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班级文化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4-08-15 00:45张基斌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11期
关键词:班委辅导员班级

任 杰,张基斌

高等教育是我国人才教育的重要阵地,承担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重任。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既要设置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加强高校教务教学建设;又要努力推动班级文化建设,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高校班级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有关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始于20世纪的美国,之后英国、日本等国家相继展开了班级文化建设研究,他们以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理论为基础,结合本国传统文化,在这一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就。我国关于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港台地区。1990年台湾吴清山在《班级经营》一书中提出重视班级文化建设的命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陆的专家学者开始关注班级文化建设。1996年吴立德在《班级社会学概念》[1]中对班级文化建设模式从教育社会学角度进行理论研究;1996年俞国良所著《学校文化新论》[2]对学生班级文化的基本内容进行了简要探讨;2013年罗爽提出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创建健康文明的班级文化,需要构建新型的班级管理模式;2013年丁文刚,包靓认为应当以明道、优术、聚心的步骤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总体来说,我国关于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在专家学者、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和实施成效。然而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依然存在理论研究不深入,实践性、操作性还不强的问题。笔者长期从事高校学生工作,了解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重点和关键,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高校学生班级文化建设的原则和对策。

一、班级文化建设概述

1.班级文化内涵。所谓班级文化,不同的学者所界定的内涵也不同。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班级文化是“用环境,用学生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的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是教育过程中一个微妙的领域”。史华楠等学者认为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通过多种活动而形成的集体心理氛围、班级组织和交往行为,以及通过班级所体现出来的群体价值取向、意志品质和思维方式、思维能力等”。[3]南京师大李学农教授认为班级文化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是一种“班级生活方式”。

本文认为所谓班级文化是指在班级成员中形成的,展现出一定特色的群体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品质精神及行为规范的总和。班级文化是班集体形成与发展的最稳固、最有活力的基础,体现了一个班级独有的特色,是外显于班风班貌,内显于学生心灵中的一种意识形态。[4]它包括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两个方面。班级显性文化包含班级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班级学习工作环境及宿舍生活环境等直观可视的部分,而隐性文化的核心内容是班级精神文化,包括班级的集体价值观、班级精神和班级管理哲学等。[5]

2.班级文化建设的必要性。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依托班级、社团等组织形式,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6]高校班级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主要阵地,对积极推动班级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其一,有利于培养高校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组织、有管理、有目的地预防、疏导、调解矛盾,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其二,有利于提高班级成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塑造班级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其三,有利于激发学生潜力,陶冶学生情操,增强学生能力,培养合格的优秀大学生和社会主义建设者。

二、高校班级文化建设问题分析

为了掌握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笔者对重庆大学等15所重庆市高校进行了深入访谈。采取实地访谈和网络访谈结合的方式,事先列好访谈提纲,并进行了访谈录音和访谈聊天内容的记录。访谈对象包括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辅导员、班长和团支书、学生代表。访谈内容涉及班级规章制度建设、班级学风建设、班级班风建设、班级寝室文化建设、班级团组织活动建设以及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等。通过整理分析,认为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存在以下问题。

1.观念认识不充分。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但是如何进行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应围绕什么核心目标展开各项工作与活动?访谈发现部分院校对于班级文化建设在观念认识上还存在一定差距,没有形成积极进行班级文化建设的理念,从而造成在实际工作中,没有重点和主次,没有取得良好的实际效果。

2.班委团队表率作用不足。班委团队是班集体的核心。班委成员自身的先锋和表率作用将很大程度地影响到整个班集体的学风和班风。访谈结果显示,班委成员的主动服务和集体表率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班委成员也没有形成团队精神。其原因一方面是没有选拔出优秀的班干部,尤其是班长,造成整个班委团队的低效率;另一方面是班干部的工作方式、沟通方式、问题处理能力等培养不到位,做事不被班级成员认可,影响了班级文化建设。

3.辅导员素质和能力不到位。辅导员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工程师。从访谈来看,部分学校辅导员队伍素质良莠不齐,综合能力差距较大。有些辅导员采取放任自流的管理方式,有些又管得很死引起学生的变相对抗;有些辅导员不注重班级干部的培养,有些无法采用先进的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理论或方法进行班级文化建设,直接导致班级文化建设特色不突出,甚至倒退。

4.班级规章制度不健全。健全的班级规章制度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基石。通过访谈了解到,多数辅导员认为学校或系里的规章制度来管理班级就已经足够,很少有班级形成文字性的特色班规,更没有在班级文化中建立起班训、班徽、班歌等内容。导致部分辅导员遇事主观臆断,学生做事无规可依,不利于班级文化建设。

三、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对策

班级文化建设需要设计合理的模型,即探究该模型需要紧扣班级文化建设的不同主体。不同行为主体相互作用构成一个完整的“同心圆”,同心圆是以政府学校为核心的四个行为主体的综合展现。核心第一层主体是学校层面,是整个班级文化建设的引导者,起统帅、引领作用;第二层是辅导员层,是整个班级文化建设的工程师,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支撑;第三层是班级班委层,是整个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辅助者,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发挥保障作用;第四层是班级成员层,是整个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参与者,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直接受众者和受益者。因此,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学校层面,学校是整个班级文化建设的引导者,起统帅、引领作用。因此,学校应该积极制定引导班级文化建设的政策,促进班级文化建设,打造高校示范性班级文化。积极转变观念,突出班级文化建设。需要在全校干部中统一思想,完善班级文化的组织保障与领导协调,全面贯彻落实大学生人才培养原则,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统一部署、统筹安排、明确责任、突出重点,形成全校大学生班级文化建设工作整体合力。

