、亲戚、朋友、职场上的同事等。「外」就如其字面的意思,指的是外面的,即关系相对比较远的人,与自己没有利益关系却有所接触的人,可以称为外人。比如别的国家的人、别的公司的人。但是日本人的「うち」和「外」观念,不能简单地按照上面的解释理解,它不是固定的,会根据所处的环境、人物关系发生转变。比如说朋友,如果和家人相比,就是「外」的范畴,如果和不太熟悉的人比,就是「うち」的范畴。以此推理,同公司内部的同事,与同科室的同事相比,就是「外」的范畴,而同别的公司的客户相比,就是「うち」的范畴。日本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严格的恪守这一准则,会站在自己人一边,照顾自己人的感受,亲切以待,重视这种关系。而相对外人就会显得比较冷漠。
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句1和句2错在哪里。あげる表示我或我这一方给别人做某事。那么我们看“朋友”和“弟弟”谁才属于我这一方?很明显根据以上日本人的「うち」和「外」的概念,“弟弟”是家人,在只有和朋友比较的基础上,属于「うち」,所以这句话我们应该修改为“友達は弟に万年筆をくれました”。句2也属于犯了同样的错误,相对于“あなた”,妹妹应该是「うち」的范畴。所以应该改为“妹はあなたにお土産をあげましたか”。
如果在教授语法句型的过程中,讲授了这一文化背景,我相信日语学习者就不会做出这样的错句了吧。并且我们也可以从日本人所做的句子当中,判断出他把谁看做了是自己人而谁又被排除在外了。
我们再看一看下面两个例句。
句3先生、持ってあげますか。
句4日本料理を食べてみたかったけど、田中さんに作ってもらいませんでした。
句3所表述的意思:老师,我给您拿吧。句4:我虽然想吃日本料理,但是田中没给我做。根据「てあげる」「てもらう」的用法来看,没有错误。从语法角度来看也是正确的句子。但到底正确与否呢?那么我们不了解一下授受关系动词所传达的感情意义就无法断定这两句话的对与错了。
除了在てもらう的用法中,提到了其所表达的含义分别为“说话人请别人做某事”以及“说话人承受了由于别人的动作而带来的恩惠”之外,「てあげる」和「てくれる」的用法中对此都没有提及。实际上授受关系动词在使用中,暗含有恩赐、接受恩惠等的含义。它不仅表述了事实,还带有说话人的感情色彩。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为了避免有恩赐对方的含义,对长辈或不太熟悉的人是不会使用「てあげる」的。它使人有一种居高临下,特意为了对方做某事,想让对方接受我的好意的隐藏含义。而「てくれる」和「てもらう」表述的都是从别人那里得到。但是所表达的含义确不同。「てもらう」表示的我或我这一方的人承受了由于此人动作而带来的恩惠,与其说是恩惠不如说是表达一种我请求别人,而别人为我做某事的感觉。
而「てくれる」更加强调别人的动作,有一种我没有请求,但是别人为了我特意做了某事的感觉。更具有感激、和恩惠的心情在其中。
句3中的老师首先是长辈,第二点为了避免对方误解,所以我们不能使用「てあげる」。应该修改为“先生、おもちましょうか”。而且在这里还要追加一个日本文化就是日本人和中国人不同,虽然都很敬老,但是日本的老年人除了身体特别孱弱的人,他们并不认为自己是需要照顾的对象。只要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们一般都会拒绝对方的帮助。比如帮助拿行李、东西,让座等。如果他们认为自己能行,这些行为会让他们受到侮辱。
句4虽然是否定句,但是从句意就可以判断出,不是田中没有回应我的请求,而是田中没有做这件事。所以应该修改为“日本料理を食べてみたかったけど、田中さんは作ってくれませんでした”。
由此可见,我们在课堂中,如果对句型的讲解仅仅停留在
汉语意思的话,学生只能了解这个句型的表面的使用方法。在和日本人的实际交流过程中,做出的句子很有可能对方不明白是什么意思。甚至会因不了解其所包含的文化背景和含义而造成对方的误解,加大了双方的隔阂,影响了人际交往。因此,我们不能仅仅通过开日本文化课来向学习者讲述日本文化,更要把日本文化的介绍渗透到基础课中,让学生在记住每个句型、语法的使用过程中,更清楚地了解它所包含的内在含义,以达到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灵活应用。
[1] 李莉、王凤莉.日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01).
[2] 徐灿.论中日文化差异与日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0).
[3] 张红涛.大学日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学[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2(23).
[4] 陈洁.试论中日文化差异的根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23).
[5] 刘美雯.中国語母語話者·韓国語母語話者による「~てくれる」の習得と脱落に関する研究[J].台湾日本語文学報,2000.
[6] 守屋,三千代.日本語の授受動詞と受益性-対照的な観点から-創価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