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 娟 周顺杰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均发生了深刻的改革,并处于复杂的调整与磨合阶段。随着社会结构发生变化,各种突发公共事件也逐渐呈现出来。而在这些事件中,微博舆论的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作为网络时代一种新兴的传播方式,微博通过转发、评论、链接等多种手段,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可以设置相应的公共话题,在引导舆论走向的同时,对受众的行为及想法产生一定的干预及影响作用,展现了极其强大的传播及舆论导向作用。
从广义上分析,微博舆论指的是微博用户将对舆论问题的意见反映在微博中的综合,狭义上则是指在微博媒介中,用户针对舆论问题,在经过一定的讨论、争辩及融合后,消除了个人意见差异,形成了反映大多数公众看法的统一意见。微博用户作为微博舆论的主体,与舆论问题具有相关性,且具备自主思考能力及表达自身意见的能力。而微博舆论的客体则指的是微博媒介或现实社会中的公共问题及事物,与公用利益紧密相关,关系到大多数人的公共生活秩序及公共事业,能充分引起微博用户的参与及讨论。微博舆论存在于公众的意见之中,微博用户发布的微博、评论与转发的其他微博,以及关注有关微博用户等,均为表达自身意见的方式。其中,即时性、广泛性、多元性以及不完整性等,为微博舆论的主要特征。同时,微博舆论还具备多样化的表达形式以及碎片化的传播形态等。
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微博舆论的传播主要经过推进、高涨与波动、衰落与息止三个阶段。
由于公共事件突发时,公众的感官及情感首先受到刺激,因此在突发公共事件的微博舆论场中,最先传播的便是公众抒发情绪的只言片语。在此项舆论传播阶段中,公众用兴奋、喜悦等情绪表达对公共事件的认同,用沮丧与愤怒等情绪表达反对与不满,被称为情绪型浅舆论。在微博舆论场中,微博媒介裂变式的传播速度在受到微博用户传递、渲染情绪的速度后,变得快速,并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得到迅速高涨。
随着突发公共事件相关处理工作的开展,公众加深了对事件的了解,情绪也得到平复。此时,在微博领袖的引导作用下,微博舆论中出现越来越多的理性个人意见。这既是潜在舆论显现化的过程,同时也是公众受群体吸引而推进舆论快速增长的过程。如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市的芦山县爆发了7.0级地震,在发生地震的一分钟后,微博出现了第一条有关地震的消息,在救援过程中,微博也成为传播各种信息的平台。《人民日报》、凤凰网等新闻媒体迅速跟进报道;重庆交巡警等政务微博指导理性救灾工作;“李承鹏”、“作业本”等微博意见领袖同微博网友进行互动,积极参与救援工作。这些报道及参与事件的微博,吸引了广大微博网友的关注,在汇集丰富资源的同时,形成了一个积极的救援网络平台。
随着突发公共事件的发展,公民参与数及社会关注度不断升高,微博舆论中的主导力量逐渐高涨至舆论高潮期。在此传播阶段,社会媒体的宣传、微博意见领袖的导向、有关部门的事件处理情况等,都对舆论的高涨起到了极大程度的激发作用。蕴含有力舆论观点的微博议论圈,在经过收缩或扩张,以及同其他议论圈的摩擦及融合后,激发出了微博舆论动力。当微博舆论处于高涨期时,常伴随着聚众等舆论行为。当微博舆论高涨至最高强度,不但可引发传统媒体、网络、社会等舆论的共振,还可激发社会发生思潮震荡。
突发公共事件中微博舆论在经过推进、高涨等阶段后,最终会随着公众诉求的完成以及相关处理工作的结束而进入衰退与息止阶段。由于微博舆论发展速度快,且议题层出不穷,因而微博舆论同传统媒体相比,具有较短的生命周期。
不同公共事件的微博舆论具备不同的变化及运动形态,因而息止的方式也不同。其一,被另一种舆论取代;其二,与相近的微博舆论发生融合;其三,暂时回归休眠状态,再度出现相关事件时有可能重新高涨。
目前,中国已形成官方与民间两个相互制约且促进的舆论场。微博的兴起在开拓民间舆论场的传播渠道及空间的同时,为其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
微博用户通过微博接受了大量的信息和意见,得到了更多话语空间。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微博舆论汇聚了大量的一手信息、民间意见,成为新时期民间舆论场的代表及社会舆论的领路者。作为社会情绪的发泄场所,微博发挥着非常重要的舆论事件放大作用。微博里面聚集了2.81亿公众,微博用户通过人际关系网络,具备了一种强大的群体凝聚力。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微博迅速聚集各界人士意见,从而形成有效的民间舆论场,公民群体则掌握着舆论议程的主动权。由于受到相关政策的控制,官方舆论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反应相对迟滞。
微博凭借特殊的传播形态及方式,打破了传统媒介传播模式,创造了全新的传播格局,推进了舆论生态的重构。微博舆论在突发公共事件中,以广泛、迅速、多元等优势,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影响力量。微博传播由于具有短、小、快速等特点,为突发公共事件的常用爆料平台,在丰富舆论流动渠道与方向的基础上,保证了公众的话语权及舆论的广泛性与多元性;微博舆论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广大民众的意见和心声,对媒体舆论的形成与传播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此外,媒体及政府相关部门由于受到微博舆论时效性的带动作用,其工作的开展速度得到了加快,在加速形成社会舆论的基础上,实现了舆论声音的丰富。
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微博舆论基于社会公共事务,在经过微博用户的讨论后形成统一意见,代表了社会公众的心声及诉求,在监督、推进政府部门工作开展的同时,也是政府部门进行公共管理的依据,为政府的议程、决策等政务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微博舆论场的兴起,使政府部门将政务微博的设立及运行纳入工作日程中,通过建设政务微博,从而搭建与民众间的信息桥梁;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微博舆论聚集了民众的智慧及诉求,促进了政府部门相关工作的开展。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微博舆论中某些谣言等消极信息借着突发公共事件中微博舆论的扩散、快速等特点,而进行肆意传播,威胁到社会的稳定团结。此时,政府应加强对微博等新媒体的舆论管理工作,创新管理方式,重点开展相关法律的制定。
综上所述,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微博舆论传播对媒介、社会等舆论生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微博舆论蕴含的力量,极大程度上促进了突发事件相关处理工作的开展,推动了政府公共管理方式的创新,对社会的稳定与进步产生着积极的影响作用。各方人士应当充分认识到微博舆论的优势及其存在的不足之处,注意扬长避短,注意与传统媒体相配合,从而确保突发公共事件迅速、有效的解决。
[1]夏德元.突发公共事件中微博传播主体与特征[J].新媒体前沿,2013(10).
[2]朱丽,曹帝坤.突发公共事件中微博的影响力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