制定班级文化建设规划,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学校需要利用现有的人财物资源,由校领导牵头,组织学生处、教务处、宣传部、“两课”专家教师、辅导员、学生代表等积极制定一套完整合理的班级文化建设规划,明确指导思想、方针目标、基本内容、保障措施等,在实践中初步总结形成班级文化建设标准。

2.辅导员层面。首先,加强辅导员培训,提升辅导员职业技能。学校必须重视辅导员培训,积极通过座谈、讲座、外派学习、企业锻炼、职业资格证书等方式加强辅导员培养,增强辅导员业务素养和职业能力;同时建立科学、规范、系统的辅导员考评机制,健全评优奖惩制度,充分调动辅导员对班级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执行性,从而既全面的、正确的反映辅导员的工作能力与业绩,又使其充分认识到自己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巨大作用,促进班级文化建设。其次,完善班级管理制度,引导学生行为规范。辅导员应积极综合考量班级学生素质、专业等实际情况,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探索制定科学民主的思想理论教育、纪律卫生、寝室生活、安全防护、组织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引导班级成员形成自我规范的行为准则,强化班级成员集体主义观念,从制度层面上约束、引导班级成员走向自律。再次,创新班级活动,培育班级凝聚力。富有实效的班级活动是提升学生素质和培育班级凝聚力的重要保证。因此辅导员须积极调动班级干部的主观能动性,组织和鼓励班级学生开展或参加品德教育、心理教育、思维锻炼、文艺体育、团队拓展和劳动实践等丰富多彩、类型多样的活动,积极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机会。例如主题班会、团日活动、职业技能比赛、班徽设计大赛等,通过积极向上的班级活动,聚集集体力量,增强班级动力,强化班级凝聚力。第四,强化学风建设,优化筑牢班风。班风是指班级所有成员在比较长期的交流中所产生的一种共同心理倾向、行为表现趋势、精神风貌及其状态、价值目标的认同程度。[8]学生的主要责任是学习,辅导员要深入学生中间,了解学生的想法和本班学生实际特点,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使学生树立高尚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确立成才目标和班级的奋斗目标,形成积极进取的班级精神和良好文化环境。

3.班委层面。一是选拔优秀班委,组建班委团队。辅导员应该积极运用管理学方式方法,理论结合实践,积极做好班委选拔工作,在自我推荐的基础上,运用无领导小组讨论、文件筐等情景模拟法,综合考虑集体服务意识、政治素质、学习成绩、沟通协调能力等因素,选拔出优秀团结的班委团队,由此促进整个班集体的建设、成长、发展。二是严格实行班委培养,提高班级管理和建设能力。当前普遍存在班级学生干部重使用,轻培养,长期发展规划不足等问题。班干部培养的主体是辅导员,辅导员应该通过自觉灌输思想政治意识、工作计划制定、工作述职、日常事务处理等方式方法加强班级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网络技术素质、商务能力素质的培养,提高班委成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此基础上,支持班委开展活动,积极组织、策划、设计新颖、多样、贴近学生生活的班集体活动,如主题沙龙、文体活动、郊游聚餐、文明寝室比赛等,符合不同个性的大学生的不同需求,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活动的主人,保障班级建设的有序开展。

4.班级成员层面,培养增强学生的班级主体意识。学生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参与者,其主体意识的发挥和知识能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着眼点。激发班级成员的活动参与意识和班级主人意识,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班级建设,在与他人的沟通交流中听取不同于自己的各种观点和想法,自觉克服自我中心,学会从不同的视角考虑问题。[9]通过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促使学生自觉遵守规章制度,主动参与班级事务管理,形成学习热情高,活动参与度高,竞争合作进取的班级文化风貌。

综上所述,班级是学校实行学生教育的主阵地,高校建设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不仅能够对大学生的发展起到引导、感召和约束的效用,而且能够对班集体的健康成长和整个校园文化的建设产生积极作用。因此,班级文化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高校要着眼全局,高度重视班级文化建设,以学校为保障,以辅导员为核心,以班委成员为重心,以学生为中心,积极推动高校班级文化建设,促进我国高校班级文化建设水平的持续提升,深化我国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吴立德.班级社会学概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

[2]俞国良.学校文化新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3]于伟赞.高职班级文化建设浅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3(3).

[4]邵正林.加强我国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1(8).

[5]王雪.浅谈高校班级文化建设[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4).

[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16]号.

[7]谢明.公共政策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8]朱广生.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现状与对策[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9]胡雪芬.和谐与特色——论高职校班级文化的创设[J].世纪桥,2012(23).

猜你喜欢
班委辅导员班级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换位思考·民主协商·和谐发展
——“班服风波”折射出的带班理念
换位思考·民主协商·和谐发展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班级被扣分后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