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建平,杨林芳,李 玥
程建平/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南郑州450001);杨林芳,李玥/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在读硕士(河南郑州450001)。
职业介绍机构大致可分为三种:一是由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开办,包括乡(镇)和街道劳动服务站(所),是公益性的事业单位;二是由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开办,即由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以外的其他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开办,分公益性和营利性两种;三是由公民个人开办,也分公益性和营利性两种。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劳动力市场既面临新劳动力就业难的压力,又面临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中历史遗留的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还有数以亿计的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问题。在多重问题叠加之下,职业介绍服务对我国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具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是求职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双向选择的动态过程。职业介绍服务通过简化这个过程提高劳动力合理配置的效率。职业介绍服务将求职者的个人信息完整呈现给用人单位,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也通过职业介绍服务为众多求职者所获悉,双方在知己知彼的情况下进行双向选择,可以避免盲目择业和盲目择人的问题产生。职业介绍服务机构向求职者展示空岗和招聘条件等信息,向用人单位提供求职者的基本信息、求职意向和职业技能结构,为双方提供互动平台,节约求职者和招聘单位的时间成本、资金成本,进而促进了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2.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格局。在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中,劳动力资源存在流动性较强、劳动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由于我国是农业大国且人口众多,加之近年来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农民进城务工的队伍不断扩大,很多求职者面临学历、工作经验、性别限制、户籍限制等难题。职业介绍服务一方面从宏观劳动力市场需求意向出发,了解和搜集劳动力市场的具体需求和规模;另外一方面从微观劳动力技能结构出发,摸清劳动力资源的学历结构、工作经验、性别结构等相关信息,通过协调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引导劳动力资源实现优化合理配置。
3.助力劳动力资源配置顶层设计。职业介绍服务的提供者是各职业介绍机构,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因为拥有求职者的信息记录和汇总,可以定期对此进行统计分析。微观方面可以对在本机构登记的人员信息(包括来源、学历和专业、性别、技能等)和用人单位招聘要求(包括学历、专业、专业技能、岗位、薪资、福利等)进行统计,宏观上可以统计求职人员数量、成功求职的比率、各行业招聘的总体情况(如该时间段内某行业需要的人员数目,缺口最大的岗位等)。相关部门可直接联系各职业介绍机构上报,汇总后可根据需要进行分析,再结合一定的实地调查和学者建议,制定相应促进就业的政策,甚至可能为高校专业设置提供方向指导。
为了解职业介绍服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笔者对郑州市的职业介绍服务状况进行了资料搜集与调查,总结出目前我国职业介绍服务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当问及“您认为存在令您不满意的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时,高居榜首的回答是“机构缺乏法律和相关部门的监管”(34.6%)。对职业介绍服务机构的监管有助于明确政府、就业服务机构、求职者和用人单位多方在就业服务中的职能,也有助于监督就业服务机构的运行和发展。笔者通过查阅资料发现,西方某些发达国家对加强就业服务的立法与监管特别重视,在宏观上制定相关的政策、法律,以此对机构进行法律约束,并给予职业介绍服务机构政策上的指引。而我国的职业介绍服务起步较晚,且具有滞后性和被动性,因此监管机制不健全是目前我国职业介绍服务机构普遍存在的问题。
2.绩效评估机制不完善。对职业介绍服务机构进行绩效评估有利于促进其科学健康发展。但是当前郑州市职业介绍服务系统尚未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估体系,因此无法对职业介绍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机构设置、系统服务进行规范化、科学化的评估。此外,对其工作环节、工作方式、工作理念、工作流程和工作主体和客体,也缺乏有效工具和指标对其进行测量,因而难以对服务的效果进行评估,这不利于职业介绍服务机构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和改善。
