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临床分析

2014-08-15 00:55宋振湘
当代临床医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皮下阑尾感染率

宋振湘

(广东省五华县中医医院 514400)

我科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腹部外科手 术患者245例,其中手术切口感染41例,具体如下所示。204例未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切口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根据随机抽取我科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腹部外科手术患者245例,其中手术切口感染41例,204例未感染,以上数据不难看出III手术类切口患者感染率明显高于I、II类手术切口,感染率为16.7%-40%不等,平均为28%。II类手术切口感染者,择期手术患者,感染率低于急诊手术患者。

2 分析与结果

2.1 III类切口,阑尾切除术,急性坏疽性阑尾炎穿孔10例,感染4例,感染率40%;急性化脓性阑尾炎32例,感染10例,感染率31.3%;阑尾炎并周围脓肿8例,感染2例,感染率25%;急性胃穿孔24例,感染4例,感染率16.7%;急性肠穿孔8例,感染3例,感染率37.5%。

2.2 II类切口,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0例,感染1例,感染率10%;开腹胆囊切除术8例,感染1例,感染率12.5%;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5例,感染0例,感染率0%;结肠癌根治术6例,感染1例,感染率16.7%;腹部外伤并肝破裂8例,感染2例,感染率25%;腹部外伤并脾破裂7例,感染:1例,感染率14.3%;急性单纯性阑尾炎阑尾切除术4例,感染0例,感染率0%。

2.3 I类切口,甲状腺切除术30例,感染1例,感染率3.33%;腹股沟疝手术,传统修补术45例,感染3例,感染率6.67%;网塞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40例,感染9例,感染率22.5%。

3 讨论

3.1阑尾切除术患者中,切口感染多发生于合并阑尾穿孔的患者,故其术中切口创缘保护尤为重要,是减少术后术口感染极其重要的措施。术后术口局部处理也很关键,早期及时通畅、引流皮下渗血、渗液,对于污染手术,笔者术后1-3天常规撑开术口,清除积液,污染较重患者术后术口常规放置引流条。术中取腹腔液行细菌培养,指导应用抗生素。统计后发现致病菌以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其次尚有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大多对头孢他啶、庆大霉素、头孢西丁、左氧氟沙星等药物敏感,在细菌培养无结果前具有指导用药意义。

3.2手术切口不宜过小,以免影响手术操作,延长手术时间,术口长时间暴露,特别在污染手术时,术口处于污染状态下,大大增加了切口感染几率。如皮下脂肪较厚者,避免过多使用电刀电凝,局部温度过高可导致大范围脂肪坏死、液化,诱发术口感染。关腹时如腹膜条件允许,笔者认为连续缝合关腹优于间断缝合关腹,后者如缝合针距过宽则可能导致腹腔液自腹膜缝合针距间缝隙渗漏至腹膜外到肌层、皮下等,而引发感染。因此,缝合术口前应仔细止血,避免手术切口血肿,而滋生细菌生长,引发感染。

3.3缝合不宜过紧,过紧致患者术后术口疼痛加重,并导致术口局部缺血、缺氧,还可导致缝线切割伤、缝线反应,增加感染风险。择期手术术前肠道准备也尤为重要。肠道准备一般包括:去除饮食中的残渣成分;应用药物与机械的方法,使肠道内粪便得意完全排出,保证肠道清洁;服用抗生素减少肠道内细菌。经肠道准备,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较快,肠道负担减轻,肠道细菌易位可能性也大大降低。

3.4 I类手术切口中,甲状腺手术切口感染1例,该患者手术缝合切口时使用医用皮肤黏合剂,术后留置皮下引流管,但术后第二天拔出,后因皮下渗血、渗液,而术口无法通畅引流继发感染,出现术口红肿、疼痛伴发热,后经局部切开皮下引出脓血性液体,经换药引流处理后愈合,故应掌握使用黏合剂适应证,主要用于清洁切口,止血彻底,估计渗血渗液不多者,遇类似情况宜早期引流。疝修补术中感染常发生于使用网塞补片的病例中,其发生多考虑异物排斥、局部刺激、局部渗出而继发感染,笔者认为术后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酸钙、抗组胺药等,减轻炎症及排斥反应,以及术后早期常规撑开切口,及时处理局部积液,能够明显缓解上述症状,减少术口感染。

猜你喜欢
皮下阑尾感染率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腹腔镜高位阑尾切除术的不同入路戳孔对比
不同内镜术治疗消化道上皮下肿瘤的临床疗效比较
皮下结节型结节病1例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降低新生儿机械通气感染率的效果分析
BED-CEIA方法估算2013年河南省高危人群的HIV-1新发感染率
阑尾先切法与传统阑尾切除法比较
比较对照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和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效果
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降低口腔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率