3.网络信息平台不完备。2011年河南省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文件指出,到“十二五”末,全省所有街道、乡镇和社区全部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公共服务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然而基层的就业信息服务网络建设缓慢,有的地区甚至尚未搭建本网络服务平台,这就阻碍了统一的就业信息数据库建立,不利于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的智慧感知、信息入库、服务推送、信息测评和政府决策。目前职业介绍机构提供的主要服务项目包括岗位信息提供、组织统一招聘等,而其他相关服务如职业指导、职业咨询、信息预测分析以及人才测评等有待拓展。
4.专业服务人员不足。专业的服务人员在职业介绍服务机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职业介绍服务机构的任何一项服务都要通过服务人员送达求职者和用人单位。然而调查显示,目前郑州的职业介绍服务机构仍然缺乏大量具有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的服务人员。调查问卷显示,求职者对机构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不太满意,主要表现在流程解释不清、办事没有耐心、工作效率低等方面。而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笔者发现我国很多地区职业介绍服务中心的工作者素质良莠不齐,有些从业人员并不了解什么是职业介绍服务,对职业介绍道德准则和职业准则不熟悉,责任意识淡薄。
5.职业介绍服务效果不明显。调查发现,公众对职业介绍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评价不高,职业介绍服务效果不明显。公众满意度大致可以界定为公众消费公共服务之前的预期效用与消费后的实际体验的差距的一种认知[1]。笔者从工作态度、服务意识、设施配备、工作效率、业务范围、办事效果这六个维度来考察求职者的实际感受。曾到职业介绍机构求职的153名求职者对这六个方面分别做出了评价,其中工作态度、服务意识和工作效率的满意度较低,职业介绍服务效果并不明显。
为了更好地发挥职业介绍服务在劳动力资源合理、优化配置中的作用,笔者从不同角度对其改进路径提出建议。
1.建立监督和评估机制。绩效评估机制是以服务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的以绩效为目标的考核机制。现代管理理念要求权责统一,这样才能强化风险意识,敦促其合理使用职权而不滥用,问责是对于未能很好完成职业介绍任务的机构应承担责任的一种质问和追查,通过监督检查和岗位问责,把问题化解在萌芽中,从而规避可能带来的隐患。这就需要加强监管体系建设,真正做到将法律监督、政府监督、社会监督、自我监督相结合,提高工作人员遵章守纪的自觉性,依靠制度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和完善以制度管人、管事的良好机制,进而保证职业介绍服务系统规范有序的运行。
2.完善进入和退出机制。有良好的机制引领,整个职业介绍服务体系确定的主要目标及公众对职业介绍服务的期待才能得以实现。在具体实施中,可以通过对已有职业介绍机构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考核和评估,完善职业介绍机构的进入与退出机制,即符合规定、通过考核的职业介绍机构可以继续运行,对不合格的指明问题所在并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的撤销其职业介绍资格等。这样才能增强职业介绍机构的危机意识,促使其按照要求来规范服务,实现长效动态的管理。
3.遵循职业介绍服务的原则。首先是人职匹配原则,机构应尽可能使求职者的自身能力素质与拟就业岗位所要求的能力相匹配,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其次是注重效率原则,机构应尽量在更短的时间内为更多的求职者提供职业介绍服务;再次是帮扶弱者原则,就业群体分为高校毕业生、以80后和90后中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农村年轻人为代表的新失业群体、四零五零人员、残疾人和妇女等特殊群体、农民工等。待就业群体的异质性决定了在职业介绍服务中要区别对待,分别服务。对弱势群体,尤其需要多加关注和重视。
4.强化职业培训机构管理。要加强对培训机构的管理,建立健全政府购买培训的机制。自2009年开始,天津市就以“需求对应补贴、等级决定标准”原则为基础,建立起一种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的机制,以培训职业技能为基本内容,旨在促进和稳定当地的就业[2]。这种在全国范围领先的“政府购买培训成果机制”得到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充分肯定。笔者认为,郑州市可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借鉴天津市的构想和策略,对那些有劳动能力且有接受培训意愿的待就业群体,根据市场中对相关技能的需求程度,给予一定的培训费补贴,鼓励他们参与培训提升能力,为今后的工作奠定更好的根基。
5.提升职业介绍工作者的专业性。人力资源是任何建设都不可缺少的基础资源,在职业介绍机构的管理和职业介绍服务中,专业人才的数量和业务人员的整体能力素质是核心要素。要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培训来提升机构内工作人员对于职业介绍、职业指导以及职业信息分析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未来可采取持证上岗的制度,通过专业的培训和严格的考核,具备职业介绍专业能力素质的人员才可以取得职业介绍的资格证,持有此证是从事职业介绍工作的基本条件。
总之,职业介绍服务的目标和宗旨,从宏观层面是为国家制定宏观就业政策提供信息和实况记录;从中观层面是为招聘单位和公司展示社会求职人才的分类与供给结构;从微观层面是帮助求职者找到与其能力与知识结构相匹配的工作。然而,目前我国的职业介绍服务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职业介绍服务要想取得长远发展,首先要正视问题,其次要从不同层面探寻原因,对症下药,将解决对策落到实处,综合社会各方力量与实际,才能科学理性地向前发展。
[1] 朱国玮,郑培.服务型政府公众满意度测评理论与实践[M].科学出版社,2010.
[2] 摘自人民网——天津视窗.http://www.022net.com/2012/8-31/436764412919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